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10届研究生“十佳英才”出炉,都有多优秀

 2022-11-02 06:48:59  考研全封闭培训    14
[摘要]

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初评、复评、网络投票和现场终评答辩、公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十佳英才”最终评选结果揭晓。 该评选活动由研究生院主办以“奋发作为展英貌 追求卓越新百年”为主题,一校三区共有43人进入...



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初评、复评、网络投票和现场终评答辩、公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届研究生“十佳英才”最终评选结果揭晓。

该评选活动由研究生院主办以“奋发作为展英貌 追求卓越新百年”为主题,一校三区共有43人进入初赛,33人进入复赛、19人入围决赛。

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认识下,最终当选的10名优秀学子吧:

航天学院 范子琛

范子琛,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专注于智能算法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2013年,范子琛以优异成绩考入英才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学术及科研工作,本科毕业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范子琛以学术报国为己任,通过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有效融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在科学探索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作为学生负责人,他参与承研了国家载人航天921工程项目“空间机械臂装配及试验”等10余项重大预研和工程型号项目。他勤奋努力、勇于创新,突破了多项关键性技术难点,参与完成的“空间站机械臂零重力装配及试验系统”为国内首创,被央视CCTV“大国重器”栏目专题报道,该系统为我国的空间站建设和太空试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因此获得2019年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坚定信念。

航天创新永无止境,追求卓越勇攀高峰。范子琛作为主力队员获得第十届“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冠军,这是哈工大在该赛事中的首个冠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对此进行了报道。他还与团队获得了被业界誉为“航天界奥林匹克”的国际轨道优化竞赛第五名。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已授权及受理发明专利12项。累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奖励。202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即将赴意大利比萨大学继续深入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小行星探测等技术研究,开启下一个新的科学探索。

范子琛的目标是在学术、科研、竞赛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有所专、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作为一名哈工大航天人,能为中国的航天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是他最大的追求和骄傲!

电信学院 李东博

李东博,2017级博士生,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轨卫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工大航卓科技公司CEO。

他曾是一名航天院所系统设计师,从事卫星应用研究与总体设计等工作,曾负责参与多项卫星领域项目并获PMP项目管理认证。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卫星领域产业应用有了更深认知,决定读博深造。

2017年,他成为电信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与国家天地一体化重大战略规划吻合。读博期间,他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6篇,授权和受理专利18项;作为优秀学子的代表,在“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与学弟学妹面对面交流成长心得;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工信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中电莱斯奖学金等荣誉。

在国家政策驱动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下,他在电信学院卫星通信团队支持下,成立哈尔滨工大航卓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专注于卫星通导领域。

疫情期间,为了公司正常运转,他多次与各地的院所、企业进行对接。公司现有自主知识产权10余项,获2019年雏鹰计划、中国科学家论坛科技创新新锐企业奖,得到多家投资机构关注。他以第一获奖人先后荣获“创青春”、“互联网+”、“创客中国”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全国、省部和校级奖项30余项。

他深知眼前只是逐梦的开始,未来,征途依旧漫漫,未来,脚步更大更远!

机电学院 范新建

范新建,2016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微型机器人。

自博士阶段以来,范新建在课题组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开展了基于微尺度机器人主动靶向施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率先提出了液滴胶囊机器人的概念,其大变形能力可将药物运输至指定部位释放,有望实现在人体病变部位实施大剂量药物靶向输送;鉴于人体内存在大量的生物屏障,构建了微纳米尺度的机器人、可穿过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直击其内部,解决了跨生物屏障的药物靶向输送的难题;针对单个微纳米尺度机器人能力弱、载药量有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微米机器人群体的多模态激发、靶向导航、集群作业的控制策略,有望应用于人体内高效靶向输药、病变组织的清除。

其中,微游动机器人集群调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Science Robotics,受到新华社、新浪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与他人合作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1篇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2019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联合培养一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他将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科研的道路上克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为迈向世界一流的哈工大添砖加瓦!

能源学院 石雷

石雷,201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磁性纳米流体流动传热调控及其在能量转换与存储领域的应用。

高考那一年,石雷心怀憧憬,来到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转眼之间,这已是他在哈工大的第八个年头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身上。201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

他通过参加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与何玉荣老师相识,从此走进科学探索的大门。在何玉荣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围绕磁性纳米流体流动传热调控及其在能量转换与存储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目前已在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及录用论文17篇,其中两篇为该领域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授权发明专利5项。

在学习科研之外,他也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先后赴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受邀赴国内其他高校做创新创业类比赛经验分享报告,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他利用假期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活动,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曾获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一、二等奖,哈工大“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荣誉称号,博士生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等荣誉。

电气学院 李展鹏

李展鹏,2019级硕士生,零声科技合伙人,哈尔滨零声科技CTO,北京声时科技(零声控股)CEO。

从大一进入实验室,到研究生阶段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再到投身创业,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李展鹏始终牢记嘱托,让青春在无损检测行业中磨砺,让人生在打造国之重器中闪光。

研究生期间,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民用航天预研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攻超高温环境下新式电磁超声传感器和金属应力测量理论,以解决民用航天发动机健康状态评估的难题,助力我国载人登月事业发展。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4篇。此外,他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比赛,共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项2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设计的热钢板电磁超声自动化检测系统,推动国内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进程,获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为了使技术服务于国家,2018年,他成为零声科技的合伙人,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从创新到创业,从科学研究到产业转化,产品是初创企业活下来的根本,作为团队的CTO,他肩负着团队的信任和产品开发的重担。他带领团队开发出多款先进的电磁超声检测设备,升级优化了已有产品,使得产品年销量直接翻倍。2018年,零声科技获联想创投500万投资;2019年营业额突破千万,企业估值过亿;获科技部创业奖金30万,获姑苏领军创业企业资助300万。

以创新创业贡献国家、引领时代、驱动发展,无损青春。未来,他和团队将不懈努力,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镌刻在中国工业安全的进程中,将哈工大精神烙印在国家设备安全发展的历史上,让青春与梦想在创新创业中闪光!

经管学院 费立国

费立国,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包括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模糊决策与评估、证据推理、复杂网络、应急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

他创新地将软似然函数理论(Soft likelihood functions)引入模糊决策环境,分别提出区间模糊环境、直觉模糊环境及毕达哥拉斯模糊环境下的决策方法;另外,基于软似然函数解决了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有效融合的问题。以上研究成果均发表于AI领域TOP期刊《国际智能系统杂志》(IJIS),并得到很高的引用。

他将证据理论与VIKOR方法结合,提出复杂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供应商选择问题,从2019年开始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以稳定的新增引用保持高被引状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提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方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谷歌学术引用715次,并担任30余个期刊或会议的审稿专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果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去迎接挑战,在哈工大新百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环境学院 朱学武

朱学武,2016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水处理纳滤膜的制备与应用。

2014年9月,朱学武以专业第一的总成绩进入考研面试环节,并以踏实、勤奋、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面试老师的赞许,最终顺利被环境学院市政工程专业录取,师从李圭白院士,开启了“膜”法世界。先后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20余项。




博期间,他在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ST和JMS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其中发表的1篇SCI论文被JMS杂志官方微信进行重点报道和宣传,1篇中文论文被评为第九届“威派格”杯给水排水优秀论文二等奖。以博士生课题研究成果为导向,他成功实现了高通量纳滤膜的中试生产,高性能纳滤膜的研发将在推动低碳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供水安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践行学识,膜法科研创新更好惠及民生。课题研究期间,他参与了2套超滤/纳滤中试设备的搭建、运行,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水专项子课题的研究,申请专利6项,其中1项获授权。中试技术成果成功的应用于杭州2座大型水厂的改扩建工程,总供水量超过70 万吨/d,服务人口超过200 万,为杭城人民提供了优质、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哈工大六年的硕博时光,锻炼了他坚毅的品格、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他学会了怎么去做一名合格的学者。在未来的时光里,他还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也会把导师“渴望每个学生都比自己优秀”的育人理念继续传播下去。不负青春,携梦前行!

交通学院 杨晨

杨晨,2017级博士生,荣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裂缝——沥青路面“癌症”,久治不愈且愈演愈烈。杨晨据此提出灌缝材料失效机理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生期间发表期刊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10项。担任国际华人基础设施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公路学会学生会员、中科院顶级及行业权威SCI期刊审稿人。

他紧跟行业前沿,参加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或论坛10余次,累计英文口头演讲报告3次,海报展示2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国外高校联合培养资格,目前已收到常春藤名校之一的邀请信。

他参与申请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省杰青基金1项及省厅科技项目2项。基于结题项目及实践调研,参与编制地方标准(学生排名第一),填补了季冻区沥青路面裂缝处治规范的空白;部分成果应用于实体工程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交通运输部官网等进行报道,


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学生排名第二)。

他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累计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奖学金、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优秀论文等各类荣誉2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此外,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交通学院海外人才引进宣讲会、首届道路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路面材料力学与数值仿真研讨会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

计算学部 李忠阳

李忠阳,2016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由于在事理图谱研究上的贡献和其在多个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入选华为公司“全球天才少年招募计划”。

2011年,李忠阳进入我校计算机专业就读,本科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成功保送至本校硕博连读。博士生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中电莱斯奖学金、百度奖学金全球20强等荣誉。

博士期间,他与合作者共同开辟出“事理图谱”这一研究方向。从0到1,从无到有,从最初的独自一人到如今形成由15名硕博组成的事理图谱科研攻关团队。历时2年多的不懈探索,他和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百万级中文“金融事理图谱”系统并对外发布,引起国内学术界与工业界热烈反响。他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号召,将事理图谱与金融、司法等多个方向相结合,在腾讯、华为、科大讯飞、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企业实际业务中开花结果。

他参与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可泛化的领域知识学习与计算引擎”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他已发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英文论文7篇,连续3年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2018年,他成功申请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到国外大学访问交流。期间发表3篇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论文和1篇SCI期刊论文,得到国外导师的高度认可。2017年至今,他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场,担任7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并在2018年哈尔滨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和2019年意大利自然语言处理国际顶级会议ACL上担任大会志愿者。

化工与化学学院 杨晓彬

杨晓彬,2016级博士生,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材料强国战略中的高性能分离膜。

面对枯燥的科研工作、纷杂的实验数据,他始终保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期待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科研难题的本质、揭开未知世界的面纱。他致力于膜分离技术,这是当下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关键技术,所开发的先进分离膜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他立足于分子结构与功能涂层的内在构效关系,设计订制膜表界面工程,有效调控膜分离性能,所设计制备的新型分离膜在液体智能操控和水处理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获得了国内外著名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在杨晓彬看来,科研不能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因此,他十分注重团队协作,交流探讨成为了他开展科研的重要环节。在国外交流期间,他接触到了原子层沉积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亚纳米级别功能材料的调控,对制备高性能分离膜具备巨大优势。

博士期间,杨晓彬共发表SCI文章2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8篇入选ESI高被引或热点论文,参与撰写英文著作1章。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学金等荣誉。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杨晓彬期待自己不只是科技进步的见证者,也可以成为伟大时代的建设者。

自2003年起,学校已举办了9届“十佳英才”评选活动,历届获得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

他们传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激励着广大学子努力提升自身素养,矢志爱国奋斗。

来源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研究生视频 | 官方哔哩哔哩团队排版 | 梁裕审核 | 岳昊 梁英爽
广西大学公布2021年专业硕士研究生预计调剂人数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