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们的风雨考研路

 2023-07-18 18:44:50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3
[摘要]

文章来源:光石法学苑 考研是一场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意气风发的法学老师们也曾在他们的青年时代走过风雨考研路。在法学家之中,有的人凭着不懈努力一战顺利上岸,也有人二战、三战方得偿所愿,还有人错失第一志愿、最终调...



文章来源:光石法学苑
考研是一场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意气风发的法学老师们也曾在他们的青年时代走过风雨考研路。在法学家之中,有的人凭着不懈努力一战顺利上岸,也有人二战、三战方得偿所愿,还有人错失第一志愿、最终调剂上岸……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年,法学家们的考研故事。
赵廉慧:锁定目标,一战成硕
赵廉慧是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他的硕士生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度过。早在大二,赵廉慧就确认了自己考研的目标是人大法学院,那里大师云集,佟柔教授、王利明教授等,对于求知若渴的学生而言就像是“神明一样的存在”。
尽管资源匮乏,但对知识的渴望总是鞭策学生前进最好的动力。确定了考民法的目标后,赵廉慧便开始搜集关于考研的各种资料,向法律系的朋友讨教民法教材的选择。得到佟柔先生的《民法》后,他狂抄n遍,捧着“祖师爷的著作”秉烛夜读;面对图书馆找不到的新资料,他赶往政府资料室搜寻、领会新法精神;寒冷的冬日里,他趴在学校报纸栏的玻璃窗前,一字一句地摘抄关于新《担保法》中介绍质权和抵押权的文章,在雪中大半个小时不觉冷。考试临近之际,赵廉慧得了感冒,高烧不退,病中却仍然被江平老师“论法人制度”的妙笔文章所吸引,考前还在反复抄写王利明和姚辉老师的关于违约十论的论文。
赵廉慧收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录取通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个没有“押题”的年代,赵廉慧似乎被幸运之神眷顾一般——民法学的两道题目中, “一个是比较质权和抵押的区别,另一个是论法人制度什么的”。就这样,赵廉慧考上人大法学院,师从叶林教授,迈入了民法世界,在信托法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吴学斌:辞职考研,重回校园
如果已有一份稳定的体制内“铁饭碗”工作,或许很多人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吴学斌现任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1977年,任职于湖北省检察院的他毅然决定:辞去工作,考回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
事实上,本科就读于中南大法律系的吴学斌一直成绩优异,是班上唯一一个连续三年拿二等人民奖学金的学生,一毕业就收到了4个offer,这样的“战绩”即便在今天也是引人瞩目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吴学斌发现反贪局的岗位并不适合他,“我们那个年代,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差,但公平竞争的机会比现在多很多。艰辛的努力与丰硕的收获存在必然和成正比的关系,包括纠错的机会。”于是,他下定决心重回校园。当年,中南政法学院有张明楷等名家坐镇,300余人报考而只有十余个录取名额,竞争激烈。心怀对张明楷教授的敬佩,吴学斌决定迎难而上。
在备考的日子里,吴学斌埋头复习,时刻不敢松懈,据他回忆: “我每天6:00起床,晚上12:00睡觉。除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外,我犹如一个入定的和尚,裹在一件黄色的军大衣里,每天生活单调地运转着。记得那时的早上,当我学习一个多小时后,天才开始发亮。每每打开窗户,看到地上的结冰和白霜一片,总为自己的这种付出、这种精神所感动。”一百天如一日地复习,终于换来专业成绩遥遥 的圆满结局,他也如愿成为张明楷教授的弟子,并在此后顺利进入清华大学攻读法学博士,走上了学术道路。
刘东亮:二战考研,得偿所愿
刘东亮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刘东亮毕业于河南省的一所中等专科学校,他在广播员的工作中萌生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想法,并幸运地前往中国政法大学成教大专班进修法律。在法大,他如鱼得水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自学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还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于是,积累了一定法律知识的他决定考研究生。
刘东亮将自己备考期间的学习心得整理成小论文,成功投稿到《行政与法》、《经济与法》等刊物上,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与前进的动力。就这样,刘东亮顺利地在1997年考取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研究生第3名的好成绩,复试成绩更好,却意外地收到一份“不予录取通知”,理由是他专科毕业不满两年,不符合报考条件——这对于任何一个考研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刘东亮老师在《人生有很多奇妙的想不到》一文中引用《基督山伯爵》里的话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上帝之手,翻云覆雨”。第二年,刘东亮重整旗鼓,成功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他也由此开始了顺利的学术生涯,攻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最终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学术硕果累累。
1994年9月,刘东亮初到中国政法大学进修
在刘东亮教授的考研路中,他本已做好了万全准备,却因疏忽了报考条件,而与梦中情校擦肩而过,实在令人遗憾。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实力,法学院终将为你敞开怀抱。
朱庆育:遗憾落榜,二战上岸
南京大学朱庆育教授在民法学界享有盛名,是广大学子心中的“宝藏老师”。朱庆育教授曾笑言,自己本科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是基于“重大误解”,但他却在内心笃信,没有任何一所学校的民法实力可以比肩法大。也正因此,他考研唯一认准的就是法大,从未考虑过其他学校。
学生时代,朱庆育的心中一直有个教师梦,因此考研成为了他心心念念的事情。但据朱庆育教授回忆,“我上大学之前特别擅长考试,上大学之后,突然变得特别不会考试,每次考试都磕磕绊绊。”一战时,考研复习强度极大,身体状况欠佳的他在临考前一个月难以支撑,“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一看书就头痛欲裂。别人进入考前冲刺,我却每天发呆出神。”于是,政治只考了40多分的朱庆育遗憾落榜,无奈选择了回到老家江西的检察院工作。可作为院里唯一的法大毕业生,他心中的梦想未曾熄灭。此后的日子里,他在工作中一有机会就复习考研书,在办公室读书,办案子也带着书。
第二次考研,他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法大,并在这座“法学教育的最高 ”里读完硕士、博士、再到留校任教,共计“法大二十二年”,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药恩情:三度考研,逆袭圆梦
在一所校园里从“学生”到老师的不止朱庆育一人。1991年,药恩情是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的一名保安,而今,药老师已是中北大学法学副教授。当年,他决心考研,却连续两次遭遇考研的“滑铁卢”。
在保卫处任职期间,药恩情曾边工作边学习,穿着制服旁听课程,在课下拿着书积极请教老师,心中的教师梦也日益坚定。他为首次考研准备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结局却不尽人意,距离分数线差了90分,第二次考研又因为对教材不够熟悉,仅5分之差而再次遗憾落榜。两次考研失败没有磨灭他的信念,在

打击与失落感中,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失利的原因,对弱点逐个击破, “当时觉得只有实实在在复习才能缓解失败的痛苦,完成最初的梦想。”2003年,在他含泪参加第三次研究生考试后,终于以超出录取分数线20分的成绩,成功考取了山西财经大学的经济法学硕士。
三次考研,他实现了从校园保安到老师的逆袭圆梦。完成学业后的药恩情选择回到熟悉的中北大学教书,他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主编《法学实验教程》、独著《新编经济法教程》等学术作品。如今,药恩情老师已成为中北大学法学专业学术带头人,不可谓不励志。
田平安:错失一志愿,“调剂”成名家
据西南政法大学原校长田平安教授自述,他的法学之路要从“误入歧途”说起。自幼志愿成为一名作家或哲学家的他,在高考之际就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哲学系两个志愿,最后却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北大法律系,就此闯入了法学的殿堂。
在北大初遇法学的田平安对法律产生了兴趣,此后,在公安局、法院工作中频频与刑事犯罪打交道的他,深以为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刑法学知识。于是,乘着政法院校复办招生的浪潮,田平安决定考取研究生,并在志愿表上坚定地写下了“西南政法学院刑法专业”。
回忆70年代末艰苦的条件,资料匮乏、经验不足,没有今日应有尽有的书籍和电子资料,更没有任何体系化的教学辅导机构,唯有一个人探索、一盏煤油灯相伴,在颠簸的车箱里绞尽脑汁地背english,苦思“犯罪构成”、“罪”与“刑罚”……考试结束后,田平安却等来这样一份通知书: “鉴于你的成绩和报考专业,刑法专业已满员,若愿意,我们可将你调剂到民事诉讼法专业。”面对陌生的民诉法发来的邀请,田平安先生虽然感到纠结,但最终还是选择前往歌乐山下,师从常怡教授主攻民事诉讼法学。1982年,他顺利毕业,就此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民事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
1983年,西南政法大学的校门口
多少人为一志愿全力以赴,对调剂心有不甘,而今日看来,我们必须感谢田平安教授当时的勇气与坚毅,如果不是这份接受调剂的坦然,或许我们将遗憾地错过一位民事诉讼法学名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西政将错过一位德高望重的好校长。调剂,似是命运开的玩笑,却也可能指向了一条你从未设想过的精彩道路,希望田平安教授的经历能让考研人面对结果多一分坦荡、从容。
回首看,法学家们也曾走过艰难曲折的考研路。从晨光熹微到星光点点,在那条件简陋的年代,他们靠奋笔疾书、刻苦钻研赢得了胜利,并凭借着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学术成绩。希望这些励志的考研故事能为你带来些许慰藉,小编也在此祝福2023届考研学子逐梦成功,拥抱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祝诸位明日考研初试顺利!

法研教育欢迎最近加入的几位初试常规班...来自中政考研资料课程...(法研教育官网)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