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高教研究》邢红兵一个研究生导师的思考

 2023-09-26 17:50:23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4
[摘要]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思考 邢红兵 摘要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学术成长的最佳期,也是走向社会的最好磨练期,对于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是走向社会的基石。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素质的养成特...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思考
邢红兵

摘要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学术成长的最佳期,也是走向社会的最好磨练期,对于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是走向社会的基石。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素质的养成特别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健全的人格、乐观健康的心态、追求科学的态度,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活。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

1989年,我从安徽阜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北京语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为现代汉语,有幸师从张普教授,攻读语言信息处理方向,是张普先生引领我走进学术的殿堂,先生言传身教,教导我如何具备一种跨学科的眼光,如何科学地进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在跟随先生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痴迷学术、热爱生活的人。虽然先生已经过早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照耀我前行。1998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舒华教授,是舒华先生带领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心理学。舒华先生自己的成长得益于中外心理学界的两位知名学者,一位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校区的richard c. anderson先生,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厚粲先生,从舒华先生的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在大师的熏陶下所养成的大家风范和高尚品质。舒华先生曾经告诉我们,师徒关系代代相传,从而构成一个学术家族,所以每次anderson先生见到我们都得意地称呼我们academic grandson。这就是我从我的导师身上学到的学术传承关系,一种追求学术,追随科学的精神。从舒华先生那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学术的力量,更学习到了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师者,永远是我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灯。
我1993年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张普先生领导下的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从2000年开始指导研究生,至今已经将近二十载,指导的研究生专业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汉语言文字学等,目前已经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及访问学者已经达到104名,已经毕业中外硕士研究生76名,毕业中外博士研究生6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1名,在读中外博士研究生8名,指导访问学者3名。在20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一直秉承两位恩师对我的教诲,也不断探索自己的培养方式,这20年的实践也让我逐渐坚实了自己的脚步。20年的指导过程,有很多感慨,借此机会总结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也希望对研究生

同学有些 助。
作为研究生导师,必须具备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特质,要有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要有献身学术、孜孜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有科学的的态度,要能够遵守学术道德,要能够恪守传道授业的精神,培养年轻一代的学术人才。这种人格魅力来源于对科学敬畏的态度和对学术执着的追求,来源于孜孜不倦的探索,来源于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科学的态度就是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研究生学术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要有奉献精神,投入精力培养学生。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周上一次导师课,几乎从未间断过,导师课不仅有学术碰撞的火花,也是我和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合,我也常常利用导师课,跟学生谈谈人生的经历,听听学生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也经常听学生们说,他们不论是在读期间,还是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最怀念的还是导师课上点滴的经历和和谐的气氛。导师要有爱,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过程不仅是学术发展过程,更重要导师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不断成长,因为这是一种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人格和心理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种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的过程。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学术发展的最佳成长期,也是走向社会的最好磨练期,对于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是走向社会的基石。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素质的养成特别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健全人格、乐观健康的心态,追求科学的态度,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活。
研究生的成长,首先,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我本人在研究生期间,我的导师及我所认识的大师学者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为人正直、乐观积极、执著学术、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作为导师,不仅要做到这一点,也要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这样的品质。研究生的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从前辈学者身上学习做人的准则,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具备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心态是做好一篇文章乃至走好人生道路的决定因素。要有良好的心态,必须积极乐观,要善于分析思考、理性地看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总是抱怨别人,遇到问题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坚实地走好每一步路。
研究生阶段是科研的起始阶段,不管将来是否从事科学研究,研究能力的培养都是一辈子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科研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的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常常鼓励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哪怕是走一些弯路,那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做好科学研究,写好学术论文,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人生品质的培养过程。我常跟学生说,人生就是一篇大文章,学会科学研究,学会做文章,才能做好人生的大文章。
最后要谈的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生活。要能够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能够持家,能够具备各种生活技能。我常跟学生交流,要会生活,要学会享受生活,不管是酸甜苦辣,要学会做一手好饭,学会自己做家务,善于在琐碎的家务中寻找乐趣,要把科学研究的精神体现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保证。
近二十年的研究生指导经历,也让我的思考逐渐深入,培养经历不断丰富。我认为学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是我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学生的想法,我的做法是耐心倾听,适当引导,不要急于否定,即使知道学生是要走弯路的,也让学生有一些磨练的机会、也要让他自己去经历。要树立学生的自信,我定义的人生的成功就是最大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限度克服人生当中的负面情绪,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最好。这二十年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从学生们的身上,我也学习到很多东西,不仅使个人的学术得到了扩充和丰富,也从学生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互相 助、互相关爱的团结奋斗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也是我能够不断坚持的动力和源泉。
(选自《北语高教研究》201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邢红兵,男,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长,中国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汉语语料库的建设、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汉语字词的统计研究、汉语习得研究、汉语认知加工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基于统计的汉语字词研究》《现代汉字特征分析与计算研究》,主编各类著作17部,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代表作品有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corpus analyses and connectionist simulation、《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双音合成词语素统计分析》、《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等。曾参与《信息处理用gb13000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定。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土耳其、墨西哥、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蒙古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开展合作研究、讲学或出席学术会议。在汉字字形表征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上有所贡献,论文曾入选美国第24届认知科学年会,并获得了marr prize的提名奖。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内容来源|《北语高教研究》
欢迎来稿:gaojiao@blcu.edu.cn
出品单位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王隽毅

“香港八大”优势专业、本科&研究生申请要求合集!性价比极高的...(香港八大公立大学)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