2019年中央党校国际政治考研备考信息、招生目录、招生人数

 2023-03-31 03:59:11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9
[摘要]

原标题:2019年中央党校国际政治考研备考信息、招生目录、招生人数 2019年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考研备考信息、招生目录、招生人数 参照2018年招生目录,招生信息进行备...





原标题:2019年中央党校国际政治考研备考信息、招生目录、招生人数


2019年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考研备考信息、招生目录、招生人数

参照2018年招生目录,招生信息进行备





备注:近代国际关系史考试范围:(1648至1919年)

杜老师解析:

1、中央党校的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中央党校历来是名师、大师聚集的地方,多名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在此任教。现有教学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7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00多名,博士生导师107人,硕士生导师147人;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都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重大的影响力。

2、中央党校研究生考试的报录比在5-6:1左右,个别专业能达到15:1左右,总体竞争程度还是比较大的,初试公共课全国统一考试,专业课自主命题,考试题型为简答和论述为主。

3、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有4个招生专业: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本教研部报考人数适中,竞争程度考试难度相对其他专业不是很大,属于中等难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本专业报考。

4、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一直得到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几年,博士就业率为97%,硕士就业率为92%,在北京市各类研究生培养机构中名列前茅。就业主要去向是各级各类党校、高校、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国企和其他事业单位,近几年,还有各市委组织部专门和我校联系的重庆选调生等定向项目供同学们选择。

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考研参考书

世界经济专业: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张伯里:《世界经济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

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 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

6.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杜老师解析:

1、中央党校考研参考书还是比较多的,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参考书只是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读哪一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信息和方向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三、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考研分数线、复试办法

一、复试分数线

(一)中央党校在确定复试人选时,遵循以下原则:

(1)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相关学科门类的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2)按初试报考专业进行排队,依总分从高到低的要求确定复试人选;



(二)复试比例与权重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各专业差额复试的比例一般为本专业招生计划(《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确定的招生计划减去本专业实际录取的推免生人数)的120%,个别招生名额较少的专业可放宽至150%(招生计划为1-2人的专业)。复试成绩权重为40%。

(三)复试提交材料

按教育部规定,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考生需携带下列材料在报到时到研招办进行资格审查:

①初试时的准考证;

②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③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带学生证及复印件;

④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⑤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等);

⑥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单及2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带原件及复印件);

⑦盖章有效的考生政审调查表(从本办法附件下载打印)

二、复试内容与形式

我校复试包括外语复试、专业复试两部分。

(一)外语复试

外语复试分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两部分,由外语教研室负责,研招办统一组织考试。听力测试:时间共为30分钟,满分为20分;口语测试,每名考生5分钟左右时间,满分为10分。外语复试成绩为听力成绩加口语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二)专业复试

专业复试由各教研部(院)负责。专业复试成绩满分70分。各专业都应对考生进行面试,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面试中要加强对考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考察。复试小组成员根据考生的现场表现,独立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作为考生专业面试的成绩。面试情况要有记录,当场给出成绩和评语。各专业自行选定是否对复试考生进一步进行二级学科专业内容的笔试考核。

各教研部(院)应按规定对同等学力考生严格复试。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公开发表的论文2篇,还须加试2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科目的命题要严谨规范,参照入学考试命题标准进行。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

复试中进行的笔试和加试,由教研部(院)命题、印制试卷、组织考试、阅卷。各项工作须符合国家和我校保密规定。专业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低于42分)不予录取。

(三)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外语复试成绩满分30分,专业复试满分70分。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

考生最后的录取排名成绩由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综合决定,其中初试成绩权重60%,复试成绩权重40%。根据教育部规定,录取排名成绩计算公式为:

录取排名成绩 = 初试成绩(折合为百分制)×初试成绩权重(60%)+ 复试成绩 × 复试成绩权重(40%)





第二章:19世纪国际关系

(1)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答:(1)1814年9月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长达10个月之久的维也纳会议。除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大国们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相互妥协达成协议,于1815年6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 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①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俄国继续占有前几年取得的芬兰和比萨拉比亚。②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③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④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提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⑤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⑥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 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⑦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⑧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⑨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

(2)欧洲各国通过这次维也纳会议确立了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因此,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大国们妥协退让的产物,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该体系中矛盾重重,尽管大国后来极力维护这一体系,可它还是没能阻挡住波澜壮阔的欧洲革命的冲击,1848年维也纳体系瓦解。

================================================

(2)普法战争背景、进城与结果答:

(1)19世纪上半期的德意志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联邦,由十几个大小国家组成,其中较为强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1861年意大利的统一给德意志诸国,尤其是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北方诸国以很大的影响,北方诸国要求统一的愿望十分强烈。1861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即位,启用俾斯麦为宰相,开始致力于德意志的统一事业。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奥军队战胜丹麦军队,取得了胜利。1866年6月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七个星期,普军在萨多瓦大败奥军。8月23日,普奥签订了布拉格条约,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归法国所有,奥地利同意在美因河以北成立一个德意志国家联邦。1867年北方德意志联邦正式成立,德意志北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2)一个趋于统一的德意志就要崛起,法国感到了来自德意志的真正威胁,阻止德国统一成为法国的主要外交目标。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进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借助西班牙王室发动政变之机,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军面对经过改造和屡次炮火洗礼的普鲁士军队显得一点战斗力都没有,1870年9月2日,在色当一役中,法军大败,统帅成为俘虏。

(3)普法战争的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获胜。1871年5月10日,德意志与法国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向德国赔偿50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俾斯麦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德意志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

(3)卑斯麦外交体系形成与解体

答: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向欧洲强国迈进。普法战争中法国遭到普鲁士的沉重打击,战败割地赔款,实力受损。(1)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德意志外交政策把孤立法国作为其首要目标。为此,俾斯麦积极进行外交活动,在1873年10月促成俄奥德三国订立协议,史称“三皇同盟”。但是三皇同盟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外部有英法等国的猜忌,内部矛盾重重。1874年“东方问题”的出现并激化,恶化了俄奥的同盟关系。 1878年6月13日柏林会议召开,俾斯麦企图利用柏林会议促成柏林成为欧洲事务的中心,进一步孤立法国,于是充当起调停欧洲其他列强矛盾的角色。然而,聪明的英国人却借这次柏林会议和德国人调停的机会沉重地打击了俄国人,俄国外交在柏林会议上的失败使俄德关系迅速恶化,三皇同盟分崩离析。俄奥、俄德关系恶化,俾斯麦开始考虑与奥匈结盟,就在奥匈外交大臣安德拉西辞职的前期,于1879年促成了俄奥军事同盟的建立。但是俄奥同盟的建立没有给俾斯麦带来安全感,为了防止法俄结盟,俾斯麦积极接触俄国,要求与俄国进行谈判,征得俄方同意,俾斯麦把奥匈拉进了谈判的行列。奥匈原本打算联英或联俄,但是英国自由党格拉斯顿取代保守党狄斯累里组阁,其在“东方问题”的立场是绝对不支持土耳其,不与奥匈结盟,摆在奥匈面前的就只有联俄,于是接受俾斯麦的建议参加了与俄国的谈判。三国于1881年6月18日在柏林签订协定,恢复了1873年的三皇同盟关系。德奥军事同盟以及俄奥俄三国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为了巩固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外交体系,俾斯麦开始将注意力移向南方国家—意大利。1870年的普法战争,意大利从中受益,得到了罗马,并以罗马为首都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以后的意大利在外交活动中没有作为。十九世纪的后半期列强纷纷向经济落后地区扩张,意大利也不例外,将北非的突尼斯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法国想染指突尼斯,与意大利发生矛盾。1881年法国出兵占领突尼斯,法意矛盾尖锐起来,在外意大利一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与此同时,国内的教皇领地问题也困扰意大利,为了摆脱困境,意大利开始向外寻找盟友。于是便伸手接过俾斯麦递来的外交“橄榄枝”,俾斯麦在向意大利示好的同时,也积极向奥匈施加压力,要求奥匈采取与德同样的外交政策,即与意大利结盟.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在维也纳成立,意大利政府在三国同盟签字以后立即发表声明,所签条约在任何时候“都不得认为是针对英国的”。不与英国为敌是意大利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特别提出的是1881年6月28日,奥匈与塞尔维亚签订了奥塞条约,1883年10月30日奥罗条约签订,这两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俾斯麦外交体系扩大。三皇同盟和三国同盟构成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重要基础。

(3)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大国外交活动频繁。1887年是俾斯麦外交活动重要的一年。1887年2月12日,英意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维持地中海以及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的现状。2月20日,到期的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续订。6月28日德俄签订了“再保险条约”。(由于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国与法国作战时中立,德俄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1887年12月12日英意奥签订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两次地中海协定的签署国,有三国同盟中的两个国家,俾斯麦没有出面,就利用奥匈和意大利将英国拉向德奥意同盟。加上1887年5月意大利与西班牙成立的另一个地中海协定,至此,俾斯麦构筑的外交体系网坚固起来。再保险条约和地中海协定是俾斯麦外交的登峰造极之作。面对俾斯麦构筑起来的外交网络,法国已经完全被孤立起来。但是,这样的外交体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因为俾斯麦的下台而解体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9上海海事大学英语笔译一战407分考研经验贴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