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音乐考研经验考研真题专业目录考研分数线参考书_单词

 2023-04-23 18:44:47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1
[摘要]

原标题:北京大学音乐考研经验考研真题专业目录考研分数线参考书 考研就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是再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本文将系统地为您介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试专业...



原标题:北京大学音乐考研经验考研真题专业目录考研分数线参考书

考研就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是再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本文将系统地为您介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考试专业目录、考研分数线、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及考研经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

北京大学(Peking%20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20

一.北京大学音乐专业目录

%20

%20

二.北京大学音乐分数线

%20

总分:350

%20

单科(满分=100):55

%20

单科(满分>100):90

%20

三.北京大学音乐参考书目

%20

独峰考研根据近几年来考研结束后官方发布的考题信息、命题思路,经过多名资深教师的分析,给出以下的参考书,以供学生参考:

%20

《艺术学概论》%20彭吉象%20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06年8月;

%20

《艺术概论》%20王宏建%20文化艺术出版社%202010年10月;

%20

《中国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

《西方音乐史》[美]%20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20著;余志刚%20译

%20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居其宏,智艳编

%20

《欧洲声乐发展史》

%20

《西方音乐通史》

%20

《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1978重印),(美)瓦尔特%20·%20辟斯顿著,丰陈宝译

%20

《曲式学》曲式学(修订版)%20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美)柏西%20·%20该丘斯著,缪天瑞编译

%20

四.%20北京大学音乐考研经验

%20

应邀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经验,希望对来年考本专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20

(一)公共课

%20

1.英语

%20

我相信大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心里都还有点数的,四级六级或者雅思,自己达到哪个层次了。四五月份是打好英语基础的黄金期,主要是以下几个部分:单词、长难句、真题。

%20

(1)单词:我用的是某方的那本很大的绿色的,恋练有词也不错,有配套的讲解视频,觉得自己单词基础不行的同学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看看视频。单词一定要每天都背,可以固定时间背也可以零碎时间,看你个人的习惯。推荐一个单词打卡的APP,知米背单词,可以既背书上的同时每天打卡。

%20

(2)长难句:这个部分刚开始难度会很大,我们大多数人对语法都是有点模糊的,一直学的都不是很清楚。也有同学说英语二又不考长难句翻译,看这个没用,但是这个基础打好了,做真题阅读会很轻松。我当时看的是刘晓燕的视频,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比较喜欢谁的,前期可以跟着视频课听一听,然后再尝试自己切分自己翻译,每天背一个长句子也很有用。

%20

(3)真题:真题非常重要,英语一的真题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建议过2-3遍,第一遍做题,可以不对答案,总结每篇阅读的单词、长难句;第二遍做题,对答案,试着摸清出题者意图,再次复习单词和长难句;第三遍算是一个检测吧,所以前期不要在卷子上写的密密麻麻的,后期会影响自己做题。到了9月份可以把英语二的真题拿出来做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英语一的真题都没过完一遍的话,可以推迟到10月前后,英语二和英语一的出题思路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的,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做。

%20

2.政治

%20

4.5月份复习政治还有点早,但是今年好像政治的参考书变动比较大,现阶段可以关注考研大大的微博或微信,有什么消息不要落下就可以。7.8月份可以开始政治的复习,但是每天花的时间不用太多,因为提前背了也记不住什么。推荐一下考研、蒋中挺这些大咖。政治选择题很重要,大题只要在冲刺阶段背了考研基本上问题不会太大,所以选择题得好好练一练。

%20

3.艺术基础

%20

北大的这种人文类专业课考察真的是千奇百怪。有深度,有广度,且不按常理出牌。有传言说考北大中文系需要专门看100本书云云,当然不排除其真实性,但是我觉得,方法也很重要。你急头瞎脸从头翻到尾,结果磨成了持久战,战线越长越不好打,效率才是关键。另外专业课跟不跟班,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你本身就很有计划,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就完全可以不跟,也不需要去纠结。如果你在备考期间,十分凌乱,不知道自己每天应该看多少知识,写多少题,那就跟一个,我推荐考研公众号考研领路者上独峰,因为我室友就是在那儿跟的,他说是都是志愿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带,然后跟着他们的节奏一步步来,这样可以让不那么慌乱。

%20

考试题型分必做和选做,必做2道,选做是8选2,也就是10题做4个。选做题分别涵盖了影视音美4个方向。题目如下:

%20

必做:1.%20艺术标准的多样性%202.艺术创新的必要元素

%20

选做:1.%20比较宋代画作和文艺复兴画作的异同2.%20影响画家创作的因素3.中国电视原创力缺乏的原因%204.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205.非线性剪辑的特点和电影的层次性%206.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现状及未来趋势%207.论述电影的演进%208.连续剪辑的原则

%20

至于书单,去年考上的学长学姐所给的经验贴已十分详尽了。其中我再强调下:叶朗《美学原理》和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是必背的,17年5道题中有三道是基于这两本书,18年的两道必做题也完全出自这两本书,我甚至不会告诉你:连选做题里都有那么一道或几道能够完全用这两本书的内容就能答得非常非常漂亮(我基本就这么做到了)。至于怎么背重点背哪些背到什么程度,这也很考验考生是不是足够聪明。个人感觉北大题风的这种倾向已经很明显了。除了这两本书以外,王次炤的《艺术学基础知识》可以作为很详尽的补充材料,不过个人感觉不太需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还是看个人所需。

%20

另外,你需要补充自己所报考方向所对应的知识,比如我报考音乐方向,那么你要对音乐的全部基础知识,从各个维度——不能说记得滚瓜烂熟,这样当然最好,但至少要非常殷实熟悉才可以。

%20

再补充一下这门专业课的两个tips:

%20

一,会做笔记,学会读书。我知道一个从化学跨考北大中文系的高冷冷学姐。她推荐的读书、学习、做笔记的方法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有如神助。此外,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年考上MFA的总分第一的陈毛毛学姐的帖子,她同样是用类似的方法实现高效学习的。大体总结一下就是:横、纵向广泛联系,构建系统的、多维的、立体的知识网络。尤其是横向联系尤为关键,即:可以适度放松对知识点深度的思索追问,而着重于它同其他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思考同一个知识点。这就是这门专业课考察的精髓之一。

%20

二,这是我从去年第一的陈毛毛学姐那里学到的,然后我又深入了一步:把所有出现在《艺术学概论》和《美学原理》的名人名言和事迹都背得熟、写得出、记明出处,然后活学活用,考试时引经据典,会让卷面显得文采斐然。我后来觉得背得挺爽,不够用了,自己又补充背诵了许多《文心雕龙》、《典论》的原话,把它们和艺术系统、特点、本质等书本内容联系起来,呈现出的答题效果相当好。

%20

4.音乐表演艺术

%20

首先是音乐史,我是在九月份开始,那时候看着书自己总结,第一遍就是把参考书上的知识点整理成有条理的笔记,写了一本半,后来背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笔记。背第一遍觉得什么都没记住,好像没背过一样,只有个大概的印象,别怀疑自己,谁都这样,那么厚的两本书哪能好背呢?没别的办法反复背。背到能记住大部分的时候我写了第二遍笔记,这一遍是点状的,把知识点按时间顺序写出来,然后背的时候自己想里面的内容,想不起来看笔记,查漏补缺。冲刺的时候是第三遍笔记,这次的笔记是线状的,按照不同的专题进行整理,比如中音史的戏曲、说唱;西音史的歌剧、钢琴、交响乐等等,产生、发展到顶峰的过程一条线顺下来,像串珠子一样。当然,如果你掌握的好不写出来自己脑子里有线也可以。(我说的第几遍是我写笔记的遍数,不是我背的遍数,不要天真的以为背三遍就能玩转音乐史,我背了七八九十遍,其实我也不记得了,总之很多遍。)

%20

中音史里面最头疼的是近现代史,在一本书里面占了半本,而且知识点又杂又碎,光看书头都大了,一个萧友梅从近现代史的开始到最后一直出现,这时候就要细心认真的一点点总结,还可以借鉴其他的中国音乐史书,但是知识点有出入的时候,还要以参考书为准,毕竟谁也没有亲眼见证历史,存在争议很正常。

总结一个人物,要分成几大块,生平、作品、影响等等,把散乱的知识整合起来,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美差事。中国古代音乐史东西比较少,无非就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那几大块,好好记其实比西方音乐史少很多,毕竟咱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东西还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亲切。

西方音乐史用的是于润洋老先生那本《西方音乐通史》。通史是什么意思,就是又全又细致,浪漫主义东西最多,背完一遍浪漫真是想去死,二十世纪音乐流派太多,最恶心。总之西音史总体上就是五个字:永远背不完。很多人都不喜欢记西音史里面的人名,比如大卫同盟的弗洛列斯坦、埃塞比乌斯、拉罗大师。五人团的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克萨科夫等等拗口又别扭,挺多人用编故事的法子记忆,我却不行,我的内心戏是一个故事都记下来了几个名字怎么记不住,我的办法就是多读,读顺了也就记住了。人物作品也是一个老大难,《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以色列人在埃及》《勃兰登堡人在捷克》《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伊菲姬妮在奥利德》等等,那时候我们还特意总结过这种谁在哪的作品名字,放在一起还是好记一点的。会背串是一定的,谁都有过张冠李戴,串着串着就记住了,这是必须经历的。至于无标题的音乐,我也记不好,就把特别厉害的记住了就好,总觉得《第一交响曲》古典以后的绝大多数作曲家都写过。至于影响作用意义一类的,一个人一个人哪记得完,我是记个大概,把特殊的贡献记住,其他的推动音乐发展啊这一类的大家都一样,点到为止,等你学到了自然也就会写会答了。

音乐史的学习不是只有背,还有一个问题是练习,我做的都是学校考过的真题,做了有那么几套,练习答题速度、答题格式、答题篇幅,还有心态。就在规定时间内写题,超时了马上停笔,这样上战场就不那么陌生了。分析学校的真题,一定程度上也能了解学校出题的风格,常考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也有个侧重(我考的学校今年从外面买题风格颠覆这种事我会说吗,SMILE)如果答题不会组织语言,可以看一些知识问答类的参考书,我用的是杨九华老师的《西方音乐史》,里面都是一个个问题,但这只是初期参考,因为真正考试的时候答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然后和声曲式,对跨专业考音乐的同学,或者本身学民乐、乐理知识不扎实的同学来说,专业里中和声这门课是难度最大的,我以我的学习经验,从浅入深给大家一些教材参考。

Level-1:《英皇音乐理论手册1-5级》& 李重光《基础乐理教程》

英皇乐理教材官方有2本,1-5级为第一册,有中文版,橙色封面和手掌一样大小的(别买错,其他都是盗版),6-8级为第二册,只有英文原版,并都有配套的习题册。其中1-3级和李重光的乐理教程前1/3都是非常简单的入门水平,4-5级涉及到三和弦转位、功能和声与终止式,李重光那本的后1/3则深入到七和弦和转调。但综合来看,这两本书都属于入门级教材,仅用这两本去考研是不可能的,只是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提供一块通往考研教材的垫脚石。

Level-2:杨通八《和声分析教程》

考专业硕士的同学们,推荐你们用这本书,不要选择院校推荐的斯波索宾四人组编的《和声学教程》和桑桐的《和声学教程》,因为这两本书都是针对和声写作的,而专业硕士考的是和声分析,这完全是两种思维和难度,看斯波索宾的书除了让你头大和枯燥,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它实在太陈旧了,例子也都是俄派作品)。杨通八的这本书完全不涉及写作的内容,谱列基本都为一句或一小段且谱列详实讲解清晰,建议在看的时候拿笔记整理下常见的和声走向和一些和声标记方法。

Level-3:英皇乐理6-8级教材

3和上面的2其实难度差不多是平行的,只是3偏向写作,由于我不考学硕,所以这套推荐不一定适用于学硕,只是我自己对和声写作学习的补充。英皇原版教材和习题是英文的,啃起来比较慢,所以我又买了黄浩义的6-8级乐理习题册,由于是台湾出版所以是繁体字,一共是5本书,和声写作包括根据数字低音写四部和声,根据旋律声部写四部和声,根据低音创作三重奏鸣曲、四乐句的古典奏鸣曲和旋律写作等,和声分析涉及到副七和弦、拿波里七和弦、德意志七和弦……还有考研没有涉及到的移调乐器、总谱阅读等。考研复试结束后我用这套教材自学去考了英皇乐理八级,成绩90分,很有收获。

曲式其实很简单,就像做语文阅读理解给文章分层分段一样,但曲式分析在考研中往往叫“作品分析”,因此光画个曲式分析图是拿不到漂亮分数的,大概的和声走向、调性变化和终止式都要提到,最好能结合音乐术语,描述音乐的风格情绪特征,网上有很多作品分析报告,多看几篇心里就有数了。

曲式学习我建议先看中央音乐史的曲式分析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和b站上都有,四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讲得非常清楚易懂,基本看完心里就有数了,这时候再选择合适的教材看更多的谱列和分析,加强自己做题时的判断能力。推荐钱仁康、钱亦平著《音乐作品分析》(不推荐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专硕考到复三部的概率不大,所以这本书后面讲到例如肖邦《叙事曲》这类大型乐曲或者交响乐的部分,如果理解不了问题也不大,但单三结构、奏鸣曲式一定要熟练。

不管用哪种方法学习,最后一定要在脑子里形成自己的逻辑,有的老师说音乐史考得不是记忆,其实考得是逻辑思维,看的是你卷子上的条理性,我觉得确实是这样,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嘛。自己总结到的悟到的是自己东西,背的时候也会减少很多麻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65二外俄语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