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上岸”考研考试应届生公务员国考笔试_网易订阅(等待考生的话语)

 2024-03-07 16:28:38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9
[摘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先藕洁 写文 11月26日上午8点10分,国考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考点,考生排队等待进入考场。当日,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本次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参加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 先藕洁 写文
11月26日上午8点10分,国考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考点,考生排队等待进入考场。当日,2024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本次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57:1。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先藕洁/摄
8月8日清晨,安徽安庆,安庆师范大学龙山校区,一名暑期留校备战考研的学生将书本放在晾衣绳上背书。据教育部网站近日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涨8年后,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陈东/摄
11月26日,江苏南京,国考南京林业大学考点,考生进入考场。视觉中国供图
11月26日,安徽合肥,国考合肥市第三十中学考点外挂着各种面试培训宣传广告。视觉中国供图
11月26日,湖北武汉,国考武汉文华学院考点,许多考生抓紧午休时间在草坪上就地复习。视觉中国供图
11月24日中午,安徽安庆,安庆师范大学龙山校区,一名学生趴在考研自习室的桌位上午休,用考研名师 的书盖住脸遮光。陈东/摄
11月28日晚,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呈贡校区,一名考研学生在图书馆里复习,平板电脑上贴着写有“向前走吧”“金榜题名”字样的便签。陈东/摄
“我属于在职业方面不想追求特别大的成就的类型,毕业以后一直在参加各种体制内的考试:军队文职、国考、省考,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可以一辈子干下去的工作,稳定就好。”11月26日8点30分,距离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以下简称“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只有半个小时,郑丽还在北京五十五中考点门前争分夺秒地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辅导资料。郑丽来自河北,目前已在北京工作两年。
对于国考,郑丽这样说:“作为考生,我对体制内的了解其实都不够,当公务员肯定利弊都有。我是学法律专业的,相对也算好就业。目前我身边很多朋友参加国考的心态就是:不一定要考上,但一定要试试。”
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11月26日,2024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7个城市同时举行,共261.3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225.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2%,创下近5年历史新高,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57:1。与此同时,2024年国考招考职位18948个,招录人数39561名,过审人数303.3万人,也同时创下历史最高。
此前,国家公务员局对外发布的数字,2020年国考共有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4.5%;2021年国考共有101.7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3%;2022年国考招考142.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6%;2023年国考共152.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78.3%。
参加2024年国考的赵女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和男朋友都是“北漂”,男朋友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收入还可以,自己就想通过考公“上岸”,“将来结婚生子,在北京有户口,孩子上学读书会方便很多。”在国考考点,她现场扫码加入了一个国考辅导班的群,“如果这次没如愿,明年会接着再战,先加上再说”。
肖潇是北京某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生,正面临毕业求职,他希望通过国考回湖南老家工作。他说:“非一线城市产业优化,但新兴产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目前,国考、省考的基层编制岗位需求大,招考门槛相对不高,家乡吸引人才还有很多政策红利。在岗位上建设家乡,同样实现个人价值。”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就业形势仍较严峻,向非一线城市就业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教育高级分析师徐琴表示,单就国考招录而言,国家对应届生的倾斜十分明显。2024年国考共招录3.96万人,其中有2.6万人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6%。接下来的公务员省考对于应届生的招录比例也基本跟国考持平。国考补录时也是应届生更吃香,如2023年国考补充录用共有15个部门参加,计划招录3249人,其中2300余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在国考升温的同时,考研热却开始降温。据教育部网站近日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涨8年后,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参加2024年国考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国考报名费是100元,加上专业课三科最贵也才120元,个别省份甚至还免费参加国考,如果成功‘上岸’,能免费拿一个‘铁饭碗’。”李先生今年已经30岁,他表示,自己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公务员的工作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于是报名参加了国考,“想找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来自湖南的小安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我身边的朋友本科毕业就直接就业了,而花了3年时间金钱读研毕业的同学也进了她所在的单位。本科就业的同学工作能力很强,目前是研究生学历同学的直接领导。不可否认,很多学生读研的初心是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去深造,但后来发现大多数人是把研究生学历作为就业的砝码,从性价比上说得不偿失。”
徐琴说,目前,考研分为学硕和专硕。一般来说,学术型硕士的学费标准为每年8000元,3年就是2.4万元,而专业型硕士学费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在万元以上,某知名高校金融专硕学费两年共计12.8万。“因此,选择读研,报名费、学费,以及读研两三年的总体开销会劝退部分考生,进而优先考虑进入就业市场,特别是更稳定的考公。”
“2023年,媒体已经不再炒作研究生送外卖,而是研究生应聘街道垃圾管理员、哈工大研究生应聘山东大学宿舍管理员、上交大博士生应聘复旦附中卫生管理员。虽然都是极端的个案,但是示范效应是明显的,让大家对研究生标签价值期望下降。”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表示:“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公益行为,同时也具有某种消费性质。读硕士、博士既需要时间、精力,还需要经济上的投入。国考升温从某种侧面反映出年轻人希望能尽早就业的心态。年轻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自己学历的高低,这才是回归理性教育消费的体现。”
此外,随着研究生质量控制措施的完善,尤其是论文外审等措施的落实,导师与高校都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要求,即便不要求发表论文,但对论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发现辛辛苦苦读完研究生也未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不如当初本科毕业就工作,于是开始计算性价比的问题,尤其是机会成本。“大家不再盲从,是好事情。”陈志文说。
“事实上,每年的考研以及国考大军中,有不少是‘打酱油’者,如一个班级全部学生考研,只有20%左右‘上岸’。”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只有给高校毕业生多元就业、多元成才选择,才能缓解国考热和考研热。”
来源:中国青年报


硕成考研院校专业解读南京大学(下)南...来自考研鹅er-微博(硕成考研官网)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