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绩“出炉”,高分扎堆,竞争压力前所未有

 2023-02-14 08:40:59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20
[摘要]

??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57万,比2021年增加约80万人。与“研究生”的名称不同,如今大部分学生考研的原因都与就业紧密相关。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无疑在考研中突出体现,很多学生考研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学位证书,而不是...







??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57万,比2021年增加约80万人。与“研究生”的名称不同,如今大部分学生考研的原因都与就业紧密相关。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无疑在考研中突出体现,很多学生考研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学位证书,而不是提升学术和科研能力。把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门槛,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不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考研热”大潮下,还有一部分群体有“随大流”的行为,盲目跟风,这类考生并没有太多理性可言。此外,“读研”被掺入越来越多的功利因素,由此也可能让研究生教育质量良莠不齐。所以,过多地将功利因素考虑其中,既不利于研究生自身的学习,也不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和高端人才。

在今后的教育宣传中,应及时纠正大学生考研的出发点,使他们的求学过程能够学有所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考研不光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真正为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而选择考研。

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报考人数的扩大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并具备了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但数量不等于质量,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量大质优。我们要承认考研这一场域内多重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同时更应思考如何更好地联动各方利益相关者,改善目前存在的盲目考研热,推动研究生教育走上优质化发展道路。

1、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是考研的主力军,考研率达 60% 以上,部分高校甚至更高。由于学校的就业人数中包含考取研究生人数,考研也是提高普通高校就业率的一个方面,这些高校将本校考研率作为招生的宣传招牌,所以将考研教育演变为应试教育,组织考研教学,催生考研产业,结果是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不完整,考研成功学生的学术素养不高,对研究生招收单位埋下隐患。

研究生教育的初衷是为各行各业和博士教育输送学术人才,而不是为了缓和本科生大规模招生带来的就业危机。这就导致了高等教育学历的贬值,进而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危机。因此,地方高校首先要重视对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就业前的职业培训,请专家给学生进行就业和考研指导或者开设讲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指导方案,帮助本科生合理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与考研形势,做出理性的选择。

其次,转变研究生教育观念,积极加强学风建设,排除选择考研过程中的功利性因素,教导大学生选择考研时动机要单纯,出发点要正确,正确引导大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便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从而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最后,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课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应深入了解学生个人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开设和指导力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其对毕业去向进行合理规划。

2、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高学术水平,拓宽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己、实现自我。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与考研的选择时,要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应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与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拒绝盲目跟风。

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要想要继续深造,那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日后考研做好准备。如果毕业后希望尽早就业,就要多多关注社会的就业趋势,同时着重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积极参加大学里的各种活动,尽可能地进行兼职和实习,为日后就业积累社会经验。

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学术观,摒弃考研的功利思想,端正学习态度,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出

发点,根据国家、社会、自己所学专业行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依据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实际情况,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考研报考“热度”最高的4所大学,竞争十分激烈,考生谨慎选择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2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