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研究生必须“三关”俱严_招生(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

 2024-03-22 13:12:42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20
[摘要]

原标题:培养研究生必须“三关”俱严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的《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中透露,2019年教育部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数的10...





原标题:培养研究生必须“三关”俱严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的《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中透露,2019年教育部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数的10%左右。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感慨:研究生毕业难度更大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也关注研究生培养问题。

事实上,学位论文抽检一直是教育部门管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2010年起,教育部正式开展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抽检比例逐年提高,抽检工作整体比较成熟。为何此次新闻引发热议?这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社会期待不完全匹配、学术腐败与造假消息频传不无关系。在高校自主办学权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数量迅速扩张,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入口关、培养考核关、毕业出口关是否下足了功夫、是否深化了公开、是否加强了监督等,都引人关注。频现的学术论文造假不禁让人关注高校自身论文查重、外检、答辩体系是否严密。作为高层次学历教育,确保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严格把好入口、过程和出口“三关”。

严把招生入口关。研究生招生中,高校获得了招生计划之外的多数自主权,培养单位在目录设置、专业考试命题、阅卷上获得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博士研究生招生还被赋予更多自主的“申请—审核”制。这种情况下,考验的是高校是否制定了科学、严密的选人考核关口。近年来,博研延毕不断增加,试行多年的“申请—审核”制是否发挥了招生入口择优功能机制有待考验。所以,从源头上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应织牢招生入口关。无论是统一考试还是“申请—审核”,重点在于优化机制使其在人才选拔、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中发挥筛选作用。构建科学揽才机制,应从源头上促使报考学生实现分流。注重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对招生过程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努力避免统一招考“一刀切”造成某些拔尖人才被埋没,在扩大自主招生的同时防止学术近亲繁殖、学术阶层固化。

严把培养过程关。近年来,网上不时出现研究生学习“放养式”管理、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异化的报道,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是否严格,直接决定其培养质量。在赋予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同时,要统筹处理好招生数量与招生质量的关系,明确导师培养权利与义务,保障统一要求与专业特色。导师招生人数过多,必然导致“放养式”管理,应建立招生计划与培养质量挂钩机制,引导导师向注重培养质量转变,确定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使其在享受培养权利与权益的同时对培养质量守责负责。建立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专业特色的培养体系,从

机制上保障培养过程可管可控,让追求质量成为师生的共识和行动,切实改变“放养式”管理,形成导师适度监管、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严把毕业出口关。在严进严管基础上构建严出的把控机制,从而在源头上、过程上自然生成考生分流机制。加大对以学位论文为重点的审核力度,通过严格的自查、他查机制,从程序上确保学术规范与论文质量。加强对以学位论文为重点的核准尺度,在源头、过程中加强指导,对学术创新和问题解决无所增益的论文、对学术不规范的论文实行一票否决。拓宽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考察的广度,建立针对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差异的考核标准,科学开展对除学位论文以外的其他可表征水准成果准入与考核,提升培养质量。

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准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严进、严管与严出“三关齐严”的培养机制,实施学位论文以外的多元考察,保障办学自主空间与统一规范要求协调,既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务之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在职硕士和在职博士有什么区别_研究生_方式_课程(在职硕士和在职博士哪个好)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2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