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魏晋南北朝选择题答案解析(历史学考研竞争激烈吗)

 2024-01-15 11:16:01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13
[摘要]

?1.b【解析】董卓西逃以后,逐渐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其中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和并州地区,而曹操的势力范围大概在充州和豫州地区,所以官渡之战双方争夺的地区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本题考查考生对东汉末年割据势力...



?1.b【解析】董卓西逃以后,逐渐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其中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和并州地区,而曹操的势力范围大概在充州和豫州地区,所以官渡之战双方争夺的地区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本题考查考生对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基本方位的掌握。
????2.d【解析】赤壁之战是曹操为吞并江南与刘备、孙权进行的战争,而前三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需要考生对这一过程有基本的掌握,容易在细节题中出现。
????3.b【解析】公元222年,刘备率大军出巫峡,希望夺回被孙吴夺取的荆州。但是孙吴以陆逊为大都督,以逸待劳,用火攻的方式大败蜀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地点就在夷陵,在这次战争之后,蜀汉和孙吴的势力达到了均衡,为了共同抵抗曹魏,之后又恢复了联盟的关系,考生需要对三国时期著名的战例有所了解。
????4.a【解析】曹魏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唯才是举,反对东汉时期把“门第”、“道德”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所以a项不正确。
????5.b【解析】翻车以人工为动力,而筒车则以水流为动力。
????6.b【解析】三国时的南中地区民族众多,关系复杂,且交通极为不便,蜀汉的控制薄弱,经过诸葛亮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彝族首领孟获的七擒七纵,最终将南中平定,并在这里实行羁縻政策,任用本地或本民族的首领为地方官吏。考生应注意考查羁縻政策在历朝历代的沿革。
????7.c【解析】海南岛在西汉武帝时期设立了珠崖、儋耳两郡;三国时期为孙吴管辖,称朱崖洲;梁代建立崖州;隋朝为珠崖郡;元代为琼州路;明为琼州府;清代改称琼州道。考生对历史地理应有大致了解,尤其是台湾、海南的历史沿革。
????8.a【解析】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户调式,目的是为了平均分配土地,防止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授征发,它包括三点内容就是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而土断是东晋时实行的。考生应注意时魏晋时期经济制度的掌握。
????9.a【解析】曹魏所在的中原地区即黄河流域,本身是发展历史最长的地方,其他地区的发展时间尚短,再加上曾魏实行屯田制,屯田民由国家组织、保护,给予优惠的政策,为了经济和军事的需要,还先后开凿和修整了许多的水利设施,所以这个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10.a【解析】由于许多的侨人散居在不同的州县之内,而且经常流动,所以侨州郡县经常性的变更,就引起了版籍的混乱。又因为侨州郡县和侨人是不征租税徭役的,所以士族地主们乘机占田,大量地隐瞒户口,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征发。
????11.b【解析】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
????·49·
?
?
?
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宋初,武将解除兵权之后,以朝巨身份出守州郡,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并负责监督官员。
????12 b【解析】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后延续十多年,遍及东晋全境,给东晋的统治集团和门阀世族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起义给东南八郡的士族地主以沉重打击,所以使不少的土地回到了农民的手中,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c【解析】刘裕掌权后,决定改变东晋时期依据门第选拔官吏的标准,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设时的精神来选拔人才,重用有学识的寒门人士。这是刘裕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之一,考生应对刘宋进行的改革有一定的了解。
????14.b【解析】从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的农民,他们的到来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尤其是多种铁制农具及深耕细作、积肥粪田等技术的推广,使得南方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5.c【解析】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炼钢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陶弘景的灌钢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冶炼,再加以锻打,就可以成为优质的钢。考生应注意对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成就加以掌握,其他方面如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和造纸业也有长足的进步。
????16.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远的海外贸易只抵达天竺

和波斯,并未到达阿拉伯地区。另外由于造纸技术的发展,纸的成本降低了,质量提高了,所以代替了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
????17.b【解析】在西晋灭亡之后,黄河流域成为各民族争权夺利的主战场,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但是还有一些在“五胡”之外的民族参与了斗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包括代、冉魏和西燕。考生应能准确地掌握十六国的建立民族和时间顺序。
????18.b【解析】后赵政权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政权之一,它的建立者石勒是十六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可能在名词解释中出现,组成禁卫军的不包括赵人,因为羯人所称的赵人就是汉族人,是不可能组成禁卫军的。
????19.a【解析】“瓜步之战”是在北魏和刘宋之间展开的,北魏拓跋焘率大军南下同要进行北伐的刘宋军队进行作战,经过这一战,刘宋军队再也无力北伐,从而在军事上确立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双方的防线不断地南移。考生应对这场战争的意义有所了解。
????20.a【解析】公元370年,苻坚灭前燕,374年,夺得东晋的益州,376年,灭前凉和代,382年,控制了西域,至此,前秦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考生应对前秦对北方的统一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21.c
22.a
????23.c【解析】九品混通是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九品是赋税高低的品级,国家在征收赋税的时候,不是平均地分给各户,而是分为三等九品。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只是徒有虚名。
????24.b【解析】北魏的太武帝改革和孝文帝改革都是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注意区别两者的具体措施,其中建立宗主督护是太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
????25.d【解析】d项为北魏时期所形成的,考生应注意对南北朝寺院经济的掌握,是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最独特的一点,注意南北之间的比较和不同时代佛教发展的比较。
????26 b
????27.a【解析】范缜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同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很明确地阐述了人生贫富的偶然性,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考生应注意对这个时期哲学思想的把握。
????28.d【解析】这个时期由于大量的农民南迁,北方从事农业的人口下降,垦荒的步伐放缓,所以对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50·
????29.b【解析】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之一,名为均田,实际上是基本保持原有的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不变,实际受益的是大族地主,他们用隐瞒土地的手段对付政府,同时又因为拥有大量的奴婢和耕牛,能获得更多的土地。
????30 b
????31.a【解析】匈奴贵族刘渊在汾河流域起兵,自称汉王,随后称帝,其子刘聪继位后,攻破洛阳和长安,最终灭亡了西晋。
????32.b【解析】北魏的户调制实行后,改变了之前赋税征收混乱的局面,按定额收税,实际上对自耕农来说,减轻了负担,但是对大地主来说加重了负担。而西晋的户调制不分贫富,实际上对农民是很不利的。由于二者名称相同,孝生应注意区分。
33.c【解析】三长制为五家立一部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它代替了宗主督护作为地方的基层行政制度,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三长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要着重理解记忆。
????34.d【解析】佛教石窟艺术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其中莫高窟开凿于前秦时代,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均开凿于北魏时期。考生应对此有大致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
????35.c【解析】北魏统一北方以后,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发展,商业也随之恢复发展,其中农村中定期的草市和墟市变易出现于唐朝,并非北魏,所以是错误的。考生应注意对北魏商业发展情况的掌握。
????36.d【解析】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是鲜阜、匈奴、汉族等民族的联合起义,共同反抗北魏的鲜卑贵族统治集团和汉族大地主集团的斗争,d项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是这次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37.d
????38.b【解析】魏晋玄学主要盛行于魏晋的士人阶层之中,以道家的唯心主义理论来解释《易》为其核心理论,考生对玄学需要有大致的了解。
????39.a【解析】《孔雀东南飞》成于建安时期,并非南北朝时期;《敕勒歌》为北朝民歌,《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则为南朝齐、粱时人;《诗品》是南朝粱人钟嵘所作。考生应对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大致的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
????40.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官家、私家都注重修史,其中《后汉书》为刘宋时的范晔所做;《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宋书》作者是南朝梁人沈约;《南齐书》为南朝粱人萧子显所撰。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硕考研初试高分学长经验贴(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学费)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