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化学专业跨考计算机考研,六个月上岸经验分享(零基础化学基础知识点)

 2023-08-14 11:45:32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6
[摘要]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基本情况。本人是20级复旦大学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当年考研是从六月底开始准备的,零基础跨考,计算机专业只学过c语言,9月份考纲出来960改考408,9月份中旬以后才开始准备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最后所...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基本情况。本人是20级复旦大学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当年考研是从六月底开始准备的,零基础跨考,计算机专业只学过c语言,9月份考纲出来960改考408,9月份中旬以后才开始准备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最后所幸结果还不错,总分377,排名大概38/275。我们学校计算机专硕是2年半培养机制,所以目前刚刚毕业,我在这里给希望参加24年考研的同学,尤其是希望学习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些我个人的经历以供参考。
?
为什么选择考研:对于所有选择这条路的同学,第一件事是要问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做,我先来谈谈我当时的情况。我的情况可能比较特殊,我是海外学校于19年1月毕业,专业是化学与生物。错过了上一年的春招,在当年只能通过春招寻找机会。通过真正的求职经历才会发现,相关行业的好的工作机会真的太少了,岗位质量非常一般,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在关注本行业就业的同时,我也关注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岗位,尤其是技术方向。当时,本人一直对编程、人工智能感兴趣,同时这些大厂的薪资待遇也是传统行业完全不能比的,所以我也投递了字节、华为等公司的技术岗位(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但显然对于一个没有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连一个面试机会都不会存在。在人生的迷茫阶段,我做了很多的尝试,而最终在6月份时我作出了一个连我自己都震惊的决定:参加当年的计算机考研。而回过头想这件事,我对此完全不后悔。
?
选择考研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有的同学通过考研实现了跨专业,选择了自己真正想去的专业;有的同学希望通过考研考入到一所更好的学校,比如本科是双非甚至是二本,希望通过考研进入985、211等名校;考研成为研究生进行学历提升;还有像我这样的,对跨专业转行考研,为了未来进入自己理想行业工作、学习,实现个人价值。
?
无论你是什么原因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学长在这里的建议是:既来之,则安之。明确并坚定你的选择,坚持到最后,做到这些你已经成功了一半。考研复习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对于备考计算机408的考生来说,这条路更加艰难(

408考试知识点多,题目难)。考研备考周期很长,有的同学可能在大二时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有的开始的晚的也至少需要数月的复习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考生心理、精神上都有很大的压力,有很多考生往往没能坚持到最后。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想清楚是否真的考虑选择考研这条路,而你一旦坚定了你的选择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相信你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当明年实现你的研究生梦的时候,一定会万分感慨,并感谢当时的自己作出的努力。
?
关于考研和计算机考研的一些建议:学长对明确想考研的同学提供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建议,希望能 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并最终成功上岸。首先是做好信息收集、院校专业规划。考研的特点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区别较大。就拿计算机考研为例,有的学校考数一、英一,有的学校考数二英二,除了公共课,区别更大的是专业课的不同。目前计算机考研主要分为两类:学校自命题和计算机统考408。目前就全国高校来看,这两类考试比例大约是1:1。但近些年,很多高校都逐渐改考408,这可能是一个大的趋势。就我个人经历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我那年目标院校的计算机专硕考试科目是自命题的,而我也是按照自命题的推荐书目、学科进行复习,但是当年9月份招生目录出来时我直接愣住,计算机专硕改考408了,而当时距离考研只有3个月时间,但是我只完成了数据结构一门课的复习,当时崩溃差点放弃考研。选择自命题院校的考生,我建议谨慎一些,根据网上一些统计信息,23年考研改考408的院校至少有20多个,具体信息建议同学们经常关注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看看有什么信息的更新,及时了解最新情况,以免耽误复习规划。报考自命题考试的学校其实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选择报考自命题院校专业的同学数量往往不多,分数线有可能较低,有机会捡漏,但是也有可能今年就改考408了。学长这边的建议是,如果想考自命题科目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先按照408的范围复习、学习自命题相关科目,大多数自命题科目都包含在408范围内,同时可以适当准备自命题范围外的408科目。其实,虽然统考408的难度、学习范围会让人头疼,但学习408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对于在计算机领域的学习很有 助,可以打好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院校开始转考408的原因之一。

关于计算机408考研,你该知道的事:对于想考计算机研究生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考试科目的情况。除了一些院校自命题考试外,很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考的是计算机统考科目408。1)408考什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门课。
2)四门课的情况:四门课的难度因人而异,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学,因为缺少计算机相关的语言、算法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往往是较难的。而对于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同学来说,难度大概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会涉及到底层硬件、电路逻辑、机器语言等“硬核”知识,相对来说学习起来较为晦涩难懂。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每个人差异较大,计算机基础弱的学起来很困难,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同学相对会容易接受很多。在学习了组成原理基础上去学操作系统就会感觉顺畅许多,尤其是对内存管理这块的理解就很清晰了。而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特点是:内容多、琐碎,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对每一层协议的作用、定位有所掌握,而不是纯靠记忆,这样会容易许多。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我个人建议是在整个学习轮次中可以放到最后进行。
3)四门课的分数占比,考卷形式: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各占45分,操作系统占35分,计算机网络占比最少为25分。所以无论从难度、分数占比来看,建议考408的同学们把重心放在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两门课上,投入的时间精力约为另两门课的1.5~2倍左右比较合适。考试的题型:40道单选题,每道2分,七道大题70分,总共150分。选择题中,1-11题为数据结构,12-22为组成原理,23-32为操作系统,33-40为网络。大题的分值:41-42题为数据结构(10分和15分),43-44题为组成原理(8分和13分),45-46题为操作系统(7分和8分),47题为计算机网络(9分)。
4)考研教材:官方推荐教材:数据结构教材:《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操作系统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这些教材内容比较多,都很厚,真的要啃下来比较困难。针对考试而言,一般推荐王道考研复习指导系列的书进行复习,其涵盖了90~95%左右的考点,主要核心考点都覆盖到。对于跨考的同学,数据结构这门课建议可以参考天勤的教材,更易学习。所以这边的建议是对于一般多数同学来说,跟着王道书进行复习学习的效率最高。一些经典教材虽然好,但是内容太多,很多知识都是几乎考不到的,所以如果时间不是那么充裕,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王道、天勤的考研辅导书目。
?
复习规划建议:根据以上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计算机408考研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学长对复习顺序的建议是:先学习数据结构(计算机语言、算法等基础),再复习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关联知识点较多),最后是计算机网络(记忆点较多)。四门课的内容是挺多的,同学们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关于复习,学长在这里的建议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要反复多次复习,将知识点反复学习,牢固掌握,这样在面对新的题目时才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
考研院校、专业分析指引:
(挑选几个受众最广泛的学校专业进行介绍)
国内院校计算机专业排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64706/answers/updated?page=2
按照学校分类:
985:
顶级:清华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北京)
复旦大学(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南京大学(江苏) 浙江大学(浙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同济大学(上海) 南开大学(天津)
中坚九校: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武汉大学(湖北) 中山大学(广东)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东南大学(江苏) 天津大学(天津) 厦门大学(福建)
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四川大学(四川)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中南大学(湖南)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吉林大学(吉林) 湖南大学(湖南) 山东大学(山东) 重庆大学(重庆)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东北大学(辽宁) 兰州大学(甘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了解的人不多,可以考,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211:(待更新)
qs全球计算机排名全球前100:
清华(15)、北大(24)
上海交通大学(52)
复旦大学(71)、浙江大学(7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6)
香港城市大学(74)、香港理工大学(92)
台湾大学(61)
?
两大关于计算机考研的知名院校:南科软、北软微。
考研计算机的同学在院校选择时可以去好好了解一下这两所院校。
?
了解一所学校考研的情况,最根本、基本的方式是其官网。比如,去中科大研究生招生官网去查看招生简章->软件学院->电子信息(这个是计算机专硕),我们可以看到专业介绍、研究方向、学制、考研科目、复试方式、学费等。同学们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最后报考这所学校。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软院的培养模式在国内是比较独特的,研究生没有要求一定跟导师做科研,而是鼓励学生第二年去公司实习,并且毕业论文也是根据实习展开。不想带节奏,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培养模式对就业党来说比较有优势,实习项目对秋招找工作有优势。中科大软院每年招生人数也非常多,500+,但是近年来报考人数也很多,分数线高,今年复试学生分数均分达到380分。
?
另一所计算机考研比较火的学校就是北大软微。关于软微的招生信息公开度不高,在其官网上难找到相关信息,直接百度可以找到一些学长学姐总结的一些信息。可以关注“研考数据整理分析”的百度账号,上面分享有各类信息,包含北大软微的近些年招生情况。简单说明一下22年考研情况。北大软件微电子学院其实分为了四个方向:软件工程类、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金融科技。其中软件工程大类里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安全、智能科技、软件工程实验班四个方向。软件工程大类分数线350,计划招生226人,招生人数也较多,分数线也不算很高,整体还是不错的(不算带节奏)。当然考的是数一英一,考试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努力努力考上北大,应该是非常值得的。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考试科目数二英二408,招生人数270+。复旦大学的计算机专硕也是比较热门的选择之一。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都是统考408,统一培养,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报考时选择计院或软院都是可以的。还有复旦的工研院也有电子信息的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只有41人。以往年的经验来看,工研院的电子信息分数线一般会稍微低一些。
?
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
qs100:清华(15)、北大(24)上海交通大学(52)复旦大学(71)、浙江大学(7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6)
c9: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西安交大、哈工大
985强校
211强校
双非强校
上岸就行
以上是分的几个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状况,复习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选择的考研学校是和自己本科学校相比高一个档,或者至少是持平的水平。合理选择目标院校,对自我清晰认知对最后的考研结果也有重要影响。比如,你是985、211本科,一般考研目标院校也可以设定为985院校(当然其中像清华难度最高,交大难度相对也比较高,浙大难度也会高于一般985)。当然双非院校,有信心的也完全可以选择985,只要复习充分、基础扎实,也完全有机会上岸,而且双非学校里面有些学校计算机学科其实很强,比如像南京邮电等。而如果本科学校相对较差的,甚至是一些二本院校,我个人建议是报考学校时谨慎一点。因为基本上多数高校都会说是不歧视本科学校双非、二本什么的,但是据我了解,在复试面试过程中,老师多少会考虑你本科学校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如果头铁想去一些名校的话,一定要打听清楚情况,该院校是否真的不歧视很普通的本科学校(而不仅仅是该校宣传的那样,和往届考研的学生多打听打听情况再谨慎决定报考学校)。
?
然后如果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也一定要谨慎。如果是相关专业比如电子信息、通信、金融科技等专业,其实还是有很多交叉的。但如果是什么化学、生物、甚至是文科专业考计算机,跨度较大,考试难度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要跨考计算机。(当然我是化学跨考来的)
?
关于课程建议:建议基础较弱、跨考的同学从数据结构开始学习,数据结构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础,而它对非科班同学难度也较大。自命题学校同学可以根据自命题科目进行参加408对应科目的学习。
?
信息搬运工:
查看最新改考408的院校和专业:https://zhuanlan.zhihu.com/p/535817513?utm_id=0
查看各院校计算机前两年报录比、招生人数、分数线等情况:微信公众号:计算机考研助手、计算机专业考研等
计算机考研专业课真题(统考、自命题)、院校:https://github.com/csseky/cskaoyan
对于院校的更权威信息,同学们参考各自目标院校的官方研究生招生网,查看招生简章,以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官方渠道。


非全日制大专怎么考研关键在于这些技巧和方法!_时间_目标_心态(非全日制大专怎么考全日制大专)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