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鸭丨阴阳摩荡,万物生焉——浅论一阴一阳之谓道丨哲学考研(阴阳墓百度百科)

 2024-07-03 04:29:38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16
[摘要]

/阴阳/ 导言 阴阳是易的核心概念,《庄子·天下》在论述百家思想时,就概括《周易》的思想为“易以道阴阳”。易有三意,是为简易、变易和不易,此三意都与阴阳息息相关。《易传》中记载“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阴阳/
导言

阴阳是易的核心概念,《庄子·天下》在论述百家思想时,就概括《周易》的思想为“易以道阴阳”。易有三意,是为简易、变易和不易,此三意都与阴阳息息相关。《易传》中记载“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二气此消彼长,往复流动,从天地化育到世间伦理,均是由阴阳二气和合摩荡而生。阴阳的变化既是 的表现,又是伦理道德得以形成的依据,更是《易传》对万物人伦行上根据的终极解释。这一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极大,后世哲人探究万物起源多追溯于阴阳 ,皆是因此而已。

part.1?提要钩玄
众所周知,阴阳是中国哲学极其重要的概念,那么何谓阴阳如何衍生天地万物?《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说从混沌无形的太极之中分出了阴阳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气,阴阳二气相互激荡,互相交感,又生出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由四象再次演变,就构成了八卦。值得注意的是,在四象中,阴并非演化为少阴和太阴,而是演化为太阴与少阳。可见阴阳相互包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并非单纯对立。

《系辞上》又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道与坤道在这里便是阴阳二气的化身,天地万物乃至人伦纲常都由乾坤二道化生。《说卦传》上记载“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倘若离开了阴阳而独自言《易》,那么《易》也会失去它自身原有的价值与意义。在探究阴阳二气的性质时,《易传》做出了如下定义,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阴阳作为易的核心概念,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简而言之有三种含义:第一,可以将事物的性质粗略地划分为或阴或阳。《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天是阳,地是阴;高是阳,低是阴;刚是阳,柔是阴。阴阳相对,有阴才有阳。正是基于此,后世方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说法。

第二,阴阳并非相互对抗、各不相让,而是此消彼长、成就万物。《系辞下》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阴阳二气的变化遵循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两者相互感应、媾变、和合,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倘若两者相互对抗,各不相让,最后一定会造成天塌地陷、万物也随之土崩瓦解的局面。

第三,阳动极而生静,静而生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阴阳相互为根、相互转化,事物到达巅峰就会向下转变,《彖传》所记载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便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联想到《道德经》所提到的“

反者道之动”的说法。
part.2?探骊寻珠
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哲学,学习古人对经典所做的注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易经》的言语简练、含义隽永,古往今来的学者们对其所做之注更是如同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数《周易正义》。在《周易正义》中,韩康伯对“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有所解释:“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就说道是无,而有形的阴阳应该以道为本源,这就意味着“之谓道”的一阴一阳也是无。引用朱伯崑先生的一句话:“这里韩康伯的‘一阴一阳’并非又阴又阳,而是既无阴又无阳,这就是道。”道与器的关系更是呼之欲出。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往往同形上形下的道器关系联系起来。何谓道器?《易传》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无形、抽象的存在,器则是有形、具体的事物。道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就道器关系来说,大程子认为道器一体,道蕴含在器中,器的存在体现着道,他表示:“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

道和器的关系也可以说明道与阴阳的关系。小程子认为《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并不是说阴阳就是道,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小程子推断阴阳是气、是物质、是形而下的器,称不上形而上的道。能够称得上道的,是阴阳二气循环过程背后的动力与原因。换而言之,阴阳是作用和表现,道是阴阳的根据与原理。对此朱伯崑先生也持有近似的观点,他认为:“‘两仪’属于有形的世界,但来于无形即形而上的太极。所以道或太极,总是在有形之物的穷尽处,方显示出始生天地万物的功用。此即‘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

当然也并非所有哲学家都赞同阴阳是形而下之器,一阴一阳是形而上之道的说法。他们或是直抒己见,或是另辟蹊径;陆象山即属前者,戴东原则为后者。陆象山不满于程朱理学将阴阳贬低为形而下的说法,他认为“《易》之《大传》曰‘形而上者之谓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象山根据《易经》的文本,得出了阴阳本身就是形而上的结论,而这自然受到了来自理学学者的抨击。朱晦庵批评此番言论为“直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有昧于道器之分矣”,在这里批评象山不明白道与器的区别,所以才会得到阴阳是形而上者的结论。

戴东原则另辟蹊径,运用语言分析的研究方法区分“谓之”与“之谓”的区别,进而重新定义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他说:“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所谓形而上,是指形成有形的实体以前;所谓形而下,是指形成有形的实体以后。在这个意义上,阴阳称得上是形而上的存在。

不论如何,道器、阴阳都成为了中国哲学的关键命题。正如《程氏遗书》中提到的“离了阴阳更无道”一样,虽然诸家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却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

part.3?知己知彼
通过学习,想必鸭鸭们已经大致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命题的含义。作为考生,更应该知己知彼,知道这一知识点在考场上的出现频率,方可在复习时有的放矢,在考场上百战不殆。就历年院校真题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考点考察频率较低,重要指数两颗星★★

近几年高校对于“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知识点的查考频率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它点并不重要,本知识点仍然出现在一些名校的考题之中。举个例子:郑州大学在22年的哲学原著题中考察了这个知识点,中央民族大学则是在21年的论述题中出现了对“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知识点的考察。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命题的难点在于涉及内容较多,难以在有限的篇幅中梳理一个清晰完整的脉络。因此鸭鸭们在答题时既需要点明命题的出处与含义,也应该对某些哲学家重要的评述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将形上形下的道器关系同阴阳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回答。


知点翻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口译24考研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推荐...(广外英语笔译)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