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美启迪考研 清华美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导师大盘点

 2022-12-10 16:42:17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8
[摘要]

清华美院服装设计考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研究生已开设多年,师资力量,国际合作资源、影响力、就业水平皆处于国内顶尖水平。 同时服装设计目前是清华美院研究生专业中招生专业最多的一个大专业,近几年...



清华美院服装设计考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研究生已开设多年,师资力量,国际合作资源、影响力、就业水平皆处于国内顶尖水平。

同时服装设计目前是清华美院研究生专业中招生专业最多的一个大专业,近几年招生人数稳定在13人左右,不含染织方向,比那些招生人数仅1-3人的专业相比,名额多到简直是让人眼红。关键是说,其中95%以上都录取的是外校的同学。当然录取人数多,报考人数也自然不少,在报考人数众多,竞争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如何能拿到高分,脱颖而出,是很最最重要的事情。

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多数同学(专硕)前往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行为期1年的深度设计实践学习,与企业进行对接,进行落地设计实践。坦白讲,南方的服装品牌企业更多,更接近市场前沿,产业资源丰富,供应链极其发达,是服装设计学习的好地方。

在入学第二年和第三年,每位研究生会具体选定细分专业导师,跟随各自导师进行专业细分学习,在自己的导师悉心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学业。大部分同学会回到北京。并且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在意大利米兰正式挂牌。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是清华大学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华大学在欧洲最重要的海外教育基地。给在校的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申请出国交换的机会。

清华美院内外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伦敦艺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帕森斯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等国外顶级院校的交换资源,利于开拓同学们的眼界,提升自我。想比如自己单独申请海外留学,这些资源确实是清华独有的。

清华美院服装设计考研导师介绍

刘亚

助教 设计学双硕士

研究方向

2016 - 2018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 Royal College of Art, UK) /硕士

2012 - 2015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硕士

2008 - 201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学士

服饰设计、现代纺织品设计综合交叉研究、装饰材料研究等

教学主张

如今,在强调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纺织品设计立足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艺术,已经成为涉及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材料设计、纯艺术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其探讨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扩大。立足于清华美院染织学科装饰图案学、工艺美术学的优良传统,未来将探讨内容分为:工艺(Graft)、身体(Body)、CMF(色彩材料研究)、纯艺术(Gallery)、空间(Space)、未来材料(Futures)6个研究方向。由此,现代纺织品设计的研究内容也将从原来单一的纺织品设计范畴变成现在多元的、整体的思维过程和设计研究。

贾京生

教授 文学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家纺艺术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家纺用品流行趋势研究员

劳动部家纺设计师职业考评员

教育部高校文科计算机教指委艺术类委员会委员

中国纺织协会工艺美术中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

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理论研讨会评委

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评委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客座教授

染织艺术设计、理论与历史研究

教学主张

对于染织艺术设计、理论与历史研究,必须以自然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创造为重点、以审美为基础、以适用为最终目,为人们生活方式营造诗意、适意的栖息环境。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存的、绿色设计研究;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研究,是充分满足人性与人本需求的设计研究;以创造为重点的设计研究,是为人们创建新的生活方式的设计研究;以审美为基础的设计研究,是为人们生活营建审美意境的设计研究;以适用为最终目的设计研究,是紧密结合人们实际适用的设计研究。

张红娟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室内纺织品文化及设计研究

数码纺织品设计研究(机织、刺绣)

教学主张

室内纺织品是人们生活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品与装饰品,它集功能性、装饰性、文化性等多重特点于一身。对室内纺织品的文化及设计研究,意义在于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梳理历史文脉,传承中国优秀的纺织文化;完善知识体系,充实、丰富中国室内纺织品设计及理论体系。

数码纺织品设计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出现的纺织设计中的新工艺技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色。对数码纺织品设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现代工艺技术在纺织设计中的运用,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相互影响。如: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刺绣技术的相互借鉴、结合的方法。

梳理历史,重视当代,设计未来!

杨建军

副教授 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

传统装饰图案艺术研究

天然染色材料与工艺研究

教学主张

1、为全面弘扬敦煌璀璨的传统装饰图案艺术,拟分门别类地按照历代的文化变迁将其纹样、色彩用途等所形成的特色和演变系统地加以分析、整理、展示,通过装饰图案再现历代风格特征。全面的为适应现代生活的环境艺术、室内装饰、染织服饰、轻工产品等艺术设计创新的需要,提供重要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含量的参考资料,为进一步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重要的形象教材。

2、研究的主要内容:古代文献及染色理论的研究;传统天然染料原材料的调研、发掘及收集;传统天然染色技术的寻访、记录和实验;传统染色图案的搜集、临摹、整理;新型天然材料及染色技术的尝试和开发;染色图案的创新设计。即本着以研究中国古代天然染色理论和技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为宗旨,一方面大量研究文献,并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同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进行广泛研究。另一方面,深入广大民间,实地寻访民间艺人和传统染色技术,搜集整理图案,并以文字、照片、绘制等形式详细记录、归纳,实际操作、实验,掌握不同天然染料的特点和染色技术。同时,结合现代纺织品生产和国际染色标准以及现代审美流行趋势,运用传统天然染色技术,实现创新的图案设计。

王悦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哥本哈根皮草实验室主任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委员

北京高等院校人物造型设计专业教学联盟委员

IFTF国际皮草协会青年委员会理事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

材料与服装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服装艺术设计与传统手工艺

教学主张

在表现现代社会文明的同时,积极探寻传统造物思想与当代设计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对人和自然的关怀为艺术设计的目的和出发点,推崇和提倡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和价值观。研究中以服装作为媒介,探索以低耗高效的设计去创造服装的形态之美、公用之需、生态之效。这里所“设计”的不仅是服装与材料本身,更包括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存之道。

李迎军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

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研究

教学主张

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不仅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也成为中国设计师在内心守候的精神家园。在当今高速运行的信息化社会,服装设计的发展又必须关注国际流行。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与国际时尚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两个端点。本研究方向正是以这两个关键点为基础,通过实践探索民族文化传统与国际流行的辩证关系。研究成果既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也为世界服饰文化的丰富多样做出探索。

贾玺增

准聘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后

研究方向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

全国考办艺术类专业规范和审定专家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

清华大学精品课程“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

国际知名慕课EDX平台

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

《服装设计师》编委

《东华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

《服装学报》审稿专家

1、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创新设计;

2、服装品牌产品运营与企划管理;

3、国际流行趋势与符号系统。

教学主张

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生活,汲取传统文化内涵、服装形制和审美范式,多元融合当代艺术造型语言,洞悉大众审美与消费习惯,利用国际流行时尚系统推动品牌传播和商业价值转化,探索时装设计风格的独特性与多样化。

朱小珊

副教授 文学学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服装协会会员技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会员

女装结构设计

教学主张

服装结构设计为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是由内至外解决服装造型问题的关键,研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不仅是解决服装外部造型轮廓问题,同时,其内部空间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也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无论是通过平面裁剪,还是立体裁剪来体现服装结构,都只是手段,而以艺术的角度通过结构来表达造型的完整性,以科学的角度通过结构来表达人体与服装关系的合理性,是服装造型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相交融的特点。

张树新

副教授 文学学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传统染织艺术研究

染织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教学主张

1、传统染织艺术研究:从中国传统染织工艺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编织艺术、地毯艺术、天然染色艺术等工艺角度入手,对传统的染织工艺进行挖掘整理与开发应用。继承与发展传统染织技艺,将传统的染织工艺用于当下的社会建设中,对于今天的染织艺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染织艺术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传统的编织艺术、地毯艺术的构成形式,及织物组织结构,材料特征,配色方法等工艺技艺,并结合人们的生活起居,设计出具有实用意义及审美意义的染织艺术品。

2、染织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从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室内纺织品艺术、服饰艺术等艺术形式入手,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与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该研究对于今天的社会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染织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染织艺术的设计形式、材料结构及色彩规律等艺术特征,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艺术设计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方法。

张宝华

副教授 硕士

系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家纺艺术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纺织服装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2009-2014)、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

NCS(Natural Color System)中国地区特约色彩专家

印花纺织品设计研究

教学主张

纺织品印花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时尚的艺术设计形式。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老的民间传统印花工艺到现代的数码印花技术,跨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从服装到家居,印花纺织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与人类紧密联系,同时印花纺织品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符号之一,有着自身特殊的语言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资讯的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因经济和产品消费带来了人文精神和生活价值的一体化。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设计与设计之间走得更近。同时,伴随着印花科技的发展,印花纺织品设计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相容的趋势,应用领域不断延展。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相互的文化“间隔”变得越来越小,但彼此各自的设计语言个性更加重要。通过研究印花纺织品设计,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印花纺织品的差异,通过调研、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而探求印花纺织品与艺术、科技、技术、历史、环境等方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知印花纺织品对当今社会和人的影响。

臧迎春

教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染织服装设计系主任

清华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

英国东伦敦大学客座教授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

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时装研究员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答辩组导师

全球化条件下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可持续发展与服装设计研究

教学主张

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使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多地跨越了国界,也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者,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及引领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关注全球化市场的变化和对于人才的需求,了解并善于运用信息社会人文、科学技术的前沿成果,正视人类面临的挑战,研究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掌握适应时代的新的教学方法。

本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化条件下的服装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与诸多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界的专家合作,通过学术研讨、课程合作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探讨前沿性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和方法,并在国内外艺术设计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总结。

可持续发展与服装设计研究主要是从服装设计的角度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和探讨,并在实践中寻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服装设计方式。

杨静

副教授 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曾任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曾任美院教务办副主任

教育部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

美术类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

北京高校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

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材料学、服装CAD专家委员

A:材料与服装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B: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

教学主张

材料是实现服装设计与穿着的“基本要素”,是科技与服装的联结点,是设计的艺术性与穿着的功能性融合体现于服装的载体,服装的创新发展越来越依靠材料的特性、风格、塑造力与变化性等,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为服装的设计与穿着拓展了空间。“材料与服装”的研究更是科学与艺术相交叉的学科,是纺织材料、纺织工艺及染织设计与服装专业交叉、结合之点,对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与服装”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联系的研究方向,在学术研究、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的“应用”性,系统而全面地将材料的种类、结构、性能、风格等与服装的设计、工艺、穿着、使用等实际效果相关联,实现理论对应用的指导。

服装设计已进入以材料取胜的时代,对材料的驾驭成为服装设计的焦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本身就是一种设计,有时甚至是实现设计与创新的突破点。

肖文陵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研究方向

曾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服装纺织行业协会设计师分会副会长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客座教授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中国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ICAD)

服装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教学主张

本课题的研究拒绝搬用一切先验的知识和方法论。

研究的基本内容:基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厘清需求与造物、认知与设计、设计方法与被造物本质的内在联系。以本体为中心,剖析认知与设计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明确服装设计的相关知识内容及服装设计的逻辑和程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设计概念与被造物本质的关系,同时,探究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建立有价值概念以及视觉化概念的基本结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服装设计创新体系。该体系的纵向结构能够充分体现需求与造物的闭合性和循环性关系,同时,其横向结构能够解释纵向结构的基本特征,并且,这种解释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唯一性。因此,其纵向结构相对稳定,而横向结构是动态的。横向结构解释的话语即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

吴波

副教授 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课程考试委员

服装设计发展趋势 服饰配件设计

教学主张

目前我主要进行服装设计发展趋势和服饰配件设计的研究。

通过研究、比较中外服装的设计规律、结构特点、穿着方式、制作方法、装饰手法等,对服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从服装与人体的内在联系,设计者与穿着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非固定结构的着装模式,从而拓宽服装设计的思路。

通过对服装的功能与形态的解析,探讨设计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作用,拓展新的设计观念,并对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从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对服装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中找寻服装设计发展的节点,使设计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切中人们对服装的深层需要,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满足于人,服务于人。

服饰配件设计主要研究设计包、鞋、首饰等的材质、造型、及其搭配方式等。从服装设计的审美规律出发,将服装和服饰作为一有机整体定义,从材料的绿色设计、再利用、材料再造、立体装饰手法、服装DIY等方面对服饰配件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使服饰配件和服装搭配的整体效果更趋完善,延长服饰配件的使用时间,倡导绿色时尚。

鲁闽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文化部形象设计专家委员

北京市城市形象设计专家委员

北京市服装协会理事

服装产品设计与品牌策划

教学主张

“市场第一”是服装设计的宗旨,服装产品不能脱离消费群和市场需求,这是设计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产品设计与品牌策划是服装企业发展的命脉,设计师只有依据市场的需求,结合企业产品文化进行有目的设计,才能取得市场和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品牌产品的定位进行市场调研,区分产品的消费人群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研发市场所需的产品。同时对品牌进行视觉形象和品牌风格的设计,逐步系统的完善品牌的整体风格,使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凸显优势。

教学与学术活动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学生在课程所学知识应该在设计实践中,以此验证专业知识的可行性,为教学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艺术设计的训练是培养设计师的关键环节,但不是终极目标。设计与现实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设计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形成设计产品的市场化和人才的实用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重视的方向。

李莉婷

教授 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流行色协会第八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

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专家委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

服饰色彩 色彩设计

教学主张

1、提出:服装色彩“级别”的概念

论文《服装色彩的‘级别’》是在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式场合的服装色彩选择多为:藏蓝、黑、浅驼、深棕、浅灰等;非正式场合的服装色彩选择为:浅黄、橘、浅紫、粉红等;而介于二者之间的选择为深灰、铁锈红、橄榄绿等。这里我们不妨将它们划分为等级(“级别”仅是一个中性概念,并无褒贬之意):适合正式场合穿着的色彩为“高级色”,适合非正式场合穿着的色彩为“非高级色”,二者之间的色彩为“次高级色”。在今天看来,这种服装色彩的级别现象和认识还依然存在。

2、提出:“服装设计从色彩开始”

在本人的硕士论文《服装设计从色彩开始——分析与比较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中,将“从色彩开始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来提出,并与服装设计“从形入手”、“从面料入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将色彩的意义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加以提倡,是本人研究中的一个创新点。这一观点的论文(英文、中文)在国际和国内发表。

田青

教授 文学学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家纺协会理事

中国家纺协会设计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理事

传统染织艺术

教学主张

传统染织艺术是时代的象征、民族的象征,而非陈腐的包袱、博物馆里的唯一,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地发展,是其生命的永恒的生命。

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科技、传统与未来,是人类研究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中国传统染织艺术有着辉煌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观念,都是我们今天要研究、传承、创新、发展的,是使命也是责任。

将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继承、创新,培养具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的复合人才,培养具有综合实力的原创型的设计人才。从我做起。

李薇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留法


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论委员会理事

中国民族服饰协会理事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艺术委员会顾问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服饰委员会主任委员

服装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民族民间服饰及国际服装流行趋势研究,服装创新设计及理论研究)

教学主张

从传统文化入手,对传统服饰文化及服饰之外的载体和国际服装流行趋势等领域进行研究,形成多元素融合的服装创新设计观念及理论。

李当岐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曾任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学分委员会主席

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纺织服装协会常务理事

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教学主张

从传统文化入手,对传统服饰文化及服饰之外的载体和国际服装流行趋势等领域进行研究,形成多元素融合的服装创新设计观念及理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渤海大学912中西方音乐史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