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三维空间——林校长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讲演_Trinity...(我们生活在3维空间)

 2024-03-25 03:47:47  考研全程辅导    14
[摘要]

原标题:生活的三维空间 ——林校长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讲演 小编的话: 微信空间里,说人生的文章很多。但若要问作者,你们自己都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取得过怎样的成就,则介绍...





原标题:生活的三维空间 ——林校长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讲演

小编的话:

微信空间里,说人生的文章很多。但若要问作者,你们自己都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取得过怎样的成就,则介绍不多。

小编今天找到的是一位曾经当过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当过政协委员、人民代表,又正当着丈夫、父亲、外公、爷爷的一位老人14年前的对研究生谈人生的报告:《生活的三维空间》。

小编还从网上找到作者的一些照片,用以佐证作者在生活的三维空间里将人生故事演绎得精彩无比。虽然,作者在报告中丝毫没有提到自己。但如果得知作者有这样的经历,那么,读者一定会更加愿意听取这位老人的报告。

报告人介绍:

林金桐,北京邮电大学第六任校长。

生活的三维空间

——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讲演

2008年4月17日

同学们,晚上好。

很高兴到民族大学来,我跟民族大学有些特殊的感情。他们说我是民族大学的女婿(笑声)。为了今天的报告,回忆起一些往事。

我曾经在你们的七号楼住过。那个时候,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师宿舍,就把学生宿舍,临时让教师住。我太太,当时是民族大学物理系的讲师,我们的两个孩子就跟着她住在七号楼。

有一次,七号楼发生火灾, 那天,我们正在吃晚饭,从一个锁着的屋里冒出浓烟,楼下的人看到了,叫喊起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叫太太带着小孩赶快下楼,我的女儿,已经上小学,懂事了,她叫喊着一定要拉上爸爸一起走,我让太太赶紧带他们撤离。隔壁的一位女教师朱伟利,现在是你们的教授,闻讯也和我一起,指挥学生,把电闸关掉,把屋门踢开。然后我拉过身边的一个男孩,问他敢不敢进去把煤气罐拿出来,因为煤气罐受热会爆炸。那个男生很勇敢地把煤气罐给拿了出来。随后我们组织学生排队接力,从水房到起火房间,用一盆盆水把烧着的被子、书本、家具的明火浇灭。如果你们查一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的1982年或1983年的文件,里边会有一份是表彰我的,说我当时是“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掌声)

后来,我住过你们文工楼。(问主持人)文工楼拆掉没有?(答:没有。) 那个时候,大学教师的居住条件就是一个屋子十二平米,住四口人。再后来,生活改善了,1985年,我出国以前就搬进了十七单元。算起来,我在民族大学住过三个地方,所以对这里就特别地有感情。1993年,我从海外归来,当教授,也喜欢招收民族大学的学生,先后招过三四个博士、硕士研究生,都是从你们的物理专业、电子专业来的。

所以,你们敖玲 [1]院长打电话说,林老师 我们做个讲座吧,我二话没说,“可以啊”。我原想做个技术讲座,敖院长说民族大学还是文科研究生比较多,因此我就改了一个题目:《生活的三维空间》。

我在江南的小县城里度过童年;在大城市上海念书到高中毕业;在偏僻的农村担任中学教师,八年;也在国际大都市,北京、伦敦,住过好多年;在外国的两所大学工作过;面对面地见过不少国家领导人;与许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一起工作过;到过的城市、地区应该上百;主持过的国际会议也有十几次了……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多。今天和大家讲的,是我对生活的体验。

曾经有一本书,《向往成功》,收集了我从1998年到2003年这五年里的对大学生的讲话。现在又有出版社和我联系,要把我从2004年以后的讲话再出本书,我在想书名的时候,思考过,如何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体会浓缩成一个书名,几个字。现在我拿定主意,就想用《生活的三维空间》这样的题目献给青年大学生。

这个“三”字,是很有用的数字。英语当中,有一个词,“trinity”,知道的请举手。(环顾报告厅)嗯,大约有10%的人举手。请那位坐在后排的男同学讲一讲。(答:三位一体。)很好,“三位一体”。三一,剑桥大学有一个很有名的college就是trinity college,中文译成三一学院。为什么说它有名?说出一两个人的名字你就知道。牛顿 [2],就是从那里出来的,也在那里任教,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那本书的原稿就保存在学院的图书馆里。trinity还培养过培根 [3],“知识就是力量”就是他说的。还培养过三十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二十五个奥运会冠军。那时候的奥运会有个规矩,只允许业余的运动员参加,职业运动员不让参加,很多冠军在大学生中产生,他们培养了二十五个。trinity college还先后培养了五个国家元首,了不起。

“trinity”是什么意思呢?“trinity”本来是带点宗教的色彩,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spirit,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作为宗教崇拜的偶像。我想,对于“三”这个数字,还可以从一些事例中受到启发。“三”,常常可以组成一个完备的体系。比如说,人的视觉,在绘画色彩学里,用红、黄、青作为三原色;而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里,则采用红、绿、蓝三基色原理。就是说,只需要三个颜色就够了,并不需要第四个,就可以在人的视觉感官中组合成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颜色。

笛卡尔 [4],是牛顿以前的一个数学家,几何学家,光学家,他当时采取的直角坐标,x-y-z,互相正交的三个坐标轴,来描写空间。空间任意一点,都可以用这坐标系里的一组三个数字表示。三个,足够了,你不需要用第四个。

讲人生,有人把它总结成“真”、“善”、“美”,也是“三”,想想也很 理,都包括了,不需要增添别的东西了。在数学上就把它叫做“完备”,可以描写全部。“真善美”,“真”是指你对于自然界,对待科学技术的一种追求;“善”,是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一种态度;而“美”呢,是指人自身的一种感受,对于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受。一个人,对自然、对他人、对自身,还有别的吗?没有了,完备!科学、技术讲“真”;宗教、信仰讲“善”;艺术讲“美”,这也就把人类文明的成果全部概括了。

我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分解人生,讲三维的生活,哪三维呢?一个是职业的生涯,一个是社会的活动,再一个是私人的生活。用英语讲呢,正好可以用三个“p”打头的单词, professional职业的,public公众的,还有private 私人的。

你们现在刚刚走上生活的道路,大学已经毕业了,当研究生了,后面的路更长。职业要做到什么程度?在公众生活中要扮演什么角色?私人的生活有怎样的安排?应该有所思考。我相信,这三个“p”正好和直角坐标系一样,一个人的生活就在这三维的空间里边进行,你扮演的故事是沿着这三个坐标展开。你的生命历史将分解为这三项内容而保存。

第一维空间,职业

这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大家讲现在找工作有一点难度,就是在担心职业的问题。 应当如何对待职业?我以为,第一要求是敬业。以成功人士为例,日本前小泉首相内阁里,有一个女部长,邮政省的部长,或者称为大臣,叫野田圣子。她的第一个实习岗位是在五星级酒店,干嘛?扫厕所。她没有干过这种活,第一次扫的时候差点儿吐出来,但是她看见一个年纪大的女职工,扫完厕所以后,拿一个杯子,在便池里舀一杯水喝下去。敬业,在这里演绎出来的逻辑是,既然你认定扫干净了,你就应该能喝下这干净水。这使年轻的女大学生深受教育,后来她学会了那种敬业精神。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当着总经理的面演示,洗完马桶,舀一杯便池水喝了下去。她于是得到总经理的很高评价。毕业以后也一直是兢兢业业地做各项工作,到了三十七岁的时候步入政坛,到了小泉当首相的时候看中她,把她指定为内阁的一个部长。 我们如果有这样一种敬业精神,就不怕工作做不好,就不会没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不管你第一个工作是什么,第一个岗位是什么。

第二点,我想讲,做事业要注重创新。特别是研究生,研究生的天职就是探索,就是创新。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少会有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被“枪毙”掉,差不多都能通过。但是我当年在伦敦大学英皇学院工作的时候,就有一个上海去的学生,爷爷从香港给他交学费,他的博士论文也写了上百页,但是答辩的时候,却被答辩委员会否决了。他们那里的答辩是封闭的,一般由三个教师组成,两个校内加一个校外的,主要由校外的负责提问题,校外的教授说,你这个论文讨论的内容,市场上都有产品了,干嘛还写博士论文啊,就这么一条理由,不通过。所以,没有创新,就不算博士,不算研究生。

创新精神体现在哪里?中国学生要注意,你们尊重老师,这没什么不对,但是不要过头,不要提倡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过头了。 要尊重,但是不要崇拜到“言必听、计必从”的程度。年轻人的创新力不知道要比年老的人高出多少倍!你们的思维不要受束缚。

我1985年刚到英国的时候,见到教授就问,给我什么任务?他说,你先用两个礼拜在我实验室里看看吧,与研究员、研究生们谈谈,然后我们再讨论你的题目。 这就是说,不是教授让你做什么,而应该是研究生自己寻找研究方向。实验室、研究组提供的是设备、环境和氛围。那是一个世界顶级的光纤实验室,很大,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后来我发现他们那里招博士后研究员,招博士生,研究方向并不局限在预定的框框里。他们是搞光纤的,设备也先进,但是不排除搞生物学的参加到团队里来,利用这里的条件来做各种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这样一种氛围,有利于年轻人的创新,有利于不同的学科的交叉,有利于产生一些新的成果。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老师把研究生定位成自己的助手, 老师搜集一点资料, 助完成一个论点的证明,有意无意地局限了年轻人的眼界,束缚了年轻人的创造力。

我们的研究生在离开的时候总要在论文最后感谢导师“宽阔的眼界”啊,“高瞻远瞩”啊,当然也是真心的,不过呢,有溢美的成分。我看过一位英国人的博士论文,他名字叫simon,毕业以后接受邀请到悉尼大学做了一个实验室的主任。他在博士论文的扉页上感谢他的老师给了他不少的“crazy idea”,(发疯一样的想法),some of them worked, (有些还真行)。顺便说一句,他当年的老师现在是英国首相的首席科学顾问。其实,真的是这样:老师提出的建议,十个八个,有两三个真管用,那就很了不起。

这和我们有很大差别。把师生比作父子,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反正他不能让儿子不毕业。”(笑声)这种文化,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研究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研究生,最重要的是选题。mit有个研究生,暑假里,他买了午饭到哈佛大学的操场上去吃。大家知道,mit与哈佛大学,都在波士顿,相隔不远,暑假里,哈佛大学橄榄球队放假。他在那里吃中午饭,还带了个哨,裁判的哨,无意地吹哨玩,看见有鸟飞过来就撒点面包屑。到假期结束的时候,只要他呼呼地一吹,就飞来一大群鸟,越看越开心。岂不知,等到哈佛一开学,橄榄球队开始训练,教练的哨一响,呼啦啦成千上万的鸟就在体育场上头盘旋,不给鸟食就不走。(笑声)足足延迟训练半个小时。这位研究生从中有所感悟,把鸟类的习性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完成了一篇很好的学位论文。

如果你是人文学科的研究生,你应当很敏锐地感觉身边发生了事情。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导师讨论,导师不是没有用,会用他的学识、经验指导方向,提出建议。 但是你不要依靠导师,更不能依赖。否则,你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压抑。

最近发生一个案例,许霆,广州的,利用银行取款机的故障,多取了钱,17万,广州中级法院一审判为“无期徒刑”。当事人不服,上诉,广州高级法院受理,一审改判“五年”,当事人依然不服。网上从一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这是我们在信息通信时代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带有自豪感,在北邮和英国伦敦大学共同建立的国际学院中,开设了两个专业,有一个专业就是“电子商务及法律”,中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里并没有这个专业,英国也没有这个专业。四年前,我跟英国人商量,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多,而我们中国至今还没有《电子商务法》,我们应该为社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现在有人说许霆拿钱是盗窃,是刑事案件。他的辩护律师质疑说,这是电子商务,是交易双方在商务过程中产生的分歧,谈不上是刑事犯罪。你怎么看?假如你是研究生,人文学科的,应该马上敏锐地参与进来,应该找出题目研究,发表你的论文,将你们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发挥到极致。

第三点,我想和你们讲的是,在职业生涯里,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竞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当中,总是要讲竞争。这很好,有竞争,市场的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年轻人的才干会充分发挥。但是这种竞争,不是对抗,更不是你死我活;这种竞争,有点像竞技场上、运动场上的一种比赛,而不是战场上的那种厮杀。 这种竞争,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共同富裕的社会。新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应该规规矩矩地公平竞争。

田径场上的竞争有两个最基本的规则,第一,成绩要真实。四百米跑,拐弯的时候如果踩线,那成绩就不真实,你没跑够四百米,取消资格。第二,不影响他人竞技水平的发挥。你要是拱人、把人绊倒,或者,四百米接力,你交棒以后挡住别人,都得取消资格,因为你影响别人竞技。就这两条规则。

职业场上的竞争,大致也是这个道理。你不能作弊,作弊的成绩不真实,求职送简历,他是68,你是92,可你那个92分是假的,竞争不公平。在年轻的时候,在当研究生的时候就要学会规规矩矩。再一条呢,不能影响别人,不能使坏。北大前几年就有一个女生,她的同屋得到了外国的奖学金,她竟然去冒领,想着自己去留学。其实世界大了去了,既然同学能申请到奖学金,你也一定能。考上北大,考上中央民大,都是很出色的人才啦。然而,只要你捣一次鬼,在职业场上的竞争中就会留下不光彩的纪录,今后的职业道路会变得很难走,可惜,也可悲。

“职业”这两个字,我想,就是这三条最重要:敬业态度,创新精神和公平竞争。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会成功。一时找不到理想工作,没关系,工作太多了,需要青年知识分子的地方多的是。前几年北大一位毕业生因为企业倒闭而去卖肉,记得是在西安,引发了许多议论。我觉得,大学生卖肉也没什么不可以,人总要有工作,有收入。更何况,只要你真的有这种敬业的精神,有这种创新的能力,有公平竞争的态度,那么,你卖肉的生意会做得比别的肉铺好,将来事业必定做的比别的肉铺大。擦皮鞋这个活怎么样?在外国的一些飞机场、国际会议中心,让客人坐在一个高高的座位上,面对着窗户,擦皮鞋的人呢,是站着给你擦,腰背不累,顾客在上边或是看着窗外或是看着报纸,生意很好。最近,我看见北京机场已经学他们了,也这样来设计摆放擦鞋座位。四川有个李惠女士,她就成功地把这个擦皮鞋的生意做成了很大的公司,一个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的企业,不知道首都机场的擦鞋摊是不是这家公司的。她前两年还到四川大学去招聘,欢迎大学生加盟。

林金桐的第一维空间掠影:





在留学英国攻读博士期间,参与光纤放大器/激光器的发明研究,此项研究,被公认为是通信技术的革命。早期文章获奖,那时作者学术论文名用jt lin。1987年。





当选中国通信学会第5、6届理事、副理事长。





获授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荣誉院士。2002年。





获授南安普顿大学荣誉科学博士。2005年。





获授南安普顿大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杰出校友。2005年。





获授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会士。2005年。





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教育英才”。







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十年,出版两本《演讲集》。





2016年,欧洲光通信会议(ecoc)聘请林金桐担任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至今。

第二维空间,社会活动。

政党、团体、慈善机构,这些都属于社会活动。还有,公众场合,电影院、体育场、校园、马路上、火车站、飞机场,等等,也属于社会活动范畴。

人,总是社会的人。《鲁滨逊漂流记》 [5],一个人生活,活了28年,那是夸张的,做了文学处理的。实际上的生活原型是,海上飘泊的船只,一个水手不听船长的话,船长也是够狠的,竟然就把这个水手扔在一个岛上不管了。这位水手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四年后下一只经过的航船发现了他,救他回到了英国。小说,发挥想像力,变成了28年,写成很丰满的一部名著。然而,现实生活中,人,没有了社会,不可能生存很长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社会生活,生活空间的第二维。

讲到社会生活,有三种意识至关重要。第一是社会意识,第二是法律意识,第三是服务意识。或者说社会意识,法律观念,服务精神。这三条,我们大学生、研究生应该作为社会的表率。

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的主流意识。而我们传统的农业文明,几千年文明的主流意识,并不是“社会”和“法律”。我们传统文明的主流意识,那是“皇权”和“宗法”,宗法就是家族、族权,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靠这两条,维系社稷的稳定。说社会比家庭重要,没有多少家长会真正这样想。家长的财产留给子女还是捐给慈善事业?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前者。法律呢,是官大还是法大?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还是看官的脸色行事,因为这是一套五千年文明系统延续下来的。中国最近三十年,取得举世瞩目的进步,其中包括越来越重视“社会”这个概念,比如以前是退休是单位管的,现在开始要转变为社会管;以前医疗是单位管的,以后也是社会管;社会的失业救济金制度在逐步完善;等等。

我给大家讲一个留学生朋友在英国学车的故事。先要介绍一下背景资料。在座有多少人是有驾照的?请举个手我看看,(环顾会场)还是有一些啊。你们学车的时候,一组十个八个人,只有一台车在那里,一个一个轮流练习,每个人只有八分之一的时间可以摸方向盘,效率很低。在英国,交一个小时学费,你整个一个小时都在方向盘前坐着。他们那里教练车可以上路,学车人上车以后的第一段学车路线就是把前面一个学员送回家,最后一段路线是去接下一个学车人,然后坐到后排去,由下一个学车人送回家。就这样,用一个小时十分钟可以开整整一个小时的车。

在英国,不是教练车,普通车的前后贴上个“l”,一个白底红字的“l”,代表“learner”,即初学者的意思,也允许上路,但旁边必须坐一个有驾照的人辅导。我们的故事主人公,博士留学生,很聪明,花了十个小时,自觉学会了,就买了一辆二手车,车上贴上“l”标志,叫他夫人坐在旁边,周末就开上街了。星期六星期天两天好开心,又学了车,又办了事。星期一上班,绘声绘色地告诉英国同事们。人家问,“谁陪你开的车啊?”“我夫人啊。”“你夫人有驾照?”“没有,她坐我边上冒充有驾照。”口气还挺得意。没想到,英国人脱口就评论了一句:“中国人不守法!”就这么一句,把他震动了,既惭愧又后悔。他回来给我们讲,“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次教训,一辈子守法”。

中国人这种不守法的习气,肯定不止他一个人有,起码他的夫人是“同伙”吧。关键是,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平时把耍小聪明、触犯个法规看成是本事,能耐。夫妻可以商量着干,同学朋友也可以商量着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社会的道德力量,往往集中体现在“皇权”和“宗法”上,那是有着几千年的文明根基的;而在“法律”这个层面上,道德力量则显得不那么强大。其他事例不用多举,身边比比皆是。

十八年前,我刚到伦敦的时候,住在一个英国老太太家里。他们的垃圾袋,黑包,是由市政府提供。一天,我周末下午在家, 忙收拾了垃圾,就拿到门外去了。没想到邻居看见了对我说,这个包应该是星期一早晨放到外头来。我问“为什么?” 他说垃圾车定点到达。“那现在呢?”他说,应该把垃圾包放在自家后花园里。想一想, 理,有一个马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也有一个垃圾味儿散布的问题。这事儿,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估计不大会有人管,怕挨骂,“吃饱撑的?你管得着嘛?”(笑声)

仔细一想,我怎么就下意识地这样做了呢?因为我们从年轻时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记得当时我们住筒子楼的时候,大家都把不很贵重,又舍不得扔的东西堆放在走廊里,门里边要整洁,门外头可以不管。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那一辈大多都是这样过来的,社会意识不强。最近二十年,我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很多,物业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但是要将中国人的守法观念和社会意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这种状况的变化,首先是要靠发展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的先进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受过高等教育的,比如在座各位的自觉努力,做出榜样。

第三点,我讲服务精神。当工业革命的成果让社会吸纳,农业的生产率就提高很快,真正工业化国家,大概只要3%到5%的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就可以了。社会劳动力配置的这种变化,也正在我们中国进行着。目前户口本上的农业人口大概不到百分之五十,还有很多已经到城市打工,比照二三十年前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农民的状况,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但是要说完全工业化了,完全机械化了,还称不上。当信息革命的成果被工业所吸收,制造业的生产流水线,信息处理都是用电脑,程序控制,估计有百分之十三到十五的劳动力,就可以制造出全社会所需要的任何物品。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大部分劳动力干嘛去?服务。你服务我,我服务你。有一个词,叫做“现代服务”,包括电信、网站、银行、金融、保险、信用卡,等等。你们念完书,不可能叫你们去当农民,也不会让你们守着生产流水线,社会不需要那么多蓝领。大部分人就是在现代服务业内就业,白领。北京市的服务业对于gdp的贡献已经达到67%,你们学校所在的海淀区更是高达80%。

因此,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青年人应当培养服务精神,找工作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观念,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是服务,做什么都是为社会做贡献。现在有一种倾向,特别是你们学文科的,报考公务员十分积极,很好,公务员需要人,公务员需要高素质的人。但愿这支趋之若鹜的成千上万的求职者,都是怀着为社会服务的理想,而不是用“官本位”的眼光。

最近,上海市有个统计数字,在未就业的队伍里,20%是念过大学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啃老族”。没有理想的岗位,宁愿在家呆着,靠父母养着。我以为,服务意识的欠缺,是根本原因。你学学人家野田圣子,扫厕所都能做。社会需要这种服务精神,大仲马 [6]在他的著名小说《三个火枪手》里,讲了一句名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团体的兴旺,靠它的成员忠诚服务;一个社会的和谐,以公民的服务精神来体现,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来塑造社会的未来。

谈论生活的第二维,社会活动,不能不讲一讲我们在公众场所的行为。可以把公众场所中的人归纳成一个状态,叫做人的“无标识状态”,你们在班级里都有标识,你姓张,他姓李,那位藏族同学姓格桑,是男是女,什么学历,有没有犯过错误,档案里都有,人皆知之。人在这种有标识的情况下一般都表现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然而,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要看无标识的状态,也就是那些公众场合。你在飞机场、火车站、街道、广场,没人认识你。你在网上,更没有任

何标识,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这时候人和人的行为差别会很大。

有记者说我是第一个通过网络与大学生交流的校长。大约六七年前,bbs刚在大学的网上开通,大学生在bbs里边,有正常批评的、评论的帖子,也有发牢骚的,甚至骂街的。我在bbs上发表一个帖子,叫《校长真情,也想流露》,北邮的bbs取名为《真情流露》,我借用了这四个字。我对网友说,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无标识状态下和有标识状态下的行为一致,就叫做有修养;如果一个人不仅仅爱自己,也爱别人,就叫做有教养;如果一个人碰到什么问题,能够心平气和地去讨论解决,就叫做有涵养。后来,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文科老师对我说:“林老师,我把你那三句话当考题考我的学生,什么叫修养?什么叫教养?什么叫涵养?”实际上,你们想,什么叫伪君子?就是在有标识状态下,谦谦君子,唱高调;但是到无标识状态下,变成卑鄙小人,这就叫伪君子。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是群体在无标志状态下的行为表现的总和。这个文明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不少差距。我们的高楼大厦二十年来建有不少,我还记得,二十年前,民族大学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什么理学楼、文学楼,当时根本就没有。物质建设方面的进步,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讲到行为文明,我们还要努力。

北邮的一位教授,到法国访问,回来以后,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坐在巴黎街头喝咖啡,观察路人的行为,走路、驾车、坐公交、过马路、上电梯……。总觉得我们北京跟他们差得很远,这种差距,不是高楼大厦、马路车辆,是人们的行为举止。

有一次在北京机场,已经到了登机时间,登机口挤满了旅客。后来这班飞机临时变更登机口,通知一出,我们的旅客就呼啦一下拥挤着往前赶,争先恐后,好像生怕上不了飞机似的。我清楚地听到旁边的一个外国旅客跟他的同伴说:“chinese way”(瞧瞧这些中国人)。虽然口气谈不上是轻蔑,更不能说有多大的恶意,但总是有点瞧不起吧。

在公众场合,在无标志状态下,我们常常显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总是不肯让让人,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几十年、几百年来太贫穷,物质馈乏,人口居住密度太大,一代一代地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你想是不是?从小我们就学会了。过年了,妈妈对我说,去排队买带鱼,拿上带鱼票,别去太晚喽,去晚了就只有小带鱼了。(笑声)花生瓜子,也一样,过年定量配给,去晚了,没货了,票证也就作废了。就这样过惯了,从小形成的“条件反射”。

排队,可以看作是社会文明的一项测度标准。电梯间的人上电梯,心中应当有个队,你是否每次都让先到的人先上?公交车站、城铁地铁车站等车,心中也应当有个队。在伦敦的地铁站,你站在一个位置,后边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很少会有人站到你前面去,他会慢慢靠近你,当然,你会往前挪动几步。到上车的时候,不管多挤也没有人会推你,大家顺序而上,关门了就等下一批。其实高峰时间,伦敦的地铁也是非常拥挤的。但是他们那种排队的文明程度,比较高。

一个卖饭的窗口,或者卖票的窗口,一些人明明比别人来得晚,就是想把拿着饭盆的手,或着拿着钱的手伸到别人前面去。在这些人的概念里,所谓先来后到的排队原则,是谁先把手送到窗口里边,(笑声)而不是谁先到达窗口。这其实不是排队,是抢先。

我们马路上的汽车,现在已经不怎么按喇叭了,进步了。以前喇叭使劲叫,干吗?叫别人让路。我不许我的司机在校园里开车按喇叭,前边有走路的,咱就跟着他慢慢驾驶,他让了,就开过去。我告诉司机,校长并没有规定,校园里的路,汽车比行人优先,汽车没有按喇叭催人的权利。所谓排队原则,就是优先权原则。

但是,我们的汽车啊,不按喇叭,现在改为晃闪大灯了。老远开过来,开得飞快,哗哗晃你两下,“不许动,让我先过!”可是你知道,在美国、在英国晃闪大灯什么意思?“我看见你了,请你先走。”学车的时候教官曾告诉我:“在路口,有人会闪灯,是让你先走,虽然没有规定,但是每个英国人都懂这个意思。不过,你一定要注意,能不能走还得看整个路况,不要让他的灯来指挥你。”从这位教官那里我知道了闪大灯是让人的意思。但是,当北京的轿车越来越多,司机们也开始用大灯,然而,我们这里的约定俗成是什么呢:闪大灯就是叫别人让自己,就是要抢先。谁发明的?不知道,是我们大家,是我们的习惯,是我们的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期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光凭高楼大厦,我想,那是不够的。

在有标识的状态下,在家庭、班级、单位里,我们会比较谦让,比较克制。这其实是中华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精华体现。但到了社会,当个人成为无标识的状态,许多人的行为举止,就让人不敢恭维。是不是需要像柏杨 [7]先生那样用一个狠词儿“丑陋”来大吼一声,可能会有争议。但是,从本质上讲,我们还没有完全建设好以“社会”作为主流意识的文明,这是事实。

争先确实也是一种生存能力。过马路,闯红灯,我们的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比外国人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大部分“海归”,从国外留学回国,在北京上海不敢开车,没有这个本事!但是,因为这样一种个人的聪明,社会的整个效率降低了。人家是一见绿灯,立即踩足油门,全速通过。在北京,你可不敢。因为有很大一批聪明人,他们知道红黄绿灯的变化之间有间隙,也有许多在逆行道上游刃有余的骑车人和步行者,他们有能耐为自己节省时间,所以你在北京开车必须考虑到这批聪明人的存在,在绿灯下也必须要左顾右盼,放慢速度。同样一段绿灯时间,人家开过去二十辆车,我们也许只能开过十辆。结果,整个社会效率、劳动生产率就没法与他们相比。

我在维也纳坐地铁,买了票进去,没人查票,出来也没人收票,当时我就感到奇怪。他们告诉我说,市政曾经查票来着,查了一天,也没逮到几个,罚的钱还不够付查票人的工资呢,算了,不查了。(笑声)社会的管理成本很低。我们社会,聪明人太多,要对付他们捣鬼,就得养一批管社会的人,对不对?于是,我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效率低了,最终的结果,大家工资少了。

“社会诚信”四个字,就是指人在无标识情况下不要搞鬼。我曾经给北邮的学生讲过,个人行为分三个档次。 最低的档次,法律,那是红杠杠,你必须这么做,强迫你这么做;第二是道德,道德就是你别侵犯别人的利益,是一条黄线;第三个档次是文明,所谓举止文明,我想,就是让别人感到快乐。比如说,大学生谈恋爱。总会有一些老师,年龄大点的,会对校长说,你也不管管校园里的男生女生搂搂抱抱,好难为情。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法律,也不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让人看着愉不愉快的问题,属于“文明”这个档次。我在英国的时候,参加一个party,我的同事,带着恋人来,好久不见了,难免想亲热一下,旁边的英国人于是开玩笑说,“be civilized please (文明点,行不行)。”校长管理学校,恐怕不应该管到这个细节。这是学生的无标识状态,谁知道他俩是哪个班的?有时候我在校园里看见一对情人,他们会马上松开,一起说声“校长好。”我们的大学生,在公众生活的这一维空间,究竟采取怎样得体的举止,怎样让自己的行为使得他人感到愉悦,自然会逐步地得出正确的答案。

林金桐的第二维空间掠影:





当选全英学联主席。1991年。





担任政协委员。2004年。





当选人民代表。2007年。





担任家乡荣誉政协委员。

第三维空间,私人的生活。

私人生活包含有三种“情”,看看我总结的对不对,又是“三”,今天我喜欢用“三”, “亲情”、“友情”、“爱情”。私人生活大概也就这三种情,“情”怎么定义?我们学信息技术的,有时候把人的大脑与计算机类比,“情”,就是大脑里共享一组软件。比如小时候妈妈搀着你的手,跟妈妈睡一张床,妈妈记住了,你也记住了,这便是“亲情”。“友情”呢,就是同学、同事,或者同路,在火车上认识的,共同有一份软件共享,两个大脑同时保存了,就是“友情”。“爱情”也是这样呵,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在大学期间要好了一段时间,不管毕业后是分手还是走进婚姻的殿堂,两个人都保存有一段共同的回忆。

这三种情感,每个人都可以尽情享受。如果没有私人生活,完全放弃,生活空间就少了一维。为了事业,为了第一维,部分地、甚至全部把第三维扔了,可不可取,愿不愿意,是每个人自己的抉择。牛顿好像一辈子没寻求过爱情,贝多芬 [8]、诺贝尔 [9],这些事业很成功的人都是终身未娶,当然,未婚不等于没有爱情。

其实,生活的第三维,丰富多彩,也是文化艺术作品描写反映最多的。因为职业场上有规矩在那里,你不会太出格。再说,隔行如隔山,各自关心的内容不同。所以,这三种“情”便成了文化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

谈到私人生活,除去“情”字,还有业余爱好。文学、艺术、音乐、美术、体育、游戏,等等。在这些领域,有人享受得多,有人享受得少。热爱生活的美、自然的美和文化的美,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你的生活就是一种享受。

怎么区别植物和动物? 有没有大脑,有没有情感。怎么区分人与动物?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也有大脑,甚至也有情感。杀猪,猪的叫声很惨;家里的宠物,离开主人也很难受。动物和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美”的这种感觉,动物没有“文明”、“修养”这些概念。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就应当提高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

我去年五一节全家到扬州去,开车过长江大桥的时候,教给小外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第二天早上,五岁的小外孙敲我的门,说“阿公,我会背了。”高高兴兴地背诵了四句诗。到扬州,回味李白的诗,还有扬州八怪,郑燮,郑板桥,在博物馆,读到刻在正堂的他那幅有名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一种收获的感觉。

如果你到杭州,游览了苏堤,白堤,却连“苏”是指苏东坡,“白”是指白居易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1],那玩西湖也就没太多意思了。还有白居易的那首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在西湖的背景下,回忆背诵这些诗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2],会是更高境界的享受。

文化内涵、心灵感受,这些是人类之所以称得上“万物之灵”的原因和依据。对一个牛弹琴,牛不能理解。没有文化艺术方面的理解,旅游,再扩大到人生旅途,恐怕也就算不上什么享受。人的精神生活,相互间差别很大,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作为研究生,作为大学生,你们的这一维生活理应追求充实,追求丰满。

2005年,英国文化委员会,英文名字叫british council,是负责英国对外文化工作的组织,有很多经费,也是提供奖学金的渠道。为庆祝成立70周年,他们搞了一个活动,在一百多个非英语国家里征集“你所喜欢的70个英语单词”。投票结果:第一名,“mother”,母亲,第二名,“passion”,激情,第三名“smile”,微笑。一百多个国家的几万人都喜欢的这三个单词,实际上正好是对应着我们今天谈论的三维生活,“mother”,亲情啊,你的私人生活,受到每个人的重视。“passion”,热情、激情,正是你对工作、对职业要有的一种态度。然后“smile”,你要善良,要微笑着对待他人,反映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在人生的三维空间里活一辈子,我们应该记住并且实行这三个词。

人和人,因为家庭、地域、民族、宗教、教育、经历等等的不同,差别太大了。这种差别,使得我们每个人在三维生活空间的三个不同坐标方向上所花费的时间、投入的精力各有侧重,最后导致人生的收获各不相同。

一个人,假如纯粹就是欣赏私人生活,没有公众生活,也没有职业,那他是谁?公子哥儿,有人养着,整天价谈情说爱。比如贾宝玉,他有条件这样生活。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选择一个普通职业,就当和尚去了(笑声)。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不能没有职业,职业是立身之本。公众人物,公众生活的领袖,首先是因为他职业做得好。当然也有一种人物,他的职业就是公众生活,三维空间中有两维对于他们来讲,是融合的,兼并的(这是量子力学里的术语),那就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职业就是关心公众生活。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就是他的私人生活,把这两维混编在一起,这叫什么?小农经济,夫妻店,或者,再扩大点,家族企业。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就是面向公众,同时他们的私人生活也被看作是职业的一部分,那他们是谁呢? 这些人是王子,是公主。他们由王室养着,国家批准给他们年俸,他们的身份本身就是职业。像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再比如他的妹妹安妮公主,国际奥委会委员,今年八月要到北京来。她还是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名誉校长,为毕业生颁发学位时代表学校。他们不用干别的事,就是关注公众生活,探望艾滋病人,看看幼儿园,跟人握握手、照照相……。他们的私人生活,恋爱、婚姻、生儿育女、服饰打扮等等,都是媒体报刊追逐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成了他们职业的一部分。可惜我们大家不是这样的家庭出身,要是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能是这样当然很好,那是你运气好,命好(笑声)。

林金桐的第三维空间掠影:





留英友情。2011年。





2017年清明节,林家三代19人回丹阳为先辈祭扫。





金婚纪念,合家欢,2021年。





大学时期的业余爱好。1967年。





向世界冠军邱钟会请教乒乓球艺。1999年。





与日本学者对弈,站立指导者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2004年。





日本关西棋院授予围棋五段证书。2007年。

同学们,我们根本用不着去羡慕别人的家庭、别人的身份。请大家相信,百姓的生活空间,普通人的生活空间,才是最为广阔、最没有限制、最没有框框的,三维坐标全都是通向无穷远。正像我们年轻时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不同的生活,自有不同的享受。我祝愿今天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生活的三维空间里创造出自己充实的、丰富多彩的、美丽的人生。

谢谢大家。(长时间热烈掌声)

[1] 敖玲,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他于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4]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5]《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1659~1731)于171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

[6]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7] 柏杨,台湾著名作家,(1920-2008),著有《丑陋的中国人》,在华人中影响深远

[8]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市,世界著名的作曲家。

[9]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0]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更多精彩

请持续关注

玑瑛青年创新公社

id:jiyinggongshe

gensbox玑瑛青年创新公社是一个面向所有有梦想、有创新、有活力的青年人开放的创新社区,我们致力于把它建设成一个开放、协作、共享、共建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目前已服务于天津的数十所高校,通过线上互动平台和线下联合共享空间,让创新、创意、创业在此交集, 助青年人实现成长的创新价值。

玑 瑛 愿 伴 你 成 长

成就梦想 成就卓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用心教育学考研22宁波大学教育学考研333+843专硕上岸经验分享...(用心教育考研网课)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