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考研】MBA择校抓住这几大核心原则!(21年考研人数)

 2023-10-10 08:09:05  考研全封闭培训    14
[摘要]

考研预报名已经结束,正式报名还未开始,很多同学陷入“择校焦虑”, 曾经信誓旦旦准备报考的院校,如今却因为一些“不确定性”而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老吕不得不说说“择校”这个问题。 首先是考得上,其次才是考得好,以下干...



考研预报名已经结束,正式报名还未开始,很多同学陷入“择校焦虑”,
曾经信誓旦旦准备报考的院校,如今却因为一些“不确定性”而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老吕不得不说说“择校”这个问题。
首先是考得上,其次才是考得好,以下干货,建议看到最后!
一、练习、模考,如何正确估分?模考和估分是择校的基础步骤。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复习,相信大家都进行了各种检测和模考。估分是测评自身实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用真题估分往往会出现估分比实际考试成绩高的状况,而估分也是择校的基础环节。
一方面因为不少真题在平时练习复习时都已经学习过。另一方面因为实际考场发挥一般来说会比平时练习稍差一些。
在这里针对客观题估分,我建议大家采用真题加模拟题加平时练习的分数来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定。
而针对主观题的评分,可以按照报考省份是否为水区旱区(水区为主观题如作文的阅卷给分相对来说高,旱区则相反,具体省份划分可以从第二部分参考)进行估分。
一般来说,旱区作文可以估分35分,水区可以估40-45分,视水平高低可以上下浮动五分。
有了这个评分标准,可以给自己一个比较“恰如其分”的评分,对自己这个阶段的复习成果有一个基本的评判。

二、择校而言,多高的分数才稳?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件事是,没有绝对稳的分数,只有相对稳的分数,在相对稳的情况下,初试分数越高越好。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那样。
高分才有选择权,低分只有被选择权。 那什么样的分数算是一个相对稳的分数呢?
针对mba择校,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过国家线(a/b区)就是你的“保护伞”,也是你有选择权的基本保证。
可以看出,国家线呈现波状上升趋势。对于mba而言,自然难度越来越高,影响考研国家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当年的考研报考人数:
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再次出现大幅度增长,达到341万,相比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据北京考试院公布,2020年报考北京高校mba的人数多达46万,比2019年增加了6万人,增幅18.7%。一般来讲,参加考试的人数越多,竞争也会越激烈,分数线也会相应升高,但每个学科门类报考情况不同,分数线变化趋势也有所区别!
2、试题难易程度:
每年的考研试题难度都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研国家线,试题难越大,考研国家线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降低,反之则增加。
3、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是指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计划。各高校考研招生人数越多,考研国家线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反之则会增加。
好的一点是:在一个阶段,国家线呈现稳定趋势,目测2021会稳定在175分,所以同学们不必过分担心。
但是,我想说的是,过国家线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正常批的考生接下来要准备:
综合面试英语的自我介绍或听力政治笔试或许还有专业课笔试所以,初试分数过线,没太多优势可言。
同时,由于分省阅卷造成的水旱区现象,大家在选择学校时需要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
1、将往年的录取名单拿来分析,以往稳稳录取的同学初试分数是多少?
2、往年过线了的同学,复试却仍然落榜,是因为什么?
3、结合自己平时的估分,在自己初试最差可能考的分数的情况下,复试需要达到多少分就可以上岸?
4、按照估分,自己的分数可以排到“比较稳”、“相对稳”、“不太稳”还是“有希望”?

三、择校时需要注意的额外因素“考得上”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以后,即对自身实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择校还要重点关注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 目标院校收不收非全日制以及招收要求?
17年开始非全日制开始招生,教育部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历等价,如果本身愿意接受非全日制的调剂以及对应届生身份没有要求的同学,选择同时招收大量非全的学校可以增加录取几率。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不同,但是上课的课程以及毕业要求是一样的,非全日制一般要求周末上课,有的院校也可以选择同全日制一起上课。
同时注意查询招生简章上内容,看是不是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工作年限或者接受不接受同等学力报考。
2.关注一下今年新增院校的招生计划
新增院校的难度可以结合同地区其他相同层次的院校来进行综合评估。具体的难度分析之前我们公众号都有推送过,大家可以查看之前的择校专栏。
一般来说,首年招生、相关专业开设较晚并且招生人数比较多的院校的考试难度相对来说会比较低。
3. 院校地区因素一定要关注
择校首先要注意地区因素,很多院校的辐射范围都是有限的,尽量选择和以后就业区域相同的院校。
4. 院校好坏怎么比较?
看院校的层次(以往的211、985或双一流院校),报考专业相关学院的建设起始时间,还有科研成果、博导数量还有科研经费。
5. 差额复试比例以及复试权重
比复试参考用书难度更能评价复试难度的两个因素是差额复试比例以及复试权重。
一般来说,专业课能力不高或者模考估分较低的同学应该优先选择:差额比例低并且复试权重低的院校。

除此以外,必须要注意的是:
1.相关数据务必要查看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或者相关学院的官方网页,一切以官网的招生简章以及招生目录为准,任何其他机构或研招网总结的数据都有可能有错误。
2.如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报考条件的一定是求证学校招办或者学院招办。(同

等学力,专项计划,跨专业)

“金融专业”考研热门,离不开这4个原因,该专业又有5个报考方向(金融专业考研考数学几)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