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告诉你考研的那些“坑”,踩了就是就是陪跑!_数学_本科_因为(过来人告诉你人老了)

 2023-07-15 09:45:08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9
[摘要]

原标题:过来人告诉你考研的那些“坑”,踩了就是就是陪跑! 每年都会跟上万的考研er沟通和聊天,以下忠告是发自内心! 坑都得自己踩,但我希望你们尽量不踩。 1...





原标题:过来人告诉你考研的那些“坑”,踩了就是就是陪跑!


每年都会跟上万的考研er沟通和聊天,以下忠告是发自内心!



坑都得自己踩,但我希望你们尽量不踩。

1.都已经2022年了,考研国家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文学367的国家线,意味着各科得60+70+120+120=370,这个分数也才只是及格而已,以此类推算算自己需要考多少才能上线)

2.不要高估自己学数学的能力,数学这个东西,有时候光靠努力是不够的。

3.考研报录比也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他只能告诉你考研人数多少,考研人多不一定代表难。不一个级别的学校,就好比北京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10:1,就算报录比相同,生源质量不同,考研难度也差很多。



4.考研分数线同理,你要知道,北京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380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难度。

5.数学不好,谨慎考虑经管类考数学的专业(比如会计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硕等),因为数学拉胯,总分上不去,国家线都很难上,更别说考985211。(注意,考这类专业数学至少考90分左右,才比较有希望过国家线)。

6.数学好你会发现你能省掉好多烦恼!无论是调剂还是选择专业的时候都很优势。

7.考199管综初试没想的那么容易,逻辑学起来挺头疼的,复试更是不容易。相信我,初试220+才能上个看起来稍微不错的大学(注意:是稍微不错的大学,你想考的211985分数要求基本都高,不仅总分,还有单科线要求)

8.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定对自己实力有个清晰的认知。目标院校不宜过高,不要以为考不上还可以调剂,最后你能调剂的学校可能比你本科还差。(例外:本科学校好,调剂有先天优势)

9.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水平能够到什么学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可以看你们本科学校往届学姐学长上岸的学校是哪些(指哪一层次的学校),因为能上一个本科学校,情况也就差不多。二本三本逆袭985的同学有是有,但注意比例问题!

10.很多双非普通本科也都是过线就可以上的,但前提是过线。比如会计学,够热门了吧?很多普通双非也是国家线进复试的,22年国家线353,你各科大概是60(英)+70(政)+100(数)+125(专)=355,但很多人眼高手低,对于很多二三本的考生,其实数学100分比较难达到。

11.请正确看待考研歧视问题。同等条件下,录取本科较好的同学是理所当然。

另外,你在网上看到所谓的黑名单白名单学校,不必放在心上。因为压根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如压分,只能在当年成绩出来那一刻你才会知道的,今年压分,明年不一定压,今年不压,明年也可能压。一切都是未知数,做好自己。平常心。

比如歧视,“xx学校歧视本科不好的”。其实这个很好破解,你就想想那个学校有没有二本三本考上的学生,如果有,那为啥歧视你不歧视别人?说到底还是自己菜,所以归咎于自己本科不好,所以导师不要。导师不可能放着优秀的人不要。因为二三本也有优秀的同学,所以能考上。

12.英语四级没过?本科有挂科?会不会影响复试?答案是,会。但是影响微乎其微,道理同11条。

13.记住,拉分的科目永远是数学和专业课,请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时间。

14.数学、专业课复习讲究死缠烂打、纠缠不清,英语讲究细水长流,政治讲究临阵磨枪。

15.复习的时候,请把手机换成老年机!!很重要!!

16.考研复习观念很重要,请一定要动手多做题!看视频就会,一做题就马什么梅?那就是题做少了。切忌意念做题,少点自以为是的聪明。

17.背英语单词不要想一遍就记住,不现实也不可能。也不推荐通过视频记单词,效率低,只会浪费时间。直接背单词书就行,app效率没有书高。

18.考研资料不在多,人的精力有限,书在精不在多。读透一本书远比走马观花读很多书有用得多!

19.不要依赖于学姐学长的笔记,知识点一定要自己总结,一定要自己总结!!!

20.记到脑子里才是你自己的东西,不要盲目做无用的笔记!!!以为多做笔记就会了??做笔记的目的就是让你更容易记住,而不是只抄笔记!!

21.数学一定错题整理!!不要逃避做不来的题目!!你现在做不来,你考试的时候一样做不来!

22.考研真题才是王道,适用于任何科目,除了政治。

23.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政治是得“多选题”者得天下!!政治的拉分关键就在于多选题!!主观题谁都会背肖四肖八押题卷,拉不开差距。

24.不管你的目标院校多高,考研辅导机构的老师都会给你一种观念:只要你报了班,好好学就能考上!!!(不努力一定没用,但是努力不一定有用!保持清醒!)

25.不用过度纠结于学硕还是专硕,学硕不一定比专硕好。

26.理工科专业可以定稍微高一点的目标院校,因为总体竞争压力比人文社科类专业小很多,很多211学校都有招不满的情况。

27.类似“三个月逆袭上岸”的帖子少看,你自己什么样子没点数吗?

28.考研辅导班适当报,不要依赖于辅导班,你考不考得上,他说了不算,是你说了算。

29.不要定了学校再开始复习,相信我,90%的同学到暑假过后都会换学校。最好是先定下专业,没确定哪个专业,至少也得确定考不考数学,考数学的专业,请先复习英语和数学,打好基础,现在你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复习专业课,后期定了院校专业之后,再复习专业课,可以做到时间合理利用,并且学校不会高的离谱,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大概知道自己水平如何,会更加理性择校。不考数学的专业,每个学校的专业课都是自命题,所以很不好复习对不对?但是没有关系,虽然各大高校出题有自己的规律和重难点,但是考试内容基本相差不大,想想高考每个省市不也自命题吗?但是我们不也都要学三角函数,立体几何?

30.学校好,地方好,专业好,竞争又小…这样的学校真的不存在,所以别问这样的傻问题。什么学校最好考?你越不想去的学校就越好考。

31.哪些专业可以考公务员?每个省市要求不一样,很多专业都可以考,不同岗位专业要求不同。如下图:建议直接百度搜索“xx市xx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入官网。



32.如果你是专科生,或者自考本,选择学校建议不太热门的双非院校,这样的竞争压力会小很多。也不要想着考不上还可以调剂,你背景没优势的。每年考研都是史上最难,你这一届也不例外。

33.专科生考研,尽量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除非对数学特别自信)

34.也不到到处问,xx专业能不能跨考,如果有限制专业背景,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都会写清楚,如果没有写,那说明是可以跨考。

35.一定要学会用研招网!!这个是最基本的网站。查学校专业都在这个网站。

36.想要知道这个学校的考研情况,就看学校的拟录取名单,95%的学校都是公布了的。你在他的研究生官网或者你考的专业所在的学院网,都会公布。或直接百度搜索“xx大学2022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很多机构都会整理。



37.不是所有学校,只要招调剂,就是不保护一志愿,也不是专业课分低,就是压分…那要这样的话,全国没有一个正常的学校了,那你不要考研好啦?不保护第一志愿的学校有是有,但是占少数,大部分也都是保护一志愿,并且调剂是真的因为生源太差招不满。所以形态放平。

38.已经2023/24考研了,没有所谓的捡漏专业和学校。所以实力不够就不要选择竞争激烈的学校。

39.四六级没过不会影响考研。当然过了四六级最好,没考过也没关系,复试影响微乎其微。只能说,同等条件下,我过了四六级,而你没过,导师当然选择我的概率会大一些。

40.考34所自划线的学校,难度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专业课不简单,还有竞争对手实力,虽然有不少炮灰选手,但是能跟你形成真正竞争力的是那些本身基础就非常好的人,比如考北大清华,你大概率会遇到本科就是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等985高校的考生。

41.接上一条,还有难在34所学校的英语政治单科线!!!基本在55-60分,很多人单科线被卡得死死的。

42.经济类专硕,应用统计专硕分数线最高,但是考金融的人是最多的。最冷门的是资产评估。

举个22年清华大学的例子:数学140的单科线,大多数人承受不起。



43.广播电视和新闻与传播,虽然都很热门,但总体考研难度低的还是广播电视,专业课和考研人数以及考研的人的生源质量,相对温和。

44.别动不动喜欢英语,就跨考学科英语,特别是还考211/师范类,热门到你哭。

45.考会计学硕还是专硕?数学能考100+?当然选择会计学硕!!

46.现在的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就不是以前的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考的人多了去了。普通双非分数线也不低。

47.过度纠结只会浪费你现在的时间,每次纠结的时候,就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做就行了。

48.考研失败再正常不过了,每年都有200多万人考不上。

49.专业和学校怎么选择?我比较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可以次一点也没关系,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也很痛苦,毕竟研究生要读几年。当然有实力的话,2者是可以兼得的。

50.怎么对比两个学校的难度,除了了解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线,复试比例,参考书目,地理位置,学校名气,专业实力等之外,还要看看这个学校的历年真题,试卷难度是否适合自己。

51.如果只是为了考公考编而考研,你首要目的是专业对口,其次是学历符合。如果能满足这2个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就以最简单的方式上岸。不用纠结双一流985211.除非考编要求有这项。(图文来源于考研分析作者为考研小博主,侵删)

未完待续…欢迎同学们补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这些大学考生过万,考研难度感人,你愿意考吗(以后每年的大学考生600万)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