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岁,放弃编制跨专业考研,究竟是为了什么

 2022-12-15 16:54:24  考研全程班多少钱    7
[摘要]

??今天距离12月25日考研,刚好还有整100天。 一早在微博上看到考研党们在#考研倒计时100天#话题下彼此鼓舞打气。 也许你曾听过、看过或者亲自体验过一些考研经历:失落的、成功的、震撼的、无闻的... 也许,你正是...







??今天距离12月25日考研,刚好还有整100天。

一早在微博上看到考研党们在#考研倒计时100天#话题下彼此鼓舞打气。

也许你曾听过、看过或者亲自体验过一些考研经历:失落的、成功的、震撼的、无闻的...

也许,你正是今年考研洪流中的一员。

日本导演北野武一直信奉着:无聊的人生,我宁死不要,虽然辛苦,但是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北野武的意志,也正在一些考研人群中释放。

在考研倒计时100天冲刺之际,考研考研推出了考研百日冲刺纪录片《滚烫的人生》。

网友看完纷纷感叹:真的是被烫到了!

1

坚守

“我想要的只是学历吗?”

黄雯坚持了八年的专业考古,身边的人都不理解,甚至直接打击——你学了它干什么呢?

约翰·斯坦贝尔说:

“往后我们有无数个日子要过,反正到头来人生也就那么一回事,如果我把那么多事情先想来想去,未免太伤神了,你这么年轻应该努力向前奔。”

面对周围的“噪音”,黄雯的态度更直接,一句“Who Cares”,是她对所有质疑的回怼。

“我自己的梦想,不需要大家都懂。”

从校园到社会,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跳出安全区的必然环节。

也许会有人选择通过考研逃避步入社会,也许会有人功利性地选择专业,以期冀往后更稳定的就业。

炙热的梦想,总会伴随着争议。

坚守初心,脚下往往是棘林,远方却是葱郁。

妥协还是追梦,这是一道利弊明确的选择题。

所谓造化弄人。

本科毕业,在得到了系里有13个人保研的消息后,黄雯发现自己是第14名。

屋漏偏逢连夜雨,与保研错失毫厘的她,又在考研前夕生了一场大病,最终无法到达考试现场。

现实以痛吻你,你是否还愿意报之以歌?

也许有人会放弃,从功利角度妥协,抱着遗憾前行。

但也会有一群人默默做出继续坚持的决定。

黄雯成为了考研“二战”中的一员。

“第二次考研,我不想要遗憾”。

在不到一百天的备战后,看到成绩的瞬间,黄雯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总分413分。

四川大学考古系终于向黄雯敞开了大门。

也许很多人考研单纯为了学历,但黄雯用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学历和梦想并不冲突,敢坚守,你也可以全都要!

用她的话说:“只有人生的荒凉,才能抵达内心的繁华”。

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压力,彷徨与迷茫每个人都会有。

但不改初心,始终信仰蜕变与涅槃,用坚守来消解遗憾,成全梦想,这就是二十岁滚烫的人生。

2

找寻

“三十而已,我愿从头开始”

李豫鲁出生在四代从医的医学世家,虽不喜医学,却为了家人的意愿,考了中医的专科,后又自考医学本科。

相比医学的严谨,他更喜欢人文艺术的创造性,这是他内心深处未曾向任何人展示的秘密。

在医学这个领域,李豫鲁坚持了十年。

而如今三十而立的他,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研二学生。

20岁,一膀子力气,初生牛犊不怕虎。

30岁呢,在年龄与梦想间,你是否敢说出三十而已,从头再来?

这是一次关于勇气的抉择,梦想一直都在那里,不怕从头开始,只怕你一辈子都无动于衷。

只要行动起来,多晚都不算迟。

而立之年的李豫鲁做出跨专业考研的抉择:

瞒着家人和单位,用1000块租一个自习室格子间,两点一线。

每天开车3小时往返扶贫医院和自习室,路上红灯亮了,就背一背单词。

到了备考关键期,用“家里有事”为由向医院请假,用“医院有事”为由向家里“请假”。

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在30岁依然挣扎在忙碌、孤独与割裂的边缘,值得吗?

在李豫鲁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人们常说三十五岁一道坎,可能工作都难找。

这也许是二十岁眼中的尘埃,却是三十岁日常里的大山。

但李豫鲁说:“无论何时,别敷衍自己,别敷衍人生。”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岁月难掩热爱,梦想不言放弃,这就是三十岁滚烫的人生。

3

承受

“给孩子压力,不如给孩子做榜样”

40岁去和大学生们竞争考研?疯了吧?

高明的家里人有些难以置信。

家里人劝道:“你应该把精力放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将来完成你没有达到的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四十总该认命了吧?不多抽点时间教育孩子吗?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鸡娃”成为了如今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不仅是学业压力,一些家长更是将曾经未了的“钢琴梦”、“书法梦”一股脑扔给了孩子。

但是面对子女,父母不能是只给任务的NPC,更应该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就像高明所言:“言传不如身教,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你自己得先成为这样的人”。

为了备战考研,高明每天5点起床背单词做题,11点出去跑外卖,下午2点回家吃饭,吃完再学一会,晚上饭点再出去跑外卖,晚上7点半赶回家上网课。

朋友同事间的风言风语,爱人偶尔的不理解;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在读书,老人要赡养。

背上的稻草已接近阈值,高明只用一句“自己心态坚定很重要”来轻描淡写。

今年7月,41岁的高明收到了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初的风言风语,考上研之后,都不值一提。”

40岁,也许没有了锐气,但却生出了坚韧。

40岁,也许有了儿女,但梦想永远是自己的。

真正好的教育,就是不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后代,而是用亲力亲为的一份磅礴,给子女最好的表率。

试想高明的儿女,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偶像必然就是他们身边的父亲。

他们不需要从父母或老师那听太多大道理,便会懂得坚持和努力的意义,也会明白如何靠自己掌握所谓的人生。

从高明身上,我们更多看到了“身为父母请先做个榜样”的自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敢于身体力行,为后浪带来最生动的教育课,这就是四十岁滚烫的人生。

菲茨杰拉德的墓碑上雕刻的是他《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最广为流传的一段话:

“于是我们奋力划动,逆水行舟,被不断地推回,直至回到往昔。”

考研考研此次推出的纪录片,则向我们演绎了与这段话截然不同的意义:

“被不断地推回,直至回到往昔,于是我们奋力划动,逆水行舟。”

拥有滚烫人生的人,更是容易种下滚烫种子的人。

但黄雯、李豫鲁、高明,他们也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

滚烫的人生,同样能够破局人生里的每一场艰辛,撑起一个个小小的梦想。

其实考研考研已经是第三年针对考研倒计时100天推出主题纪录片了。

2019年《青春的执念》,讲述的是3个考研人在经历不被理解、生病、焦虑……数次崩溃后,如何为梦想披荆斩棘,坚持到了最后的故事。

2020年《左右》,用4位考研人的真实经历告诉更多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人,考研可以不是一场孤勇,总有一些力量陪伴在你左右。

再到今年的《滚烫的人生》,串联起来既是给考研人冲刺100天的精神鼓舞,侧面来说也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写照——

总是有一些梦想成为我们“青春的执念”,哪怕有荆棘和泥泞的干扰侵袭,但要一直相信人生不是孤勇之途,总是有陪伴“左右”的强大力量,带我们一起拨开云雾,收获属于每个人的“滚烫人生”。

去年,有377万人报名研究生考试,其中120万人在考研上备战考研,除去在职考研考生,这意味着每3名考研的大学生中就有1名在使用考研产品。

相信在这些考研人身上,还有更多精彩的关于坚持与涅槃的故事。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他们已经在路上。

自由作家阿飞也曾写过一本书名为《只要滚烫的人生》。

封面上犀利的一句话,值得我们随时鞭策自己:

你连自己都没翻腾起来,如何滚烫?
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可以用于考研吗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