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克里特_帝国_社会(2017天津师范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24-06-15 10:35:28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9
[摘要]

2017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1、名词解释(6×10) 1.玛雅文化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衰落。玛雅人是...







2017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1、名词解释(6×10)

1.玛雅文化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衰落。玛雅人是唯一有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创造了著名的《玛雅历》;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甘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克里特文明

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亦称米诺斯文明。根据考古材料,克里特文明可分成两个时期;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和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统治克里特岛,还建立了海上霸权,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分。公元前1400年,讲希腊语的亚该亚人入主克里特,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

3.孔雀帝国

古印度著名王朝。约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攻占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因其出身于养孔雀的家族,故名。定都华氏城。至阿育王时代,孔雀帝国疆域广大,达到极盛。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代国王布利哈德罗陀为其部将普士亚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王朝统治结束。孔雀王朝奠定了印度大体上的统一疆域,使佛教得到空前发展。

4.庄园制

9-13世纪西欧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5.至尊法案

1534年3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为加强王权,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改革教会。1533年,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内容是: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国教成为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1559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这一法案。

6.《古兰经》

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社会政策都反映其中。共114章,6236节,记载了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所颁布的经文。其中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同阿拉伯半岛的多神教和犹太教进行斗争的记述;以信仰一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信条;针对阿拉伯社会情况所提出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主张;为了传教需要而引用的一些流行于阿拉伯社会的故事和传说。因此,它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是政治文献,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是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二、简答题(2×40)

1.试析世界一神教运动的产生(略)

2.简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第三,罗马是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文化的人更容易堕落。所以,没有理想的罗马人民更喜欢骄奢淫逸的生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而罗马人引以为傲的英雄主义也在罗马帝国时落幕。原来助他们胜利的功利主义和荣誉思想堕落成一种狭隘自私和穷奢极欲的物欲主义,坦荡荡的情操被肉欲慵怠取代,罗马帝国成为私欲纵横的国家。没有思想,没有精神寄托的国家只好慢慢被打败。

第四,罗马那时的经济也在衰落。帝国整个社会框架开始改变,东西间的经济差距拉大,促进经济衰退。没有经济支持上层建筑,没有物质支持,无论是军队还是社会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五,人民内乱不止。参加者多为奴隶和暴民,罗马军队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还要镇压乱民,整个罗马帝国可以说是乱上加乱。

当然,除了自身原因,外界因素也不可忽视,外界因素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催化剂。

首先,外族入侵不断。而这里的外族入侵包括战争和精神入侵。

罗马人靠着以前的英勇善战征战四方,收拢了不少俘虏,同时也养着不同的雇佣军,其实,这些人就成为了定时炸弹。大批外族在罗马帝国的边缘或内部,这为他们的反入侵提供了机会,其中以日耳曼人最为突出。日耳曼人组成的罗马帝国的雇佣军不仅操纵皇帝傀儡控制罗马,而且联合国外的日耳曼人随时可以攻击罗马。而且,匈奴人也后期不断攻打罗马统治下的其他地区,罗马的版图在缩小,可是那时的罗马已经没有多大的力量对付外族侵略,能躲则躲,原来霸气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而那时的基督教的悄然盛行对罗马帝国又是一次重创。基督教由下层社会开始,向中层社会推进,教会成员成分不限,并且日益壮大,罗马帝国开始迫害基督教,可是基督教最后反抗成功,成为合法,这个宗教后来被国教化,后来更变成了阶层式和官僚式的团体,逐渐成为统治势力,这时的宗教性质与之前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心灵的侵略又是最为要命的。基督教在罗马的壮大,改变人们的思想,救赎思想等的唯灵主义让罗马人更看重彼岸世界。

于是,日耳曼人粗犷的野性和基督教阴郁的唯灵主义在罗马帝国末期进行最后的清算。内外夹击罗马帝国岌岌可危。

三、论述题(2×80)

1.试述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并评价

?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和地理知识的增长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的西传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海上武器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使西欧人日益获得征服神秘海洋的信心与手段。

第三,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以及股份公司的出现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加强了西欧向海外商业探险以及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走在了海上探险活动的最前列。并支持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海上探险活动。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1)早期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

(2)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美洲的特产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世界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衰落和大西洋沿岸新兴城市的崛起。

(3)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还引起了“价格革命”,即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欧洲,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雇佣劳动者和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因此蒙受损失,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从中牟取了暴利。

(4)世界联系的加强: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在商业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殖民扩张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2.试析日本的明治维新

1868年4月,睦仁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政治纲领《五条誓文》。誓文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该年9月,定年号为明治,开始实施改革:

(一)改革旧制度。(1)奉还版籍与废藩置县。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2)改革身份制度与取消武士特权。明治政府废除了公卿之称,改为华族,一般武士改为士族。1872年,正式确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并宣布“四民平等”,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3)改革土地制度与实施新地税。1872年明令解除幕府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并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接着,明治政府在1873年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按照政府确定的地价每年征收3%的地税和15%的附加税。

(二)学习西方的三大政策。(1)殖产兴业。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 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2)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3)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

?历史作用: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2017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1、名词解释(6×10)

1.玛雅文化

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4-10世纪。15世纪初,特别是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衰落。玛雅人是唯一有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创造了著名的《玛雅历》;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甘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克里特文明

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亦称米诺斯文明。根据考古材料,克里特文明可分成两个时期;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和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统治克里特岛,还建立了海上霸权,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分。公元前1400年,讲希腊语的亚该亚人入主克里特,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

3.孔雀帝国

古印度著名王朝。约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攻占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因其出身于养孔雀的家族,故名。定都华氏城。至阿育王时代,孔雀帝国疆域广大,达到极盛。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代国王布利哈德罗陀为其部将普士亚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王朝统治结束。孔雀王朝奠定了印度大体上的统一疆域,使佛教得到空前发展。

4.庄园制

9-13世纪西欧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5.至尊法案

1534年3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为加强王权,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改革教会。1533年,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内容是: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国教成为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1559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这一法案。

6.《古兰经》

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社会政策都反映其中。共114章,6236节,记载了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所颁布的经文。其中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同阿拉伯半岛的多神教和犹太教进行斗争的记述;以信仰一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信条;针对阿拉伯社会情况所提出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主张;为了传教需要而引用的一些流行于阿拉伯社会的故事和传说。因此,它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是政治文献,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是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二、简答题(2×40)

1.试析世界一神教运动的产生(略)

2.简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第三,罗马是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文化的人更容易堕落。所以,没有理想的罗马人民更喜欢骄奢淫逸的生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而罗马人引以为傲的英雄主义也在罗马帝国时落幕。原来助他们胜利的功利主义和荣誉思想堕落成一种狭隘自私和穷奢极欲的物欲主义,坦荡荡的情操被肉欲慵怠取代,罗马帝国成为私欲纵横的国家。没有思想,没有精神寄托的国家只好慢慢被打败。

第四,罗马那时的经济也在衰落。帝国整个社会框架开始改变,东西间的经济差距拉大,促进经济衰退。没有经济支持上层建筑,没有物质支持,无论是军队还是社会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五,人民内乱不止。参加者多为奴隶和暴民,罗马军队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还要镇压乱民,整个罗马帝国可以说是乱上加乱。

当然,除了自身原因,外界因素也不可忽视,外界因素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催化剂。

首先,外族入侵不断。而这里的外族入侵包括战争和精神入侵。

罗马人靠着以前的英勇善战征战四方,收拢了不少俘虏,同时也养着不同的雇佣军,其实,这些人就成为了定时炸弹。大批外族在罗马帝国的边缘或内部,这为他们的反入侵提供了机会,其中以日耳曼人最为突出。日耳曼人组成的罗马帝国的雇佣军不仅操纵皇帝傀儡控制罗马,而且联合国外的日耳曼人随时可以攻击罗马。而且,匈奴人也后期不断攻打罗马统治下的其他地区,罗马的版图在缩小,可是那时的罗马已经没有多大的力量对付外族侵略,能躲则躲,原来霸气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

而那时的基督教的悄然盛行对罗马帝国又是一次重创。基督教由下层社会开始,向中层社会推进,教会成员成分不限,并且日益壮大,罗马帝国开始迫害基督教,可是基督教最后反抗成功,成为

合法,这个宗教后来被国教化,后来更变成了阶层式和官僚式的团体,逐渐成为统治势力,这时的宗教性质与之前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心灵的侵略又是最为要命的。基督教在罗马的壮大,改变人们的思想,救赎思想等的唯灵主义让罗马人更看重彼岸世界。

于是,日耳曼人粗犷的野性和基督教阴郁的唯灵主义在罗马帝国末期进行最后的清算。内外夹击罗马帝国岌岌可危。

三、论述题(2×80)

1.试述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并评价

?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第一,航海技术的改进和地理知识的增长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的西传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海上武器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使西欧人日益获得征服神秘海洋的信心与手段。

第三,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以及股份公司的出现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加强了西欧向海外商业探险以及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走在了海上探险活动的最前列。并支持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海上探险活动。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1)早期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

(2)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美洲的特产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世界贸易中心也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衰落和大西洋沿岸新兴城市的崛起。

(3)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还引起了“价格革命”,即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欧洲,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雇佣劳动者和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因此蒙受损失,正在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从中牟取了暴利。

(4)世界联系的加强: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增进了彼此的交流。在商业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体系,在殖民扩张基础上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

2.试析日本的明治维新

1868年4月,睦仁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政治纲领《五条誓文》。誓文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该年9月,定年号为明治,开始实施改革:

(一)改革旧制度。(1)奉还版籍与废藩置县。1871年,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制,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2)改革身份制度与取消武士特权。明治政府废除了公卿之称,改为华族,一般武士改为士族。1872年,正式确定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农、工、商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并宣布“四民平等”,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3)改革土地制度与实施新地税。1872年明令解除幕府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并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接着,明治政府在1873年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按照政府确定的地价每年征收3%的地税和15%的附加税。

(二)学习西方的三大政策。(1)殖产兴业。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 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2)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历”“易服”“剪发”等,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3)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方面主要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

?历史作用: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7年天津商业大学考研复试待录取名单(第二批)_天津商业大学考研...(天津商业fiu)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