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救不了”北大全嘻嘻,也许15年前的《半边天》可以...(上野千鹤子的书)

 2024-04-19 06:26:40  考研全程辅导    11
[摘要]

叶深,一名中专老师,镜头前的她,利落的短发、清晰的谈吐、优雅的坐姿,气定神闲、语速温和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丈夫出轨的故事。这段陈述里,我们似乎看不到她过度情绪的起伏,仿佛叙说着别人的故事。 《半边天》已经...




叶深,一名中专老师,镜头前的她,利落的短发、清晰的谈吐、优雅的坐姿,气定神闲、语速温和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丈夫出轨的故事。这段陈述里,我们似乎看不到她过度情绪的起伏,仿佛叙说着别人的故事。
《半边天》已经是15年前的节目,很多90后也许对这个栏目只有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好在网络可以 我们留住“记忆”,回看这档围绕女性主题展开的访谈节目,我们不得不感叹,原来15年前的节目,还能给我们带来如此震撼。这份震撼不仅仅源于其中一些女性思想的通透,还给我们这些自认为经历时代进步思想理应“与时俱进”的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容易盲目自信。

“女性主义”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学者还是路人,似乎不经意间就能制造起一段舆论,其间不乏谩骂与反对。正如,最近日本女性学者上野千鹤子与三位北大学生对谈的视频,霸占热搜许久。
很多网友对北大采访者之一全嘻嘻的提问感觉反感,其中主要方面在于“北大”背书的她整个采访过程中,时常围绕大龄女性、结婚、生子等问题展开。不想在2023年的今天,面对一位社会学家她们围绕的话题竟如此现实,并透露着些许的肤浅。而恰恰是北大学子的背景,让很多人对她们的对话充满很多期待,结果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也成倍增加。

其实女性主义话题的探讨,并不一定意味着时间越接近当下,思考者本身的思想就一定先进于从前,同时也不一定意味着越会考试、学历越高,对这个问题思考的就越全面,更不意味着未婚女性对这个话题更具有话语权,只有女性才能讨论“女性主义”。很多时候,女性主义话题带来的争论,往往在于我们试图为“女性主义”下定义,而时间、实践和现实告诉我们,越尝试获得一个标准答案,就越会跳进愚昧、狭隘的旋涡。
我们在此不尝试为这个话题下定义,我们只是尝试探索“女性主义”的种种可能。

觉醒从关照自我开始

《半边天》里,叶深的故事至今仍具有感染力。1994年,她决定结婚的时候,自己偷偷哭过一场,她问自己“就这样吗?”,以往的经验和周围的环境给予她答案“是的,大家都一样,什么年纪谈什么事,这个岁数的女生该结婚了”。
就这样,带着对爱情的懵懂、对婚姻的迷茫、对爱人的“不那么爱”,他们结婚了。叶深认为,自己始终在感情上亏欠了爱人,因为毕竟自己没有对方爱自己那么多,于是她包揽了所有家务,争取做一个贤妻良母,作为对爱人的一种补偿。爱人也在婚姻之初,过着本分的日子,把工资悉数上交。
矛盾终于随着孩子的降生露出端倪,叶深一首关怀的丈夫对于家务丧失“自觉”,甚至在拖延洗尿布的事情上,丈夫第一次对她进行了激烈的言语攻击,她发现这个男人全然看不到自己在孩子、家庭身上做出的牺牲,多年间已经成为了一种妻子的“义务”。担心母亲看出夫妻二人的隔阂,叶深含泪忍下了那次争吵,从此二人的距离越来越大。

叶深彻底看清二人婚姻生活确实存在无法调和的深渊,是在她再次怀孕,第n次流产的时候。叶深生完孩子不到一年再次怀孕,其实在生孩子之前她曾经有过几次药物流产的经历,但那时候年轻,自己也没有太当回事,而这次对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她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让叶深最绝望的是,当她像之前一样,从医院拿来了药物准备在家开始那套流程的时候,丈夫却出门了。没有任何人陪伴的前提下,她熟练地服药、等待,然后结束。随着这个“孩子”的离去,她对丈夫的指望和期待也逐渐消失殆尽。
此后,叶深与丈夫的生活变得更加枯燥和无味,丈夫时常出差在外,她自己在家带娃、读书。就在她考研的前一天,丈夫带着一本相册回到了家。丈夫在她面前炫耀着相册里的姑娘“她很喜欢我”,叶深平静地看着照片里那个年轻的女孩,眼睛很亮、笑容很甜,她调侃说道“比我好看”。从此,叶深与丈夫称呼这个女孩为“小朋友”。
叶深地平静出人意料,包括她自己。那一刻,她意识到,她真的不爱他。第二天,考研的考场上,她发挥很好,顺利考到了北京读研,往返于京津两地。每次回家,叶深常会与丈夫谈起“小朋友”近况。

2003年叶深研三,马上就要毕业了。丈夫告诉她“小朋友”也考上研究生了,因为她不想落后于叶深。此前,叶深只是天真以为丈夫有一个追求者,没有往更深层去想,这回,她意识到,丈夫和“小朋友”之间一直在发展,从没断过。“小朋友”也认真到,为了这个男人,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2004年冬天,叶深向丈夫要到了“小朋友”qq号码,两个女人这样对话过两次,每次两个人都聊哭了。“小朋友”认真地爱着丈夫,甚至天真问着“原配”叶深,“你为什么要和我聊,是想要成全我们吗”。叶深回复地很诚恳“我真的考虑过,但离婚不是容易的事,让我再考虑一下”。

2006年的一天,叶深收到“小朋友”的短信,对方在这段感情的拉扯中也几乎筋疲力尽,她甚至想过自杀,最后决定退出。叶深看着短信,陷入沉思。这段感情里,她没有怪过这个中间出现的女孩,因为是她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才会出现这段插曲。而小朋友出现这样的困境,也是因为丈夫在中间摇摇摆摆,做不了一个确切的决定。
于是,叶深决定“使点劲儿”,她说“在我的观念里,我们这个婚该离了,不需要为了孩子牺牲彼此的幸福”。就这样,2007年夫妻二人结束了这段困扰也伴随他们多年的婚姻,叶深在丈夫的 助下买了北京的房子,与孩子一起生活。她与丈夫关系并没有恶化,丈夫定期会去北京看孩子,后来与小朋友结婚,也拥有了他们的小孩。
多年后,叶深反省自己这段婚姻,为什么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开始采用了十分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其实还是自己不够爱对方。已然不爱,为何不放手,放过自己,成全对方。牺牲个人价值的婚姻,走到最后得到的是世俗的肯定,但自己却不开心。
《金婚》
对待婚姻,叶深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最喜欢和你在一起,我和你在一起,感觉最轻松、最快乐,所以我们都不想中途换人。如果我幸运,年轻的时候就缔结了这样的婚姻关系,那么好好经营、好好珍惜,成就真正的金婚。如果没有如此幸运,年轻时不懂爱情,更不懂婚姻,作了错误的选择,那么我要争取一个纠正错误的机会,尽管要付出代价。”
这是一段来自15年前离异女性的独白,这段文字如今看起来依然充满力量,当她开始关照自己的生活、情感本位的时候,当她将很多世俗的眼光、束缚暂时放在一旁的时候,当她理性思考这段婚姻问题的根源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不是一位忍辱负重的母亲、不是一位委曲求全的妻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豁达智慧的女性。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困境,关键在于是否经历思考
上野千鹤子
面对很多社会话题,人们常常期盼一种理想化状态,即时代的车轮越向前,人们的思维就理应同步。其实时代在变化不假,但每个时代人们所面临的的压力和困境也都不同,随着人们成长经历和境遇的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
“女性主义”大致可以追溯到18世纪,女权运动的先锋们为那些婚姻生活中被定义为“附属品”的女人们道出奔走,试图唤醒人们关于“平等”的概念。那时候,基于很多国家女性都在社会上处于极低的地位,因此这样的呼喊能够得到很多共鸣,也推动了很多女性事业的发展,女性有了更多机会读书、工作,此后很多领域都突显出优秀的女性从业者。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女性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间开始出现困难,那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声音,认为女性一旦开始向往家庭、尝试成为“贤妻良母”,可能就是一种“落后”思想的表现,甚至一些人会认为但凡涉及到对比男女能力的事情,都认为是对女性的冒犯。
《自梳》
不否认在很多“女性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男性凝视”问题,但有时候这个问题的矛盾不必如此激化。
其实,对于自身意识觉醒的问题,似乎与时代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我国广东顺德等地出现了一批“自梳女”,她们在工厂织丝,能够养活自己,不再将一辈子依附于“嫁人”,甚至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贴补家里人,于是这些女孩决定“自梳”,即自己梳起发髻,“嫁给自己”不嫁她人。那时,她们流传的一句谚语“单身寡女比人高,有鱼有肉自己煲”。电影《自梳》便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代自梳女在爱情中寻找自我的故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那些“自梳女”,她们虽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她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有思考、有关照,并且敢于面对世俗眼光的。
相比对,全嘻嘻在与女性学者对话时,频频抛出问题,渴望寻求一份“官方”肯定,背后体现着一份现实女性对于自身处境的不自信。全嘻嘻最初是个“丁克”主义,结婚四年后,二人决定生一个孩子。

全嘻嘻对谈中提到“如果我不进入婚姻,我碰到的阻力太大了,不能在30岁的时候回老家,别人问我结婚了吗,我说我不打算结婚,这个压力太大了,我接受不了。”此话一出,弹幕爆棚,可能让大家特别失望的一点在于,一个理应有更多机会选择自由、选择更多人生可能性的北大毕业生,竟然在面对婚姻舆论的时候,也要选择妥协,那么读书究竟又能改变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反思,有时候与学历无关。北大教授戴锦华也曾谈及“女性主义”的话题,她说她也曾意外,在与农村妇女交流的时候,对方能够复述自己的话并且与之交流、提问,尽管有时候她说话会让很多北大学子感到晦涩深奥。后来她意识到,对方也是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女子,并且她们没有放弃阅读和思考。
戴锦华
她们不是“小镇做题家”,没有十分漂亮的高考成绩,没有走向大城市享受世俗眼中的“成功”,但她们是可贵的思考者,她们意识到作为女性本身的自己,所以她们可以与教授对话,只是在组织语言或者文字方面缺少系统训练,而已。因此在某些问题上,不以“学历”论英雄,而在于自己有没有深刻思考过问题本身。
全嘻嘻的困扰来自缺乏对本身的反思,她渴望得到“社会”定义的成功,又希望自己“随波逐流”般的生活得到“权威”的肯定,期盼着社会对她们这样家庭生活两不误的“成功”女性连连赞许,“虽然你生了孩子,但你有能力过得比他人都好,你足够优秀。”
其实,独立与是否组建家庭又有什么必然联系,精神独立的父母如果能够将积极的思想传递给孩子,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吗,人类的孕育与繁衍本就值得赞扬,从何时开始,站在了独立的另一面呢。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苏格拉底曾说“不经历过理性思考的人

生,是不值得过的”。不仅是对于女性,对于所有人,都需要对自己要过的人生,认真思考。与其在生活中,振臂高呼要做一位独立女性,莫不如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女性话题不单单属于女性,尤其单身女性

正如,并非只有女性才可以谈论女性话题一样,已婚女性同样可以参与到这个话题中来。每个人都值得关注我们社会个体,女性可以关注男性话题,男性也可以关注女性话题。
当然,在男性关注“女性主义”的问题上,毕竟男女从生理、历史、成长方面存在太大差异,很少有男性能够十分恰当地关注好这个问题。在漫长的“父权”背景下,男性十分容易,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和交流方式,即“我认为你应该”。
很多影视或者书籍,更将“女性”话题当作一个噱头,造成很多作品打着“女性”旗号,实则仍然装在男性思维范式下。比如某些电影,只是单纯将某些场景和桥段做了简单“男女调换”,此前电影中男性喜欢看玛丽莲·梦露飞起的裙摆,在现在的电影中为了迎合女性观众,特意为男性演员的身材进行特写描述。类似于“镜像”的操作,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在关照女性话题的套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努力,但他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切身体会女性在社会上的困境和偏好。
无论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女性话题”中来,但我们期待更多富有智慧的思辨和探讨,者不单单是为了女性发展,而是人性反思的关键环节。很庆幸,15年前《半边天》的故事到如今仍能给到人们带来震撼,这是女性角度对自身的关照,期待未来会有更多角度诚恳地关切女性本身。

最后,分享一段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这段对话同样来自全嘻嘻参与的访谈,对方是戴锦华教授。戴锦华说“如果这些东西伤害到了我们,是因为我们内化了自己。如果你足够觉得我的生命是我选择的,我的生活是 理的、令我快乐的,那么别人的这些追问或者窃窃私语就伤不到你了。这是每个女人,每个人都应该学的一件事。”


上了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能报哪些志愿你的疑问老徐解答!附85所...(刚过一段线报什么学校)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