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2年设计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导师信息、审核方式...(上海大学2022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2024-04-19 05:52:12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17
[摘要]

  学制:4 年   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设计学专业是2011年国家批准的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上海市最早的设计学博士点。本学位点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骨干长期从事本学科...



  学制:4 年
  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设计学专业是2011年国家批准的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上海市最早的设计学博士点。本学位点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骨干长期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学术力量雄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设计学学位点依托上海大学综合学科优势,以“上海设计”相关问题为学科使命,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文化建设的时代需求,传承本土文化、顺应国际化发展,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现代设计范式和体系。主要研究方向有:上海设计之文化传承与再生、上海设计之空间营造与重塑、上海设计之数字创新与融合,其中包括设计理论研究、设计实践研究、设计管理研究。本学位点旨在关注当代生活,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宽广理论基础、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独立进行科研和设计的高级人才。
  研究方向:
  01.上海设计之文化传承与再生  02.上海设计之空间营造与重塑  03.上海设计之数字创新与融合
考试科目:
  1. 1001英语 或 1002日语  2. 2019设计学专业基础  3. 3020设计学专业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凡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需提交相关材料,学院将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综合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录取。
一、申请人申请(一)硕博连读生按照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上大研[2019]10号)要求申请。(二)公开招考博士生1. 申请条件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2)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已经以第一(或导师以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2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3)具备一定外语水平(须提供各类官方认可的外语水平证明);(4)报考前应向报考导师发送相关材料,使报考导师了解考生的各项报考条件;(5)报考类别一般为非定向,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2. 申请时间申请人须于2021年12月20日8:00~2022年2月10日14:00期间,登录“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管理系统”,按相关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手续,完成报名手续后进入“材料提交”环节。3. 材料提交申请人须于2022年2月11日至2022年2月25日之间,将报考材料整理完毕,在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按要求装订,邮寄到指定地点。逾期未收到材料,将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网上报名视为无效,不退还报名费)。申请材料的内容、体例与装订形式,须严格按照以下要求:(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 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 纸正反打印);(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②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www.cdgdc.edu.cn/cn/;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3)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无本科学历学位的无需提供);(5)硕士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部门公章);(6)至少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书原件(具体格式可从校研招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外国语水平证书、成绩单或留学经历证明等,外文证明件需附中文翻译件);(8)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研究计划书(不少于 5000 字)(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10)证明本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11)已有科研(或创作)成果复印件。(包括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技奖励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等;所获得的各类与申请博士有关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参展或获奖作品须附证书复印件和作品照片;个人作品集、出版物或取得具有相应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相关证明)。注:纸质材料请按照材料清单里的11项准备(每一项内容装订后,请标明顺序,按照顺序放入牛皮纸袋中,牛皮纸背面请注明报考号、姓名、导师姓名和报考学院,牛皮袋封面请列出11项清单列表,以备查验勾选),请在规定时间递交所有报考材料(电子/纸质)。4. 打印准考证考生可在 2022 年 3 月中旬进入网报系统查询报名状态并打印准考证。二、材料审查、综合考核、拟录取(一)材料审查报考博士的考生按时向上海大学提出网上报名,按时报送材料后在相关部门组织下进行审核。由学院组织专业审核小组对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材料进行材料初审,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择优确定参加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一般在三至四月,通过上海美术学院官网公布参加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同时通过系统中预留的考生邮箱发送通知书,通知相关申请人参加综合考核。(二)综合考核与拟录取综合考核时间一般在三至四月,具体时间与地点请见《通知书》。综合考核主要包括对考生外语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综合素质及培养潜质的考核。1.资格审核参加综合考核之前,必须进行资格审核,资格审核不合格者不予参加综合考核。资格审核包括如下内容:应届考生:审查有效居民二代身份证原件、学生证原件(最晚8月底新生报到时能提供学位证书原件,否则取消录取资格)。往届考生:审查有效居民二代身份证原件、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原件)。考生为本校(上海大学)在职人员的须提供学校人事处等部门的同意报考证明。外语水平证书原件。2.专业基础考核专业基础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专业基础考核小组确定。3.专业综合考核专业综合考核以专业面试的形式进行,考生以ppt形式汇报个人研究基础、研究方向与研究设想,以“研究计划书”内容为主。每位考生汇报时间15分钟。4.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为考官问答的方式,注重考核考生的基础理论,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和研究潜质、学术兴趣和学术能力等。每位考生面试时间15分钟。5.外语能力考核外语能力考核为考官问答的方式,每位考生面试时间10分钟。6.综合考核组织方式和计分方式专业综合、综合能力、外语能力的考核按照一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组成综合考核小组,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每位考官独立为考生按考核项目打分,所有考官的单项平均分为考生该单项的考核成绩。综合考核总成绩满分为500分,其中外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专业综合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综合能力成绩满分为200分。综合考核总成绩=外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专业综合成绩+综合能力成绩各单项成绩中有不合格者,不予录取。7.公布结果与拟录取各项成绩合格者,根据本年度博士生招生名额指标情况和上海美术学院导师招生排序规则,按综合考核总成绩在各申报导师名下从最高分向最低分排序。考核通过人员名单一般在综合考核后第二天公布,拟录取结果由学校统一公示。(三)培养方式通过上述审查和考核后拟录取的考生,须于八月末至九月初完成报到入学手续。本学位点学制为四年,以导师制为主,结合导师组、联合培养等模式进行培养。三、招生及培养环节环节一:申请-考核-入学由博士生招生工作专家审核小组,对申请人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确定入围名单;由导师及导师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排序,结合当年招生名额,根据成绩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通过“申请-考核”的考生准予入学。环节二:培养第一学年完成博士所有公共课程学习。课程考核合格者,第二学年由导师全面负责培养工作,进行公共课和导师课的学习;第三学年初,可申请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由导师组组织论文开题答辩,开题通过者进入下一环节。第四学年初,由导师组组织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者,可申请毕业论文预答辩。第四学年中期,对预备提交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学术规范等进行审核,达标者,由导师组组织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进入下一环节;预答辩有条件通过者,下年度重新进行预答辩。对培养过程各环节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博士生将给予学业警告、延期、分流淘汰或淘汰。环节三:毕业答辩申请、学位申请预答辩通过者可申请毕业论文送交双盲评审和同行评阅,通过后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第四学年结束前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授予毕业证,申请学位科研成果达到学位量化指标要求者可申请学位,通过后授予学位证;毕业论文答辩不通过者不授予学位,视论文完成情况核发结业证。四、其他有招生条件的导师(见后附导师名单),原则上每人每年招收不超过1名博士生;非特聘导师原则上不接受定向报考,特聘导师的定向报考录取人数不超过特聘导师拟录取博士生总数的10%,录取顺序将参考导师排序;当导师人数或拟录取人数超过学校下达的招生名额时,最终录取结果将根据综合评价成绩由学校或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考虑后决定。五、信息查询及联系方式1.招生信息网址: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http://yjszs.shu.edu.cn/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https://safa.shu.edu.cn/zsjy/yjszs.htm2. 微信公众号:上海大学研招、上美导师3. 上海美术学院博士招生咨询电话:021-56510906(工作日:8:30~11:00,13:00~16:00)
  纸质材料接收人(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
报考材料邮寄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149号电机楼216室,邮编:200072,联系人:芮老师,收件联系电话:021-56510907转802。收件时间:2022年2月25日之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国定假日与双休日除外) 8:30~11:00,13:00~16:00。顺丰快递和ems快递均可(不收到付件)

导师介绍(按导师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白明
白明(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陶瓷艺术系主任、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画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ac会员;《中国陶艺家》杂志主编。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陶艺家、学者,建立了中国现、当代陶艺的理论基础。  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获“中国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一书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出版《世界现代陶艺概览》、《外国当代陶艺经典》、《世界著名陶艺家工作室》(八卷本)、《另说陶艺》等著作18部。个人作品集20余种。国外重要出版社出版白明作品集9种。并因个人突出贡献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上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多次受法国、美国、韩国、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的重要博物馆、美术馆邀请作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举办个人展览。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礼“红韵——环绕飞扬”的创作者。是中国新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baimingart@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陈青
陈青 (女),教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平面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公共视觉传达设计,研究重点围绕“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都市再生”相关问题。  主要研究成果和实践项目包括:出版了20多部专业教材或著作,曾获得教育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奖等奖励。发表了《城市彩妆》《宗教的救赎和文化的复兴——柳宗悦与张道一民艺思想比较研究》《论传统剪纸技艺的时代再生》等30多篇专业论文,多篇论文获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文明到都市新生——民间手工技艺发展研究”。主持了“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装饰艺术品的设计与制作”“上海艺术设计展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上海音乐学院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等多个设计实践类科研项目,包括“上海艺术设计展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上海设计10×10’展览视觉系统设计”等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省市级展览并获奖。参与策划、主持策划了包括“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百年上海设计”“上海设计10×10”等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专业展览与学术活动。  联系方式:qingchen@sh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程雪松
程雪松 (男),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上海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学科组召集人。环境设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理事,2020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城镇环境更新设计和上海设计史研究。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教材、论文集八部,主持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文教结合、教育部新文科改革等科研、教研课题及相关工程实践多项。作品入选文化旅游部和中国美协多项展览,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担任2019米兰三年展中国国家馆上海大学展区执行策展与艺术设计。  联系方式:gerard_cheng@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方晓风
方晓风 (男),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特聘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与实践。出版专著有:《写在前面》(著2014)、《中国园林艺术——历史 技艺 名园赏析》(主编2010)、《建筑风语》(著2007)、《材料悟语——装饰材料应用与研究》(联合主编2007)、《建筑设计数据手册》(主译2007)等。主要策展和获奖:2003年以杭州雷峰塔(新塔)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一等奖、2004年以杭州雷峰塔(新塔)获建设部部级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7年《建筑风语》获评“中国最美的书” 、2008年获清华大学2007年度“学术新人奖” 、2008年策划“装饰?中国路——新中国设计文献展” 、2009年策划“艺之维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展”。  联系方式:fangxf@tsinghua.edu.cn
杭间
杭间(男),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总馆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等;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工艺与文化研究、设计历史和理论研究。他是中国工艺美学史系统性研究的开创者,90年代以来,他的研究转向设计历史和理论,通过“设计的善意”提出“设计的民主价值”理论,发起“中国设计史体系的研究与写作”,并通过策划国际国内重要设计展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中国本土设计的发展。主要著述有:《设计的善意》《中国工艺美学史》《中国工艺美学史》《手艺的思想》《新具象艺术》《中国传统工艺》《视觉革命——观看的艺术史》《原乡设计》《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等。曾任《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首席专家。  联系方式:com.hang@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郝大鹏
郝大鹏(男),特聘教授,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专业方向设计学。主要研究领域: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的地域特性与本土化语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在研项目:“传统风貌民居—洪崖洞”(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独语南乡”(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川美虎溪校区”(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在研课题:主持科技部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传统村落民居营建工艺传承、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招生方向:地域化建筑与景观设计  联系方式:e_mail: liushanshan@scfai.edu.cn
何洁
何洁 (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设计分委员会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视觉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手工艺发展研究等,重点围绕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手工艺创作及设计教育等问题,探究其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价值与意义。  曾获全国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科技兴俭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光华腾龙-中国设计贡献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奥运设计特别奖等。主持《中国现代手工艺发展研究》、《民国时期设计实践研究(1912-1949)》、《文化产业背景下手工艺产业转型与发展研究》、《计算机艺术设计课程与教材创新研究》《山东民间吉祥鱼纹样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校级研究课题。出版《广告与视觉传达》、《广告设计》、《图形设计》、《汉字字体设计》等著作、教材,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活动部形象与景观专家;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与体育图标设计小组设计总监、官方海报修改设计小组组长;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形象景观专家;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彩车专家委员会主任等。策划组织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暨大学生视觉艺术设计大展;界尚-全国陶艺作品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等专业活动。  联系方式:010-62798160,hejie@tsinghua.edu.cn
胡洁
胡洁(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设计形态学研究”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执行院长,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挂职),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创建院长。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研究、交互设计研究、设计形态学,指导博士生25名。以项目负责人主持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结题优秀)、1项国家863计划、1项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等,累计经费6208万元。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61篇,google学术他引1078次。  联系方式:hujie@sjt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胡明哲
胡明哲(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创建人,首任工作室主任。  主编“岩彩绘画语言研究系列教程”8本一套。《中国岩彩绘画概论》《色面造形—岩彩绘画形式骨架》《龟兹面壁—岩彩绘画语法解析》《迹象表意—岩彩绘画创作案例》《格物致知—岩彩绘画材质觉悟》《似与不似—岩彩绘画写生课程》6本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溯源 重生—岩彩绘画课程轨迹画册”:《平面造形》《色彩配置》《经典摹写》《岩彩质觉》《似与不似》《本土拓展》《平凡物语》《青瓷之青》,已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联系方式:noya212001@126.com
黄克俭
黄克俭 (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1981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专业、1982年就读于该校计算机科学研究生班、1987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语言学系、pola研究室实验语音学博士研讨班学习。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计算机设计的中文字体设计及生产研究。2004年开始和王敏教授一起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开始中文文字设计研究,12年来推动了中文字体设计的学科建设并培养了一批该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主要成果和在研项目:自1991年成立常州华文文字技术有限公司,历经25年成功开发出一系列的高精度的中文电脑字库,在国内、外建立了广大的用户群:1996年,华文字库被美国苹果公司选作其字库的专业级字库、2002年成为mac os10.2以后的系统字库、2005年华文细黑、华文黑体成为apple ios的标配字库,广泛用于iphone、ipad、ipod;1996年,华文字库成为美国奥多比(adobe)公司唯一系统中文字库;1998年,华文字库被中国金山电脑有限公司选作wps的高级专业字库;1999年,美国微软公司为其office2000选配的12套中文字体中有10套是华文字库、17年来已成为中国办公室电子化的标准字库;2000年,华文字库被美国ibm公司选定为系统字库;2009年,华文字库被国防科技大学选定为其军方麒麟操作系统系统字库;2013年,华文字库被亚马逊公司选为其kindel阅读器的系统字库;2013年,华文字库被深圳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选定为其vivo手机系统字库;2012年,与美国adobe、google合作,参与思源黑体的研究及标准制定工作,并组织完成中文汉字部分制作。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多次担任国家重大活动的总策划、评审工作。  联系方式: 010-51195009,curthuang@sinotype.com.cn
金晖
金晖(男),教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教育背景:南京师范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上海大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美术学院传统工艺研究所执行副主任、公共艺术技术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副主任。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工艺美术协会漆艺委员会副主任、亚洲漆艺交流项目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兼职硕导、长三角职业艺术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长三角艺术设计产教联盟副理事长等职。  研究方向:传统工艺与物质文化、当代漆画表现语言研究等。  作品多次受邀、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包括2020年“海平线”展、2019年中国漆画西班牙展、2018年中国漆画剑桥大学展、2017亚洲漆艺(蒲甘)交流展、2016年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2013中韩漆画交流展等,作品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并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曾担任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主持和参与策划多项国际性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2019亚洲漆艺交流项目(上海)展、2018第五届全国漆画展、2018首届传统工艺研究论坛、2019上海美院手工艺剑桥展、2018上海美院手工艺泰国巡回展等。此外,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多项以及撰写论文数30余篇,其中cssci刊物论文10篇。  联系方式:jinhui0909@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李永浮
李永浮(男),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城市理论与公共治理。重点围绕“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城市治理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城市空间营造、社区治理、土地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治理、制度分析和政策建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研究。  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16yja8400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6bsh0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100105)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等。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12baj22b03)、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省市地方城乡规划和咨询课题等。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00年)、北京市水利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年)、第4届国际城市化论坛(ifou)优秀论文奖(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教学论文奖(2008年) 等。  联系方式:liyf@sh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一周观察@全体毕业生毕业季,您不要忘了这些——(一周的观察记录怎么写)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