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州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20苏州大学分数线)

 2024-06-16 18:34:57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9
[摘要]

2020苏州大学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 1.?马略改革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执政官马略推行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1)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入伍。...




2020苏州大学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
1.?马略改革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执政官马略推行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1)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入伍。(2)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3)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也可征募入伍。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入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军人权力的膨胀,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简称世贸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3.?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联成立后,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而未参加国联。然而届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4.?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托马斯·莫尔
16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为《乌托邦》(1515年),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批判尚未出世的资本主义社会,并第一次在理性的基础上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等主张,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东方问题
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濒临崩溃,但仍包括小亚细亚,巴尔干,波斯湾沿岸,红海沿岸和埃及等广大地区,地理和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俄英法等欧洲大国对奥斯曼帝国早已垂涎,于是便产生了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问题,史称“东方问题”。
在1821~1829年的希腊独立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1908年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危机、以及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东方问题。
8.?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及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被牙买加体系取代。
二、简答
1.?简述日本幕藩体制
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德川幕府实行以幕府 为核心、诸藩为支柱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史称幕藩体制。
(一)将军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他是全国人民和土地的最高支配者。将军以下,幕府设“大老”“老中”和“若年寄”等三个重要官职,合称“三役”,辅佐将军管理幕府。三役以下设寺社、勘定、江户三奉行。地方政权是大名的藩国,藩主(大名) 在藩国内享有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的全权,但必须接受幕府的严格监督。为了巩固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和兵农分离制度,把全国居民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得混淆;武士必须集居城里,农民固定在农村。
(二)在对外关系方面,德川家康实行的是锁国政策。从1633年至1639年,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其主要内容是(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2)取缔天主教传教士,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德川幕府奉行锁国政策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它虽然巩固了幕藩体制,却使日本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一)主要内容。
(1)领土问题。瑞士和荷兰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了独立国家,不再对帝国承担法律义务。法国获得了洛林和阿尔萨斯,占据了布雷萨克和菲利普斯堡,满足了天然疆界的要求。瑞典得到了波美拉尼亚的西半部和维斯马城以及不来梅、费尔登两个主教辖区。瑞典由此控制了德国奥得河、威悉河的入海口和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的重要海港。在帝国内部,勃兰登堡得到了波美拉尼亚东部和马德堡大主教辖区的大部,奠定了日后普鲁士崛起的根基。巴伐利亚由于在战争中作为天主教同盟首领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帕拉丁,取得了选帝侯的地位。
(2)宗教问题。和约重申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教随国定”原则,每个德意志邦都有权决定其宗教信仰。加尔文教也获得了和天主教、路德教同等的地位。和约还否定了“归还教产赦令”的有效性,恢复1624年的地产占有状况。和约实际上解决了宗教和教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问题,它第一次根据世俗原则而非宗教原则解决争端,这是长期以来欧洲政治世俗化的重要成果。
(3)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实际上承认了三百多个德意志邦成为主权国家, 各邦可以独立地实施外交和缔约权。皇帝不经由境内所有主权国家组成的帝国议会同意,不能立法、征税、招兵、宣战或媾和。
(二)历史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重新划定了欧洲大国的边界。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蒙受重大损失,法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为其此后维持了两个世纪的欧洲霸主地位打下了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第一次正式承认了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同时确定了新教与天主教权利平等的原则,罗马教皇“唯我独尊”的地位从此一去不返。
3.?简述年鉴学派
在法国,构成19世纪史学传统的是实证主义史学。但从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 主义史学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挑战,年鉴学派正是以其对立面的形式出现在法国史坛 的。所谓“年鉴学派”指的是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一)第一代:1900年,历史学家昂利?贝尔创办了《历史综合杂志》,号召历史学家走出单纯搜集史料、叙述史实的传统治史方法,主张拓宽史学研究的领域,对于政治、军事以外的其他方面也要加以探究。1922年,吕西安?费弗尔出版了《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引论》一书。该书强调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提出了“地理历史学”这一名称。费弗尔认为,在人类历史

的发展中,地理环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提供人类开展活动的舞台,但人类不完全接受地理环境的控制,还参与自身舞台的建设。1931年,马克?布洛赫出版了《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他一反以往法国经济史学家从政治、法律制度演化的角度考察经济生活变迁的传统方法,而是立足于农业经济本身进行研究。其代表作《封建社会》与传统的见解不同,他不把“封建主义”看作一种军事采邑制度,也不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是界定为一种社会形式或社会结构。
(二)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布罗代尔。他的《地中海与菲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认为历史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具体地说,历史时间可分为长、 中、短三个“时段”,三个时段分别对历史进程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
(三)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勒高夫、勒瓦?拉杜里和马克?费罗。第三代年 鉴派学者侧重于开展各种局部历史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比其前辈更加开放,许多成 员花了一年或更多的时间生活在美国,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将年鉴传统与美国知识趋 势——心理史学、新经济史、大众文化史、象征人类学等等——综合在一起。
三、论述
1.?论述明治维新
1868年4月,睦仁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政治纲领《五条誓文》。誓文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该年9月,定年号为明治,开始实施改革:
(一)改革旧制度。(1)奉还版籍与废藩置县。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2)改革身份制度与取消武士特权。明治政府废除了公卿之称,改为华族,一般武士改为士族。1872年,正式确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并宣布“四民平等”,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3)改革土地制度与实施新地税。1872年明令解除幕府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并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接着,明治政府在1873年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按照政府确定的地价每年征收3%的地税和15%的附加税。
(二)学习西方的三大政策。(1)殖产兴业。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 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2)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3)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
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兴起历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 体系三个方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可以分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三个时段,具体而言:
(一)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至工业革命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西方各国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经过争夺,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竞争时期。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此阶段,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对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的侵略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同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和改革,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
(三)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定型,垄 断组织出现。19世纪晚期,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高潮,通过开拓市场,资本输出成为掠夺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市场体系)最终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3.?论述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整体世界史体系基于吴于廑提出的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的整体史观。吴于廑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推动横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在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新地区的开拓、与邻近地区的交换和交往,必然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必然导致彼此之间闭塞状态的突破;彼此闭塞状态逐步突破的过程,就是历史逐步发展成世界历史的过程。
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进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律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关于世界近代历史,吴于廑认为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产阶级四处扩张。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西两岸、大洋洲都加入到以欧亚大陆为主体的文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闭关自守状态越来越彻底地被打破,世界从分散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其全貌的整体世界。约从16世纪起,西方经过重商主义阶段实现了工业化,对固守农本的其他国家取得了决定性优势。在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工业化地区之外,一些地区沦为殖民地,另一些地区则推倒或改造建立在农本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统治,并力图实现工业化。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莱茵河以东迄日本列岛,各国对西欧新兴工业世界的冲击所做出的不同反应,经历了新旧制度、新旧社会阶级、新旧思想意识的批判和斗争,这是近二百年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一大主题。
体现整体世界史体系的主要著述包括吴于廑和齐世荣共同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其中世界近代史占有两卷。
4.?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1)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即每个美国公民都会得到公平的一份,包括:保障充分就业;为低收入家庭建造廉价住房;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建立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由国家提供贷款和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争取公民权利的立法等。
影响:公平施政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继承和发展。“公平施政”的提出,使得杜鲁门在1948年的大选中击败了共和党人,当选了总统。但“公平施政”本身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有限的。许多改良主义立法,受到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改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保守派的竭力反对而未获通过。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公平施政”就偃旗息鼓了。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主义”,这是一种介于“新政式”的政府干预和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相互渗透,一方面承袭20年代在共和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联邦政府不干预经济问题的某些传统思想,主张坚决压缩公共开支、缩小联邦政府的活动规模,一方面又认可甚至扩大罗斯福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所施行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
影响:“现代共和主义”虽然继续了 “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共和党政府的中间路线,毕竟使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经历了 50年代前期的经济繁荣以后,自中期开始,美国社会经济走向恶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降低,落后于西欧和日本,失业增加,物价上涨;科技发展速度受到苏联的挑战;贫困问题尤其是黑人贫困和种族歧视问题日益严重,民权问题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3)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即实行大规模的减税,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房屋建筑和清除贫民窟提供经费和重新开发萧条地区;联邦援助教育和农场主;消除种族歧视;发展空间技术等。
影响:肯尼迪的“新边疆”国内改革从总体上看,只取得了为数不多的成就,许多提案因受到国会保守派联盟的反对而被否决。肯尼迪遇刺后,遗留下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边疆”政策也不了了之。
(4)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要求国会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广泛的立法行动并付诸实践,“向贫困宣战”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翰逊一再声称的“伟大社会”的宗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试图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劳动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扭转战后美国生产至上、重物不重人的经济发展理念,解决对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人力投资不足问题,使劳动力质量符合战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的需要。
影响:“伟大社会”的改革是美国政府所推行的自“新政”以来自由资本主义改革的顶峰,把“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是“新政”以来最野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并且在立法上取得了成功;但他企图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情况下进行改革,就使得这次改革的目标不得不走向消逝。
(5)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即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现黄金,对进出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
影响:新经济政策一度对急剧发展的通货膨胀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未能为滞涨问题找到出路。
(6)卡特总统的“中间道路”。即一面继续使用自由主义措施,一面又试图从保守主义中找办法,在政策上表现为左右摇摆的中间道路。特征:他在初期致力于刺激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后又实行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包括削减联邦预算、控制贷款、节约能源等。
影响:卡特政府的左右摇摆,忽而侧重刺激生产,忽而又转向了平抑物价,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盛到衰时,凯恩斯主义和传统的共和党政策都无法解决,而卡特的中间道路政策只是表现得更被动、更摇摆,以致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
(7)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即兼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农业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和严格控制通货膨胀。
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实施,使得美国走出“滞胀”困境,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但里根的政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美国陷入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严峻局面。
?

2020苏州大学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
1.?马略改革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执政官马略推行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1)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入伍。(2)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3)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也可征募入伍。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入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军人权力的膨胀,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简称世贸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国,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3.?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联成立后,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而未参加国联。然而届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4.?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托马斯·莫尔
16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为《乌托邦》(1515年),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批判尚未出世的资本主义社会,并第一次在理性的基础上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等主张,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东方问题
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濒临崩溃,但仍包括小亚细亚,巴尔干,波斯湾沿岸,红海沿岸和埃及等广大地区,地理和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俄英法等欧洲大国对奥斯曼帝国早已垂涎,于是便产生了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问题,史称“东方问题”。
在1821~1829年的希腊独立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1908年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危机、以及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东方问题。
8.?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及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被牙买加体系取代。
二、简答
1.?简述日本幕藩体制
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德川幕府实行以幕府 为核心、诸藩为支柱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史称幕藩体制。
(一)将军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他是全国人民和土地的最高支配者。将军以下,幕府设“大老”“老中”和“若年寄”等三个重要官职,合称“三役”,辅佐将军管理幕府。三役以下设寺社、勘定、江户三奉行。地方政权是大名的藩国,藩主(大名) 在藩国内享有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的全权,但必须接受幕府的严格监督。为了巩固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和兵农分离制度,把全国居民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不得混淆;武士必须集居城里,农民固定在农村。
(二)在对外关系方面,德川家康实行的是锁国政策。从1633年至1639年,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其主要内容是(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2)取缔天主教传教士,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德川幕府奉行锁国政策长达两个多世纪之久,它虽然巩固了幕藩体制,却使日本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一)主要内容。
(1)领土问题。瑞士和荷兰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了独立国家,不再对帝国承担法律义务。法国获得了洛林和阿尔萨斯,占据了布雷萨克和菲利普斯堡,满足了天然疆界的要求。瑞典得到了波美拉尼亚的西半部和维斯马城以及不来梅、费尔登两个主教辖区。瑞典由此控制了德国奥得河、威悉河的入海口和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的重要海港。在帝国内部,勃兰登堡得到了波美拉尼亚东部和马德堡大主教辖区的大部,奠定了日后普鲁士崛起的根基。巴伐利亚由于在战争中作为天主教同盟首领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帕拉丁,取得了选帝侯的地位。
(2)宗教问题。和约重申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教随国定”原则,每个德意志邦都有权决定其宗教信仰。加尔文教也获得了和天主教、路德教同等的地位。和约还否定了“归还教产赦令”的有效性,恢复1624年的地产占有状况。和约实际上解决了宗教和教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问题,它第一次根据世俗原则而非宗教原则解决争端,这是长期以来欧洲政治世俗化的重要成果。
(3)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实际上承认了三百多个德意志邦成为主权国家, 各邦可以独立地实施外交和缔约权。皇帝不经由境内所有主权国家组成的帝国议会同意,不能立法、征税、招兵、宣战或媾和。
(二)历史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重新划定了欧洲大国的边界。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蒙受重大损失,法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为其此后维持了两个世纪的欧洲霸主地位打下了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第一次正式承认了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同时确定了新教与天主教权利平等的原则,罗马教皇“唯我独尊”的地位从此一去不返。
3.?简述年鉴学派
在法国,构成19世纪史学传统的是实证主义史学。但从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 主义史学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挑战,年鉴学派正是以其对立面的形式出现在法国史坛 的。所谓“年鉴学派”指的是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一)第一代:1900年,历史学家昂利?贝尔创办了《历史综合杂志》,号召历史学家走出单纯搜集史料、叙述史实的传统治史方法,主张拓宽史学研究的领域,对于政治、军事以外的其他方面也要加以探究。1922年,吕西安?费弗尔出版了《土地与人类演变:地理历史引论》一书。该书强调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提出了“地理历史学”这一名称。费弗尔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地理环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提供人类开展活动的舞台,但人类不完全接受地理环境的控制,还参与自身舞台的建设。1931年,马克?布洛赫出版了《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他一反以往法国经济史学家从政治、法律制度演化的角度考察经济生活变迁的传统方法,而是立足于农业经济本身进行研究。其代表作《封建社会》与传统的见解不同,他不把“封建主义”看作一种军事采邑制度,也不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是界定为一种社会形式或社会结构。
(二)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布罗代尔。他的《地中海与菲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认为历史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具体地说,历史时间可分为长、 中、短三个“时段”,三个时段分别对历史进程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
(三)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勒高夫、勒瓦?拉杜里和马克?费罗。第三代年 鉴派学者侧重于开展各种局部历史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比其前辈更加开放,许多成 员花了一年或更多的时间生活在美国,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将年鉴传统与美国知识趋 势——心理史学、新经济史、大众文化史、象征人类学等等——综合在一起。
三、论述
1.?论述明治维新
1868年4月,睦仁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政治纲领《五条誓文》。誓文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该年9月,定年号为明治,开始实施改革:
(一)改革旧制度。(1)奉还版籍与废藩置县。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2)改革身份制度与取消武士特权。明治政府废除了公卿之称,改为华族,一般武士改为士族。1872年,正式确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并宣布“四民平等”,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3)改革土地制度与实施新地税。1872年明令解除幕府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并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接着,明治政府在1873年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按照政府确定的地价每年征收3%的地税和15%的附加税。
(二)学习西方的三大政策。(1)殖产兴业。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 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2)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3)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
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兴起历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 体系三个方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可以分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三个时段,具体而言:
(一)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至工业革命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西方各国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经过争夺,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竞争时期。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此阶段,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对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的侵略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同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资产阶级进行革命和改革,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
(三)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定型,垄 断组织出现。19世纪晚期,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高潮,通过开拓市场,资本输出成为掠夺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市场体系)最终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3.?论述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整体世界史体系基于吴于廑提出的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的整体史观。吴于廑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指的是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推动横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在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新地区的开拓、与邻近地区的交换和交往,必然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必然导致彼此之间闭塞状态的突破;彼此闭塞状态逐步突破的过程,就是历史逐步发展成世界历史的过程。
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进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律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关于世界近代历史,吴于廑认为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产阶级四处扩张。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西两岸、大洋洲都加入到以欧亚大陆为主体的文明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闭关自守状态越来越彻底地被打破,世界从分散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其全貌的整体世界。约从16世纪起,西方经过重商主义阶段实现了工业化,对固守农本的其他国家取得了决定性优势。在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工业化地区之外,一些地区沦为殖民地,另一些地区则推倒或改造建立在农本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统治,并力图实现工业化。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莱茵河以东迄日本列岛,各国对西欧新兴工业世界的冲击所做出的不同反应,经历了新旧制度、新旧社会阶级、新旧思想意识的批判和斗争,这是近二百年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一大主题。
体现整体世界史体系的主要著述包括吴于廑和齐世荣共同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其中世界近代史占有两卷。
4.?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1)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即每个美国公民都会得到公平的一份,包括:保障充分就业;为低收入家庭建造廉价住房;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建立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由国家提供贷款和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争取公民权利的立法等。
影响:公平施政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继承和发展。“公平施政”的提出,使得杜鲁门在1948年的大选中击败了共和党人,当选了总统。但“公平施政”本身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有限的。许多改良主义立法,受到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改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保守派的竭力反对而未获通过。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公平施政”就偃旗息鼓了。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主义”,这是一种介于“新政式”的政府干预和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相互渗透,一方面承袭20年代在共和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联邦政府不干预经济问题的某些传统思想,主张坚决压缩公共开支、缩小联邦政府的活动规模,一方面又认可甚至扩大罗斯福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所施行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
影响:“现代共和主义”虽然继续了 “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共和党政府的中间路线,毕竟使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经历了 50年代前期的经济繁荣以后,自中期开始,美国社会经济走向恶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降低,落后于西欧和日本,失业增加,物价上涨;科技发展速度受到苏联的挑战;贫困问题尤其是黑人贫困和种族歧视问题日益严重,民权问题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3)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即实行大规模的减税,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房屋建筑和清除贫民窟提供经费和重新开发萧条地区;联邦援助教育和农场主;消除种族歧视;发展空间技术等。
影响:肯尼迪的“新边疆”国内改革从总体上看,只取得了为数不多的成就,许多提案因受到国会保守派联盟的反对而被否决。肯尼迪遇刺后,遗留下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边疆”政策也不了了之。
(4)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要求国会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广泛的立法行动并付诸实践,“向贫困宣战”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翰逊一再声称的“伟大社会”的宗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试图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劳动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扭转战后美国生产至上、重物不重人的经济发展理念,解决对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人力投资不足问题,使劳动力质量符合战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的需要。
影响:“伟大社会”的改革是美国政府所推行的自“新政”以来自由资本主义改革的顶峰,把“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是“新政”以来最野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并且在立法上取得了成功;但他企图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情况下进行改革,就使得这次改革的目标不得不走向消逝。
(5)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即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现黄金,对进出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
影响:新经济政策一度对急剧发展的通货膨胀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未能为滞涨问题找到出路。
(6)卡特总统的“中间道路”。即一面继续使用自由主义措施,一面又试图从保守主义中找办法,在政策上表现为左右摇摆的中间道路。特征:他在初期致力于刺激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后又实行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包括削减联邦预算、控制贷款、节约能源等。
影响:卡特政府的左右摇摆,忽而侧重刺激生产,忽而又转向了平抑物价,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盛到衰时,凯恩斯主义和传统的共和党政策都无法解决,而卡特的中间道路政策只是表现得更被动、更摇摆,以致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
(7)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即兼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农业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和严格控制通货膨胀。
影响:“新保守主义”的实施,使得美国走出“滞胀”困境,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但里根的政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美国陷入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严峻局面。
?

2021年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及真题(2021年同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分数线)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