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开大学mpa复试参考书、复试真题、复试经验(2020年南开大学在山东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24-04-15 13:55:00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10
[摘要]

育明考研大印老师结合过去五年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发现,当前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



育明考研大印老师结合过去五年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发现,当前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二、南开大学mpa复试范围及真题
12.公共利益(2018年北京大学简答题:评析“公共利益是千百个集团利益的混合物”;2017年中南大学;2017年暨南大学;2016年山东大学;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的标准。
(1)公共性。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共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
(2)合理性。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为代价,因此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要对局部公共利益与整体公共利益、短期公共利益与长期公共利益加以权衡,对可能减损的私人利益与可能增长的公共利益加以权衡,对实现公共利益的不同方式加以权衡。
(3)正当性。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共利益,政府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4)公平性。公共利益是一种公共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公共政策的正义和公平原则。
13.公共权力
??? 公共权力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执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组织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相对于非公共领域的团体或个人而言,公共权力往往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由于公共权力不可避免地要交由具体的机构或个人去行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扩展权力的冲动和角色表现的悖论。因此,为了有效抑制这种非理性的冲动和角色的错位,就应该为公共权力划定法律界限。
14.公共秩序
??? 公共秩序又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法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5.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又称治理式行政,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公共行政,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面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特征。
首先,就治理主体而言,该模式主张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其他公权力主体如行业协会、自治团体等,各种治理主体在公域之治中应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其次,就治理依据而言,该模式主张不仅包括国家立法,还包括社会共同体形成的规则,甚至不同主体之间达成的协议等。
再次,在治理方式上,该模式主张依照公域之治的实际需要,在进行综合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能使用非强制方式的就不使用强制方式,能用双方协商解决的方式就不用单方强制的方式,能使用自治的方式就不使用他治的方式,遵照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的选择标准,实现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市场化。
最后,这种模式主张,在宪政框架下,所有公共治理主体都应当权责一致,确保没有权力不受监督、没有权力不受救济,所有公共治理主体都要依法承担违法责任,尤其是确保过罚相当、罚当其责。
16.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总和,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是国家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广义的政府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资金,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狭义的政府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
政府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
(3)国有企业运营收入
(4)国有财产收入
(5)行政司法收入
(6)其他收入
17.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成本,包括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支出、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等进行的转移支出。政府支出要遵循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政府支出规模增长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18.政府失灵(2016年、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中央党校;2013年、2014年苏州大学;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的本质缺失,从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原因如下:
(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
(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政策
(3)内部性问题
(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不公平
(6)寻租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
(8)所有制残缺
19.市场失灵(2014年、2018年中山大学;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武汉大学;2012年山西财经大学)
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市场失灵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的清单:
(1)公共产品的提供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4)市场的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20.契约失灵
契约失灵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汉斯曼提出的,契约失灵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生产者所拥有的信息远远多于消费者,这使得消费者缺少足够的信息来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此时达成的契约不是最优的,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收益,甚至出现所谓的“逆向选择”,即劣质商品把优质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契约失灵无法靠市场自行解决,需要依靠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来解决。
21.志愿失灵(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
志愿失灵是指非政府组织有其内在局限性,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内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志愿失灵理论指出了非政府组织的缺陷:
(1)慈善不足
(2)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
(3)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
(4)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5)非政府组织存在被环境同化的可能
22.社会失灵
??? 社会失灵是指由于盲目性行为和情绪化冲动所导致的群体非理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有三大富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即哈定的公地悲剧、塔克的囚徒困境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这三大模型都揭示了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群体的非理性。群体的非理性还包括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

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等。
23.公地悲剧(2019年北京大学;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中央党校;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
提示:
该考点多为名词解释考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思考会不会与其他考点结合,另外也要注意多个名词解释考点放在综合性论述题中考察的情况,如2019年北京大学真题有这样一道简答题:为什么会产生“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现象,如何解决?
我们考生不仅要背诵名词解释题答题语言,还要结合是什么、为什么(定义性话语),进一步深入思考怎么做。
??? 公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公地悲剧是哈定提出的,他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所在,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
公地悲剧与英国的圈地运动联系在一起,在15-16世纪的英国,草地、森林、沼泽等都属于公共用地,耕地虽有主人,但庄家收割完以后要把栅栏拆除,将其开辟为公共牧场。由于英国对外贸易需求的增加,养羊业迅速发展,大量羊群进去公共牧场,草地开始退化,公地悲剧就出现了。
24.囚徒困境(200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提示:
该考点绝不仅仅是名词解释题的考点,还可以变形考察,即用“囚徒困境”中的博弈论思想去解释其他现象。这一点在2015年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真题中就有所体现,这很值得考生注意、思考。
例:使用“囚徒困境”所展示的逻辑来解释“公地悲剧”现象。/囚徒困境和公共地悲剧的结构关系。(2015年北京大学;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
解题思路:
(1)“公地悲剧”名词解释
(2)谈二者联系,过渡
比如,公地悲剧是囚徒困境的另一种形式,现实的博弈参与者不只一方,会有多方参与的囚徒困境。但最终都可以简化为两方参与的博弈。
(3)套用“囚徒困境”的逻辑来分析,画个矩阵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的最佳选择。囚徒困境最早由美国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在1950年提出的。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都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对两人都好。但这种可能基本不存在,因为它不能满足个人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
25.集体行动逻辑
??? 《集体行动逻辑》是奥尔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的问题:人们为什么会组成集团?奥尔森的观点是:集团本质上提供了一种集体性的公共物品,如果不加入集团,就享受不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是一种搭便车行为,只有当一个集团能够提供排他性的个人收益时,这个集团才能存在下去。
集体行动逻辑的推论:
(1)如果当一个集团为其成员提供的收益下降,那么它就很有可能走向衰弱;
(2)由于集团提供的是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的公共物品,所以大集团的成员维护集团利益的动机,弱于小集团的成员,因为在大集团中,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可以享受到的回报就越少;
(3)三个和尚没水喝。若三个和尚不对称,或存在选择性激励,那么他们就可能有水喝。选择性激励是指对给集团带来利益的个人给予额外的奖励,即排他性的个人收益。


2020年临床药学相关十件大事_国家(2020年临床药师报名)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