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中传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复试线、大纲及经验

 2023-04-04 19:44:02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6
[摘要]

一、专业方向介绍 01汉语史方向 研究内容:汉语史方向主要研究汉语在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汉语词汇史、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训诂学史以及相应的历史文献研究。重...








一、专业方向介绍
01汉语史方向
研究内容:汉语史方向主要研究汉语在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汉语词汇史、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训诂学史以及相应的历史文献研究。重点是汉语音韵及音韵学史的研究,尤其是清代古音学研究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还有雅学研究、训故释义理论和汉语文化 研究。本领域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特色,对中国汉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有较深入的开掘与拓展。
02现代汉语方向
研究内容:现代汉语方向侧重于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的本体研究以及修辞、语体研究。在语法研究方面,主要从认知、功能等角度对 汉语词汇语法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在修辞学研究方面,主要立足 汉语语言美的各种范畴,探索汉语修辞现象的实质及其规律;语体学方面则在语言本体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领域语言现象进行描写或解释。
二、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三、参考书
783主题写作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期刊书目:
(1)国际新闻界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2)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传媒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3)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4)新闻记者期刊,上海报业集团,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5)《新祥旭中传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883人文社科基础
基础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4)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李中华:《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6)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拓展书目:
(1)葛晓音:《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3)[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历年报考情况




五、2021年考研复试细则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70%+材料评议成绩*30%。
复试考核采取差额方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国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等。
录取原则: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 复试考核成绩×50%。
六、考试大纲
783主题写作
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883人文社科基础
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 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
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 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 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
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 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
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 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七、专业课初试经验
3-6月基础阶段:
看教材、梳理知识点,熟悉内容,找新祥旭直系的学姐帮忙搭建框架。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在头脑里架构出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分清重点,在第一遍理解的时候就先把重要知识点做好笔记,在之后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重点理解记忆+做题练习,不重要的地方只需要稍微理解一下就可以跳过了,这样下来其实节约了很多时间,其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是事半功倍。
7-8月强化阶段:
深入理解教材,开始第一轮做题,巩固之前背过的知识点,计算题公式记下来,不要记错。我自己还找了一下重大的知识点和练习题进行查漏补缺。
9-12月冲刺阶段:
背书、做真题,分析真题,模考等。中间大概把所有专业书过了三四轮吧,到后面都是顺着自己列的知识框架尝试回忆背诵,实在想不起来的地方才看书,这种复习效果很好。到最后冲刺阶段,我都是刷真题+模考,一定要注意自己把

控时间,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
22考研,只求考研上岸这些学校很不错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