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怎么选学校和专业

 2023-02-17 18:53:02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14
[摘要]

??同等水平的学校,热门报考城市的学校难度要大很多。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上海。这两所城市报考人数多,不缺学生,所以判卷严格。考研学校会因为院校层次、专业实力、所在城市分为不同的难度...



??同等水平的学校,热门报考城市的学校难度要大很多。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上海。这两所城市报考人数多,不缺学生,所以判卷严格。 考研学校会因为院校层次、专业实力、所在城市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难度方面,原则上985>211>普通一本。但是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加持,北京、上海的一些普通一本的报考热度甚至比很多211还要大,竞争程度也会大。所以看学校的难度,要综合院校层次和所在城市。对于考研院校,我有几个建议: ① 实践性强,需要实习的专业(如计算机、新闻学、传播学、法律),好城市>好学校>专业实力 ② 师范类专业,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 ③ 将来想读博、从事学术,学校层次很重要,城市就不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学习自律性选择匹配的院校,如果你想全面了解各个院校的考研数据分析,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01 看择校视频 如果现在你正处于纠结院校的状态,可以看各个机构的择校类课程,这些课程大多都是免费的,网上能搜到很多。如果你需要有人给你定制分析择校,一半需要付费几十到几百不等,但是如果你能拿到各个学校的考研数据,你自己完全可以分析。 02 通过学校官网查询招生信息,了解是否具有压分、歧视本科现象 03 了解学校复试差额比、报录比、初复试成绩占比等信息 04 以下这些坑,择校时要避免 ① 复试太晚。有些学校出分和复试都很晚,比如说4月中旬才能复试。如果一志愿复试太晚,一旦在复试中被刷,调剂就会被耽搁。 ② 复试占比太大。大部分学校的初试占比60%-70%,也就是代表初试的分数很重要,一般这类学校都是按照初试的排名录取的。但有的学校面试占比过高的话,就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本科学校一般的同学可能不太占优势。 ③ 压分,不保护一志愿。学校压不压分,大家可以在你录取名单中看专业课的分数,或者上网打听,如果风评不是很好,也要慎重选择,专业课压分会影响调剂,因为调剂学校只看你的总分,不管你的一志愿是不是压分。 ④ 复试差额比过大。复试差额一般是120%,比如名额100个人,复试线就是排名第120名的同学的分数,然后从120名考生中淘汰20名;有些学校的复试差额比很大,比如北师大的儿童文学有一点复试差额比200%,这说明要在复试中淘汰一半的人,这个复试风险就很大。 在了解择校先决条件和避坑指南之后,接下来大家就可以实际查资料了。我提供的思路是:先选专业,再定城市,最后选学校。刚开始学校可能有好几个备选,你要查找一些信息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一个学校。查找的信息有:招生名额、统考名额、推免名额、复试分数线、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 2、如何选专业 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几乎没有择专业的困扰,比如本科软件工程就可以直接报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可以直接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有遇到无相同专业可报考或者涉及跨考的时候才需要考虑择专业,所以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讲述。 01 无相同专业可报考 有些情况下,本科专业并没有与之对应的研究生专业,例如清华大学有工艺美术的本科专业,但是考研专业中就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面对择专业问题。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在相同大类下选择具体的专业,同时需要考虑到平时的专业课是否相同、是否有兴趣等问题。以工艺美术为例,可以考虑艺术学大类下的美术学、设计学等相关专业。 02 跨考专业 敢于选择跨考并直面跨考的小伙伴们是值得鼓励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勇气。那么,为了更好的就业,或者追求兴趣等原因而选择跨考时,越单纯的想法越幸运,例如就是为了工资高而选择跨考金融、计算机、软件工程等;而如果没有特定目标的小伙伴就会非常纠结了,如果仅仅为了研究生学历,那么简单点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的本专业下考一个普通的院校。或者做一次职业测评,来辅助自己选择专业。 跨考择专业的原则有: 易上岸专业优先 文不跨理,理可跨文统考、联考专业优先跨考 有专业壁垒的慎重跨考,例如美术、音乐等 不能选择自己厌恶的专业 即使上岸,那么你也将面临好几年的煎熬,如果是学硕还要写论文,想想就头大。当然,如果不了解一个专业,你是无法说出对它是否厌恶,所以一定要去了解一下。 第一种:不知道考什么专业 这类同学很单纯,是一张白纸。单纯到自己明明有一支画笔,但是不知道从何下笔,这也是专业选择的最基础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需要首先明确有哪些专业,哪些专业能跨考,哪些不适合跨考。 大家可以在研招网都能查看所有的专业列表,如下图所示。大家可以根据学硕/专硕和大类进行筛选排查,同时可以细分到各个院校和专业进行查看和调研,从而确定一个或者多个想考的专业。 第二种:在备选方案中纠结 这类同学可能经过研招网调研、师兄师姐推荐、成功案例等等已经完成了专业的初步筛选,但是可能跟我一样有选择困难症,不知道怎么确定最后的专业。这时候就不能只考虑专业这个单一的因素了,需要综合考虑难度、考试人数、就业情况等等,也需要重点考虑院校的因素。 第三种:质疑之前选择的专业 首先说,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干扰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学习效果不好或者对专业失去了兴趣,再比如对象/闺蜜/基友等劝说一起考XXX专业等等。那究竟能不能中途更换考研方向呢?当然能,但是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换就趁早换,不要拖到时间来不及。一般来说能预留6个月时间的话就可以更换。其次要考虑未知的可能性,比如对象黄了,闺蜜不考了,基友跑了等待。最后要考虑到后果,更换后不太习惯而导致考研失败的事情时有发生。 第四种:只求上岸 实际上就是期待招生人数多、报考人数少、分数低等考研难度比较小的专业。这种情况在多年前考研人数比较少的情况比较常见,最近这些年考研人数越来愈多,几乎找不到非常容易的专业了。况且每个学校的考研情况也不一样,不能断定说某某专业容易考。一般来说,大家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评估。 1、报录比低于3; 这个大家可以看看学校往年的报录比(如果有公布的话),或者打电话给学校的研招办老师问问。有一点需要注意,30:10和3:1虽然报录比相同,但是招10人和招1人还是有区别的。30:10的报录比会比较平稳,而3:1可能会遇到跳跃变化。例如突变成10:1或者0:1,这都是人性的博弈,也需要大家酌情看待。 2、年年报不满; 怎么知道哪些学校年年都报不满呢?其实很简单,大家可以在每年考研后的第二天,逛一逛各大调剂平台,主要是小木虫,都能看到很多老师开始发布调剂信息。刚考完试,分数都没有出来,怎么就有调剂信息呢?其实是老师们知道他所在的专业的报考人数低于招收人数,所以无论如何都是需要调剂的,这才出现了考试一结束就会发布调剂信息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大家就默默的关注就好了,因为越多人关注,竞争者越多。 3、经常有扩招。 怎么提前发现哪些专业有扩招呢?大家可以看看招生计划中专业的招生人数和实际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可以在学校每年公示的招生名单中看到。 还有一种大家常说的就是新开专业,例如最近几年经常听说开设人工智能或者某交叉学科的招生计划。最后还有一种比较投机的方法,如果大家觉得有一定可能性也可以尝试一下。就是如果发现有新闻说XXX学院要整体搬迁到XXX新校区,或者有建设教学楼的计划,可能会在来年进行扩招,因为搬迁或者新建一般是往更大更新的地方,这就需要更多的学生来就读,例如南大有些学院刚搬到仙林校区的时候扩招了,所以机会难得啊。 第五种:就业好就行 基于第三方的调研数据,超过50%以上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就业,所以很多同学考研时会优先选择就业工资较高的专业,例如很多很多同学会跨考到计算机专业。 我有一个同学,从法律专业跨考计算机,而且是初始第一名。那么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就业好的专业其实也不多,计算机和金融是一直都很火,会计、教育、新传、自动化、通信、法律、统计、信息等等至少能安身立命,有资源的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艺术、导演等之列的。 当然就业不单单是做打工人,创业做老板或者回家继承家业当然也是可以的,这就看大家的能力了,一般来说建议选择和未来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比较好。也可以学习下北大卖猪肉的大神,不过我觉得至少大多数人无法成功。 第六种:学校好就行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名校梦,谁不想读个211/985呢。但是这又分2种情况:只要有985/211的名头就行、名头和实力兼顾。如果单纯的想要一个985/211的名头,211考末流985,双非考末流211等即可。如果是想名头和实力兼顾又比较容易考,那可以关注一下兰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张雪峰强推)、东北林业大学、延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我在院校选择回答下的内容。 我猜上面说的应该能覆盖大多数同学的情况,但是具体要选择什么专业,不应该是通过别人告诉你的,一定是通过你自己查询资料后决定的,因为别人不一定只告诉了你一个人。 要了解考研常识和信息查找方法,考研不仅拼努力,更拼的是信息、选择和正确的方法,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这一切,才能最大化的将我们的时间成本转化为目标达成的回报。
考研复试中的“潜规则”,这4类考生初试成绩再高,导师也不会收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