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届考研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_院校(考研是不是先选老师)

 2023-10-09 22:06:44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5
[摘要]

原标题:22届考研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22考研的号角已经吹响,选择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无疑是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最终胜败。...





原标题:22届考研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22考研的号角已经吹响,选择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无疑是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最终胜败。

据不完全统计,在落榜的同学中有超过70%是因为当初的院校专业定位过高,或者报考志愿不合考生实际情况而导致失败的。那如何科学选择学校和专业呢?

在确定专业和院校之前,你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认真备考一个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

4.学硕or专硕

现在来看,学硕和专硕的含金量是不相上下的,二者如何选择主要是想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另

外学硕大部分考英语一,专硕一般考英语二,相对简单一些。

如果想潜心科研,当然首选学硕了,但如果只想要个研究生学历,将来不想搞科研学术,可以试试看专硕。

针对选择院校与专业,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院校优先

1.优势

名校光环,可以让你获得比其他人略多些的机遇,信任和尊重,并且在就业方面也很有优势,现在市面上有一定地位的企业要求的都是985、211这些名校,企业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学校是硬性要求,这就是企业的名校情节,在校招的时候名企一般都去名校校招。

虽然说学历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很多时候,它们就像一道门槛,社会科研团体,比如研究院,设计院,大型国企等,普遍认可名校,拿下课题更容易。

2.劣势

专业不对口,学起来比较吃力。在读研的三年里可能就不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知识输入。专业代表着你个人的职业兴趣。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硕士期间任务比较重,学习内容也相对单调。只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才会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如果选择的专业不适合,学起来很痛苦不说,还很难获得好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延期毕业。

3. 如何选择?

选择考研院校又分为考校内与校外。

考内非常简单,因为你会有比较多的内部资料,复试时也会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考研要比高考简单很多,你高考时尚且能够考上本科学校,考研没有理由考不上。

如果选择考外的话,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目标院校要明显高于本科院校

从学校的综合实力上分析

考研目标院校最起码要比本科院校高一个档次,最好是能跨两个档次。另外从专业排名上说,有些大学虽然不是985,但是某些专业却是大牛,这时就应该以专业排名进行选择。但是,一定要记住量力而行,切勿眼高手低。

目标学校地理位置要符合职业规划

选择学校的时候,地理位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标学校的地理位置最好要能和自己期待的工作地点相符合。

本地院校在影响力、就业、实习机会、人脉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外地院校不具备的优势。

任何一个大学,肯定都和当地企业有更多的合作,导师的人脉、关系也多集中在本地,这种“软实力”对本地就业会有非常大的 助。

专业优先

1.优势

专业素养较高。选了好的专业就意味着你在三年读研的时光中会对自己的学习质量产生更高的满意度,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一个大学的重点专业也会为你的学术需求提供更多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的支持。

更好的把握未来行业发展的优势,有助于自己的就业。

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专业的选择意味着选择未来的职业,选择自己的未来,选择了好的专业意味着自己将来会进入一个比较好、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2.劣势

缺乏名校光环,不得不说,“985”、“211”高校毕业生具有明显的优势。

身在普通高校热门专业的你,如果无法敲开面试官把守的第一扇门,就根本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坊间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好学校只能给我带来荣耀,可是好专业能让我养家糊口。

3. 怎么选择专业?

1)随心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能真正的投入进去学习,才有可能具有比别人更高的竞争力。

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

2)专业背景

大家在选择时要结合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来考虑。一般来说,理科往工科、文科、经济、管理跨可以,工科往文科、经济、管理跨也可以,文科跨经济、管理相对难度大一点,文科跨考理科、工科难度更大。

3)职业规划

报考时不要轻信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大部分人的专业和职业还是有关联的,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更要慎重。同时也要考虑到稳定性,有一些专业所面对的行业是有相对稳定性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4考研预报名,今日启动→(2024考研预报名结束时间)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