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22-11-10 01:51:55  考研全封闭培训    5
[摘要]

??一、名词解释(80) 1.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号。把意符、音...



??一、名词解释(80)

1.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号。把意符、音符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成为“音、形、义”倶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刻在石碑、石柱、墓碑、金属器和木器上,或书写在神庙墙壁和纸草纸上,但保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原文最多。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达碑文和另一块尖碑上的铭文,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3.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384年出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塔吉罗斯。曾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返雅典,在郊外的吕克昂体育场开设学园,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达13年。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涉及哲学、经济学、动物学、物理学、伦理学、文学、修辞学等许多领域,是逻辑学和政治学的奠基人。所著《雅典政制》《政治学》两书是研究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的极为重要的史料。

5.庄园制度(封建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


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6.固定柴明达尔制度

柴明达尔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实行的一种土地税收制度。“柴明达”是印地语对土地拥有者的称谓。该词源于波斯语“土地”,在莫卧儿帝国时代原为包收租税人, 并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179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比尔拉、奥里萨等地实施“固定赋额法”,承认柴明达为土地所有者,废除农村公社对土地的世袭所有权; 规定柴明达应缴纳相当于1793年税额十分之九的土地税,并固定不变。此谓柴明达尔制。

7.《彭德尔顿法》

1883年美国颁布的文官制度改革法。1883年1月,美国国会批准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条例。它首次确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并将此原则法制化、制度化,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

8.2C计划

19世纪末英国在非洲的扩张计划。英国于1882年占领埃及后,欲将埃及与南部非洲好望角殖民地连成一体,建立一个纵贯非洲大陆的英属殖民帝国,遂拟定了“开罗-开普敦计划”。开罗和开普敦的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称“2C计划”。这一计划同法、德两国在非洲的扩张曾发生尖锐冲突。

二、简答题(80)

1.简述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年12月,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之侄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经公民投票,路易??波拿巴将共和国改成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一)内政。第二帝国前期史称“专制帝国”。拿破仑三世采取高压手段,如大力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严格限制出版、集会、结社等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拿破仑三世开始逐步实行自由化措施,如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禁止工人罢工、结社的法令等,政治体制向“自由帝国”演变;经济上实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对外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对外扩张的帝国。拿破仑三世为了建立霸权,发动克里木战争,侵略中国、墨西哥和非洲等。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继而发生国内革命,第二帝国终结。

2.新边疆政策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0年7月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在接受提名演说中,肯尼迪说: “我们今天站在新边疆的边缘。这是60年代的边疆,充满吉凶难卜的机会和危险的边疆,充满希望而又遍布威胁的边疆。”他要求美国人民必须准备作出牺牲来面对“一系列需要应付的挑战”。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肯尼迪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坚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从1961年起,他通过区域发展条例和开发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一系列计划,着手解决“贫困之源”问题。同时提出了在60年代末登上月球的空间计划;1962年,放宽申请设备折旧补贴和投资信贷的限制,颁布把工资增长率保持在生产率增长速度之内的“工资—物价”准则,并施加压力迫使美国钢铁公司把上涨的钢材价格压平;1963年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则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击败。

三、论述题(140)

1. 说说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宪政未立,天皇的专制权力由于地方割据势力被摧毁而进一步加强,出身于西南诸藩的武士占据了政府的要津,形成藩阀专权的局面。部分士族知识分子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强烈的参政要求。他们于19世纪 70-80年代领导了旨在革除藩阀官僚专制、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自由民权运动。1874年,在“征韩”问题上被排挤下野的参议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人联名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帷幕。

(二)内容与影响。(1)1879年,明治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了初步改革,设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府县会议。作为地方代议机构的府县会议的建立,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为将来在中央建立代议制作了准备。(2)1881-1882年,民权派建立了“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这是日本最早的近代意义的政党。(3)天皇政府为了瓦解自由民权运动,收买党魁,挑拨离间,致使民权派陷入分裂。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自由民权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之后天皇政府被迫走上立宪道路,有条件地给予民众选举权。

2.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大国谋求欧洲集体安全的措施和后果。

(一)《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比、意、波、捷七国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国际会议。10月16日草签了以《莱茵保证公约》为主的七个条约和一个议定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这些文件总称为《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是:(1)德、法、比、英、意五国的相互保证条约,即《莱茵保证公约》,规定: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法之间和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不得违反《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德法之间和德比之间互不侵犯,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战争。英、意作为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2)德国分别与法、比、波、捷签订的仲裁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发生的一切争端,如果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不能解决,应提交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院裁决。(3)法国分别和波、捷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如一方遭受德国侵略,彼此立即给予支持和援助。

(二)影响。(1)《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对凡尔赛体系作出的一次重大调整,它对欧洲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法国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因此受到了削弱。(2)《洛迦诺公约》没有对法国的东部盟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边界提供保证,这使法国长期经营的欧洲同盟体系受到了严重打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对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动实行单独制裁的时期已经结束。法国今后本身的边界安全却要依赖英国甚至意大利的保证。(3)《洛迦诺公约》使德国在未承担新义务的情况下实现了大部分外交目标。德国摆脱了战败国地位,争得了与法国的平等,并为收复莱茵兰创造了条件;它成功地拒绝对波、捷边界给予保证,为今后向东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该公约作为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第一步。1926年9月德国正式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终于重新跻身于西方大国的行列。(4)《洛迦诺公约》是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产物。英国终于以承担最小义务的办法获得了欧洲的安全,并成为德法之间的仲裁者,从而处于欧洲政治的支配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法国、扶植并限制德国、加大德苏关系距离的目的。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80)

1.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号。把意符、音符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成为“音、形、义”倶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刻在石碑、石柱、墓碑、金属器和木器上,或书写在神庙墙壁和纸草纸上,但保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原文最多。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达碑文和另一块尖碑上的铭文,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3.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384年出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塔吉罗斯。曾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返雅典,在郊外的吕克昂体育场开设学园,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达13年。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涉及哲学、经济学、动物学、物理学、伦理学、文学、修辞学等许多领域,是逻辑学和政治学的奠基人。所著《雅典政制》《政治学》两书是研究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的极为重要的史料。

5.庄园制度(封建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6.固定柴明达尔制度

柴明达尔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实行的一种土地税收制度。“柴明达”是印地语对土地拥有者的称谓。该词源于波斯语“土地”,在莫卧儿帝国时代原为包收租税人, 并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179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比尔拉、奥里萨等地实施“固定赋额法”,承认柴明达为土地所有者,废除农村公社对土地的世袭所有权; 规定柴明达应缴纳相当于1793年税额十分之九的土地税,并固定不变。此谓柴明达尔制。

7.《彭德尔顿法》

1883年美国颁布的文官制度改革法。1883年1月,美国国会批准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条例。它首次确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并将此原则法制化、制度化,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败现象,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

8.2C计划

19世纪末英国在非洲的扩张计划。英国于1882年占领埃及后,欲将埃及与南部非洲好望角殖民地连成一体,建立一个纵贯非洲大陆的英属殖民帝国,遂拟定了“开罗-开普敦计划”。开罗和开普敦的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都是C,故称“2C计划”。这一计划同法、德两国在非洲的扩张曾发生尖锐冲突。

二、简答题(80)

1.简述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年12月,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之侄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经公民投票,路易??波拿巴将共和国改成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一)内政。第二帝国前期史称“专制帝国”。拿破仑三世采取高压手段,如大力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严格限制出版、集会、结社等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拿破仑三世开始逐步实行自由化措施,如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禁止工人罢工、结社的法令等,政治体制向“自由帝国”演变;经济上实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对外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对外扩张的帝国。拿破仑三世为了建立霸权,发动克里木战争,侵略中国、墨西哥和非洲等。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继而发生国内革命,第二帝国终结。

2.新边疆政策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0年7月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在接受提名演说中,肯尼迪说: “我们今天站在新边疆的边缘。这是60年代的边疆,充满吉凶难卜的机会和危险的边疆,充满希望而又遍布威胁的边疆。”他要求美国人民必须准备作出牺牲来面对“一系列需要应付的挑战”。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肯尼迪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坚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从1961年起,他通过区域发展条例和开发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一系列计划,着手解决“贫困之源”问题。同时提出了在60年代末登上月球的空间计划;1962年,放宽申请设备折旧补贴和投资信贷的限制,颁布把工资增长率保持在生产率增长速度之内的“工资—物价”准则,并施加压力迫使美国钢铁公司把上涨的钢材价格压平;1963年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则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击败。

三、论述题(140)

1. 说说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宪政未立,天皇的专制权力由于地方割据势力被摧毁而进一步加强,出身于西南诸藩的武士占据了政府的要津,形成藩阀专权的局面。部分士族知识分子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强烈的参政要求。他们于19世纪 70-80年代领导了旨在革除藩阀官僚专制、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自由民权运动。1874年,在“征韩”问题上被排挤下野的参议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人联名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帷幕。

(二)内容与影响。(1)1879年,明治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了初步改革,设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府县会议。作为地方代议机构的府县会议的建立,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为将来在中央建立代议制作了准备。(2)1881-1882年,民权派建立了“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这是日本最早的近代意义的政党。(3)天皇政府为了瓦解自由民权运动,收买党魁,挑拨离间,致使民权派陷入分裂。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自由民权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之后天皇政府被迫走上立宪道路,有条件地给予民众选举权。

2.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大国谋求欧洲集体安全的措施和后果。

(一)《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比、意、波、捷七国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国际会议。10月16日草签了以《莱茵保证公约》为主的七个条约和一个议定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这些文件总称为《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是:(1)德、法、比、英、意五国的相互保证条约,即《莱茵保证公约》,规定: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法之间和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不得违反《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德法之间和德比之间互不侵犯,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战争。英、意作为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2)德国分别与法、比、波、捷签订的仲裁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发生的一切争端,如果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不能解决,应提交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院裁决。(3)法国分别和波、捷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如一方遭受德国侵略,彼此立即给予支持和援助。

(二)影响。(1)《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对凡尔赛体系作出的一次重大调整,它对欧洲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法国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因此受到了削弱。(2)《洛迦诺公约》没有对法国的东部盟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边界提供保证,这使法国长期经营的欧洲同盟体系受到了严重打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对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动实行单独制裁的时期已经结束。法国今后本身的边界安全却要依赖英国甚至意大利的保证。(3)《洛迦诺公约》使德国在未承担新义务的情况下实现了大部分外交目标。德国摆脱了战败国地位,争得了与法国的平等,并为收复莱茵兰创造了条件;它成功地拒绝对波、捷边界给予保证,为今后向东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该公约作为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第一步。1926年9月德国正式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终于重新跻身于西方大国的行列。(4)《洛迦诺公约》是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产物。英国终于以承担最小义务的办法获得了欧洲的安全,并成为德法之间的仲裁者,从而处于欧洲政治的支配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法国、扶植并限制德国、加大德苏关系距离的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市委党校研究生。现任重庆市永川区...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