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之光照亮成才之路科研导师研究生_新浪新闻

 2023-03-08 11:58:36  考研全程辅导    12
[摘要]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近年来,山西大学随着科研实力的增强,学校科研育人能力明显提升。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持续在激发青年学子科...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近年来,山西大学随着科研实力的增强,学校科研育人能力明显提升。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持续在激发青年学子科研兴趣、提高科研本领、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育人新格局。

  在讲与练中培育科研兴趣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科研育人,首在培养科研兴趣。稼穑不误农时,启蒙只争朝夕,从“开学第一课”起,山西大学就精心打造一系列学术讲座、学术活动、科研训练项目,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播下学术种子。“国学讲堂”“河汾讲堂”“师说三晋”“邓初民讲堂”“百年大讲堂”“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交叉学科学术沙龙”“文瀛论坛”等学术讲座品牌,学生择一二者聆听,与学者对话。

  讲座中,学生们可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团队一道探索“基于囚禁离子的非厄米系统量子模拟”,也可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者就应用性非常强的“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及装备”展开交流,还可以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国酒文化与健康”“香港武侠电影:由世纪到世界”“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阳明心学与幸福密码”“纠纷解决的方法与技巧”等主题坐而论道。2021级硕士研究生崔鑫辉在线聆听“量子科技前沿进展”专题系列讲座后感触颇深:“我深切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我们将带着对学术的热情,努力在科研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五年来,该校本科生参加的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总数达3073项,参与的学生人数达11330人。研究生创新项目从2018年的44项增长到2022年的164项。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们开启自己的学术之旅,科研兴趣日益浓厚,科研本领持续提升。

  “这些科研经历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勤于思、笃于行,见微知著、触类旁通,以系统性的思维审视周边大小事,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政治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佳佳自入校以来,就参与了教育部、团中央、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及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四项课题,独立主持了2022年度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她表示,“这些难能可贵的科研训练,不仅让我掌握了新的知识,学到了研究方法,更让我领略了学术的奥妙,体会到科研的乐趣。”

  在教与学中弘扬科学家精神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导师手把手教、学生面对面学,科学家精神在追寻科学价值的道路上得以传承。

  近年来,山西大学坚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将常规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研究型学习模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科研项目,学生更早地接受导师科研活动和科学家精神的影响,初步养成科研习惯,练就科研本领,产生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获得了一大批学科竞赛奖项。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物理学(国家基地)张海同学从入学开始,就早早跟随导师张靖教授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自己感兴趣的“光悬浮纳米粒子的研究”开展实验。他告诉记者:“目睹张老师废寝忘食做科研的过程,我有了很大的触动,他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将秉承攀登奉献的精神,更好地延续科研旅程。”

  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学的必修环节。通过设立助教助研岗、加大科研实践在研究生教育评价中的占比等方式,学校把研究生的科研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鼓励更多研究生加入导师团队、加入导师科研项目,全程跟随导师学习,在科研实践中学习科研本领,传承科学家精神。郑靖凡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她常年跟随导师入企业做科研。她的导师程芳琴教授咬定煤炭固体废弃物不放松,把减碳增绿的科技成果植根于三晋大地上的行动让她深受感动:“‘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再硬的骨头也要去啃,再重的担子也要去挑。’这是程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我把这句话记在心中,时刻告诫自己,要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五年来,在这种科研本领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中,学校产出了一大批研究生科研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7671篇,其中nature子刊4篇,《中国社会科学》1篇,高区sci共计1031篇,sci、cssci共计2886篇,获批专利145项,一个个科研“未来之星”从这里走出,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

  在知与行中厚植家国情怀

  近年来,山西大学把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作为科研育人的重要目标,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设立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大调研项目、建立野外生态观测试验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象牙塔、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科研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报国志向。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们跟随导师参与到各类调查队中,一起见证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见证乡村振兴的有序开启,见证企业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各项努力。2022年暑假,学生组成“碳迹”实践调查队,赴我省十个地市开展了为期一月的“碳排放复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太原到大同,从临汾到运城,从吕梁到阳泉……同学们的足迹遍布三晋大地。他们曾冒着大雨赶往企业,也曾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完成数据核查,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智慧行动,以所学贡献社会。该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侯根尧同学表示:“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经营企业是为了实现盈利,获取收入。但这些火力发电厂在亏损的状态下仍在一直运行,这让我感受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环境与资源学院,学生们可以进入首批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跟随导师深入亚高山草地采集样本、驻守浅水湖泊实地观测,用不畏艰苦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梁晓霞回忆起雨后的野外采样经历说道:“面对科研这座高峰,老师和学长们坚毅执着、勇攀高峰的精神令我动容。课题组资历最深、年纪最长的老师,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毫无迟疑地趴在土坑上,记录每一个样地剖面信息,全然忘记他身下是刚下过小雨后泥泞的采样地……师生间默契地配合着,感觉有很多说不出的东西就这样传递了下来。”

  沈佳 张颖

考研院校——上海电力大学勤学,奋进,爱国,务实!_电力学院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