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参考书笔记(2019年中国地震记录)

 2023-07-17 03:46:56  考研全程辅导    18
[摘要]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管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育明考研石老师解析:地质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去年考察...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管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育明考研石老师解析:地质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去年考察了很多热点,政府改革和政策改革的热点,比如垃圾分类,今年也会考的。比如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等。以上三本书都有总结。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1】政府间关系

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考点2】我国政府间关系研究中的不足

(1)主要限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政府间其它脉络关系关注少(横向、交叉) 。

(2)侧重经济关系,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分析少。

(3)分析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分析不足。

【考点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

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三种:

(1)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①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 ②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制的,是依赖性而非自治的。——“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

(2)地方自治模式:源自世界性的地方分权潮流。强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权与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央的控制与影响。 中央政府要对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

(3)网络模式:网络是一种组织互动模式的研究工具,用以研究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的关系。

a、网络的三个基本内容: ①网络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②网络因为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存在。 ③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b、网络模式特征:①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②相互依赖与分权——讨价还价、相互妥协。 ③策略活动与合作——以相互依赖为前提,使障碍最小化。

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

【考点4】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1)拉焦尔模式 (重要考点)





政治式分权



行政式分权



行政权转让



定义



中央当局和与中央当局不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中央当局和与中央当局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向从属中央当局的机关转让中央当局拥有的部分权限



地方政体的权限司法基础



宪法



中央当局



中央当局



地方政体与中央当局的关系



对等



地方政体有时从属中央当局



地方机关完全从属中央当局



地方政体的财政



自主财政



有部分自主权



财政上依靠中央当局



地方政体的地位



对中央当局而言是独立的政体



拥有某种程度的自治,是中央政府的创造物



中央政府的派生机构



地方政治领导人的选择方法



选举



选举或任命



任命

(2)赖特模式

教材155页 图3-1 赖特的政府间关系模式

(3)罗斯构想

该模式着重于中央与地方的依存,复数中央与多数地方之间的关系,而且地方上也有自律性。根据多种多样的依存方式、依存程度、依存结构,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相互依存,地方单方面依存于中央,中央单方面依存于地方,相互独立。

中央对地方的依存度

高 低



相互依存



单方依存



单方依存



相互独立

地方对中央 高

的依存度 低

(4)松村岐夫模式



垂直式行政统制模式



相互依存模式



构成要素:

①主要的决定由中央省厅官僚提议、决定

②中央官厅通过府县的有关部门,将各种事业一直传达到市町村的有关单位付诸实施

③地方上顺从“上位”政府

④地方上如果没有中央省厅在技术上、手续上的财政援助,无法进行行政管理



特征:

①在分配方式上,从涉及中央地方法律上的权限体系来看,日本的中央地方纵向权限体系,三级紧密相连,是相互分割同一领域内的权限和责任的共有体制

②在相互依存中,中央地方关系的关键在于“交涉”,交涉的行动者是多元的

③交涉过程中的理解是关键

(5)罗茨模式

该模式将政府间的管理结构分为三种:官僚体制、市场方法、网络管理。

【考点5】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地位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

(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普遍:寻求合作,追求更大利益。

【考点6】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政府间关系在总体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高度一体化的等级控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间关系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政府间的结合构造上,主要体现为层级隶属关系。

层级化是指各级政府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从上到下保持一定的数额,采取层级控制管理,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管理范围逐渐缩小。

(2)在政府间的权力分配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

①财政管理体制中:中央集中绝大部分财政资金,完全控制地方 预算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②事务管理权限:命令和执行、控制与被控制。 ③干部管理权限:中央对地方干部的任免、提拔、审查和惩处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等级控制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以纵向的上下级关系为主,地方政府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横向联系。

地方政府间的横向阻隔不可避免:①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与需

求,“条条管理”排挤“块块管理”。②缺乏合作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在中央各部门。

【考点7】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近发展:网络模式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表现:

①准层级大大减少,为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奠定基础,密切各级政府间的直接联系。

②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中心城市: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

a.计划单列的实行及副省级市的确立,对政府间关系的等级制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副省级市在政府行政体系中的地位, 而且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城市政府的关系:经济管理上,中央与副省级市的关系是直接的。但在行政指导和监督上,中央与副省级市的关系是间接的,须通过省政府。所以中央、省、副省级市三者由单一垂直的领导关系变为不等边的三角关系。

b.“市管县”体制的影响。“市管县”就是用地级市管辖原来属于地区管辖的县,其实质是,一方面把一级城市政府 变为辖县的一般政府,同时又是将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转变为省县之间的一级政权,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和行政一体化的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的结果。

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地市合并型”。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省辖地级市与地区行政公署合并,用市政府取代原来的 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二是“升级合并型”。将一般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三是“县改市型”。将新设的县 改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目的:①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城乡分治走向城乡合治。 ②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促使城市行政区与城市经济区保持一致。

积极意义:①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助于城乡经济的互补与联合,有助于农村的城市化。 ②在地方行政体制发展上,加强了省、市、县之间的联系,使市、县两级政府的职能都有所扩展。

对等级制的影响:①辖县市政府职权的扩大与独立性的明显加强,对省政府的利益和管理权限形成了挑战。 ②“市管县”体制使县与市的关系由平等变成隶属。

(2)地方分权改革。

①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放权”、“放权让利”。

a.在财政权力方面,逐步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分税制。

b.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中央将其下放到地方政府。

②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行政管理权限、干部人事制度、行政领导体制。

(3)横向联系的扩展。

改革前,企业与地方政府缺乏追求地区比较利益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缺乏活力。

①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的合作、省区内合作、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

②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典型案例:西南协调会、金三角区。

③地方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

a.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b.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格局由一对一为主转向以一对联合体的博弈为主。

【考点8】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1)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的生存环境,要求政府压缩层级,分散决策权力。

②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地方适度分权。

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政府事务的日渐交织也推动着政府间关系作出适应性调整,推动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

(2)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措施

①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有步骤地向三级制乃至二级制过渡

②地方的合理分权——财政、人事以及事务管理权限

③加强横向合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及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解决

【考点9】走向网络模式的中国政府间关系

网络模式的政府间关系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政府间的分权与相互合作为特征,是中国政府关系的未来走势。

首先,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间的组织结构将不再以科层体系为基础,而是建立在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组织之上。

其次,政府间的关系将从单项以来走向相互依赖。

最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密切,合作方式和领域都将向纵深发展。

3.3 知识点补充扩展【补充1】省管县——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一、涵义

省管县主要包括:一是实行省直辖县的体制,以使县一级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为实现县一级政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奠定基础;二是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以达到扩权强县的目的。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即用集权的办法,通过行政控制的手段,确保县级财政优先用于县乡工资发放,并用行政控制手段,约束县乡债务失控的问题。

二、可行性

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政府大量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转向宏观调控。这从根本上减轻了各级政府的工作量,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这就为省直管县提供了可能。



2019考研去外地参加复试,这3点要注意_东硕(2019考研数学二真题)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