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万人报考研究生!儿子问我“爸爸你还记得当年你的样子么”

 2022-11-22 12:51:08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15
[摘要]

??我看到这一张图,图中这么多萃萃学子在图书馆、教室里努力学习,用功读书,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求学时代。 我早在1998年参加了当时的研究生考试。那时本科生都是科班生,考研究生的人少。想要去考研的同学,都会被周边的人戏...



??我看到这一张图,图中这么多萃萃学子在图书馆、教室里努力学习,用功读书,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求学时代。

我早在1998年参加了当时的研究生考试。那时本科生都是科班生,考研究生的人少。想要去考研的同学,都会被周边的人戏称"以后是要做学问的"。

当时大家以为是笑侃,但时间的力量真的很伟大,二十年后把腐朽化作了神奇。君不见,如今之大学里当老师、教授的不都是当年那一代考研的同学吗?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问题,一九九八年的研究生好考吗?

其他专业我不清楚,无法置评!但是法律学科的话,说好考也不好考,说难考也不难考,主要是看考生在当时报名的时候是怎么样一种心态!

因为当年的招生比例不高,当年我们专业公费生才五名,另外六个是自费,最后招生的人数是13人,还有两个定向委培的同学。

要知道我们专业研究生扩招之后招生人数达到一百多人,整整一比十。由于人数的原因,我们与导师的关系

在读研期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与现今不太一样,相对来讲更亲近些,因为时常能够见到,交流的时间也更多些。

说回考研。

第一天考的是英语和政治。这两门课一考,基本能够刷掉全体考生中百分之八十的人。一般是英语刷掉百分之五十,政治刷掉百分之三十。大家要知道当年这两门课只要拿到及格分就可以了,可是就是有这么多人拿不到,这也是当年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有这么难么?

后来想一想,大概率还是因为九八年毕业时我们法科生国家还是包分配的。大多数人的主要志向并不在考研上,而是落实工作的问题。如果在学校有男女朋友的,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还有另外一方的工作需要解决。即使要分手,也得要时间去处理对不?真正肯花在复习考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少许多。而且当年考研的范围,各个学校还一样,还得如何复习


也是一个问题!

正因为同学们落实工作才是第一位的,除了像我这样因为特别喜欢某一个领域,想要继续读书的人比较少,当年的考研试卷难度在我的感觉中并不是特别大!当然即使是这样,当年大概也有半年,我也是七点钟就提着一个大热水瓶就出门,一直到晚上教室熄灯才回寝室。被寝室的兄弟取笑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因为整天都见不着嘛!

可能有人会好奇,当年是不是考了研的同学会比没有考研的同学混得好?

这话也得两说!虽然前面说了当年考研的同学都成为老师、教授,但是直接回家参加工作的同学,也都成了公检法甚至主政一方的领导。

之所以会这样,我想,这跟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最为发展迅速的二十年有关吧,而当年毕业的同学都是法本毕业,科班出身,更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

笔试通过之后,我接到了向往学校面试的通知。根据面试的时间,从西安到武汉去参加面试。

现在想起来当年的面试考场可真的是很简陋啊!

考场就是在学校行政楼研究生部这边找了两个办公室,也都没有怎么布置,就跟平常一样!我们专业的导师分了两组分别面试,每组两个老师。

整个面试就跟谈话一样,两个老师分别坐在办公桌后,学生坐在客人的位子这里,然后主考的导师问了几个题目,啥题目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回答的时候也是比较广泛地讲了一讲自己的看法。

当时也没有出面试成绩,我直接回了西安的学校,同时也开始准备找工作了。也正因为这样的漫不经心,在通知入学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差点改变人生轨迹的小插曲。

前面说了我们这一届法科生是国家包分配的。因为考研的原因,我在考试结束之前没有认真找工作,当时想工作还是回原籍好了。

当毕业的时候我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以为自己落榜了,就开了派遣证办好手续离开了学校。

回到老家,一边自己联系接收单位,一边也等着国家的政策,忙得有点焦头烂额,也并不是特别顺心。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有一天,父亲从单位回家跟我讲了一个消息。

他说接到武汉学校的电话,有人在电话问我为什么还不来报道?父亲一听,


觉得很奇怪,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怎么来报道呢?那边说录取通知书不是发到西安的学校去了么?后来家里一合计,也别管那一份录取通知书是咋回事了。现在学校电话来了,赶紧去上学吧。

到了学校才知道,原来是我寝室的一个同学在学校研究生部帮忙,看到我一直没有来,出于负责才找出当时我报考的材料,看到上面我填了的父亲单位电话,好心打电话来问。茫茫天意中,如果没有他这一好心,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那时我回到老家,因为闲着无事,参加了当年的律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于次年领取了律师资格证书。

有时我也在想,如果那时工作没有落好,研究生也没有考上,99年,我会不会跑到广东去当律师呢?毕竟这也是一个饭碗啊!

二十年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走到这条路上来了。当然此一时,彼一时,人生谁又说得准?

在当年的氛围下选择律师这个职业肯定是被迫,就像研究生毕业时有一个同学东挑西选,结果错过了窗口期,最后被迫去当了律师,但二十年工作下来他爱上了这个职业;而我等当年愿意"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之辈却有一些人在若干年后重新变换了跑道。当然现在的改变更多是出于主动的选择。

人生终点,所有人都只有一个,但是沿途的风景却还是可以各不相同!

考研不是终南捷径,只是给自己多一次机会!

抓住了机会,说不定人生就此与众不同。
22年考研,人数增加,非全增加,认了!关键是还可能没地儿住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