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党上岸难度升级,除报考人数增加80万外,同时还有2个坏消息

 2023-03-25 06:44:16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5
[摘要]

在以前,谁家若是能出一个大学生,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而且毕业以后也不需要担心工作问题,有的是企业伸出橄榄枝,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里 。但现在随着院校扩招,大学生在企业主眼里越来越“不值...



在以前,谁家若是能出一个大学生,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而且毕业以后也不需要担心工作问题,有的是企业伸出橄榄枝,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里

但现在随着院校扩招,大学生在企业主眼里越来越“不值钱”,特别是在“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中,求职压力可见一斑。

于是不少在校生考虑到将来“就业难”的问题,想要通过考研来增加自己的“厚度”,希望能借助学历优势获得一份理想工作。


“考研”成为大趋势,22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

大概在18、19年左右的时候,“考研热”还没那么明显。但疫情的到来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性的转变,使得“考研”逐渐从选拔性考试向“普考”过渡,报考人数也一路上涨。

根据数据显示:20年考研人数有341万人,到了21年增长为377万人,而22年全国报考总人数达到了457万,较去年增长了21.22%。


报考人数的增长,意味着竞争压力加剧,毕竟研究生考试的目的是为了筛选高层次人才,院校在录取时自然会秉承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报考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此前,学生大多是将考研作为学历跳板,希望可以借助名校研究生的身份,敲响头部企业或者名企的大门,期间甚至还出现过“非名校不报”的观点,学生二战、三战更是常态,大有一副要跟985、211高校死磕到底的架势。


而现如今,考生似乎更关注“上岸”的结果,只要学科在专业领域内排名靠前,院校有过硬的教学实力即可,至于是否为985、211、双一流名校并不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双非院校”逐渐在报考中成为了“香饽饽”。

不过话说回来,面对学生考研的“热情”,各大高校的教学资源却依旧有限,所以为了保障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院校自身也做出了一些调整。


除了报考人数增加80万外,同时还有2个坏消息出现

根据调查显示,在整个“考研大军”中,想要投身于研究的考生还不到1/5,但报考学硕的同学却占据总报考人数的40%,这对于院校来说是种资源的错配与浪费,因此下面2个坏消息的到来,也会让考研党上岸的难度升级。

◆增加推免生数量

众所周知,晋升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正常考研,另一种就

是申请推免生名额,
而且越是教学实力强的高校,开设的推免生比例越高,像清北两所高校的部分专业推免生比例甚至能超过50%。


虽说高校将优质生源推向更优质平台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推免生本身会挤占原本的招生名额,使得普通考生上岸难度增加。

但从目前高校发布信息来看,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都宣布增加推免生的比例,这无疑是给考研党泼了一盆冷水。

◆部分高校消减学硕名额

上文笔者提到过,在学生考研意向调查中显示,只有不到20%的同学有投身于学术研究的理想,所以为了避免教学资源浪费,推进专硕的建设,部分高校目前已经着手调整了专硕与学硕的招生计划。


比如在21年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宣布取消学硕项目招生,而在22年复旦大学的软件学院以及经济学院也同样提出不再招收学硕研究生了,由此看来,消减学硕名额或将成为大趋势。

但这样调整过后,准备报考学硕继续进修的同学,将会面临更重的竞争压力,想要上岸还得拥有“真材实料”才行。

在就业导向下,专硕或许能成为考生们的新出路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资源其实是此消彼长的,学硕数量的减少后,专硕或许会成为院校的教育重点,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就在今年新增了社会工作、新传两个专硕教学点。


而且此前教育部也提出,预计在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到整体招生额度的2/3左右,并将培养年限从2年延长到2.5年或三年,用以提高专硕的含金量,这样就能够逐渐调整学生与企业“轻视专硕、重视学硕”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当专硕成为研究生主体后,“应用型人才”的地位也会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就业导向下,专硕或许能成为考生们的新出路。

什么样的同学更适合专硕呢?

随着哈工大、华中科技大、郑大等院校调整完学制后,专硕与本硕除了在发展路径上存在差异,其余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什么样的同学适合专硕呢?


一方面就是对科研、考博没兴趣,学科本身的发展路径更侧重于实践的学生;另外就是将考研作为提升求职竞争力的同学,他们大多以“上岸”为目标,所以在学硕名额减少的情况下,专硕反而更加适合。

互动话题:你怎么看待专硕呢?

考研人数创新高,高顿教育成立考研研究院并签约多位名师-蓝鲸财经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