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意大利_楔形文字...

 2023-03-15 14:02:57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8
[摘要]

原标题:2020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20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楔形文字 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



原标题:2020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20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楔形文字

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公元前后,楔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而变成一种死文字。1857年,楔形文字释读成功,由此诞生了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使用楔形文字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亚述学。

2. 提洛同盟

公元前478年的希波战争中,希腊城邦为反抗波斯侵略而建立的同盟。提洛同盟以雅典为首,包括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200多个城邦,因同盟会议会址和金库设在提洛岛,故称为“提洛同盟”。提洛同盟在初期希腊联军共同反抗波斯侵略的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到后期,随着雅典势力强盛,操纵同盟大权,开始侵吞盟金,并强迫盟邦向之纳贡,对同盟各国动辄使用武力施以威胁,同盟沦落为雅典称霸的工具。公元前454年,提洛同盟的金库移至雅典,而同盟会议至此不再召开。公元前404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战败,提洛同盟到此解散。

3. 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91-前88年古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发动的争取罗马公民权的战争。公元前91年,主张授予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的罗马保民官德鲁苏被暗杀,引发意大利同盟者起义,整个意大利特别是中、南部地区都卷入其中。起义军以科菲尼姆为首都建立国家,更名为意大利,设元老院、执政官并自铸货币。公元前90年末,罗马颁布一项法令,授予仍然忠于罗马的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公元前89年又颁布法令,两个月内放下武器的同盟者授予罗马公民权。公元前88年,同盟者起义失败。但此后罗马人迫于形势,相继授予所有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同盟者战争促进了以罗马为核心的意大利统一国家的形成。

4. 凡尔登条约

公元九世纪,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尔登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5. 考迪罗主义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制度。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与依靠暴力维持其统治。在拉美各国独立初期,考迪罗大多是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后来多为军官出身或某一地主集团的首领。考迪罗主义对拉美各国具有诸多负面影响。

6.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推行的改革,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的改革内容有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建海军;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改革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开办学校,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生活方式等。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改革运动。

7. 爱尔兰的芬尼亚运动

芬尼亚运动是芬尼亚社社员争取爱尔兰独立和建立爱尔兰共和国的运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侨居美国的爱尔兰人中间出现的、后来又在爱尔兰本土出现的芬尼亚社社员,是爱尔兰革命兄弟会这个秘密组织的参加者。

芬尼亚社社员在客观上反映爱尔兰农民的利益,按其社会成分说来,主要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由于密谋策略、宗派主义的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错误,芬尼亚社社员脱离了爱尔兰人民的广大阶层,并且没有把自己的活动和当时英国的一般民主返劫联系起来。在六十年代后期,在芬尼亚社社员长期准备的1867年2-8月武装起义失败之后,该组织的活动逐渐消失。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了芬尼亚运动的弱点,但对它的革命性做了很高的评价,并竭力使它走上群众性发动并和英国工人阶级共同行动的道路。

8. 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塔夫脱总统提出的外交政策。因“大棒政策”遭到拉美国家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9. 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苏俄政府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和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此和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此和约使新生的苏俄有了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10. 凯末尔主义

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在1919-1931年的土耳其革命和改革过程中,凯末尔综合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系统完成了东方的

“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1937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二、简答题

1. 轴心时代欧亚三大古典文明的特征

(一)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人类历史上形成了中国、印度和希腊三大文明中心。它们都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觉醒。在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 “仁政”“性善论”;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性恶论”;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

(二)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古印度在列国时代,各种新的思潮纷纷兴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反婆罗门教的倾向。其中思想最激进的是顺世论派,而影响最久远的则是耆那教和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其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抽象的数是万物之本;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苏格拉底关注人性,提出“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贤人治国”;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雅各宾派失败的原因

(1)在政治体制方面,雅各宾政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体制上的缺陷,一方面表现为政治集权而无分权制衡,另一方面表现为战时政府的不稳定。就前者而言,集权虽然是战时体制所要求的,但同时又为自己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当战时体制不再是必要的,而且分权制衡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时候,这种集权就失去了合法性,再加上它推行全面的恐怖政策,其倒台就更为容易了。就后者而言,救国委员会作为革命临时政府每月都需要经过一次国民公会的认可,因此,它必须维持自身的团结,才能维持在国民公会中的优势地位,以使革命政府维持下去。如果自身不团结,就会影响到其在国民公会中贏得多数,从而导致革命政府的垮台。然而在救国委员会内部存在着左派、右派、极左派和中间派四种派别。这种多派别同时存在的形势隐含着救国委员会存在着分裂的危险。

(2)在政治回应性方面,雅各宾政权显得无力

在政治的回应性方面,即政治输入与输出方面,雅各宾派的支持者——巴黎无套裤汉与当权的山岳派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无套裤汉要求导致直接选举政府的民主,包括:对当权者的监督、人民罢免代表的权利、公开唱名选举法,尽管这都是共和元年宪法所规定和承认的,但革命政府认为,这种要求与战争状态所要求的集权政府体制不相适应。无套裤汉还要求消灭贵族,而政府只要求贵族的服从。“两委员会” 禁止人民集会,镇压了1794年5月27日的马拉区宗教仪式集会和7月巴黎各区举行的“博爱宴会”运动,取消了市长、区长选举,取消了直接民主制度,使无套裤汉阶级深感不满。这种政治输入和输出的脱节,削弱了雅各宾专政政权的合法性。

(3)在政治行为方面,政治激进主义倾向明显

革命者尤其是雅各宾派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为了与旧制度彻底划清界限,认为革命不仅需要恐怖,还需要忘却,需要完全从记忆中抹去过去的痕迹,以示革命的彻底。

(4)在政治政策方面,恐怖政策过度实施

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特征,包括改组革命法庭、在巴黎和各地设立断头台、由革命委员会决定嫌疑犯身份、中央特派员在各地方和军队中拥有一切大权、无套裤汉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十分显赫、各革命团体对敌斗争的加强等等,是政治恐怖的主要内容。

在民族性的狂热、不宽容的熏染和国家崇拜心理的推动下,法国革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来越激烈狂热,越来越血腥恐怖,演出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这种在和平时期就存在的政治文化,推动着法国大革命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为大革命所逐步强化。当社会秩序混乱已极,大众生活难以正常维持,血腥恐怖令人忍无可忍时,那走向极端的政治文化就会渐渐退潮;同时由于对大革命的反思而在这种民族性与国家崇拜中注入了理性的因子,但这丝毫也不会削减狂热、不宽容的民族性与国家崇拜心理对法国政治的影响。当人们转向并不断强化对社会问题的控诉时,这种隐藏在和平生活中的政治文化就会凸显出来,显现其对社会政治的推动作用。大革命以后的两次帝制,波旁王朝的复辟,四次共和制的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

3. 欧洲由封建制农业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

欧洲封建制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主要是农奴劳役制庄园。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结构以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西欧的这种劳役制庄园在经历了9 -13世纪的兴盛期之后,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影响, 从13世纪后期起就逐渐开始衰落, 在12和13世纪,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 已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3世纪末, 由于人口增长, 这种情况更进一步加剧。自14 世纪初起, 西欧经济变化剧烈, 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 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 改为出租经营, 货币地租流行, 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 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14 世纪末、15世纪初时出现了一个出租领主自营地的高潮。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黑死病和百年战争等的破坏, 人口不断减少, 在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的情况。人口的减少导致了劳动力供应的缺乏和不足, 致使工资上涨。与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这样, 对于封建领主来说是收入在不断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加, 因此他们纷纷放弃经营自营地, 而改为出租经营, 坐收一定的租金。

庄园制的瓦解推动了封建制农业的转变,而封建制农业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的完成是通过圈地运动。地主为了获取利益利用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或是将自营地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了自由劳动力,为手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货币地租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圈地运动中,土地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都发生了变革。圈地运动推动了封建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4.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1964年5月,约翰逊发表演讲,声称当时有条件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

内容:

1.赤字减税计划,1964年2月,国会通过减税法,降低了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力支持。

2.向“贫困宣战”,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政府提出支持各级教育和卫生地法案,1965通过中小学教育法,通过高等教育法等60多项法案,扩大社会福利;制定了城市和环境保护法。

3.保障黑人平等权利,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1964年6月通过民权法,禁止在公共场合实行种族隔离制度;1965年的选举法,禁止在选民时采取文化测试和其他歧视性措施;1968年的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租和出售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促进了黑人权利平等。

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历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标志着美国式福利国家的形成。改革推动了社会权利与社会公平的发展,但是,长期的赤字财政酝酿着结构性通货膨胀,削弱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70 年代的滞胀危机埋下伏笔。

三、论述

1. 谈谈你对“亚洲的觉醒”的认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是一次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具有比过去运动更为先进的特点。

首先,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始有机地联结起来。

其次,这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三,形成了各国被压迫民族在斗争中互相声援的局面。

历史意义:

首先,虽然总体上运动失败了,但仍然争得不少成果。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印度人民粉碎了英国殖民当局分割孟加拉的阴谋;伊朗革命迫使统治者在扼杀革命之后仍然保留了宪法;土耳其革命结束了国内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此外,各国革命中相继出现的各种资产阶级团体和组织,也为今后进一步发动和组织斗争创造了条件。

其次,亚洲觉醒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并为此后各国的斗争提供了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最后,亚洲的觉醒对帝国主义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强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因而也鼓舞了正在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西方各国工人及其政党。

2. 欧洲1848年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欧洲1848年革命是指从1848年年初开始,除了俄国的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爆发了革命运动。1848年1月,意大利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人民起义揭开了1848年革命的序幕。接着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德意志爆发了三月革命。在法德两国革命的鼓舞下,东南欧各被压迫民族也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英国也发生了宪章运动。

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一方面工业革命不断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得到加强,然而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仍未掌握政权或政权并不稳固,法国大革命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然而另一方面欧洲大部分国家仍旧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或是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国家仍旧需要扫清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使革命爆发。这次革命的任务便是要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此1848年革命的性质使资产阶级革命。

1848年的欧洲革命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各国面临的革命具体任务不同。在法国是要推翻金融资产阶级贵族的统治,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德意志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消除政治上的分裂,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在意大利是要消除国家分裂状态,驱逐外国势力,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其他被压迫地区则是要摆脱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其次,工人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阶级在个革命中不仅提出了本阶级的要求,而且试图领导革命,并一直走在革命的最前列。尤其是法国的六月起义,人民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最后,各国的革命呈现出此起彼伏相互推动的景象。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德意志后,加快了三月革命的爆发。德意志的三月革命也是首先发生在毗邻法国的西南各邦。奥地利革命的爆发也是受到了法国二月革命、意大利和南德各邦革命的推动。

1848年革命虽然总体上说是失败了,但是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制度,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秩序,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 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并评析其作用和影响

国际联盟 ( League of Nations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国际组织。它于1920 年 1 月 10日正式宣告成立, 到 1946 年 4 月 18 日宣布解散, 一共存在了大约 27 年时间。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为此, 国联盟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和程序。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后世界和平框架需要重新建立。建立国际联盟的设想由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 而最初的出处却是在英国。 1915年 9月,为促使美国参战, 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 格雷致信威尔逊总统的密友豪斯上校,询问威尔逊对建立一个旨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联盟的意见 。威尔逊接受并发展了这一设想 ,在巴黎和会上, 建立国际联盟便成为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 ”原则中的重要部分 。虽然国际联盟的设想是由美国提出,但是由于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孤立”政策,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出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组织发展和理想主义风潮兴起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国联与战胜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断定它只是战胜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实际上, 当时人们建立国联的本意是为了寻求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好方法, 以避免世界大战再次发生。国联因为在 30 年代处理日本侵华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等重大国际争端问题上, 力不从心, 一败涂地,而倍受人们指责。但是这样的观点无疑掩盖了国联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国际联盟成立以后的第一个 10 年, 即整个 20 年代是国联的发展和上升时期。国联为了实现它的宗旨进行了积极地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直接或间接地处理了多起国际争端, 其中大多数争端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解决。国联在二十年代一共处理了 30 多起国际争端, 这些国际争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因历史遗留问题,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引发的国际争端; 另一种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在国联处理的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国际争端中, 较大的和较有影响的有亚兰群岛的主权问题、维尔纳( Vilna ) 争端、上西里西亚的归属问题、阿尔巴尼亚的划界问题、默麦尔问题和摩苏尔问题。国联在二十年代处理的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主要有科孚岛危机和希腊—保加利亚危机。其中希腊—保加利亚危机, 是国联处理的最为成功的一场冲突, 也是国联在 20 年代处理的最后一场冲突。此后一直到 1931 年中国投诉日本侵略时为止, 国联基本上再没有处理过什么重大的国际纠纷。总而言之,国际联盟对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遗留问题, 对缔结和约、裁军、解决国际争端和稳定国际局势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联是理想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 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第一次尝试;从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看, 国联不仅是对历史上国际组织发展成果的继承, 更是一次创新, 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2020福建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楔形文字

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公元前后,楔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而变成一种死文字。1857年,楔形文字释读成功,由此诞生了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使用楔形文字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亚述学。

2. 提洛同盟

公元前478年的希波战争中,希腊城邦为反抗波斯侵略而建立的同盟。提洛同盟以雅典为首,包括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200多个城邦,因同盟会议会址和金库设在提洛岛,故称为“提洛同盟”。提洛同盟在初期希腊联军共同反抗波斯侵略的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到后期,随着雅典势力强盛,操纵同盟大权,开始侵吞盟金,并强迫盟邦向之纳贡,对同盟各国动辄使用武力施以威胁,同盟沦落为雅典称霸的工具。公元前454年,提洛同盟的金库移至雅典,而同盟会议至此不再召开。公元前404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战败,提洛同盟到此解散。

3. 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91-前88年古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发动的争取罗马公民权的战争。公元前91年,主张授予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的罗马保民官德鲁苏被暗杀,引发意大利同盟者起义,整个意大利特别是中、南部地区都卷入其中。起义军以科菲尼姆为首都建立国家,更名为意大利,设元老院、执政官并自铸货币。公元前90年末,罗马颁布一项法令,授予仍然忠于罗马的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公元前89年又颁布法令,两个月内放下武器的同盟者授予罗马公民权。公元前88年,同盟者起义失败。但此后罗马人迫于形势,相继授予所有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同盟者战争促进了以罗马为核心的意大利统一国家的形成。

4. 凡尔登条约

公元九世纪,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尔登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5. 考迪罗主义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制度。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者。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与依靠暴力维持其统治。在拉美各国独立初期,考迪罗大多是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后来多为军官出身或某一地主集团的首领。考迪罗主义对拉美各国具有诸多负面影响。

6.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推行的改革,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的改革内容有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建海军;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改革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开办学校,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生活方式等。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改革运动。

7. 爱尔兰的芬尼亚运动

芬尼亚运动是芬尼亚社社员争取爱尔兰独立和建立爱尔兰共和国的运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侨居美国的爱尔兰人中间出现的、后来又在爱尔兰本土出现的芬尼亚社社员,是爱尔兰革命兄弟会这个秘密组织的参加者。

芬尼亚社社员在客观上反映爱尔兰农民的利益,按其社会成分说来,主要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由于密谋策略、宗派主义的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错误,芬尼亚社社员脱离了爱尔兰人民的广大阶层,并且没有把自己的活动和当时英国的一般民主返劫联系起来。在六十年代后期,在芬尼亚社社员长期准备的1867年2-8月武装起义失败之后,该组织的活动逐渐消失。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了芬尼亚运动的弱点,但对它的革命性做了很高的评价,并竭力使它走上群众性发动并和英国工人阶级共同行动的道路。

8. 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塔夫脱总统提出的外交政策。因“大棒政策”遭到拉美国家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9. 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苏俄政府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和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此和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此和约使新生的苏俄有了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10. 凯末尔主义

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在1919-1931年的土耳其革命和改革过程中,凯末尔综合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系统完成了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1937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二、简答题

1. 轴心时代欧亚三大古典文明的特征

(一)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人类历史上形成了中国、印度和希腊三大文明中心。它们都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觉醒。在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 “仁政”“性善论”;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性恶论”;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

(二)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古印度在列国时代,各种新的思潮纷纷兴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反婆罗门教的倾向。其中思想最激进的是顺世论派,而影响最久远的则是耆那教和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其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抽象的数是万物之本;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苏格拉底关注人性,提出“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贤人治国”;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雅各宾派失败的原因

(1)在政治体制方面,雅各宾政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体制上的缺陷,一方面表现为政治集权而无分权制衡,另一方面表现为战时政府的不稳定。就前者而言,集权虽然是战时体制所要求的,但同时又为自己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当战时体制不再是必要的,而且分权制衡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时候,这种集权就失去了合法性,再加上它推行全面的恐怖政策,其倒台就更为容易了。就后者而言,救国委员会作为革命临时政府每月都需要经过一次国民公会的认可,因此,它必须维持自身的团结,才能维持在国民公会中的优势地位,以使革命政府维持下去。如果自身不团结,就会影响到其在国民公会中贏得多数,从而导致革命政府的垮台。然而在救国委员会内部存在着左派、右派、极左派和中间派四种派别。这种多派别同时存在的形势隐含着救国委员会存在着分裂的危险。

(2)在政治回应性方面,雅各宾政权显得无力

在政治的回应性方面,即政治输入与输出方面,雅各宾派的支持者——巴黎无套裤汉与当权的山岳派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无套裤汉要求导致直接选举政府的民主,包括:对当权者的监督、人民罢免代表的权利、公开唱名选举法,尽管这都是共和元年宪法所规定和承认的,但革命政府认为,这种要求与战争状态所要求的集权政府体制不相适应。无套裤汉还要求消灭贵族,而政府只要求贵族的服从。“两委员会” 禁止人民集会,镇压了1794年5月27日的马拉区宗教仪式集会和7月巴黎各区举行的“博爱宴会”运动,取消了市长、区长选举,取消了直接民主制度,使无套裤汉阶级深感不满。这种政治输入和输出的脱节,削弱了雅各宾专政政权的合法性。

(3)在政治行为方面,政治激进主义倾向明显

革命者尤其是雅各宾派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为了与旧制度彻底划清界限,认为革命不仅需要恐怖,还需要忘却,需要完全从记忆中抹去过去的痕迹,以示革命的彻底。

(4)在政治政策方面,恐怖政策过度实施

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特征,包括改组革命法庭、在巴黎和各地设立断头台、由革命委员会决定嫌疑犯身份、中央特派员在各地方和军队中拥有一切大权、无套裤汉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十分显赫、各革命团体对敌斗争的加强等等,是政治恐怖的主要内容。

在民族性的狂热、不宽容的熏染和国家崇拜心理的推动下,法国革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来越激烈狂热,越来越血腥恐怖,演出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这种在和平时期就存在的政治文化,推动着法国大革命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为大革命所逐步强化。当社会秩序混乱已极,大众生活难以正常维持,血腥恐怖令人忍无可忍时,那走向极端的政治文化就会渐渐退潮;同时由于对大革命的反思而在这种民族性与国家崇拜中注入了理性的因子,但这丝毫也不会削减狂热、不宽容的民族性与国家崇拜心理对法国政治的影响。当人们转向并不断强化对社会问题的控诉时,这种隐藏在和平生活中的政治文化就会凸显出来,显现其对社会政治的推动作用。大革命以后的两次帝制,波旁王朝的复辟,四次共和制的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

3. 欧洲由封建制农业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

欧洲封建制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主要是农奴劳役制庄园。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结构以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西欧的这种劳役制庄园在经历了9 -13世纪的兴盛期之后,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影响, 从13世纪后期起就逐渐开始衰落, 在12和13世纪,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 已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13世纪末, 由于人口增长, 这种情况更进一步加剧。自14 世纪初起, 西欧经济变化剧烈, 出现所谓的封建主义的危机, 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 改为出租经营, 货币地租流行, 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 劳役制庄园趋于瓦解。14 世纪末、15世纪初时出现了一个出租领主自营地的高潮。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黑死病和百年战争等的破坏, 人口不断减少, 在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的情况。人口的减少导致了劳动力供应的缺乏和不足, 致使工资上涨。与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这样, 对于封建领主来说是收入在不断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加, 因此他们纷纷放弃经营自营地, 而改为出租经营, 坐收一定的租金。

庄园制的瓦解推动了封建制农业的转变,而封建制农业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的完成是通过圈地运动。地主为了获取利益利用特权侵占荒地和公地或是将自营地改为牧场,赶走大部分农民。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了自由劳动力,为手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货币地租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圈地运动中,土地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都发生了变革。圈地运动推动了封建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4.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1964年5月,约翰逊发表演讲,声称当时有条件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

内容:

1.赤字减税计划,1964年2月,国会通过减税法,降低了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力支持。

2.向“贫困宣战”,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政府提出支持各级教育和卫生地法案,1965通过中小学教育法,通过高等教育法等60多项法案,扩大社会福利;制定了城市和环境保护法。

3.保障黑人平等权利,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1964年6月通过民权法,禁止在公共场合实行种族隔离制度;1965年的选举法,禁止在选民时采取文化测试和其他歧视性措施;1968年的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租和出售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促进了黑人权利平等。

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历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标志着美国式福利国家的形成。改革推动了社会权利与社会公平的发展,但是,长期的赤字财政酝酿着结构性通货膨胀,削弱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70 年代的滞胀危机埋下伏笔。

三、论述

1. 谈谈你对“亚洲的觉醒”的认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是一次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具有比过去运动更为先进的特点。

首先,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始有机地联结起来。

其次,这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三,形成了各国被压迫民族在斗争中互相声援的局面。

历史意义:

首先,虽然总体上运动失败了,但仍然争得不少成果。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印度人民粉碎了英国殖民当局分割孟加拉的阴谋;伊朗革命迫使统治者在扼杀革命之后仍然保留了宪法;土耳其革命结束了国内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此外,各国革命中相继出现的各种资产阶级团体和组织,也为今后进一步发动和组织斗争创造了条件。

其次,亚洲觉醒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并为此后各国的斗争提供了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最后,亚洲的觉醒对帝国主义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强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因而也鼓舞了正在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西方各国工人及其政党。

2. 欧洲1848年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欧洲1848年革命是指从1848年年初开始,除了俄国的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爆发了革命运动。1848年1月,意大利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人民起义揭开了1848年革命的序幕。接着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德意志爆发了三月革命。在法德两国革命的鼓舞下,东南欧各被压迫民族也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英国也发生了宪章运动。

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一方面工业革命不断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得到加强,然而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仍未掌握政权或政权并不稳固,法国大革命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然而另一方面欧洲大部分国家仍旧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或是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国家仍旧需要扫清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使革命爆发。这次革命的任务便是要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此1848年革命的性质使资产阶级革命。

1848年的欧洲革命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各国面临的革命具体任务不同。在法国是要推翻金融资产阶级贵族的统治,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德意志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消除政治上的分裂,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在意大利是要消除国家分裂状态,驱逐外国势力,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其他被压迫地区则是要摆脱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其次,工人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阶级在个革命中不仅提出了本阶级的要求,而且试图领导革命,并一直走在革命的最前列。尤其是法国的六月起义,人民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最后,各国的革命呈现出此起彼伏相互推动的景象。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德意志后,加快了三月革命的爆发。德意志的三月革命也是首先发生在毗邻法国的西南各邦。奥地利革命的爆发也是受到了法国二月革命、意大利和南德各邦革命的推动。

1848年革命虽然总体上说是失败了,但是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制度,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秩序,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 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并评析其作用和影响

国际联盟 ( League of Nations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国际组织。它于1920 年 1 月 10日正式宣告成立, 到 1946 年 4 月 18 日宣布解散, 一共存在了大约 27 年时间。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为此, 国联盟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和程序。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后世界和平框架需要重新建立。建立国际联盟的设想由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 而最初的出处却是在英国。 1915年 9月,为促使美国参战, 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 格雷致信威尔逊总统的密友豪斯上校,询问威尔逊对建立一个旨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联盟的意见 。威尔逊接受并发展了这一设想 ,在巴黎和会上, 建立国际联盟便成为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 ”原则中的重要部分 。虽然国际联盟的设想是由美国提出,但是由于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孤立”政策,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出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组织发展和理想主义风潮兴起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国联与战胜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断定它只是战胜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实际上, 当时人们建立国联的本意是为了寻求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好方法, 以避免世界大战再次发生。国联因为在 30 年代处理日本侵华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等重大国际争端问题上, 力不从心, 一败涂地,而倍受人们指责。但是这样的观点无疑掩盖了国联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国际联盟成立以后的第一个 10 年, 即整个 20 年代是国联的发展和上升时期。国联为了实现它的宗旨进行了积极地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直接或间接地处理了多起国际争端, 其中大多数争端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解决。国联在二十年代一共处理了 30 多起国际争端, 这些国际争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因历史遗留问题,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引发的国际争端; 另一种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在国联处理的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国际争端中, 较大的和较有影响的有亚兰群岛的主权问题、维尔纳( Vilna ) 争端、上西里西亚的归属问题、阿尔巴尼亚的划界问题、默麦尔问题和摩苏尔问题。国联在二十年代处理的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国际争端主要有科孚岛危机和希腊—保加利亚危机。其中希腊—保加利亚危机, 是国联处理的最为成功的一场冲突, 也是国联在 20 年代处理的最后一场冲突。此后一直到 1931 年中国投诉日本侵略时为止, 国联基本上再没有处理过什么重大的国际纠纷。总而言之,国际联盟对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遗留问题, 对缔结和约、裁军、解决国际争端和稳定国际局势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联是理想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 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第一次尝试;从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看, 国联不仅是对历史上国际组织发展成果的继承, 更是一次创新, 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寝室六个小姐姐有颜更有实力集体考研成功_厚芳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