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分、调剂有偏见等,这份考研“黑名单”,可信度有多大

 2022-12-09 08:52:13  考研全封闭式培训机构    10
[摘要]

每一位考生理所当然地希望成功上岸,尤其希望在整个漫长的考研过程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不能受到诸如压分、调剂有偏见、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等等。 这几年,网络上流传一些考生整理的考研“黑名单”,列举部分高校在招生...



每一位考生理所当然地希望成功上岸,尤其希望在整个漫长的考研过程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不能受到诸如压分、调剂有偏见、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等等。

这几年,网络上流传一些考生整理的考研“黑名单”,列举部分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存在的种种偏见,有的甚至“坑哭”了考生,让一些考生对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后悔莫及。

这一份名单是否靠谱,或者说有多大的可信度?

先来看看所谓的名单,事先提醒一下,名单仅供参考,不作为报考择校的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该表格不仅列出了学校,还列出了专业名称和之所以上“黑名单”的原因。

这些高校之中不乏名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

而上榜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种:压分、不保护第一志愿报考者利益、偏向调剂、一志愿无上线考生等。

仅仅列出“压分”一项原因的高校有辽宁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

列出多个原因的高校有广西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原因除了压分,还有考生出身歧视、不保护第一志愿等。

也有一些高校上“黑名单”的原因显得很特别,比如西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原因是主观题较多、考题难度大。

客观来说,这些由考生亲身体验后列出的名单,可信度还是有的,至于可信度有多大,那就不好说了。

就拿所谓的“压分”来看,部分考生实际上有一些误解,他们认为一些高校和专业在初试专业课打分方面给出了很低的分数,故意让考生上不了国家线。冷丝了解到,如果单纯用“压分”的方式打压第一志愿考生,这种做法难以凑效,对高校和专业自身发展没有好处,高校负责研究生招生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招生的专业等不会这么做,也难以操作。每位参加阅卷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机器人”,不会盲目执行有关负责人提出的办法。

当然,一定程度的“压分”现象还是有的。有的高校和专业在阅卷时会强调从严给分,大致做法是这样的:答题思路清晰,有个人见解,还有一定的深度,给予高分;答题思路不清,见解不深刻,答题的内容简单照搬教科书上的相关资料,给予低分,也就是基本剥夺了高考生进入复试的可能性。

这种阅卷方式被很多招生高校和专业采用,目的就是找到适合的考生,排除掉不适合的考生。

部分考生将这种做法误解为“压分”,实则不然,考研阅卷不同于高考,面对大量的主观题,考研专业课试卷会根据阅卷教师个人兴趣爱好有些偏差,但基本在学术讨论范围之内。作为多年在某个领域长期研究的教师,他们会根据考生的答题质量给予适当的分数。

还有部分高校一直坚持一种做法:未将所有招生指标投放给第一志愿考生,适当留下一些指标给调剂生,希望招录自己满意的学生。部分考生将这种做法误解为“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利益”。其实,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部分高分考生通过调剂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和专业,一些优质高校应该给他们预留机会。

况且,部分高校预留机会给调剂生是一贯的做法,这种做法应该被第一志愿考生知晓。所以,这种处理办法不属于“不保护第一志愿考生”。

不过,我们也不能排除极少数高校和专业确实存在真正的“压分”现象,比如某个招生专业无一人通过国家线,这种意外情况一般而言不太会出现,如果真的出现了,确实有“压分”的嫌疑。

因此,考生不能偏听偏信这份所谓的考研“黑名单”,还是多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一些,用自身的实力说话。
历史专业考研可以考哪些大学 历史学专业大学推荐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