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第二期)_艺术...(鲁迅美术学院为什么用鲁迅)

 2023-11-26 19:18:52  考研全程辅导    10
[摘要]

原标题:「 抱真而行 」——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第二期) 题字:赵宝平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 抱真而行 ...





原标题:「 抱真而行 」——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第二期)








题字:赵宝平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

抱真而行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结合《鲁迅美术学院关于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国画学院举办了本次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此次展览涵盖了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业6个研究方向的16位同学与书法专业2个研究方向的6位同学学习与实践的创作成果。

这三年,各位导师与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阻碍,创造性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践行了鲁艺的精神品格与信仰追求。毕业创作作品中凝结了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更体现出同学们博观而约取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与创作能力。同学们把对于艺术执着的信念蕴含在艺术创作之中,通过丰富的艺术面貌与多元的艺术视角,反映出不同研究方向的艺术旨向,呈现了对新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执着追求。

告别美院站在人生与艺术之路新阶段的起点,希望同学们拥有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关注时代、关注世界,用心感悟生活。做一个积极、乐观,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的人。诚挚的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坚守艺术初心,带着鲁美人的印记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祝福同学们奔向幸福的人生,时光荏苒、静待花开!

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赵斌

2023年5月

「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23 postgraduate graduation creative exhibition

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语言研究

research direction:

researcho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painting

导师:王 岚 ???

tutor: wang lan ????????????

研究方向概述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

中国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本研究方向以中国传统绘画为根基,研究探索中国画的绘画本体语言,发掘中国画在绘画形式及表现语言等方面所具有的现代审美意识。在当代语境中建构中国画视觉空间关系的新秩序,探索中国画绘画语言个人化的当代表达,创建具有当代绘画语言特征的中国画形式,使中国画呈现出新的视觉样式。



导师寄语

tutor's wish

路雨婷、李珊珊、昌珊三位同学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中勤勉刻苦,不断的吸收多种艺术给养,在当代的艺术潮流下对中国画有了自我理解与认识,并在实践中逐渐摆脱对现实的自然描摹,初步确立了属于自己个人的艺术表达,作品也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观感。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略显稚嫩,但可贵之处是已迈出了艺术探索的脚步。或许,走出校门才是真正艺术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对绘画的热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充满乐观与耐心,过好每一天,在末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王岚

2023年5月 ??????





路雨婷 lu yuting

1995年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

201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202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岚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语言研究。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21年

作品《恰是少年风华正茂》入选“翰墨丹青庆华诞”辽宁省教育系统献礼建党百年作品展;

作品《灯昼》入选沈阳市第六届“百优”“百佳”艺术新秀评选展。

2022年

作品《夏》入选葫芦岛市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罗浮记·春色边城动》

尺幅|184 cm × 64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right now·斯多亚的圆舞曲》

尺幅|184 cm × 64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思·一》

尺幅|139 cm × 41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1



《思·一》(局部)



作品名称|《思·二》

尺幅|139 cm × 41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1



《思·二》(局部)

创作自述

statement

以梦、时间的交织组成现实与虚构的连续,在画面中构筑一个“新”的空间世界,寻求与空间内外交互的存在表达。作品以走马灯、八音盒的物象设置为创作基点,其本身内含着各自的所属空间,画面也借此重新组构,营造一个虚构的匣内世界。

不同于单一的现实描绘,作品将完整的物象进行拆解形成多平面建构,并以此形成多层次空间。而物象旋转空间的设定使原本固定的空间组合具有流动性,不同的旋转角度、方式的定格,使其形成多样的并置空间构建形式。而屏风与长镜作为画中主体的引入在遮挡与阻隔之外,其显现、承载的内部世界与现实空间形成间隔,模糊又清晰的空间界限拉开内外间的距离。人物在此刻画中充当着联系内外空间的媒介,身处于现实与虚构的间隙当中。

????





李珊珊 li shanshan

1996 年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

201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202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岚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语言研究。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20年

作品《春雨翠呈鲜》入选“中国水墨彩墨邀请展 2022”。日本佐渡国际美术馆、新泻国际艺术学院(日本)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无颜·上智》

尺幅|89 cm × 210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3 ?



《无颜·上智》 (局部)



作品名称|《无颜·惊鼓》

尺幅|89 cm × 210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3



《无颜·惊鼓》 (局部)



作品名称|《无颜·同尘》

尺幅|89 cm × 210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无颜·颦眉》

尺幅|89 cm × 210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3

创作自述

statement

《无颜》系列是以“反男性凝视”为主题进行的创作。二十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在其著作《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中提出了“凝视”理论。男性凝视(malegaze),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定义为:女性是被看的第二性,男性则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享受窥视愉悦,成为观看和凝视的第一性。

关注并寻找关于与男性凝视的刻板印象背道而驰的女人和女孩们的描述可能有助于打破它对我们的集体心理的控制。最终,抛下自己对被观看、被谁观看着、或是否符合刻板“女性”角色的担忧,从而让你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条条框框也不断增多。压力、担忧、疫情……它们像一条条枷锁,牢牢地束缚着我们。其实,生活的桎梏并非无法逃脱。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思想,喜欢并且向往不同的生活,希望每个人能不被他人定义,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昌珊 chang shan

1998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2020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系美术学专业,获艺术学

学士学位。

202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岚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语言研究。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包豪斯设计协会会员。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21年

作品《ai》入选“第七届学院派奖——全国艺术与设计大赛”;

作品《timemachine》入选宝马艺术项目。

2022年

作品《造化游戏》入选“春风溢彩·不负韶华”庆祝五四青年节辽宁省青年画家线上作品展;

作品《二向箔》入选“第八届学院派奖——全国艺术与设计大赛”;

作品《与虚无的默契》入选第十三届疯狂交流会。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vessel:艺术的标记重捕》

尺幅|150 cm × 420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3



《艺术的标记重捕》局部



《艺术的标记重捕》局部



《艺术的标记重捕》局部



作品名称|《多玛的疑惑》

尺幅|138 cm × 69 cm

材料|纸本水墨 ??

年代|2022 ?



作品名称|《二向箔》

尺幅|90 cm × 70 cm

材料|纸本水墨

年代|2022

创作自述

statement

标记重捕法是指对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比如在被调查鱼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鱼标注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切割画面的纸船意象代表了在艺术之海中反复作业的捕捞艺术个体的渔船;画面中选择的意象都是与当代呈现的艺术作品有关,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合起来向我呈现出一种我从未想过会看到的景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把接触到的艺术作品保存在大脑的某个地方,在进入梦境时,他们开始创造自己的世界。梦醒时分通过文字记录和回忆梦境过程时留下的情绪后作品自然生成,我个人非常享受这个状态,并且希望在毕业之后可以继续航行和捕捞。

????

研究方向:中国画意象造型研究 ???????

research direction:

researchon imagery modeling in chinese painting

导师:杨振凯 ???

tutor: yang zhenkai ????????????

研究方向概述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

本研究方向根据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需求,以中国传统写意画笔墨语言与绘画造型规律为载体,守正创新、努力探索一种继承与拓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研究、寻找自己的艺术思维模式,从而建构自身独特的意象表达方式,为培养出能够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并具有新时代中国写意精神的创造型艺术人才而服务。



导师寄语

tutor's wish

初夏季节,我们迎来了2023届毕业季。“中国画意象造型研究”培养方向是根据传统中国画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需求,针对本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现状,着力培养能全面掌握中国传统写意画独特的画理、画论和意象造型语言的艺术人才。

此次展览,是同学们读研期间艺术实践的总结,对于我而言,则是见证了你们艺术审美和表达方式逐渐趋于成熟的过程。我有信心期待你们未来创造更多的,洋溢写意精神和充满生活真情的优秀作品。

杨振凯

2023年5月 ??????





刘婷 liu ting

1997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202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202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杨振凯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意象造型研究。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20年

获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2021年

作品《北方人》参加沈阳市第六届“百优”“百佳”艺术新秀评选作品展,获“百优奖”。

作品《众生·相》参加“国艺魂·共筑中国梦,艺展中华魂”,获学生组“二等奖”。

“艺盘书画”2021首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参加“诞·渐生”—水墨艺术展联展。(沈阳)

2022年

作品《等候》参加“春风溢彩·不负韶华”辽宁省青年画家作品展,获“优秀奖”。

作品《众生·相》参加“天赋·匠心”第四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为入选作品。(湖南)

作品《等候》参加沈阳市新锐艺术家评选展,获“优秀奖”。(线上)

论文《以形表“意”、书画有“源”—对甲骨文的解读》发表于《大观》获“一等奖”。

2023年

作品《等候》入编2023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

作品《等候》入选“问春”——青年艺术家群体展。(线上)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晨晖》

尺幅|180 cm × 145 cm

材料|纸本水墨

年代|2023





《晨晖》局部



作品名称|《等候》

尺幅|180 cm × 103 cm

材料|纸本水墨

年代|2022



《等候》局部



作品名称|《众生·相》

尺幅|120 cm × 150 cm

材料|纸本水墨

年代|2021



《众生·相》局部

创作自述

statement

作品《晨晖》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喜欢捕捉日常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各种形态,渐渐地把绘画题材聚焦在社会中最普通的人身上,真切地去感受他们最质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是我关注和思考社会的切入点。在疫情阴霾的末尾,家乡清晨第一抹阳光撒在忙碌奔波的人群当中,人物被淡淡的晨雾所笼罩着,使我感受到疫情期间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渴望。基于中国画意象造型研究的方向,运用意象表达方式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尝试和探索的目标。在读研期间,通过对传统中国画画理、画论及技法表现上进行全面仔细地探究,经过梳理与归纳,使我在水墨人物画的笔墨技法、造型观念的审美追求逐渐明确起来。“笔墨”与“造型”是水墨人物画这一中国画艺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此次创作实践正是我努力用意象造型的思维模式来带动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等候》以疫情为基点进行艺术性创作表达。创作缘起于假期居家,大家出门排队做核酸扫码的场景,疫情大环境下的生活使我们慢慢习惯了出门戴口罩,紧急时刻做核酸。口罩已经变成了我们寻常日子中的必需品,在这种状态下我用相机捕捉到了有趣的人物形象作为素材并展开了实验性水墨语言形式的探索。

《众生·相》采用人物组图的画面构成。将不同的人物形象组合到一起,既单独研究每一个肖像的作画方式,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人物瞬间的情绪和状态,与观者共鸣。又组合在一起感受群像的氛围,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希望观者能有自己对作品的一个视角的理解,感受画面的状态变化,也是将自己的情绪放到绘画的作品之中,对于当代人一种瞬间的状态进行探索。千人千相嘛,一直以来对人物的状态很敏感也很感兴趣,不同的长相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变化,每一个“相”不完全是具体的形象,有模糊的,有意象的,有虚实的,是我个人体会下描绘出的我理解中的一些众人的状态,在创作探索的过程中,用最随性、最真实的感受去描绘,往往也是最接近自我真实的状态。通过这些形象赋予不一样的视角,展现了我对生存与生命的个人体验,因此应该赋予它别样的生存感受和生命意象。

????





张仅楠 zhang jinnan

1996 年生于河北省平泉市。

2019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202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杨振凯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意象造型研究。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21年

作品《山河无恙》入展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武汉);

执行策展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至诚无息——中国画学院人物画教学与创

作成果展”;

作品《世》入选沈阳市第六届“百优”“百佳”艺术新秀评选展,并获得“百优奖”;

参展“言延·渐生”水墨艺术联展。

2022年

获得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

作品《意象盛京》入展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河北大学生美术作品展”;

作品《它山之石》入展韩国济州“延绵:当代绘画展”;

论文《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发表于《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授予优秀论文,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23年

作品《它山之石》入选“逐日杯”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大赛,并入编《2023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意游版纳》

尺幅|220 cm × 100 cm × 4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3



《意游版纳》局部



《意游版纳》局部



《意游版纳》局部



作品名称|《意象盛京》

尺幅|127.5 cm × 180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2



作品名称|《它山之石》系列

尺幅|28.5 cm × 34.5 cm

材料|纸本设色

年代|2022

创作自述

statement

《意游版纳》的题材来源于西双版纳写生时的所见所感,在版纳写生期间,我绘制了大量速写并收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版纳有着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此次创作以西双版纳地区茂密的植被和炎热湿润的气候为主线进行创作。将版纳的客观物象转换为意象笔墨语言的过程中,本人也将本地风土人情的感受与情思融入了创作实践中,着力诠释主观意象精神的表达,努力处理视象与心象、写象与写心的关系。

《意象盛京》描绘了作者在盛京求学的七年对盛京的印象,展现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之中,其中仍旧有着许许多多让人放松的美丽景色和小美好。作者将盛京描绘成了人间仙府,画面分为城市与自然两部分,将盛京现代和古代标志性的建筑元素融入一幅作品之中,将传统建筑元素放在山洞之中比做神仙洞府,突出逍遥自由的感受,暗喻城市之中的小美好。画面布局运用多种空白的“圆”,这种圆形与神仙洞府暗和;笔墨技法上借鉴了铁斋的用笔,呈现出古拙天真的笔墨;色彩上,作者也受到了铁斋的影响,在绘画之中大胆使用高纯度色彩与焦墨。作品中也暗含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在探索铁斋过程中的一个小尝试,也呈现我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意象表达形式上的探索与研究。

《它山之石》是作者在探索山水画意象表达的过程中的又一些尝试,以东北地区的秋冬季节的植物和风景为创作基础,表达了雪前和雪后的不用地点不同植物带来的不同感受。在笔墨上,借鉴了铁斋平时的作画习惯;色彩上,作者吸收了铁斋绘画的丰富色彩,将铁斋的笔墨和色彩为自己所用,为自己之后的山水画意象表达打下基础。这一系列的作品日后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其作为作者的“它山之石”,也期待日后“可以功玉”。

读研期间,我始终秉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我对日本近现代大师富冈铁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对富冈铁斋的笔墨、色彩、构图和款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将铁斋绘画中率意朴拙的笔墨语言和绚丽赋彩以及宏大的章法布局借鉴并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之中,以呈现我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意象表达形式上的探索与研究。

????

研究方向:中国画笔墨造型研究 ???????

research direction:

a study on the styling of chinese painting pen and ink

导师:杨柳 ???

tutor: yang liu ????????????

研究方向概述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direction

“笔墨造形”是中国绘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语言。笔墨造型研究方向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研究,探索中国画的绘画本体语言。学习传统经典绘画、民间美术及借鉴其它绘画形式,研读解析临习转换,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巧造型规律及审美内涵。探究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式,创建具有现代意识和当代绘画语言特征的中国画形式。在传承中创新,培养既具有传统功力又有创新能力的创作型人才。



导师寄语

tutor's wish

中国传统绘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审美追求。中国画的新发展应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地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新体认,融通传统与当代,使二者相契合。

夯实专业基础,根基牢固方能枝繁叶茂。技法是艺术审美、精神追求的表征。潜心精研古法是专业治学的必要门径。入理至微去探究并把握在中国文化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美学观与中国画特有的形式语言特征。

作品是作者与观者视觉审美和精神对话沟通的载体。将复杂、多义或单一的要素进行统筹,其过程美妙无穷。创作题材的选取,构建画面,最终成就一幅艺术作品——这些能充分体现作者独特的生活视角与感受,而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则使作品呈现一种真实“生命状态”。

“以线造形”是中国画所独有的艺术特征。其“意象造型”与“以形写神”的写意精神体现我们极具价值的审美创造。秉持师自然,得万物气韵;师古人,得古而方新;师己心,得艺术之真我。守持谦退容物,心不自满,不断砥砺深耕,履践以致远。

时光缱绻,转眼毕业之季。愿胡信坚、曹婉婷同学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 善行,思而成慧,行之知实,知行合一。芳华待灼,葳蕤生香,由衷的祝愿同学们不断修养自我,热爱生活!踏实做人!真诚从艺!

——杨柳 二〇二三年夏日





胡信坚 hu xinjian

1998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202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202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杨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笔墨造型研究。

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17年

作品《院落》、《树》入选“景在我心,画由心生”学生写生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2018年

作品《重峦叠嶂》、《小桥流水》入选鲁迅美术学院学生秋季写生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2021年

作品《客使图—旅行》、《粉红色的回忆》参加“诞·渐生”——水墨艺术展|花牛x水墨艺术展,花牛艺术沙龙(沈阳)

作品《粉红色的回忆》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获优秀作品奖

2022年

作品《境》获“我心向党,喜迎二十大”2022年辽宁省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大学乙组二等奖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云·浮生若梦》

尺幅|212 cm × 87 cm ×4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云·浮生若梦》之一

尺幅|212 cm × 8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云·浮生若梦》之二 ?

尺幅|212 cm × 8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云·浮生若梦》之三 ?

尺幅|212 cm × 8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云·浮生若梦》之四 ?

尺幅|212 cm × 8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胡信坚 《云·浮生若梦》(人物头像局部)

创作自述

statement

《云·浮生若梦》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作为社会主体与周边有生命无生命的物质共生,既是生活的亲历者,又常常以一种静止、旁观、置身事外、超越时空的精神状态存在。

我的毕业创作《云·浮生若梦》系列组画,选取女性侧面形象为素材,创作灵感来源于对梦境的追寻回忆。四幅作品分别以火车站、园林、城市街道及游乐场为背景,人与环境的拼接构置实现着人与环境既虚幻又现实的存在。场景与主体以一种非现实状态的重组并置。意在表达人与城市、社会、自然等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幕幕正在上演的理想境界与梦幻回忆。画面中“云”这一元素亦真亦幻,如泡如影。作为连接人物与主题的重要因素,深化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作品主要由红黄两色系构成,以不同色彩实现画面的色彩配置,追求色彩淡雅简丽,意在营造沉稳静谧的视觉感受。画面色彩是内心对于现实世界的情感映射,色彩营造我心理的意象空间。

我一直在追寻心灵的空静澄宁和隽永悠长的意象,向往诗意与禅学的生命感观。抛弃繁琐,力求简约。透过作品《云·浮生若梦》展现我的生命价值观,自由宁定的状态与天人合一的画面意蕴。





曹婉婷cao wanting

1997 年生于辽宁省大石桥市,沈阳市青年美术家会员。

2020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专

业,获艺术学学士学位。

2020 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杨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笔墨造型研究。

艺术简历|art resume

2021年

论文《岩彩在当代工笔中的运用》发表于新玉文艺。

2022年

参加“我心向党,喜迎二十大”2022年辽宁省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三等奖。

参加第十四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获三等奖。

2023年

作品《自话》参加“忘言象外”艺术展。

毕业创作作品

graduation works



作品名称|《自话》之一

尺幅|96 cm × 6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自话》之二

尺幅|96 cm × 6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自话》之三

尺幅|96 cm × 6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作品名称|《自话》之四

尺幅|96 cm × 67 cm

材料|绢本设色

年代|2023



《自话》局部



作品名称|《我们的天空》

尺幅|180 cm × 97 cm

材料|纸本线描 ????

年代|2022 ?

创作自述

statement

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眼睛。苍穹之下、草木之间,皆是创作的灵感与艺术,在创作中我选择自己与自己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反反复复地认识不同阶段的自己。

在嘈杂喧嚣的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与追求,更是常常忽略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纷纷的情绪被淹没。我通过创作来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我认知,并且将这个认知成果传达给观者。慢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独白与声音……

《自话》共四幅自画像作品,分别以拼图、纸牌、童年、梳妆为主题,意在表达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感受、经历及情绪。画面中所表现的所有事物都是我的内在的投射,个体的身份、心理和品格不仅仅表现在人自身的形象上,也可以体现在物件、用品、喜好上。

工笔画是一种极具魅力的绘画语言,它有一种独特的细腻、微妙、含蓄的艺术特点,这一特点契合了我的个性与绘画观,透过淡雅平静的画面以展现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精彩。创作在形式上运用了拼和组的手法,线性语言组织起画面结构,画面的空间凭借着人物与多种物象的组合有机地稳定画面,营造出中国画所追求的意象空间。

《我们的天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是一种青春校园生活的美好状态,主要人物是几个玩滑板的少年,他们踩着滑板在校园中自由的律动,在美好的年纪自信张扬地释放自己,仿佛就要超脱场景的束缚,突破到另外的时空。作品采用线描的语言,以线来塑造人物及物象,并用曲线来分割画面,是一种划破时间与空间束缚的主观想象。

展览现场















珍视传统、珍视当下,明史开今、携手共进

开拓鲁美中国画学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cherish the tradition, cherish the present

know the history, create the present

hand in hand

open up a better future for

chinese painting college of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摄影 | 许闯

编辑 | 曾宇唐翠媚

初审 | 曾宇 周丽莉

复审 | 刘妍

终审|刘新 赵斌 杨振凯

本文转自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公众号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还有哪些招生简章学费助学金研究生南方科技大学_网易订阅(还有哪些招聘网站是免费的)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