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一小时回顾考研政治名师徐涛锤炼内心,用心感受政治课老师...

 2023-03-24 11:43:21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7
[摘要]

? 视频回顾怎样叫“用心”?怎样去“用心”?如果你能真的做到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这个世间万物,你能取得的成就肯定不一般。用“心”感受今天给我的演讲的主题就起了一个字的名字叫做“心”。...





? 视频回顾

怎样叫“用心”?怎样去“用心”?如果你能真的做到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这个世间万物,你能取得的成就肯定不一般。

用“心”感受

今天给我的演讲的主题就起了一个字的名字叫做“心”。我们怎样去锤炼自己的内心?怎样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做得非常好、非常全面。有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跟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心得。

小时候一直不理解怎样才叫用心。后来我发现用心或许未必是一种天赋,它或许是一种我们可以锻炼的事情,我们可以刻意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磨练的那件事情,或许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今天我总结了以下三点跟大家分享。


首先,在 观察事物的时候用心观察 ,通过一个事物,我们要学会把它推及到更多的事物上,在一个事物当中我们能获得的叫知识,而一旦能够推及到更多事物当中去,我们能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智慧。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读到王阳明的故事,王阳明喜欢在自己家院子里坐着观察后山上竹子的生长,他每天都在观察竹子,竹子是怎么生长的,他把这个称为“格物”。

我再怎么观察得深刻无非就是得到了竹子生长的知识而已。这就是我刚刚提到的那一点点差距,就是通过这一件事情把它推及到更多事情,这其实就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一个转换的问题。大家稍微看过一些关于竹子知识的同学应该会知道,看竹子生长其实很有意思,每年都长那么一丁点,然后三四年之后,就突飞猛长,每年会长一大段,如果观察到了这个现象,用

本子把它记下来,最多只是成为一个养竹子的著名专家而已,这还不叫智慧。 智慧是通过规律,承认万物之间是相通的。 我们通过规律推及到万事万物,人生当中面对所有的事情应该也是这样。


前几年习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生动,很多年轻人听了之后备受鼓舞。他说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默默无闻的努力,但是却看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这段日子叫“扎根”。这跟我们所观察到的竹子生长的规律,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方法: 看事情不要局限于事情本身,要用心观察一件事情,刻意的通过这件事情推及到更多事情的道理当中去。 或许能够获得更多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方法, 从我们以往经历过的事情中,回顾它,不断地复盘它。

现场的同学们现在大都是20多岁,已经度过了20多年的人生,在这20多年当中你的故事虽然不多,但估计也不少。这些事情经历过了之后,有些人就忘记了,有些人可能没忘,它只不过是个故事而已。 如果我们用心地去好好地吸收一下,好好地复盘一下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会带给我们未来一种巨大的能量。

记得两三年前有次直播的时候,我分享过一个我的故事:在读大学本科期间,那时的我还比较文艺,特别喜欢乐器,我曾经花4年时间去练吉他。最开始是因为觉得这个乐器很炫酷,很有意思,我买了一把吉他在家里练,但是练了一段时间后,就感觉坚持不下去了,觉得很难受,为什么?因为弹吉他的手好痛,把手勒的一条一条的、皮开肉绽的,特别想放弃。但我没有,最终坚持下来了。等那一个关口熬过去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不是简单的熬过去,而是获得了一次进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对以往做过的事情进行复盘,否则它只是个故事,对你的人生没有太大的意义。你经历过的事情它不过就是个“盘子”,你只有把它内心的东西提炼出来,装在你心里面,这样它才能转化为智慧,这就叫“用心”。这件事情是反人性的,但我们可以刻意练习去做这件事,它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从自己过往的经历中,“用心”回顾自己过往的故事,去照进自己未来的人生。


第三个方法,那就是 从别人的故事中去汲取有用的成分,给自己的未来指明一些道理。 我们毕竟才20多岁,经历的事情还有限,我们未必还足够了解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读书,读一读别人的故事,我们用心去体会别人人生的一些重大选择,不要只是当故事书读,有的时候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能量,使得我们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也能寻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这本 《历史的面孔》 的写作初衷,写的是人物,是故事,但其实我没有把它当故事写。这些人物都是在我过往阅读过程当中我熟悉的人,我读到的人。

我讲考研政治课的时候深有体会。有很多同学听完了我的课后跟我表达,“老师我听了你的课,我觉得升华了,我觉得祖国太伟大了,祖国做到今天这样太不容易了,我觉得我真是爱国啊”。没过两天,新闻里播了有哪些地方大家做得不好的事情,这位同学马上就翻脸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我真是太失望了。

所以我想通过梁启超的故事,让大家明白爱国不仅仅是国家带给你的荣誉感,有的时候也是你在为国家操心,为你的国家方方面面做的不足的地方感到忧虑,我觉得这才是爱国。


信仰

我们在社会上发展,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我们不能仅仅是通过观察自己,有的时候可以去观察客观的事物,通过找到其中一些可为的空间,从中决定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做,这样或许能够实现的价值会更大一些。我觉得容闳就是这样的人,他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所以利他和利己是一个顺序问题。通过利己可以利他,通过 利他也可以利己 ,但是问题是顺序不同,有的时候,层次和整个结果会有一些不同,这是我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我在读梁启超的故事时,觉得爱国这件事情不仅仅只是国家蒸蒸日上,国家繁荣富强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当感到自豪的时候,你可以说我好爱我的祖国,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好骄傲。当国家存在问题、处于困境中的时候,你是否为他感到忧虑,你是否为他寻找过解决方法,你是否也依然爱着他?我觉得这是我们大部分年轻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有很多同学问我,“老师,很多学生喜欢你的考研政治课,请问你讲考研政治课有什么秘诀吗?你觉得你备课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特点?”从备课的技巧方面有好多小的特点,但我想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在政治课上所讲的那些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所坚信不移的。

一个政治老师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讲,你怎么可能把这堂政治课讲好?他带来不了这种感染力的。我认为一个政治老师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解释理论,而是同学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对这门课的兴趣,需要的是明白。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就是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有用。学生一旦产生了这种学习的能动性,自己就能学得很好。这就是信仰本身所坚持的东西,会增强你的气场和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魅力。

幸福的答案


我在读杨步伟的故事时,把他那一章的名字定为“通往幸福的终极答案”。但其实幸福哪有终极的,幸福是各式各样的,每个人的幸福都不一样,没有终极答案。无论你得到的是哪一种幸福,凡是能获得幸福的人,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定义幸福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不幸福?因为你连定义幸福的能力都没有,在前提和根源的问题上你就出了问题,你只不过是不停地处于对他人的羡慕中,不停地去转换着、追逐着对他人的羡慕,这种人永远都不会幸福。 因为这种羡慕,会不停地被别人影响,不停地发生变化。

我读书的时间很多,但是读过的书并不是太多,因为我一向主张精读而不主张泛读。我喜欢很慢地读一本书,把一本书反复的读,当然这是我个人阅读的特点,所以跟老师、教授相比,我不算是博览群书的人。在我有限的思考当中,没有从书本出发,没有从他人出发,我完全是从自己个人出发,跟大家分享一点点我的经验。

读者提问


观众: 是不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的文字变得更加掷地有声一些?

徐: 其实最打动人的并不是文字,它应该是文字背后的想法。 有时候一些非常朴实的文字,其实比一些特别经过专门 训练的文字,反而更加能够打动人。并不是说年轻阅历比别人少,就一定谈不出真知灼见,我不完全这么认为,一个人想得多深,他想了多少,他有多少是在用心沉淀。一些过往的经历、过往的知识,这些东西跟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必然关系。有很多人即便活了四五十年,脑子里也还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沉淀,但有些爱思考的年轻人,有很多真知灼见的,所以你能帮到别人多少,取决于你内心有多少。


观众: 我现在拟录取了,但不知道该继续上班还是要去读书。

徐: 你读完书以后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不要去恐惧这个问题。很多人说你读了书,还没有人家没读书的混得好,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我们应该把个体确定下来,你这个人读了书和你没读书比,那一定是读书能够更好。如果我是你我肯定去读书。


观众: 怎样使大家一起变得自律一点?

徐: 我们首先得承认一点,有像孔子、王阳明这样的伟大先贤,有像释迦牟尼这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系统很完整。只要你想看都能看得到,但即便如此,也救不了所有人。即便是有那么宏大、高级的智慧,你会发现一代又一代人中,有人能够开悟、有人能够进步,有人则仍然原地打转。方法就在那里,如果别人自己不愿意自律,无论你有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帮助所有人。那些先贤大德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就更不可能帮到所有人。自己的领悟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是决定别人的关键环节,自己本身才是关键的。

? 全程视频回顾





在职人士考研选择什么专业MBA好考吗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