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大小年”,数学还分“奇偶年” 考研越来越难或成定势

 2022-09-25 18:39:18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18
[摘要]

??一说起考研,我们总会听到一个比较“玄乎”的概念,“考研大小年”,也有说法叫“奇偶年”,意思是说不同的“奇数年和偶数年”考研的难度也有不同。 不仅考研有这样的说法,其实高考也有类似的“大小年”,不过最近我才知道,原...



??一说起考研,我们总会听到一个比较“玄乎”的概念,“考研大小年”,也有说法叫“奇偶年”,意思是说不同的“奇数年和偶数年”考研的难度也有不同。

不仅考研有这样的说法,其实高考也有类似的“大小年”,不过最近我才知道,原来不光如此,就连考研数学也有“奇偶年”的说法,甚至数学的“奇偶年”


比考研大小年还明显。

不仅考研分“大小年”,数学也分“奇偶年”?

考研“大小年”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同一所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会发生波动起伏,一年高一年低,这种情况称为“大小年”。

一般来来说“大年”指的是某报考人数的多,竞争激烈,分数线也就跟着“水涨船高”,而小年则正相反。

数学的“奇偶年”概念类似,但具体的描述略有不同,一般认为“偶数年的数学题较难,奇数年的数学题则比较简单”。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闻,并未有官方认证。

不过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这个说法似乎的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按照这个节奏,22年考研的数学题可能会比较难,不过没关系,要难大家一起难,一起分数低。

有一说一,所谓的“偶难奇不难”也只是大家总结的一种趋势而已,并非绝对。所以不同太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大家没必要因此就迷信“奇偶年”定律,该做好好复习还得好好复习,把自己的数学基础打好,并且做好充分的复习。实力上来了,奇偶年难不难都无所谓了。反之


亦然。

面对数学“奇偶年”,考研数学该怎么复习?

就像上面说的,不管是“奇数年”还是“偶数年”,我们只有把数学复习好了才是王道,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然就算是题目简单的奇数年,你依然可能失败。

考研数学无论是数学几,复习都可以按照三个阶段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复习,才能帮助你把基础夯实,把成绩稳步提升。

首先是初级阶段,大致是3月份-6月份,这时候是复习数学的基础阶段,主要是刷教材和复习基础知识。即便遇到难点也不要怕,按部就班的复习,及时进入状态很重要。

其次是中级阶段,大致是7月到9月。这个时段的大块时间都是暑假,时间比较充裕,同时也是数学成绩的最好时期,这阶段主要以做题、刷手感为主,题量上来了,能解决很多问题。

很多同学在复习听课时知识点都能听懂,但是一到做题就不行了,这主要是你没摸透“老师的出题思路”。想要把这个渠道打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大量做题,量变产生质变。

最后是巩固完善阶段。大致是10月份-12月份。这时候你应该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了,也通过大量的做题能把答题效率控制的很好了。

这个最后的冲刺阶段,你需要做的是提高“灵性”,即通过之前的大量刷题经验来进一步提升做题的技巧,加大做题的效率,保证速度同时也保证准确性,还要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关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院校也分“大小年”

除了考研本身的“大小年”和数学科目的“奇偶年”之前,有些院校也会生气的出现“大小年”的情况。

相比考研整体来讲,大多数院校都不会出现“大小年”的情况,报考人数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考研大小年的人数波动细分到每个院校就没那么明显了。

比如清华北大某些热门专业,几乎每年竞争都很激烈,有很多人报考,有些冷门院校的专业也是一样,再怎么波动报考人数也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但“玄学”就玄在这了,有的学校真的会出现某年门庭若市,隔年门可罗雀的情况,这种大幅度的波动虽然不多,却也真实存在,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说的院校大小年。

这些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跟学校大规模扩招以及某个学院新成立有关。并且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波动几年之后就会趋于平稳。

大家在确定报考院校时要多收集一下近几年的相关信息,尤其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的分析对比,做好最坏的打算,避免突然报考人数激增导致自己措手不及,难度加大。

考研“大小年”,对于试题难度有什么影响吗?

如果按照大家常说的“大小年”来看,22年显然是大年,考研的难度有显著地提升,但事实上,无论是大年还是小年,22年考研肯定会提示难度,以后的整体趋势也是如此。

这一点毋庸置疑,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猛增,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扩招录取的情况却是四平八稳的按部就班,跟猛增的报考人数不成正比。考研越来越“卷”已成定势。

你不清楚你的对手实力如何,也不知道对手有多少,你只知道录取名额有限,想要顺利上岸,只能发愤图强把成绩进一步提高。考研大小年这种事就别多想了,好好复习才是王道。
考研人都知道的事,那么问题来了,考研究生需要准备什么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