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在职考研的第三年

 2023-07-05 14:47:39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13
[摘要]

周一好,朋友们。 本周末考研大战正式结束。 据说今年的考研人数又创了新高。 400多万人极限考研,其中不少居然是在职社畜。 随便在办公室扒拉扒拉,就能找出三个考研卷王。 这白天吧,你我都一样,大家...






周一好,朋友们。

本周末考研大战正式结束。

据说今年的考研人数又创了新高。

400多万人极限考研,其中不少居然是在职社畜。

随便在办公室扒拉扒拉,就能找出三个考研卷王。

这白天吧,你我都一样,大家普普通通打工仔,

没成想下了班,人家996结束,还有精力点灯熬油冲清华。

别不信,我特意找来了三位在职考研结束的朋友。

关于工作以后为啥还要考研?都试着帮你们问出来了:

我这次考研,基本是氛围组。

原本准备的一个资格证考试,因为9月份疫情被取消,我才半道上了考研的车。

为啥考证?

我基本每年都会冲一个证。

有和工作相关的软件工程类,也有教师资格和心理咨询类,目前到手的有8,9个证左右。

要说考这些到底有没有用,短期看确实是用不太上,但我考也不是为了能用上。

我只是考试考出了惯性。

这一年要是没考下点啥,感觉有点荒度了你懂吧。


就像高级教师资格证,我又不会真的去当老师。

况且我考的和职业相关的资格证,随便拎出一个,报名费加报班费都大几千。

要么不报名,报名了就必须拿下来,否则钱不就白花了。

除了心疼钱,也有行业压力。

程序员这个职业,吃老本儿是会死掉的,尤其是女生。

每年都有新东西和新玩法出来,你不能等别人做出来了再去学,不拿小棍打着自己,竞争力迟早要掉下去。

像我今年考研,报的方向和本职工作也有联系,学费9万8,跟mba比


起来算少的了。

我们还有个群,群里是各行各业的考证朋友。

有建筑也有设计,有三十岁宝妈,也有连考五年的清华mba卷男。

在群里看发消息的时间,大致就能判断人家今天学到了几点。



我微信好友里就有个女孩,常看她半夜三点在朋友圈发,“又是默默努力一天的自己”之类的小作文。

看过这么多卷王,我一眼就看得出,她肯定在卯着劲儿学啥。

果不其然,和共同好友一聊就对上了,她从去年就在准备我考研的这个学校。

老实说,我10月才开始准备,已经算是很晚的。

刚开始进入不了状态,工作日最多学俩小时,而且周末都在加班。

时间是挤出来的,可工作后再想考研,时间不是想挤就能有。

所以这次主要是为了把今年参加考试这个事情完成。

上不上岸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

每一年都没停下来,才比较重要。

我今年是三战,在职复习的时间压根不够用。

大四考研那会,真的是拼了命的,早八晚十,以为自己挺稳的。

结果学校临时改考纲,政治英语都上了70分,但平时最自信的专业课大垮台。

成绩出来以后,我就知道自己还是要考,但还先惦记着找个工作。

于是同年一毕业,我就来了北京。

本想着边工作边复习,等考试之前再辞职,冲刺俩月碰碰运气。

没成想手里这活,干了就没再甩出去。

我本身就有点雷锋心态,入职的岗位还特别缺人。

去年领导带着我们几个人,就想把这摊子事儿拎巴起来。


工作日得掰成好几瓣用,上班干活下班干活,周末还加班。

这工作把我逼得太紧了,但又没法真的不管。

辞职计划没实现,第二年的成绩也不意外,连英语都没过线。

今年报的是清华,心态也麻了。纯粹想看看清华的真题,顺便请假回家休息几天。

其实吧,去年成绩一出来我就明白了。

在职考研对我来说,希望不大。

学习时长没一战多,工作分走的精力太多,复习强度自然不够。

包括到底为啥考研,我自己也没那么确定。


现在做的是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去考研,读完回来可能还是这行,感觉学历也帮不上太多忙。

就像我知道很多人考研就是为了学历,或者是为了转行,考公求稳。

这些都挺正常的,起码是有明确目标的。

但我的想法就还是卡在中间,沉不下来,所以工作扔不下,考试也报名;

不确定工作能做多久,也不清楚考研到底为了啥。

一方面挺想回去上学,喜欢这门学科,专业啊论文啊都没丢下;

另一方面,我对应试读研的作用,还是挺迷茫的。

就算全力以赴考上了,在现实层面对我的意义也不大。

我现在对考研的态度,就像爽文。

偶尔抬头看看,就够了。

我本科学的是出版,研究生考的也是出版。

之所以铁了心做这行,是因为特别小的时候,亲戚送过我一套书。

是一个全国优秀文学读本,里面有一篇林清玄的文章。

记得特清楚,当时看完就问我妈,以后做什么样人,才能跟这种大作家打交道?

我妈说,做编辑,就这么着算在我心里扎了根。

所以进了大学,我的目标就非常清晰,就是要考研。

而且要想进正规大型的出版集团,硕士学历确实是实打实的敲门砖。

本科学历去找实习,干的活杂,工资还跟人家差好大一截,心里不平衡。



去各家出版公司去面试,也总会有人问你:

你本科是211吗?不是。是985吗?也不是。

要说是学历自卑,不如说是行业卷的。

我当时还碰到过一次面试歧视,人家上来就问我,他就说你这双非的学生,你怎么好意思就来这投简历了?

我说我投了,你不也照样来面试?

说白了,还是不甘心。
想干这行,没学历就没希望。

而且我当年在学校考研一战,还是在复试失利,距离录取就差一名。

成绩出来后,又经历了几次面试受挫。

所以一计划好二战,我就立马开始找工作了。



在职复习强度虽然比不过学校,但我尽量利用了全部碎片时间。

日常通勤往返五个小时,还是全北京最挤的昌平线。

每天基本是五点半起,七点出门,路上俩小时,背两章专业课,回来俩小时,再背600个单词。

再加上早到公司的时间,午休的时间,和下午去厕所的时间,零零碎碎全都在学。

手机里存的全都是参考书知识点,一遍遍在脑子里过。

地铁肯定不如家里,但我喜欢没人理我的环境。

周围人都不会在意我做什么,我才能踏实下来做事情。

对我来说,在职复习最难的不是起早贪黑,是没人跟我结个伴。



有时候在地铁上背单词,突然就感觉很孤独,很想找人说说话。

我说我今天哪个单词没背下来,你有没有什么顺口溜能让这单词好记一点的?

你看我连这种问题都假设出来了,但我找不到这样的人。

学习挺苦的,尤其在职学习,不过能坚持到最后,我已经很满足了。





听完上面的分享,我觉得这届年轻人,

不分年龄高低,众皆苦。

在学校比不过做题家,到职场熬不住996。

毕业那年,北上广的高铁像提了速,一把子人嗷嗷往里冲。

可工作几年,发现日子和想象的并不一样。

薪资受限,发展瓶颈,日子过的还不如老家同学稳定。

与其说在职考研是卷。

不如说,是眼下的就业环境和生存环境,

逼得人不得不对自己下狠手。

就像上面三位朋友,对于明年的打算,

不约而同,还是会考。

考研代表的那条路,隐约成了工作以后的一块浮木。

时不时啊,就让人想再伸手够一够。

万一呢?万一呢。

无论这次结果如何,相信自己的付出。

并为之努力过,这一趟,也总归是值得。


作者 /  奇妙
编辑 /  姜姜
视觉 /  晨昏线 richcat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超醒脑考研人专用壁纸!换了都不敢玩手机系列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