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院线出分与知产复试指南重视法律文本...

 2023-10-11 12:48:25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5
[摘要]

前言人大法学考研中,每年都会有校线和院线之分,先出校线,再出院线。如今校线和院线全都公布,部分专业保持355分校线,但是部分专业由于今年竞争相对激烈所以单科划线,具体链接如下: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887...



前言人大法学考研中,每年都会有校线和院线之分,先出校线,再出院线。如今校线和院线全都公布,部分专业保持355分校线,但是部分专业由于今年竞争相对激烈所以单科划线,具体链接如下: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8878。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过线就能录取,各科复试竞争激烈程度各有不同,大家还是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要做“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事情。
复试在即,不论初试成绩如何、在此之前准备了多少,现在都务必紧张起来全力投入复习状态。相比于初试,备考知产的同学在复试阶段会轻松许多,只需在初试的基础之上进行巩固与适度拓展。本文将从备考材料、备考策略、应试方法与心态提示四个部分为大家的复试冲刺提供一些建议,个人上岸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大家自行参考、择善而从即可。
一、备考材料(一)法文本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法律文本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尤其针对复试阶段,不仅需要熟悉传统三法条文与重要的司法解释,且有必要收集三法历次修法及各版草案文本,最好能制作成表格进行背诵与对照学习。掌握法文本,背诵是一方面,对于国内法尤其是商标法与专利法法条是有必要以“抠字眼”的方式去理解的,怎么在理论体系与实践中理解“许诺销售”,为什么要使用“许诺销售”这一表述,换成其他表述方式会不会更好等等,不断往深处思考才能与老师们的追问同频。
此外需要阅读重要的国际条约中英文本,如《伯尔尼公约》、《巴黎公约》、trips协定、中美经贸协议等,注意总结条约的实施背景、开创性规定与对国内法的影响等。另外需要了解的还有刑法修正案、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内容。
《著作权法》重点法条
第三条、第五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
《商标法》重点法条
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三条(此处省略程序性条款,必背)
《专利法》重点法条
第二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天、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此处省略程序性条款,必背)
其他重要法律文件
《商标审理审查指南(2021)》《专利审查指南(2021)》、三法实施条例/实施细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20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13)》《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

(二)教科书、讲义与笔记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对于多轮复习的考生来说,初试已经多次翻阅的教科书与讲义大抵是用起来最为顺手的,同样也是复试阶段最重要的复习资料。长期休息娱乐后,全面回顾一遍基础知识尤为必要,此时教科书最好用,如果能使用多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学习,也可以了解不同老师的观点差异。
1、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初试时读本书可能尚不全面,或者对部分章节留有疑虑,复试时不妨再精读一遍。有着初试的基础阅读起来并不费力,因此着重记忆常规重点与掌握此前略过或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针对其中不易理解的部分可以适当搜索相关资料,自行钻研。蓝皮教材的重要性,自不赘述。
2、李琛著《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关键词》可称得上是大家知识产权法的入门书,其中许多概念都是构建知识产权法的基石。通过初试,大家对该学科或多或少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解,当然可以发现书中的关键词是不足以涵盖当下所有的学习内容的,因此在学习时有必要有意识地扩张自己的“关键词”,并按照相应分类体系整合,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充盈有序,同时针对“关键词”的考察也是复试的主要考察方式之一。
3、王迁著《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迁老师的教材案例丰富,也搭配有许多理论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王迁老师的学术观点。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其中与人大老师的观点不同之处,不妨进一步思考:为何存在差异?何者更优?另外,基本教材体例编排有别,虽出入不大,尽量还是以人大体系为主。本书不包含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
4、吴汉东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吴汉东老师的教材是这些书中最厚重的,同时还参杂着诸多吴老师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兼具广度与深度。如果是出分前后才开始备考的同学可能就没有充分的时间全面阅读该书,不妨暂时当作“字典”来看,在有需要加深了解的地方针对性地进行翻阅。
5、崔国斌著《著作权法:原理与案例》《专利法:原理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一系列的书籍使用方法与吴书基本相同,建议当作查找用。其中所用案例比较经典,老师也常以他国知识产权法原理进行比较研究,适合在深入研习某一专题时补充阅读,但也无需过度纠结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复试主要还是考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在初试阶段,大家应当已经整理了自己的学习笔记,不论是基于强化讲义进行了补充还是以思维导图等形式重新整理,在复试阶段都要好好利用起来,在再读教材与阅读其他资料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心得总结与疑问随时添加到笔记中形成自己的“一本通”,到了考前只需反复翻阅记忆自己的成果即可。
(针对著作权法“合理使用”部分整理的笔记)
(笔试模拟题材料)
(三)专著、论文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研究生重在研究,对于知识产权法学科则主要包含两个方向,其一是回顾既往制度,其二是研究法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前者既包括追根溯源,也需要反思与质疑;就后者来说,新问题大多与新技术有关,这一点可以从论文中适当了解补充。
这一部分推荐阅读的著述,多是对既往制度的梳理,可以 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何呈现为今天的样态,以及应当建立何种知识产权制度。本部分书目依然建议先以教材夯实基础,学有余力时再扩展阅读。
1、李琛著《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著作权基本理论批判》。
2、尹新天著《中国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
3、[美]保罗·戈斯汀著,金海军译《著作权之道:从谷登堡到数字点播机》,北京大学出版社。
4、[澳]布拉德?谢尔曼,[英]莱昂内尔?本特利著,金海军译《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英国的历程(1760-1911)》,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列出的是人大各位老师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中大家需要掌握的部分,对于热点问题应当平行搜集同主题的其他优秀论文,进行观点上的对比与不同论证思路的学习,如果自己无法比较出观点优劣就以人大老师的观点为准,有自己的思考结论当然更佳。
此处为不完全列举,大家有余力可以追溯老师们更早期(十年内)的论文,只需注意论文主要观点是否有变即可。搜索论文尽量借助多个平台,仅靠某一平台可能无法完整搜集。
(四)案例与其他动态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典型案例与当年受到学界关注较多的案例有余力的情况下也需要关注,主要阅读判决书原文的说理部分与学界对争议问题的评论。许多知识产权法的动态也可以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中获取,如中国版权、cnipr、人大版权、知识产权前沿动态、知识产权杂志、知产库、知产宝、知产力、ta娱乐法等,复习时要适当把握学界动态及热点案例,许多老师的讲座也可以在公众号中找到记录。
(五)热点提示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初复试热点基本重复,此前多有提及,大家参见初始阶段发布的必背47题、热点增补讲义与模拟题等材料即可,此外就与各位老师近年来的研究重心相关。知产复试没有押题一说,题库与追问往往是老师们随心而动,因此大家也不用过度追逐所谓热点,同样的时间用来夯实基础一定能拿到更多分。
二、备考策略(一)时间规划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以2022年考研初试出分到复试期间的复习规划作为参考:
2.25-3.5:重读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
3.5-3.20:熟悉中英文版法文本(包括国际条约)+?阅读论文、专著
3.21-3.26:记忆法文本 +?回顾思维导图(笔记)
对于一、二月份就早早地开始准备知产复试的同学来说,专业课备考时间是很充裕的,基本按照以上规划的时间比例妥善分配教材、法文本、论文与笔记的阅读时间即可。对于出分后才开始准备的同学来说,时间会紧张一些,但也无需慌张,提高效率、增加每天的学习强度(每天至少10h)都可以在上场前准备充分。大家的掌握程度与学习习惯不一,不需要完全按照以上的规划进行,但做规划时务必留出充足的时间记忆法文本与基础知识。
(二)备考原则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1、重视基础与体系化建构
从历年笔面试的具体考察内容来看,知产复试的考察范围除增加国际条约的相关内容外变动不大,考察难度上更加重视论述全面性(细节化)与体系性,因此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仍然是王道,在此基础上再针对重点热点进行理论性知识与内容细节的补充。
从整体上看,所复习或者深入探讨的全部知识,一般是不会超过我们自初试时就强调的体系的。温故且不论,在看到任何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时,应当先行在体系中定位,定位越具体精准,理解就越清晰,如要想理解“服务器标准”,就应当意识到这是在判断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这就定位到著作权的内容与侵权行为当中去,据此需要再考虑的是,是否还存在其他标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为何?各自有何优劣?于是就形成专题研究了。
在此也建议大家在挑选与阅读论文时进行专题分类,专题选取既可以以前述推荐的论文选题为导向,也可以以重难点与自己的疑问为导向,笔者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总结了十余个大小专题,每个专题挑选了1-3篇论文进行阅读总结,大家也可以沿此路径进行挑选,只可多不可少。
(扩展阅读专题著作权法部分)
2、均衡用力
根据2022年面试考察内容,知识产权法总论、著作权法、商业标记法与专利法所涉知识点比重是较为平均的,因此大家在时间与精力分配上也应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尽量使自己没有短板不偏科。至于具体考点的选择有粗有细,但都没有脱离初试阶段大家已经接触过的知识点,因此大家还需力求全面掌握,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复试阶段应当有意识地研读国际公约,如《伯尔尼公约》《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且我国知识产权法受国际公约影响颇深,老师们出题或许不会要求直接论述国际公约的内容,但论及某一概念或其他基础理论的源起时应注意其是否来源于某一国际公约,在移植的过程中我国又进行了哪些本土化的修改,这一修改是否合理合体系等等,这些都是笔面试中能够体现阅读广度与思考深度的亮点。
另外,尽管复试强调理论的讲述,但是程序性质的内容不可忽视,专利、商标的取得与消灭程序仍然需要牢记。比起初试,复试最好能做到批判性思考,应当有意识地质疑已经熟知的各种概念,例如质疑思想表达二分法、质疑“智力成果说”等等,大多质疑已有前辈们提出,一旦产生疑问,可以从各种论文、著述中寻找观点。
(三)论文与专著的阅读方法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首先提醒大家,复试备考需要大家在短期内阅读大量论文,逐字逐句的阅读耗时更长且不一定效果更佳,掌握一定的论文阅读技巧是有必要的。论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记录事实,二为表达观点,许多论文二者皆有,在读论文时,应当下意识地区分这两种消息。即便是记录事实,也考验作者的总结功力,一篇论文写得怎样,可以从其总结是否简明清晰来判断。论文涉及到的事实,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知识盲区。需要注意的是,在引用外国概念及文本时,有必要注意引用的准确性,许多引证,直接看原文,建立自己的理解为最佳。
在表达观点这方面,阅读文章之前应当先读一遍摘要、各级标题与结语,了解文章的大致脉络与核心观点。在阅读观点的部分,要关注作者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如何使用他人的观点,以及对他人观点的态度。对此尽量利用不同方式做好标记,方便回看时能更快锁定重心。可能一开始读论文的时候在标记和总结上比较混乱、不知所措,但只要多读多练,总会形成自己固定的方法和习惯,一天至少两篇论文,应当是可以达到的。同时也建议大家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及时记录、整理论文阅读收获,也便于在各篇论文观点之间搭建联系。


(针对知产某篇论文整理的思维导图,小方框内截取文章相关论述方便回忆)
如何阅读专著,其实是在问如何读书,这已经有许多工具书来教了。上面推荐的著述,完全可以当作是论文来看,只是篇幅较长罢了。也就是说,读书之前先看目录和摘要,最好不要跳过序言,从整体把握一本书,而后仔细阅读书的内容,从细节处把握,确定自己了解作者在讲什么。长篇论著给作者提供了创立自己的语境的机会,所谓建立语境,体现在谨慎对待用词,给自己所用的词汇建立明确的定义,并让读者知道这个定义是什么。读者需要做的,是把自己放进作者创建的世界中去,学习作者的语言,才能明白作者在讲什么、为什么这样讲、讲得好不好。
最后,无论是读论文还是著述,都应当有所收获并及时记录,不然就是白读。如果能把学习成果总结记录下来,例如订立一个每天五百字的小目标,日积月累,表达与总结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复试所看重的,不仅在于学多少,更多在于能表达出多少。尤其是在面试场合,心中所想与实际所言出入更大,如果心态上紧绷,临场表达就更加难以出彩。无论是记录于纸张、文档还是口头表达,都应当坚持练习。一切收获皆从行动中来,输入与输出交替,养成学习的习惯,自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三、应试方法(一)考察方式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复试考察办法说五花八门,今年会选择如何考察虽尚不确定,但因为考点内容与考察的核心标准是不变的,大家只需在阅读巩固的同时练习不同考察方式的应试技巧即可。以2022年复试为例,2022年采取线上复试形式,专业课考试包含笔、面试两个环节,前者为一小时闭卷考试,一道论述题,开考后公布在腾讯会议聊天框内;后者以一对多形式考察,选号抽取两道论述题,一分钟准备(可以打草稿)后作答,老师会针对论述不清晰或有缺漏的地方反复追问,持续时长在15-20分钟不等。
(二)笔试应试技巧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纵观历年复试考察办法,专业课笔试部分变动是经常的,有没有笔试,多长时间,是否和英语同时进行,是否开卷等等今年都说不准,但好消息是大家完全可以当作初试准备。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自不待言,复试将更加看重对基础知识的体系化整合能力与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家在初试备考中总结出的答题框架也依然适用。在此提示大家仔细审题找准题眼,通常题眼可以还原为某一基础概念(“关键词”)或基础理论,以论述题为例则通常可以从概念出发,重点论述其内涵与外延(分类),此外既可以向前追溯其来源(法文本)与历史演进,向上探求其哲学或美学基础,向下介绍其在具体制度中的运用,向后提出其在我国立法或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矛盾争议等,在日常阅读与背诵中需要多思考与总结这些常见的论述视角,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论述框架并多加练习,这基本能保证不论笔试、面试都能论述饱满且言之有物。
(三)面试应试技巧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整场面试的时间是相当紧凑的,不论是打腹稿还是追问,留给你思考和构思的时间很少,这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另一方面临场表达的能力作为配套技能也非常关键,幸运的是这是可以在一个月里通过练习与模拟熟练掌握的。因此考前有必要通过类似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练习:首选是组队练习,甚至可以不是同校的小伙伴,形式是互相出题、追问与点评,最后要能总结出每个题目最优的答题思路;如果实在找不到同伴也必须自己练习,可以以卡片形式将所有能想到的题目或概念记录下来,随机抽取作答,这个方法的弊端在于自我纠错通常不太容易,大家可以选择录音或语音转文字的形式对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完善。
面试时的答题思路与笔试实际上如出一辙,只是准备时间与表述时间都有限,在保证论述具有完整性与逻辑性的同时尽量将核心内容往前放,让老师尽早听到他想听的。面试时的表达应尽量做到流畅、清晰与精准。流畅是表意的前提,需要克服像呃、嗯等口癖反复出现,可以通过放慢语速、增加过渡句等方式让大脑跟上嘴。回答清晰意味着呈现观点时应当有一定的逻辑,这要求在打草稿时不仅需要记录关键词,也要快速梳理说理层次、设计论述方式。表述流畅清晰都是精准表达观点看法的前提,对题目再不熟悉、心里再慌张都不要说没根据的话,先说完有把握的,向老师承认自己对某一部分理解不够充分,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不能只说自己不会)。考前准备不充分的,抽到不会的题只能认栽,但没必要慌张露怯,想到多少说多少,老师也会通过追问引导你思考,被问到哑口无言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此时态度谦虚大方一定比班门弄斧更有机会拯救劣势。
线下面试的效果会比线上面试更明显,交流感的增强能够将勇敢者的自信与怯懦者的畏惧都更直接地传达给对方。因此即使在线上面试,大家也要如线下一般,直视摄像头,注意控制自己的眼神、表情、姿势与回答的音量、语气等细节,向老师们展现出你的镇静与从容,当然从容的底气是从充分的准备中产生的。
四、心态提醒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从出分到复试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心理的压力可能比初试前一个月还要大,笔者在当时也曾整宿睡不着觉或是焦虑地看不进书,对上岸的期待有时候远大于对考试的紧张,因此难以定心。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但备考知产的大家客观上没有必要过于忧心,一方面知产的内容比之其他专业没有那么多,比之初试也没有增加许多新内容,即使在出分后才开始复试抓紧时间也能准备充分,另一方面知产的老师们对待同学们都很友善,不会刻意刁难大家,大家抱着展现自己所学、与老师交流请教的心态上场就很好。焦虑当然是很难控制的,但不能放任自己沉溺于焦虑情绪之中,浪费本就紧张的备考时间,多与家人、研友和自己交流,给情绪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相信大家都能把最后的冲刺时间有效利用起来。
能看到这段话说明你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一年甚至多年的备考历程,在2023年考研艰难的初试选拔中脱颖而出。走到这里的大家不论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意志上都已经达到了上岸的要求,因此暂时排在前列的同学不能放松,历年高分被刷的并不是没有,初试表现不够突出的同学也不能妄自菲薄,复试就是大家翻身的机会。希望所有师弟师妹们都能将最后一段路程踏踏实实走过,最终自信、大方地走进考场完成对自己的检验,那样2023年就算圆满落幕、不负始终。

复试相关攻略公益发布丨复试直通车: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复试七件套”重磅发布
成绩统计丨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复试一本通》发布: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中民商法复试地图:含论文推荐与复习方法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中比较法学备考:比较中外,学贯中西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法理学初试成绩分析、复试参考资料和方法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经济法指南:深度与广度兼备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国际法复试指南:内含论文推荐和答题技巧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诉讼法复试指南:笔试偏向基础,面试更加灵活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增长率大幅下滑!“双非”院校成为热门!回顾2023年考研(增长率大幅下滑说明什么)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