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经验谈方法>心态>努力,高分学姐的超详细暑期备考...(教育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2023-10-04 21:05:05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6
[摘要]

本文为欣途教育2020南京师范大学专硕职业技术教育403分周同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我刚决定考研的时候,常常思考考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至今日我回想考研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转变了学习的方法,看世界的角度以...



本文为欣途教育2020南京师范大学专硕职业技术教育403分周同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我刚决定考研的时候,常常思考考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至今日我回想考研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转变了学习的方法,看世界的角度以及面对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并且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去选择我想要的生活。我认为这非常重要,因为思考的方式变了,人生才能改变。
自我介绍
报考院校及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
初试成绩:
总分:403
政治:78
英语:82
专业一:124
专业二:119

在校所得荣誉:个人认为我们这个层次的本科,大学前三年所获荣誉固然有意义,但对于考研初试的影响微乎其微,当你真正下定决心考研,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大可不必为过去的荣誉沾沾自喜,也不必因过去的失败自怨自艾。了解当下的自己,才最为重要。

个人考研心得
现在我已经经历了择校,备考,出分。出分以后很多人问我考研高分的秘诀是什么,我回想这一路我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或许不是我最努力,而是我最灵活,我会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走出舒适区,保持清醒,时常反思,在不同阶段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并且我从不被他人的想法和节奏影响。如果让我给考研期间的影响因素排序的话,我认为是,方法>心态>努力。
所以我在决定考研以后,不是直接闷头学,而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并且去汲取一些上岸学长学姐的经验;第二件事是制定好每一门科目的学习规划;第三件事是选择好方向然后相信并且坚定自己的选择。做好这三件事之后我才开始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坐下来学习。我并不觉得考研生活格外苦,实际上整段人生都很不易,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这一说,考上大学不是人生终点,同理,考上研究生也不是。虽然人生被划分成了各个阶段,但学习这件事应该贯穿于整个人生。无论考研还是工作,这只是你为你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哪一种选择更高贵。成功的秘诀是看清你自己,了解你自己,掌握你自己。想你所想,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各科复习经验
英语:各题型复习方法+推荐优质网课
政治:时间安排+学习方法
专业课:笔记法+背书法(仅适用于文科)
公共课不建议报班,专业课根据自身自制力而定。


英语篇
基础:四级530,六级515。
单词篇:
坚持二月~十二月不间断背诵;
背单词用到的工具:绿皮书+墨墨背单词+微信背单词小程序getii( 的)+喜马拉雅(用来听单词)+网课(推荐看 考研核心词精讲,基础好的不推荐看朱伟老师的课,废话太多浪费时间)每日背单词时间:零碎时间,也就是利用化零为整的策略,而不要用一大段的时间去背单词。单词量是学语言的前提,按照用进废退的原理,背单词的技巧在于“反复”——不停的重复使用早晨:背半小时绿皮书(其他单词书也可以)上的单词,一般是两个单元(复习昨天+背诵今天)再背诵20分钟阅读文章中摘抄下的单词和词组中午:午饭后,用喜马拉雅听早晨背的单词+一篇阅读的原文的音频(喜马拉雅一搜都有,历年阅读,大纲单词等等,还有很多专业课老师的网课音频,我后期把我当天背的单词和专业课录进去,睡前,走路,刷牙的时候都放出来听,印象会非常深。)晚上临睡前30分钟:app上快速刷100词然后睡觉。其实我有空就拿app出来背,比较方便,等饭的时候啊,图书馆前排队的时候啊(可以多下几个单词软件试试喜欢哪个,我不推荐百词斩,因为它是看图记单词,属于图式记忆法,而单词主要是符号记忆)
背单词方法:
词根词缀法、语境法、谐音法(类似于interesting=“因缺思厅”)、联想法(=编故事)等等,背单词要不择手段,不能死记硬背。我最推荐词根词缀法,本质上来说,这种方法涉及的是英语最初的造词方法,用单词书背完一轮,可以按词根词缀整理一下(推荐用app:词根词缀词典)会有一种打通了脉络的感觉。

其次是语境单词法,就是在阅读的句子中认识单词,因为同一个单词在不同情境下意义不同,当单词有了特定的情境,背它就简单多了,所以在做阅读时积累单词是非常高效的方法。

语法篇:建议在3月或4月就学完推荐网课:田静老师或 老师的语法课,后者更佳。有人说语法不重要,高中学过了考研不考,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你高中学的,你都!忘了!我当时是从基础语法开始听,记笔记,后期准备写作文写句子的时候真的太有用了。试问基本语法都不懂,怎么看得懂阅读长难句呢,得阅读者得天下啊。
各个机构的语法课都不长,一个月就可看完,一天一两节就ok,然后就可以在阅读里钻研考研阅读的长难句了,其实长难句的本质就是把几个简单句套成一句长句,而基础语法是基石。
阅读篇:千万不要等单词背完了再做阅读推荐网课:很多老师阅读讲的很不错,推荐 和 (我爱唐叔)我是三月份边看课就边做真题了,实践出真知。真的!一定早点做阅读!早点做!阅读!不要把真题留着暑假做!我三月就开始做阅读了,每天下午做一篇,不求数量求质量。目的不在做对几题,而在于真题里的单词,句子,词组,以及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暑假前,三月~五月三个月做00~09年的,不用精读,05~19的就很宝贵了,暑假前我建议做到09年,正确率不必太在意,重点在背单词、读句子、积累经验最重要的时期:暑假开始到10月中旬左右,这是攻克英语和专业课的黄金时期。
英语10~15的真题刷三遍!!这个时候阅读的各种方法你应该已经掌握了,具体哪些方法去听唐叔的网课。
三刷步骤
第一遍:直接做→做完查生词→查完对答案→自己反思错的题的原因→记在错题本上(记错的原因,如果答案选a,不仅要知道为什么是a,还要搞清楚b、c、d为什么错)→最后摘抄生词,词组,留到第二天早读背诵。第二遍:一般跟第一遍要隔一个月,再做一遍,体会出题人的手法手译(手译是翻译整篇文章,简单句你能看懂就不用翻,不要查单词,自己翻,翻完再对着参考的译文来改,改完拿出去大声!阅读!好的句子可以抄下来背背)坚持翻译几年的原文,读文章的流畅度正确度会大大提升。第三遍:重在总结!!先将6年所有文章分门别类,教育类,社会热点类,科普类等。再将所有题目分门别类,主旨题,细节题,词汇题等。然后一天只刷一种类型的题型,结合自己之前的错题,找自己的薄弱点,这个时候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同一个类型的题目出题套路大同小异。后期冲刺,学会总结方法真的很重要!!因为阅读材料千变万化,而掌握阅读的方法才是万能金钥匙。后期冲刺阶段(最后1~2个月):16~20年真题最后用来模拟,一周一套,买好答题卡,全真模拟,不要查词典。近三年真题里出现的单词最重要!一定要早点背下来,重复率很高的,不要留到考前一两天模拟!英语二:我考的就是英语二,我是把英一阅读刷了三遍才开始做英二,不用怕来不及,因为做完一再去做二真的很简单,英语二四篇阅读我一般不到半小时就做完了,因为英二的阅读难度越来越大了,想要得高分一定要先做一的卷子!
作文篇:不用太早!推荐网课: 的作文课,讲的特别好!!看完就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框架。
暑假:背各种类型的小作文看大作文网课。

十月开始到考前:一星期写一篇大作文小作文,先自己写,再看看范文,积累积累好词好句。可以上作文批改网,改自己的作文,很好用。最后考前:看看各个老师预测的作文话题,试着写写。小诀窍:阅读文章中比较好的句子,可以背下来用在作文里,特别地道,而且完全没有模版痕迹。注意不要相信某涛的必背范文20篇!不要傻乎乎背那么多范文,能背完吗?背完了能记住吗?能写出来吗?不能!效率极低!我当初背了两篇直接放弃,学会自己写句子才是王道!!

翻译篇
推荐唐静的翻译课,看看就行,因为你只要把阅读的文章都翻译过了,你的翻译水平就稳了,我当时没特别去做翻译的训练,考前把真题里的翻译做一遍足够了。其实阅读搞透了,一通百通。

完型、新题型篇:十月左右开始
推荐网课: 的新题型;宋逸轩的完型。

看完课,总结好方法刷一遍历年真题练习就ok
题外话:英语是一门语言,是有文化背景的,读文章肯定好过读单个的单词,前期时间宽裕可以听听bbc看看新闻,直接看官网全英文有点吃力,推荐一个app:海词词典,它每天都会推送新闻,剧评等,有中英文对照,话题也很贴合考研。还可以看 的公众号推送的每日一句,他选的文章也挺好,至于要不要精读题源外刊,我反正没看,觉得学有余力可以看看,不是特别必要。

个人部分笔记参考 (下滑查看更多)







政治篇
基础:高中史政生,高考政治a+,有一定“政治直觉”用到的工具: 精讲精练+肖1000题+ 背诵冲刺手册( 的小黄书也可)+历年真题+考前名师模拟卷。
八月~九月:一天2小时我的政治是从八月开始,每晚看涛涛的网课,一天一节大概一个小时,配合 老师的书——《精讲精练》划划重点,然后第二天一早背完单词之后做一个小时的《肖1000》选择题,大概两个月就可以看完视频,刷完第一遍1000题,第一遍不需要整理错题,答案写在纸上,错的题可以做个小标记,比如题号上画个五角星,因为后面还要刷好几遍。
顺序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思修不用花时间看网课,很简单,直接刷题就ok)
十月~十一月中旬:一天3小时左右整理下每一科的框架,然后开始刷第二遍1000题,这个时候正确率会高多了,错的题要再做标记,并且把这一次的错题整理到本子上,别抄题目直接抄题干和答案,为什么要整理呢,因为政治的知识点零碎,通常你犯过的错误你还会再犯,考前看错题作用真的非常大。
与此同时你要开始政治早读了。我用的是 的小黄书,很精简(后来发现 的更好)每天早上早读的时候读30分钟,不用刻意背,只要读到看到选项就会选,政治是得多选题得天下(我认为的)。
此阶段必看网课: 技巧课:一共就十几节课吧,每天看一集,她讲的技巧特好使,我建议每天先看技巧课再刷题,学会运用技巧,做题速度会快很多。
其实刷第二遍1000题的任务就在:熟悉知识点的同时学会做题的技巧,因为现在政治的选择出的越来越活了(我感觉的)光背知识点是不够的(对想要拿高分的人来说)

十一月中旬~十二月中旬:政治黄金阶段
我当时每天给政治三个半小时,因为我当时专业课已经背了八九遍了,时间不紧,但是!如果你专业课还没背好,还是以专业课为重,不能给政治太多时间。
早晨:背40分钟左右的问答题知识点,跟着 或者 的公众号,他有一个30天带背计划,按他的来就行。当然这时候选择题也不可以丢下,一般早上背完以后我会去刷往年真题还有模拟卷的选择题,我当时几乎买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政治老师的模拟卷,什么旺八,腿四,米六的,当然最重要的是 的肖八和肖四,我每天刷一套,一般用时20分钟,刷完以后抄下错题。
我当时大概刷了40多套,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模拟卷是: 的,米鹏的, 的, 的,没时间的刷前三个人的就完全够了。
然后再刷第三遍肖1000题,第三遍只刷之前的错题,很快就能刷完,每天用时不超过40分钟。最后花一点时间,将错的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好好背背。注意:这个时候刷题不在正确率,在于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薄弱点,然后逐个去加强。
考前两星期
就是疯狂背肖四大题!!肖爷爷牛!也带着看看别的名师的一些押题,每年热点事件就那些。但是与此同时依旧要坚持刷选择题保持手感+反复看错题(错题真的很重要x100)政治大题一般会压分,今年80+就很少,不必强求,政治保持不拖后腿就ok,一切在以专业课为主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尽可能高的效率去学政治。

(附:本人政治错题本参考)





专业课篇:重中之重

我认为我们跟名校学生的差距不在于智商,而在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我们记笔记的方法、背书方法和时间规划能力。我就分别从这三方面来阐述我原本的学习误区以及后来找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笔记法
第一轮:看教材阶段的笔记
框架法(最常用)如果你听哪个机构的老师讲课,上来直接讲内容,那你就不用听了,拿教育学333为例,参考书目一般有四本(南师五本)如果你一上来就埋头一个字一个字看,那你看完以后等于没看,因为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是没办法录入大段大段的文字的,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先搭框架。框架法伴随我整个备考过程,从看书到背书。第一遍看书时:先大概把握整本书的框架:这本书的研究问题,对象每一章讲的什么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我以教育学这本书为例。

然后开始按章节学习,学之前还是像上面那样先看这一章的框架,一般靠谱的老师的网课,在开始讲课之前,都会说一下这一章的一个框架,当然也不用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把框架背下来,只要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心里时刻有框架的意识,不能学到哪是哪。
其实我看第一遍书的时候,热情很高涨,拿个笔记本,看着网课,老师说啥我记啥(屏幕前的你是不是膝盖一痛)这样学了两章,我觉得不行!这就是抄书啊,整整齐齐抄一堆笔记下来,看着好刻苦好勤奋,实则啥也没记住。所以我放弃了记笔记(抄书式笔记害人不浅)

但是我意思不是指光看着书瞪眼,老师说到书上有的内容我就看书,书上没有的我才抄下来补充到书上(便利贴多买点!)紧跟老师的节奏,专注于听懂老师的课,看懂书上的知识点,而不是“漂亮”的笔记(说白了就是不要自我感动,真正学进去多少比较重要)。
然后我再学完一章后用另一种方法复习回顾就是自己搭框架,很多辅导机构的资料里会给框架图,但是你光看别人给的框架效果甚微,往往合上书就两眼一黑。所以我用xmind自己写每一章的框架,我每一门课的每个章节,都单独做了框架。一般的章节就是这样:


涉及到有时间线就用这种鱼骨状的,外国教育史的每个国家,我按照时间线做的框架:
总结:我建议一开始用软件写框架,因为纸不够大,也不太好调整,这个软件很好操作,写完可以生成pdf存在手机里,随时随地可以看。其实做这个挺费时间的,但是效果绝对比抄书好很多倍,我用这种方式学完了第一遍,又对着框架看了第二遍书,我的框架意识就很强了,虽然细节没记住,但是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张张检索网络,研友问我一个知识点,我能迅速找到在哪一章节,前两遍看书有这个效果完全足够了,后面背书的时候也会省力很多。
第二轮:背书阶段的笔记
对我来说,第二轮不是看第几遍书,而是指背书阶段,我第一轮把教育学那本书看了三四遍,因为原理类比较晦涩难懂,看懂了再背真的很重要,我身边有些人,书没看完就急匆匆开始背,甚至有人背书背得慢,就后悔自己前期花太多时间看教材,本末倒置,基础多么重要啊,教材是根本啊…上来就背是谁教你的学习方法啊…

背书阶段的笔记法这一阶段还是以框架法为主,我建议每天看一节强化课视频,记好笔记,然后开始背诵,还是一样,先背大框架,再背细节,一层一层来。真的不要对着资料上一大段字,一字不落地死记硬背,这样背不下来的!一定会忘的!!一定!!!
所以以我第二阶段的笔记是这样:

有不同主体对比的就可以用表格法!如图:

这一阶段我换成纸质来写笔记,但还是大框架套小框架,分点来记,依旧没有抄书,都是抓住重点框架,精简一下记下来。我习惯用a4纸,整理起来比较方便,一个章节一张纸的框架。

背书方法
误区:正式开始背书时,我也有过误区,就是怕背得跟书上不完全一样,写出来会不会扣分,所以我背的时候,一些修饰词,定语状语都不敢背错,严格按照书上的说法来,事实上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这样背的,但是我发现不行,背书也要拎清整体框架,再慢慢填充,不能被书本限制。谁要你一字不差的背了,招的是研究生还是复读机啊?(我骂我自己的)
费曼学习法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是一个叫费曼的物理学家提出的一个终极学习方法。我简化这个方法用在背书上。
举个例子:一个知识点,比如问:简述道德学习的机制。
我先自己看一遍,不管是看网课还是看书,我先看懂,然后我关上书本资料,自己概括一下,道德机制是什么,分为四部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什么,最后如何作用的。然后我把这个知识点教授给别人,教授过程中,你会卡壳,或者会忘记,但不要停,坚持说完,说完你会发现自己哪里没懂,没记住,卡壳的地方你会印象超深!!然后你回头再看一遍这个知识点,再重复概括→传授这个过程。这个方法真的无敌好用!!!一定要给我用啊!!这样一个知识点很快就背下来了,而且记得很牢,因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把别人也教会!
当然,很遗憾,当时我身边没人跟我这样互相传授,因为别人不认可这个方法,会觉得你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一字一句背的(没有攻击任何人的意思)但是不要怕,你可以自己找个小朋友去互动,我就是找个角落这样背书,然后讲给下图的小猪听,它也算个准研究生猪了吧~

默写法这就不用说,我自从进入背书阶段,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默写,默写不是一字不落的默!默写重点大致框架就行啦!你又不是复读机100!
这么说吧,一句话里,主谓宾是最重要的,像定语是可以用自己的话换的,比如书上说,我是美丽的女人,我背成我是漂亮的女人不行吗?
顺口溜法,谐音法,联想法这些方法听起来有点搞笑,但是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编口诀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加工后的信息更容易储存进我们的长时记忆中。
一般遇到一个知识点特别多条的时候我会编口诀,比如教学原则,有8个,我取每一点的第一个字编成:理科启发,因直巩循;南师那本书上有个题目,答案有十几点,编个顺口溜,才不会漏掉哪个。
整个章节背完,我有时也会编顺口溜,适用于比较晦涩难懂的科目,比如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三理论,强化认知和人本;巴普的狗疯了,小桑的猫饿了,斯金纳的白鼠来开箱,班杜拉的娃娃打哭了”。类似的编了不少,暑假从早背到晚,真的很累,编编口诀,还挺有乐趣的,我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全是顺口溜,背着背着我还哈哈大笑过,心想我这样也算半个rapper了吧。
联想法,就是把一些知识点,跟自己生活中事例联系起来,加深记忆,比如贝尔兰开斯特制我记成:学长教学妹


听觉记忆法
背书说枯燥,真的很枯燥,况且文科大多数都是超多本书,我有段时间,嗓子很痛,就想,要是有人 我读就好了,然后我想到了我背单词用的喜马拉雅!!

我把我每天背的专业课内容录音进去,然后走路的时候,睡前,吃饭,反正空隙时间,戴着耳机听,哇,大发!!效果真的好,特别是睡前听!后来我查了查,听一遍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为了听清楚,大脑会很集中,记忆效果也不错。
另外:《教育学逻辑图》的音频也上线了,可以在喜马拉雅关注“欣途教育学考研”进行收听哦~
作业反馈法
背书过程中刷题当然必不可少,背前三轮的时候,可以多少做些题目练练手,特别是选择题,做题最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查漏补缺。

特别是南师的333,选择题名词解释辩析题简答题材料题论述题 题型多且考的非常灵活,更证明了文科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成功的学科,它同样需要逻辑,需要思考,需要你有自己的思维能力,融会贯通。后期我通过刷题大大加深了对书本的理解,有时候甚至觉得参考答案给的不够完善,会加上自己的想法,老师会非常愿意看的(信我)。
总结
背书也没有捷径,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人,可我当时五本书背完三遍都在怀疑自己到底背了个啥,但,请相信,没有一遍是“无辜”的,人就是会遗忘的,这非常正常,坚持下去,从第四遍开始,第五遍,第六遍,我背的越来越快,虽然我还在忘,但只要我背的速度够快,遍数够多,遗忘就不足为惧。

到考前一个月时我背一本书只需要一两天,因为后期我大多数知识点已经滚瓜烂熟了,我只用背我不熟悉的地方,我说我专业课总共背了十遍左右。人类的大脑是很强大的,不要怕动脑,跨出你的舒适区,寻找,学习,应用新的方法,你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高中班主任口气)我敢保证这些方法来背书,一定好过死记硬背,我最后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没有跟书上一模一样的,包括名词解释,有些题目我写完大点,后面都是在用自己的话在解释,而我的333分数应该算挺不错的,如图这道题就是我看完书,自己合上书总结的答法:

时间规划
时间安排因人而异,我提供我的,仅供参考,个人觉得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三种规划:宏观规划、复习规划和作息规划
宏观规划
首先做的一定是整体的宏观的规划=整个考研复习进度的蓝图,比如:
三月~六月 第一轮七月~九月 第二轮……每个专业可能不大相同,教育学就是六月前,看书,理框架,最迟暑假一定要开始背书,十一月开始做真题
不能脚踩西瓜皮,学到哪是哪。

作息规划
平时的作息:
6.30~7.00 起床吃早饭上图书馆占位7.00~8.00 背单词,后期还有政治之类的8.30~11.30 专业课11.30~13.30 吃饭,午睡2.00~4.00 英语4.00~5.30 专业课二5.30~6.00吃饭洗澡6.30~7.00 英语(

从8月开始是给政治)7.00~9.30专业课,图书馆10点关门9.40就赶人了
前期是直接回宿舍后10.30~12.00 默写,回顾,听单词,听录音后期有在图书馆关门后继续去教学楼背书前期我吃晚饭前还会运动半小时,后期就没了,事实证明,身体状况也很重要,我后面浑身疼,一度贴上了膏药,很影响学习效率。

一天大概是这样,每天也会有看手机的时间,大概一个小时,但我视频软件都卸载,只看一些新闻换换脑子,学习状态里,不会碰手机,我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我的朋友都不敢和我说话,作息规划因人而异,我的仅供参考,重要的是一天内有效的学习时间。tip1:关于时间管理
我不推荐用app 如番茄时钟什么的,因为那是软件,你用你就会老是碰手机,我每天要做的事就写在小本子上,做了的划掉,没做完的记下来就好了。
tip2:关于休息日
平常我每两个星期休息一天,在宿舍睡觉或者玩玩手机放松,节假日大家都说不能休息,其实不用那么紧张,我清明节,五一,国庆都休息了三天。
其实无妨,控制好学习的进度,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考研是持久战,切不可操之过急。

复习规划
考研说是学习倒不如说是一场持久的复习,一场不断克服遗忘的战役。

我采用的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具体用法可百度。

专业二篇——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书:《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习过程:
(1)课本梳理(方法同上)
(2)课外热点补充
中央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如《职教20条》解读;
知网搜索相关前沿论文;
根据真题预测真题。

对2020学弟/学妹想说的话

因为考研期间收到了很多无私的 助,所以心怀感恩,毫无保留分享出我的所有经验,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 助。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不是有人都能成功上岸,但是我觉得所有的考研人都拥有一段难忘的回忆。沉下心为了心中所想而奋斗时的快乐,本身就很珍贵。


所思全程班24届视传考研全年课程规划来了_考研_设计_艺术_设计...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