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合考研的同学,连张雪峰老师也在劝退,家长却表示心知肚明】

 2023-01-02 03:51:12  考研全程辅导    10
[摘要]

【不适合考研的同学,连张雪峰老师也在劝退,家长却表示心知肚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原本是科研型人才。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考研的初衷和动力也产生着明显的改变。以前或许只是少数学习能力很优秀的同学,为了继续深造而...





【不适合考研的同学,连张雪峰老师也在劝退,家长却表示心知肚明】

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原本是科研型人才。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考研的初衷和动力也产生着明显的改变。

以前或许只是少数学习能力很优秀的同学,为了继续深造而选择读研。但当代大学生更普遍的动力,则是通过更好的学历落实满意的工作。

再过不久研究生考试又要启动了,上届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457万。殊不知未来的报考热度可能更高。面对这种形势,一些知名的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找不到工作就考研?不适合考研的同学,连张雪峰老师也在“劝退”

根据过往经验和毕业生人数等综合因素,预计2023届报考数量将首次突破五百万,可能会超过520万。看到这样的“热搜榜”,有人采访了北大姚洋教授。

对于“考研热”,姚教授的评价很直接:很多同学并不是真的想继续学东西,而是用考研的方式缓解在就业上的压力。

他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去考研,这是不理性的。包括同校的另一位老师也表示,学习能力普通的话,还是放弃考研的念头吧。

而张雪峰老师本身就是指导考研志愿填报的职业。底层家庭出身的他,也深知学生们的无奈,对于很多现象有着更“接地气”的见解。

但面对考研如此火热的形势,他也在奉劝一些大学生别再盲目报名。首先,就是看专业,张雪峰曾直言,他个人认为新闻学专业是不建议考研的。

除非确定自己在很大概率上能进入公务员系统,用硕士学历作为“敲门砖”;否则现实里有再高的学历,也要为真实技能让路。而且这个专业想“出人头地”,人脉资源很重要,不要把努力用错方向。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分析是否值得考研,有多种角度。但张雪峰老师表示,有一类同学你能很确定他并不适合考研,那就是“坐不住”的人。

张老师形容了他所见过的一名考生,拿着复习资料学习时,一分钟之内换了很多坐姿。显然,这类同学根本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在考研上。他们没有明确的动力和目标,最后很难考上。

有些考生确实不适合考研,家长心知肚明,为何依然选择支持?

连张雪峰老师都在劝退的考生,确实是很不适合再浪费时间。可是家长的反应却叫人有点意外。原来,许多父母对于子女不适合考研这种情况,是心知肚明的。

有家长表示,“我们心里早就清楚”,可是他们为何还是选择支持学生考研呢?不得不说,这里有很多现实中的缘由。

这几年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求职的难度比过去更为明显。不少应届生也难以落实工作,毕业后选择回家慢慢找工作。

包括一些已经降低标准给自己谋了一份差事的同学,也不乏辞职的情况。看到这种形势,家长们也开始理解当代年轻人的不易。

有位母亲表示,女儿二本学历,但学校的层次在同批次高校里也算不错了。可是毕业后想要找份“有双休、有五险一金”的岗位也比较困难。

女儿几乎每天下班回家还要继续在工作群里回复各种消息,工资却低得可怜。后来她辞职选择考研。看到她的复习状态,母亲觉得考上的概率不大。

但想到当下的职场环境也没有阻拦。万一能调剂到录取标准低的大学,拿个文凭也不错。还有位家长表示,明知儿子不是“考研的料”,还是默许了。

跟很多临时决定的考生一样,儿子是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以后,才选择考研。家长也曾表达过反对的声音,但是这样儿子以后找的工作不理想,很容易责怪父母当初没有支持考研。

家长索性就不再过问,等到考试成绩出来,相信儿子看到自己的水平,自然就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了。

考研的意义不该只是推延就业,考生和家长都需全面理解

不少老师和家长都认为,现在多数考生选择报名是受到就业的影响。但是如果把考研只定义为推延就业的方式,也是很片面的。

张雪峰老师曾分析过,考研除了升高学历以外,还有其他价值。比如,实现专业的转换,从原本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专业,变成其他学习背景。

还有个常被忽视的意义,就是拓宽人脉。普通同学可能难以指望家庭在人脉方面的支撑,而高校里认识的校友、导师,则可能成为推荐就业的关键人物。我们需要全面地考量。

【话题】你觉得什么样的考生不太适合考研呢?

【“最牛辅导员”培养名校研究生150名】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