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这样的考研参考书,成功率提高一倍!_网易订阅

 2023-08-05 02:48:10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2
[摘要]

择校、选专业,嗯,考研的学子最开始都会确定大致的目标院校和专业。然后,贯穿整个复习备战环节且陪伴你全程的就是——参考书,由此可见找到这样一套参考书是多么的重要。幸好,大部分院校还是比较贴心...




择校、选专业,嗯,考研的学子最开始都会确定大致的目标院校和专业。然后,贯穿整个复习备战环节且陪伴你全程的就是——参考书,由此可见找到这样一套参考书是多么的重要。幸好,大部分院校还是比较贴心的,每年都会公布出复习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备战,但是,有些院校什么都不会给出,这就急坏了一些报考该院校的学生了,去哪里找呢?找到的对不对,是不是要考的内容呢?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小文讲讲决定考研成与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参考书?

关于参考书(这里指的是复习用书,非辅导用书),你会遇到两种情况:
①学校已经指定参考书
②学校未指定参考书
一、如果学校已指定参考书目
这个简单,你可以在学校的研究生网站找到研究生招生简章,如果招简没有,就看看网站上当年的相关考研公告里,你能详细的看到学校要求的具体书目,然后指定好计划着手复习即可。

二、如果学校未指定参考书目
很多院校在考试大纲里不提供参考书目,这让许多考研党不知从何下手准备考试。其实这种情况下,复习备考还是有章可循的。不指定参考书并不意味着没有参考书,而找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参考书。下面告诉大家可供参考的几个规则:
1、相信经典的力量
为什么要“拥抱”经典教材?
因为经典教材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提出本学科的“真问题”,引导你去追问,去思考。经典教材可以“读厚”,因为有容乃大;也可以“读薄”,因为含英咀华、去粗取精。就经典教材的选择而言,任何学科或专业中经过时间淘洗、实践筛选后剩下的所谓经典教材为数并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2、选教材别抱门户之见
在选择经典教材时,千万不要以派别定亲疏。
比如,经常有同学会问: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书要不要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要不要看?或者人大老师的书或论文要不要看?清华老师的书或论文要不要看?当然要看。仅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中国各个大学之间并未形成观点、立场明确的“学派”,根本无需考虑流派的区别!尽情去看就好!
3、关注导师研究方向
就目标院校的导师研究方向而言,各个导师往往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些关注点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出题点。老师每年都会有各种演讲、研讨会,这些发言和会议的主题就成为每年考生寻寻觅觅的蛛丝马迹,有可能透露出当年考题的热点,这一点似乎屡试不爽。另外,目标院校导师近几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适当关注。
4

、重视历年的真题
真题会说话,不指定参考书,那真题便是终极的参照!
如果说,经典教材和导师写的书,是一纵一横的经纬网,那真题便是数据分析里的热力图,它会告诉你到底哪些内容是你需要牢牢记住的,哪些领域是从未被关注过的不毛之地。但不建议大水漫灌式地看书,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历年真题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真正能 你产生分数的地方。
5、向前辈取经
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师兄师姐取经!
每年学校都会公布录取名单,拿着这些名单,想办法联系到他们,要资料,求经验,说几句好话,什么资料信息都要出来了!但给大家一个建议,在问“前辈”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师兄(师姐),我该怎么复习?

6、关注热点,点到为止
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
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 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用到。到底要看哪几本?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
7、正确对待网上书单
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
8、学会思考开放性题目
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举一道题目为例。北大传播学考卷中,有一道题要求分析“鸟叔之风靡全球”。这是一个很好的考查时事热点与专业理论结合的题目,有许多角度可供分析,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要想把问题说透,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带上传播学的眼镜,以学科视角来审视分析。既紧贴社会关注,又有理论延展的空间,这样的题目,参考书自然不会给你答案。

三、一些建议
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所以建议考研党弄清楚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
真正理解问题才是根本,方法上可以“不择手段”。很多同学对许多知识其实是似懂非懂的,而这是考研的大忌。上文所说,不指定参考书的学校出题往往灵活,不会干巴巴考你背诵,而是通过各种比较、各种案例来考查你对问题的理解,似懂非懂的同学往往会左支右绌,现了原形。
具体来讲,找一张白纸,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张学科知识脉络图,标注出不同理论、代表人物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关系,对照着教材修正完善,以俯瞰的视角对整个学科框架有个理解;然后每一个知识板块,都按此方法,越做越深、越做越透。方法很简答,但很有效,不妨试一下。
小文讲得并没有囊括所有情况,学子们有自己的独特搜集参考书及使用方法的可以分享出来(评论区已开放),让更多的人受益, 助他人, 助自己,我们一起考研~
(版权声明:来源网络,内容由小文整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我发表了头条文章2017年考研数学一真题...来自考研数学帝King...(我发表了头条文章巜学党史跟党走来自沙河发布)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