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程】2018年同济大学考研之路经验分享(初试第三名369分...

 2023-02-25 11:01:07  考研全封闭辅导班    18
[摘要]

方环宇 先自述情况。我本专业数学,自大二就接触对手绘的学习。断断续续多少积累,大四无课就伏案家中一心考研。因此,要说我的考研准备时长,或三四月,或二三年,都不为过。考研者数千百人,我从未觉得自己实力超群。盖以为心态...




方环宇

先自述情况。我本专业数学,自大二就接触对手绘的学习。断断续续多少积累,大四无课就伏案家中一心考研。因此,要说我的考研准备时长,或三四月,或二三年,都不为过。考研者数千百人,我从未觉得自己实力超群。盖以为心态,方法,坚持,运气四者缺一不可。考研并不是绝对公平,又道理自存。我见过早早准备,披星戴月苦战十数月而失利者,也见过基础极好,学习能力强悍,却遗憾落榜者。考研是一门大型全面综合的考试,因此绝不可轻视。一旦为自己选定考研路途,便请全力以赴,勤思苦练。

此文前半部分皆述自己对考研学习的体会和理解。后半部分会具体展开自己的复习安排。我和一些研友交流过,发现不少人没有思考过学习方法论的东西,所以前半部分颇费口舌论说一二,希望对今年考生有一点点启发。

心态

心态决定效率,决定你为考研付出的多少。心态可分长期心态和短期心态。长期心态,是请你给自己一个必须考研的理由,你将做好接下来几个月里,考研作为全部生活的准备,也即在备考的数月里,你做的所有事情,都将符合考研这个终极目标,你看的每本书,做的每本笔记,甚至你间歇放松时跑的步健的身,或是看的剧听的歌,都是为了提高你接下来的效率,最终都是为考研服务。

短期心态,是你在日常复习过程中,保持适度焦虑。不要因为一时的进度慢而过度焦虑,导致字句不进,囫囵吞枣。也不要太过放松,佛系看书。

尝试在过度焦虑时,订好计划(我在复习时,花了大量时间修订计划,保持心中有数,就不会太焦虑),明确自己的进度,知道自己最终可以完成所有既定学习任务,就会安心一点。

太过放松时,往往是自认为自己进度超前,那就自我打击一番(请适度打击,保持身心健康),保证适度焦虑对自己学习的内在激励。



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高效学习方法(若没有请参考考前突击的做法),在考研期间也要注意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照搬别人的经验分享,这虽是老话了,我还是要提一下。

考研期间备考方法,和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存在着巨大差别。前者是以考研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后者是以丰富自己能力学识为目标的方法。

考研导向的学习方法,我是这么做的:在备前前期通过看真题,做模拟题,以及阅读别人的考研分享,在心中建立起对考研的一把“标尺”,也即考研内容范围和考研评判标准。在之后的学习中,我看的所有书或视频以及做的所有题,我都会在心中评估其是否符合“标尺”,择有弃无,以用最少时间达到最大效率。

以及我还要说一下笔记的重要性。史论,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前期是基础学习和泛阅读阶段,这时候或划线或摘抄概括,记下符合考研“标尺”的所有内容,得到第一遍笔记。做完所有书目的第一遍笔记,进行第二遍笔记的整理,这一步主要是把相关联的笔记结合起来,分类记忆,并尝试把笔记按某种顺序(时间轴/包含关系等)稍加整理,目的是为了最终记忆更有条理并高效。

做笔记应建立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前提上,将其再以简练,充分的句子描述摘抄。只有理解了内容,才明白自己在写什么,才能在考前冲刺时背住笔记。



坚持

坚持便是执行力的体现。这个大概是大多数人的弱点。所以考研前期,就可以开始培养连贯学习的状态。从9月份开始,应该就要进入高强度学习状态了。

对于坚持要区分每日的总学习时长和有效学习时长。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总学习时长感动。我从9月中旬到12月份,每天伏案学习13小时以上,但是有效学习时间大概只有10小时。我个人对其理解是 有效的从材料中学习并思考的时间。如果眼睛正看着书,脑子却不知道想着什么,看了一段回头又看一遍,这个就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算不上有效学习。

坚持需要有缓冲区。我大概在三四天的高强度学习后,有一两天会疲劳。这时学习的效率会下降,会出现烦躁情绪。这时就尝试减压,我会拿出一两小时做一些运动或听歌看视频或玩玩休闲游戏,不建议一天都拿来休息,因为可能造成学习状态的断层,需要重新花时间接入学习状态。(PS每次玩完后会感到很愧疚,然后赶紧逼自己学学学,把玩的时间补回来,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手段)



行百里者半九十,考研前的半个月大概是最难熬的时候,也是大部分人心态爆炸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情绪,确保每天都有效率的学习。可以在墙上贴便利贴自我暗示,可以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点奖励,方法很多,自己挖掘。

运气

运气是门玄学,但在考研甚至生活中都是存在的。运气的作用是把心态放好,获得好运的前提是足够努力,我也一直坚信这一点。

复习过程中的运气成分,体现在对考研的理解也即前文所说“标尺”是否正确,这影响到复习过程中自己的取舍和方向。也体现在获得的帮助,资源,指导。甚至体现在所做的每个决定。

但运气说到底也仅仅是锦上添花。不少人会寄希望于考试时自己状态爆棚或压中题目而减少本应做的复习量,据我所知有这种想法的大部分没能成功上岸。所以侥幸心理,实属下策。

保持好复习的心态,分辨利弊,做好应该做的事,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


前期准备

2017.06之前:掌握正确的方法练习,有一定手绘基础。

2017.06—07:报了新易培训班的线上早鸟课程,接着画手绘。同时背了一半考研单词,看了一遍王受之设计史。

2017.07—08:在新易设计坊熬夜一月突飞猛进,手绘技法不成问题

2017.08—09:接着在新易学软件,掌握作品集制作基础

2017.09.15:决定报考同济,开始理论复习



我考的是政治,英语,快题,史论。下详做叙述。

政治(日均3h)

政治我主要看了考研。个人觉得主要是理解+刷题。

选择题是拉分关键,需要理解掌握每一道题。

精讲精练内容详实,但比较枯燥,我是边看边画关键句,不用记,只要大概理解并留个印象就好。

肖老的视频讲解内容多为书中重点,虽不全面但理解迅速,通俗易懂。我是在书中看不懂时打开肖老视频听课。

无论是精讲精练还是视频,看一章1000题刷一章。刷完题一定要改,每道题都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错在哪里,把笔记写在旁边。做完第一遍1000题大概就花了两个月。

然后我再买一本1000题,做第二遍,同时改正并做笔记。第二遍的错题要重点理解记忆,第二遍大概用了半个多月。我还回顾了一遍错题笔记。

之后是8套卷一遍,全做选择,改正并做笔记。

最后各种冲刺卷的选择题,照例改正并做笔记。

最后专项整理大题。我因为时间限制,只把八套卷所有马原大题翻阅并总结了笔记,然后把肖四的大题全背住,考场上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写满卷面应该不是难事。记得扣题。

英语(日2-3h)

我的英语基础是六级499,并从九月份到国庆结束又把红宝书背了一遍。但是发现做题仍然错误率很高,真题估分只有60+。于是十月份花了一两周看了何凯文的五夜十篇,虽然何老师口舌颇费,对文章内容,前后关系的讲解还是很透彻的。我把十篇文章打印了两份,一份先自己做题,再听课做笔记透彻理解内容,另一份是第二天自己全文默译,检验学习效果。

对于完型,新题型和翻译,我看了很多老师的视频,后来入了考研的坑,她讲的条理性比较强,而且很逗趣(1.5倍速下就和听相声一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备考的苦闷。

英语作文,对于想要考高分的同学,请不要套模板。我从刘晓燕视频中学了各种写作语法,也总结的两个模板。但是写作时一定要以内容为导向,不然强套模板只会使作文前后关系混乱,衔接奇怪,阅卷老师分分钟能看出来的。11月开始练习写作,然后可以找(某宝)老师改一改,发现问题。

我英语真题大概一遍都没做完,因为我觉得没做过的真题价值才是最大的。所以每一份我都当模拟卷来做,弄清楚了再做下一份,发现自己某个部分或题型薄弱,就找课讲找方法提高,再重做,再做下一份,尽力每一份都能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到最后三天做16和17年真题时,估分都在80以上。

产品快题(11月开始日4-5h)

快题要求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设计逻辑过程,手绘技法,产品造型能力,版面排版,以及快题创作速度。

我7月份在新易设计坊学习掌握了手绘技法和产品造型的能力,但版面排版和设计逻辑仍然不是很好。因为有一定手绘基础我从十一月份才开始准备快题。我直接开始画模拟卷,最初一套要画六七个小时,而且及其辣眼睛。但我坚持练习完整快题,因为我首先要保证我完成的速度,然后每一份完整快题我都想办法改进各个环节,争取每一份都能进步一点。

关于设计点:作为跨专业理科生刚开始我也是苦思冥想设计点而不得,于是只能通过

看各种案例各种产品,添添改改变成自己的设计点拿来画快题,或是拿一个题目自己思考。考前把自己画的快题作了总结,把造型,创意点,用到的技术手段都整理记忆,考场上完全原创的可能不高,大部分会拿自己曾画过的快题的某个部分(设计点部分,造型部分等)组合作为快题创作的基础。因此快题的练习要注意范围宽泛,不管是造型,产品种类,技术应用都应该尽可能涵盖不同情况。

同济快题偏向合理性(设计过程有逻辑或产品可落地),专业性(版面/产品的设计感觉),有创意是加分项。当然最基础的,是快题的完整性。

关于快题内容:总共两张半,我的流程是 思维导图(半张)—故事板—设计目标—草图发散(第一张)—效果图+使用场景图+人机图+产品细节图—设计说明(第二张)。这些权作参考,每个人应该自己总结设计方法和快题模板,尽量多体现自己的长处,盖过自己的短处。



史论(日4h)

同济的史论是重头戏,我因为基础薄弱,早期的精力都放在史论复习上。最重要肯定是先做往年真题,把握同济的出题风格和考查范围。然后每天开始看设计史,同时整理笔记,把认为可能考的点全部记下来。同济对史论课内要求不高,都是比较基础的细节和重要的知识点。笔记做完后,我因为时间问题,没再看课本,就开始每天背笔记,从10月到12月,大概背了5遍。越往后,背的越快,考前基本只要看一遍熟悉即可。

课外理论是从一位同济学长做的设计理论课开始入门,内容很宽泛也比较基础,是对当下各类设计见识的补充和了解。

课外必读书目:《新兴实践》高阶入门书籍,即又难懂又基础,性价比不高。因此我只做了小部分完全理解的且觉得有考察可能性的笔记,然后把书中的人名全记住,并与其作品或言论对应起来。往年同济就考察了书中人名,不过今年没考到。

《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是近年的热点,此书是一定要认真看完并做好笔记梳理内容,是同济大题考查重点。

此外《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创新》《IDEO设计改变一切》以及也都是重点书籍。此外我也阅读其他几本书作为泛阅读材料,但最终考试涉及不多。

然后论文亦是重点,娄永琪院长,以及同济老师的设计论考研要下载并仔细阅读,整理笔记。论文最好精读理解,可以了解当下设计领域的研究范围和理论。

之后从同济设计创意学院的微信公众号,还有设计史论公众号里,把可能涉及的课外考点的文章全部阅读并做笔记。

最后再整体上补充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材料学基本内容(今年没考),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理论内容,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外笔记完成后,我用一定时间把笔记分类整理,互相串联,以便于记忆和理解。

12月份基本就停止记录新笔记,考前冲刺期我不再碰任何书籍,完全记忆笔记,或进一步整理。


学习核心

可以看出,我的学习方法是以笔记的记录和整理为基础,以考研的考察方式与范围为导向的针对性应试性方法。每个人的能力背景,特长短板不同,因此我很不建议照抄他人的学习方法。但是不管是何种学习方法,都应该明确学习核心—即学习目标。你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要判断是否符合你的学习目标,是否促进你向目标的前进。这种学习方法的功利性很强,仅作应试用途,多做无益。


其他部分

关于培训班:不少人有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即幻想通过一次一个月的培训就能习得所有快题技能,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培训班的作用在于:通过高压渲染的学习环境,催促你快速进步。但进步的速度与个人基础前提,理解能力相关。快题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学习过程,特别建议跨专业的同学要尽早准备快题,积累相关技能和理论的学习。

线下培训班最珍贵的是学习环境的带动,老师助教的指导以及同学的资源。我在新易设计坊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之后的备考中也给我了很多指导。同时老师对我的一些指点,也非常重要。我很感谢新易。

但不能过分依赖培训班,从九月份起所有的时间都是黄金时间,必须认真安排好每一段复习时间。我在备考期间有很多线上线下培训班的宣传,一次直播授课动辄数小时。在报培训班之前,一定要考虑投入的时间和回报是否合理,据我观察不少线上培训宣传太过用力,授课言语冗长,没有要点,实在浪费时间。作为考生,一定要自己懂得判断和安排复习计划。

关于计划制定:计划应处于不停改变之中,灵活针对当下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可以先订好整体复习框架,再制定当月计划,周计划及日计划。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要心中要数,每个复习阶段的主要矛盾都不一样,因此每科复习时长都可以灵活变化。只有保证复习方法和方向的正确,努力才是有意义的。


结语

赘言五千余字,似乎也意犹未尽,只尽力诉说了对于考研的些许看法。考研不仅是对于考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各方面的检视和筛选。人皆有别,学海无涯。别人的方法终究是别人的,加以借鉴参考,去伪存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考研是一件孤独的事,海中策舟,不知所向。因此一旦决定考研,桨橹不弃,风帆不降。祝各位考生,最终可以成功上岸:)

--------------------------------------------------------

新易设计坊官方网站:ncdcdesign.cn

想要得到设计素材吗?

花瓣:新易设计坊

新易设计访官方qq群:

19年工业设计考研交流群:729984624(考研必加)

工业设计考研交流群:474485033(考研必加)

工业设计手绘交流群:339599105

交通工具设计交流群:145064525

工业设计出国交流群:460426850

北理工工业设计考研群:480849274

同济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群:597551552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群:481308009

江南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群:481188856

武汉理工工业设计考研群:183389398

其它院校工业设计考研群:474485033

新易设计坊联系方式:18511759766 单老师

新易设计坊咨询qq: 865210206(考研)

593697381(出国、汽车)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区

【23北京建筑大学艺术设计考研】北京建筑大学环艺考研备考指南...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