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er的6月已到!你还在为这些事情烦恼吗

 2023-11-05 17:46:36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5
[摘要]

不知不觉就已经到6月啦!在网上曾对21复习进展做了个大调查,经过同学们投票后,最后的结果公布如下: 专业课: 6% —已经过了n遍书(学霸) 14%—过了1~2遍书,正在做题 40%—第一遍还没复习完 40%—刚开始看 英...



不知不觉就已经到6月啦!在网上曾对21复习进展做了个大调查,经过同学们投票后,最后的结果公布如下:



专业课:
6% —已经过了n遍书(学霸)
14%—过了1~2遍书,正在做题
40%—第一遍还没复习完
40%—刚开始看

英语:
45%—每天都在坚持背单词
24%—过了一轮单词,阅读刚开始做
10%—阅读已经做了很多套题了
20%—刚开始背单词(加油)

数学:
27%—网课刷完,正在做题
11%—高数、线代、概率论都过了一遍
19%—高数过了一遍,线代刚刚开始
11%—高数线代复习完,还剩概率论
33%—做题老是错,很迷茫

政治:
18%—已经开始复习了
40%—初步

制定计划,从暑假开始
42%—还没任何计划,不知道该怎么复习

从以上结果看得出来,多数人可能现在仍然还没有进入到理想的复习状态中,毕竟已经进入六月了,大家一定要有一些紧张感才行,不能再拖拖拉拉下去了。不论你考什么专业也不论你承认不承认,考研第一轮复习在这个时候差不多是该结束了。

而六月开始我们将面临着期末考试的压力,复习不会像之前那么完整,想必大家都有太多的不确定和不自信。“汇文财大考研”的小文分析,除了期末考的原因之外,可能你还会因为以下这些事情耽误自己的复习进度...

第一:同学间的竞争;寝室那些事。

一个寝室,有的考研有的不考研,很容易造成作息时间的不一致。容易导致彼此之间的小摩擦,心里不舒服。还有就是一起自习的,容易导致恶性竞争,互相攀比的情况,之前不少学生都说我们班谁谁已经看过三遍了,很厉害;我怎么办?其实很简单:管好自己的事,你有那个精力去操心别人的学习情况,还不如多学学习。每个人考的学校不一样,所以复习进度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家一定不要盲目去和别人对比复习进度。

第二:家庭中的事

很多孩子比较恋家,家长也比较想孩子。再加上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开学,多数人都选择在家复习。马上就要放暑假,有的考生已经在想象着回家的样子了,爸爸妈妈也应该在询问什么时候回家,家里给你留了那些好东西了。即使不回家,父母也会过来学校,见上一见。这也需理性对待,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家里的环境固然好,但是在家里面,你觉得你能把心放在学习上面吗?如果条件满足的话,建议暑假尽量待在学校里复习,或者去家附近的图书馆等适合看书的地方,效率也会高一些。

第三:恋爱中的事(如果有对象的话)

一个小误会等等都可能导致心境打乱,无法专心学习。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因为谈恋爱最后不考研的大有人在。也有人在一个辅导班学习,学着学着谈恋爱的也不少。这里不是反对谈恋爱,只是希望大家理性处理感情的事,当然能一起共同努力,都考上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那么转眼已进入六月份,复习时间已过半,当前又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

(一)尽早确定专业和院校
选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是一件比较难的事。这里想要告诉大家,迟早都要面对选择,只有尽早确定下来,才能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往年学姐学长的复习经验,专业课需要我们考高分,总分才有优势。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要有针对性的准备。所以,给自己一个截止日期,比如6月底前确定下来。

(二)制定学习计划,且执行
转眼时间已经不多,需要我们有严格的复习计划,并且执行。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当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时,建议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任务、学习时间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英语学习要提早
不论你想要报考哪一所学校、哪一个专业,英语都是最为重要的科目。往年太多总分不错,但考研英语达不到国家线的例子。建议各位每天都要学习英语单词,历年真题提前做,反复练习,把英语学习提早,为后期专业课的冲刺留出时间。

(四)专业课复习尽早开始
专业课的复习,很多考生还没有启动。甚至到第二轮复习才开始,最后的后果是总分不高。确定院校和专业后,专业课复习就要启动。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建议反复学习,才能领会知识点的内涵,并结合一定的论文来理解,答题才会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移动。

(五)防暑,注意肠胃
快到暑期了,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大家在自习室复习要注意防暑,天气热的总想吃点凉的喝点冰爽的,也一定要注意把握度,注意肠胃,别闹肚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调整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最后就是关于学习效率,特别相信和信奉专注的力量,就是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身心投入,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只有这样才会让投入真正有效,做到事半功倍,如有神助。


考取在职研究生需要哪些流程(在职研究生如何考取)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