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地球上本来是没有火种的是普罗米...来自 考研备考...(开学季)

 2023-11-27 22:48:53  考研全封闭培训    7
[摘要]

本文目录 ? 小学六年 独自上学的学生时代,两点一线的往返时光 早起早睡的时间表,差强人意的抗干扰 望子成龙的焦虑,量入为出的烧钱报班 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 用心良苦的全科辅导,效果...



本文目录

?

小学六年

独自上学的学生时代,两点一线的往返时光

早起早睡的时间表,差强人意的抗干扰

望子成龙的焦虑,量入为出的烧钱报班

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

用心良苦的全科辅导,效果随缘的心理安慰

大班教学的心满意足,作业本手写的从前

言传身教做表率,潜移默化塑习惯

初中三年

情绪管理写日记,点滴记录讲故事

小学生熟练的王者荣耀,中学善用惜用的学习机

接棒教学的英语老师,各成其就的初中同学

学习成绩力争中上游,八分靠自主两分靠补课

独立自主多观察,潜移默化如练字

如临奇遇的校园霸凌,不相为谋的划清界限

坚持做英语阅读理解,细水长流出成效

坚持背诵英语单词,反复攻坚去浮躁

高中三年

张弛有度的学习计划,小步慢跑的消消乐任务

定时启动的学霸模式,披星戴月的晚自习夜归

手敲桌面的练习打字,不感兴趣的网络游戏

争分夺秒减玩心,想方设法提成绩

高三备考的晚自习,青春懵懂的情书

大学本科

英文授课的视听享受,随遇而问的探讨学术

曲径通幽的兴趣爱好,学有余力的考证考级

大学英语课程的尴尬地位,过于奇葩的教学风格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努力备考的那些年

图书馆的艳遇与厌遇,我和同学难聊也难撩

笨鸟先飞的学习,长期攻坚的时间表

大学英语的学习方法论,大小作文循环背诵

大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论,刷题计算看笔记

大道至简的学习方法论,经验主义的避坑指南

大学硕士

火车硬座的颠簸,入夜微凉的暖意

助教日常的苦累,用心投入的无愧

助教日常的枯燥无味,大学时代的充实欣慰

学员来信思进退,时过境迁续奋斗

应接不暇的焦虑,暮然回首的宁静

考证升学充电忙,知易行难各成败

不期而遇的学生时代,互相指点的学术交流

风华正茂过往处,青春笑泪泼洒地

富兰克林手绘学生时代

------富兰克林的分割线------

富兰克林的学生时代|助教日常|学习方法论|小当家日常

一个人的教育之路,十月怀胎接受胎教,胎升幼、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本升硕、硕升博、博升博后…读书生涯,二十多年,虽然这些过程可能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但只要刻苦用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提升自己。

小学六年

独自上学的学生时代,两点一线的往返时光

有的孩子靠家长接送上下学,而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都是自己上下学。每一个漆黑的早晨,每一段风雨兼程的路程,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训练出了一点脚力,磨炼出了一点耐力,锻炼了一点体力。

幼儿园:家校距离约400米,步行约5-8分钟。每日2个来回,坚持1.5年。

小学:家校距离约2.1公里,步行约30分钟-40分钟。每日2个来回,坚持6年。起床太早,天还未亮,路上的一户人家养的几条狗听到一点动静,可能以为是小偷,就狂吠不止,以前也被咬到过,所以需要家人护送一小段路,到大马路上才敢独自行走。

初中:家校距离约1.5公里,步行约25分钟-35分钟。每日2个来回,坚持3年。

高中:家校距离约2.6公里,骑行约25分钟-35分钟。每日2个来回,坚持3年。

早起早睡的时间表,差强人意的抗干扰

读小学时,每天早上5-6点天还没亮,我就出发去上学了。主要是觉得家距离学校比较远,而且有次上课迟到非常后怕。为了确保早起,我每天下午都早早地吃完晚饭, 5点就躺到床上(夏天此时仍天亮),强制闭眼睡觉。

期间,家里人说话、吃晚饭、吃水果、看电视的动静,以及家外面人来车往的背景声,我都不理不睬。一开始闭着眼睛睡不着,不过还是坚持躺着,一直到慢慢地入睡,一直坚持了6年。

这么看来,早睡早起也算是我以前的传统,也由此练成差强人意的抗干扰能力。事后来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早睡,错过了多少有趣童年时光。不过这个习惯后来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后来的学生时代和生活习惯,或许这也可以解释别人抛给我的一个月 经问题:为什么你来得这么早,总是第一个(或前几个)到达学校/图书馆/教室/办公室/赴约地点/集合地点?

望子成龙的焦虑,量入为出的烧钱报班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培养孩子方面出手阔绰,每年开支巨大,疯狂地 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然而有的孩子学了又跟不上,孩子心里失落;有的家长显得操心过度,交了各种学费(或心理安慰费)收效甚微,搞得家庭经济状况紧张。

有的父母抱怨养孩子成本太高昂了,一个暑假报各种兴趣班动辄几万,此类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仿佛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一说,只有比谁花的钱更多。比如 “月薪3万撑不起一个假期,刷爆了朋友圈”。高管妈妈贴出了自家的账单,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是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三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有35000元了。

既然报班这么贵,那不报不就得了?富养可以提供条件和机会,孩子可能不懂得珍惜,烧钱报班也未必有效。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普通地养,孩子也未必不能名校毕业、高薪就业。既然家长做了选择,就必须接受相应的代价,想抱怨压力大的时候,要反复提醒自己“怪不了谁”、“选了就要认”、“自己选的”。

书读得太早,年级跳得再快,没有成熟的心理始终是一个小孩子,父母需循序渐进把孩子抚养成品德端正的人。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说不定10年之后,还不如自家孩子发展的好。

不过报辅导班好处也很多,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视野,增加技能。小时候打的基础,都会成为你以后的垫脚石;没打的基础,都会成为你以后的绊脚石。回首来看,小时候都是玩过来的,多个寒假和暑假玩物丧志,除了三门主课的寒暑假作业,别的课外书一律不看。长此以往很少受到文字和语言的熏陶,也没有刻意锻炼思维习惯,经常处于一个不需要动脑思考的环境。而不知道有多少城里娃,偷偷地背着我们这些农村娃在拼命学习。这导致我现在腹中知识空空如也,情商太低,文笔不行,而别人家的孩子却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正是:

永遇乐:圈养养娃(25)

家长烧钱狂报班,学童军备竞综合。

排程布课早预演,随波逐流抢揠苗。

童年超支追无忆,心理安慰自导戏。

双亲自备示范包,厨务文礼现身教。

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

曾经的大街小巷上,有做泡泡果的,有卖糖葫芦的,有烤红薯和烧饼的,有卖麦芽糖块的,有卖老面馒头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很多人家拿着大米、玉米、面条,请民间技人做爆米花。还有一家千层饼店,从我读小学开到读大学,到现在生意也很好。

每学期放假前,老师会根据过往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给同学发作业本以表奖励,我得到的本子以“本”为单位,只有两三本,而班级前几名是按以 “沓”为单位,有好几沓。

以前的小学,教室内没有多媒体设备,都是学校组织班级排长队,步行一条街到县礼堂看电影,出发前大家都兴奋得准备好大包小包的零食。有一次在操场上玩丢沙包,被一个同学带铁环的键子砸到头顶流血了,那同学的家长也赔了一带鸡蛋和几斤肉。有一次我掉进满是於泥臭水沟里,离家里远没回家,就简单地在学校里冲洗干净,一位老师也 我洗了衣服。

小学早餐只有0.5元-1元的预算,吃了几学期的油条,几学期的水煮。有时而周末若有零钱,买一两包方便面和辣条。至于别人家的孩子吃的鸡蛋和牛奶,对我来说不存在的,这些都是逢年过节才有的食物。犹记得把几天的早饭钱存起来买铁胆火车侠玩具,等钱存够了却发现商店柜台里没有卖了,也算是白饿了几个早上。而兴趣班、特长班什么的,不存在的。

当乔布斯推出跨时代产品时, 我连mp3都买不起,更别说ipod。后来求家人买了台收录放音机,听英语,闲暇时不务正业听广播和歌曲。所以英语磁带没听几盘,广播节目和歌曲倒听了不少。还记得街边摊买了一盒磁带,周杰伦的霍元甲便是主打曲之一。

富兰克林还在建筑工地度过若干个暑假,也种过青菜,摘过玉米,采过番茄、灌溉过辣椒……

或许,这些就是童年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

用心良苦的全科辅导,效果随缘的心理安慰

学生时代,我自己仅有两次报班别人给我补课,除此之外都是我给别人补课。我曾经利用一整个暑假的时间,给亲友团的初中学生辅导功课。2个月白加黑地讲解小学、初中的语数英课程,也算是一个小老师(自称助教)。硕士期间曾多次担任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主要辅导大学生的专业课。主要合作机构包括 、 、 、沪江、 、 、 。

当初辅导中小学功课时,强度很大。我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细水长流。但是孩子平时很多时间都在划水,学不进也学不好,成绩在班上接近垫底,家长听之任之。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暑假黄金时段,不得不设置计划、抓紧恶补。补课补好了,是力挽狂澜、画龙点睛,没补好就是对牛弹琴、费神费力。无论有没有用,起码也有一个心理安慰了。

大班教学的心满意足,作业本手写的从前

我的学生时代,每个班级的人数规模都算大班,最少54人,最多120多人。大班就像放养,可间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可大班也有弊端,老师授课不能照顾每个学生,学生的成绩容易两极分化,群体活动众口难调难以统一。不过我觉得有学上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现在各种练习册屡见不鲜,但由于条件有限,我的童年是没有原装的练习册的。每周五下午,数学老师会布置作业,叫课代表把练习册的题目抄在黑板上,我们跟着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用完了就抄到封面上。讲个笑话:如何回复“你读书都读到书壳子上去了”?回复“读书就是从书壳子上先开始的”。

这个过程,我们眼睛需要不断瞄准黑板落笔点,锻炼了观察能力;手需要不断书写,保证抄题快过擦题,锻炼了动手能力;大脑需要不断怀疑能否解出这天书般的题目,锻炼了批判能力;脖子需要摇摆克服前排挡住视线,锻炼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能力。看似简单的周末的作业,却需要我们一心多用,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也是一种不经意的锻炼。事到如今,已过多年,很久没碰数学,目测我数学功力剩余不到3成,买东西找零钱还要反应半天。

言传身教做表率,潜移默化塑习惯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的教育完全依靠于学校,这是大错特错的。家长也应该思考如何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毕竟孩子的表现,也跟家长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家长在看书,那小孩当然也会耳濡目染地看书。如果家长在一旁打游戏、刷小视频,当然会吸引分散小孩子的注意力。想想自己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立自强,跌倒磕伤了,学会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过度消费没钱了,学会省吃俭用;拖延任务大难临头了,学会后果自负……

有的家长会辅导自家孩子功课,还会使用一些提高专注力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做作业时放一本书在头顶。虽然辅导孩子功课也是一种亲子互动,但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家长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思考力,而不是让孩子在外靠老师上课,在家靠家长辅导。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人自主学习,家里没有谁可以问题目、教作业,全靠自觉。

而有的家长偏偏就无为而治,不言传身教,对孩子放任自流,甚至树立了反面教材。家长打游戏、打麻将、吵架、爆粗口、乱丢垃圾……一系列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学在每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家长都没有算清这笔糊涂账。

惯子如害子,有的家长养娃,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吃的、好喝的全都供着,苦活累活一点都不让碰。教训错误不让吸取,全部用钱兜着。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有的家长害孩子还一点都不手软啊,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完全是老师教的不好。有的家长总觉得等孩子长大后就懂事了。家长希望等时间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自己作为去教育孩子,怎么可能盼望着奇迹出现。有这样的家长和孩子,老师磨破了嘴皮都是做无用功,最后只剩下农村学校惨淡可怜的升学率。

正是:

永遇乐:放养养娃(26)

少年桀骜生极端,悔过自醒物已非。

家教关怀若缺位,望有社关多补位。

以身作则忘作则,望子成龙徒盼望。

虎妈猫爸黑白脸,延迟满足尝苦甜。

初中三年

情绪管理写日记,点滴记录讲故事

当我经历至暗时刻时,会记录兴衰荣辱和自己的感受。当我学习遇到瓶颈时,会写日记记录心路历程。当我等待时,会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学习需要苦中作乐,生活需要调剂,很多时期的情绪的微妙变化和宝贵时刻,都值得记录。

有的人有时间打游戏,有的人有时间看小说,有的人有时间追剧,而我有时间写素材。无聊的时候写,发呆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观察,聊天的时候积累素材,等待的时候写素材。素材既是出于自己总结的习惯,又是自己存档的习惯。日积月累形成了自己的多媒体素材,阴晴不定的日志随笔,或喜或逗彩蛋图文,录制剪辑的音频和视频。

严谨独特的辩证角度,针砭时弊的社会观察,不落俗套的生活洞见,发人深省的总结归纳,言简意赅的说文解字,变化莫测的文体文风……这些特点,富兰克林的微博可能都没有,但是富兰克林的每一段文字,都是我的一家之言。

词牌名系列写稿计划中,我每天都会写一首素材,记录相应阶段当天的心得,持续日更6个月,共180余篇(未同步发布的有20余篇,为微博较早时期单独发布)。每天写首素材乍看可能挺新鲜,坚持下去也比较困难,但是养成习惯后,就会觉得写素材就是顺手附带一做的事。

每个人都是情绪的主人,情绪好坏自己都要照单全收。你可以让往事随风逝去,但是不要小瞧文字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让你以后遇到那些负面情绪时,便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正是:

念良游:写稿有感(28)

伏案而作无人境,踌躇满志开话匣。

遣词造句起顿挫,琢磨推敲规对仗。

字里行间缩洞见,动脑启思除钝锈。

求学问路攀高峰,兵荒苦旅在芯中。

小学生熟练的王者荣耀,中学善用惜用的学习机

很多小学生用手机和平板熟练地打王者,却不懂手机基本设置和操作,比如拼音输入法。这种现象就应该被严格管制。针对中国小学生的现状,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千呼万唤始出来,但若从手机端、软件端解决,只是从技术层面只是把欲望暂时遏制,但并不代表消灭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家长给孩子配置不能联网的学习机,或者设置访客模式。小学生可想方设法寻找破解之道,找维修的解开,换个手机或借同学手机,偷窥家长密码,或者在上课时梦里与周公组队玩。讲个笑话:王者荣耀,需要加一个防沉迷系统。读书学习,需要加一个防沉睡系统。

家长别动辄就是惊天动地地打游戏,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习惯。

个人认为,初中生、高中生配备一台学习机还是有必要的,这台学习机最好不能联网。初中时恳求家里买了个黑白触摸屏的学习机,买到后激动了一个晚上睡不着。没用多久就在学校弄丢了,被家里骂了一顿,虽心不甘且久久怀念,每天晚上只能与广播为伴。

高中入学时又求着买了个彩色触摸屏的某品牌的袖珍学习机(不能联网),每天都带着,机身小巧精致,觉得是用过的最好的学习机,全键盘响应快速且收纳方便。我主要用它来设闹钟,查单词,听发音,翻句子,翻文言,找公式,听音乐,看文档,当u盘,练打字,也附带着懂省电,善惜物,学升级。

老师说看英文解释更到位,我也买了词典、四六级词汇书。不过我还是习惯查电子辞典,毕竟我面对的是大量的阅读理解习题、无穷无尽的报纸、周而复始的卷子、作文书、语法书……虽然其他的功能也有,比如听网课、做题目,但这种需要专注耗时的内容(且需要用电脑下载,再传输到学习机上),应该多回归课堂和书本。

千防万防,高三快结束时学习机又丢了,为此懊悔了很久很久,路面多坑,骑车过快,口袋太浅。这也导致没闹钟可用,后来花钱买了一个闹钟。多么痛的领悟,就是我的全部。

接棒教学的英语老师,各成其就的初中同学

初中第一任英语的是一名年轻女老师,同时也兼班主任。她的课上有比较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邀请三五成群的同学模拟情景对话,击鼓传花随机选人回答问题,学生们学得也很有劲头。不过只教了一个学期,她就要休产假。

第二任英语老师兼历史老师,他在我们班的教学之路算是一波三折。当时一些同学非常叛逆,抽烟、旷课、看小说、打游戏、谈恋爱,甚至在校外斗殴打架。课堂上,同学说话捣乱秩序,不服管教,甚至让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第二任英语老师教了一个学期就走了,可以算是被我们气走的。

有的同学选择转学换个环境考高中,有的同学心思也空了变得无所事事。而更多的同学是在吵闹的环境中迷茫徘徊,不知未来去向哪里。一种普遍的情绪也助教蔓延开来:,怪老师管教无方,怪"顽皮"的同学"无法无天",怪自己无能为力。虽然班上有两三个同学一起也组成复习者联盟,希望在混乱吵闹的环境中闹中取静、知耻后勇,不过成绩还是平平常常。

第三任英语老师临危授命,一直教到我们初三毕业。她的教学方法也很很独特,要求上课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我们上课只能听,不能记笔记。我们下课后抄不赢黑板就互相分工,早上也读这些笔记,后来很多人的英语成绩提升了不少。初三面临升学压力,老师们没少找同学做思想工作,我也收到过英语老师的信,劝我好好读书。我英语还行,绝大部分是初中和高中的基础。

初中毕业后大家分道扬镳,每当和个别初中同学小聚,我还能从同学那里听说那些"顽皮"同学的近况。他们有的后悔当初少年轻狂太冲动,不懂事。我莞尔一笑,其他人都是外因,每个人自己才是内因,内因才是决定因素。只希望他们以后对自己的行为担待责任,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

学习成绩力争中上游,八分靠自主两分靠补课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人自主学习,家里没有谁可以问题目、教作业,全靠自觉,大部分问题都是我自己琢磨。当周边的学习氛围不强时,也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小学做题目遇到不会的,可以去梦里问周公,毕竟答案被老师要求撕下来收上去了。初中做英语阅读理解,看了解析还是不会的,可以去办公室问老师,她很鼓励理解也很耐心细致。高中做数学题遇到不会的。可以和同学为一道题目想得昏天黑地、争得不可开。

单打独斗地学习时,没有人监督,如果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停就停,心猿意马,成绩怎么提升?向人请教时,既可以 助他人理清思路,也能 助自己学业进步。很多人因为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看不到明显的成效,放弃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学生时代,我仅有两次花钱报班补习的经历,成绩虽不至因此突飞猛进,但花钱补课,也算是居安思危,笨鸟新飞。

第一次补课,是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当时我的基础薄弱、学业捉急,家长 我报了语数英三门科目的优惠课程。上课地点是一所私立学校的教室,授课老师是实习的大学生。每天我顶着大太阳去全勤补课,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桃花源记》、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数学平方公式和指数的运算、过目就忘的英语音标和单词。

第二次补课,是初二升初三,当时成绩下滑屡被班主任约谈,老师建议补习数学,家长同意。老师授业解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很多。补课结束后,同学带着我去网吧学习上网,注册了qq。

正是:

踏莎行:梦里花落知多少(31)

天下为公桃花源,小桥流水近人家。

五柳茅屋秋风破,隆中对曲陋室铭。

水调歌居爱莲者,励志如陈涉世家。

行路虽难与友期,观峡访潭醉翁亭。

独立自主多观察,潜移默化如练字

中学生可以做很多。把字练好,写一手好看的字;零花钱精打细算,培养勤俭的习惯;当个班干部揽些活,锻炼协调能力;把自己的成绩学好,少麻烦老师叫家长;把大是大非判断好,知耻而后勇;把身体锻炼好,哪里摔倒哪里爬起……

我写字都是自己小打小闹,小时候用沙在地上堆积写字,制作简易毛笔,或用手沾水在桌上反复写字。观察春联的独特美感。初中时,欣赏课本课文旁边精美的插图,观摩附录中的字帖和书法赏析,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写法,开笔、转折、收笔之处都有毛笔字的特色。和同学在黑板上板书讨论题目, 同学出黑板报写字, 老师抄题目和课文。买美工笔(一种笔头特殊处理的钢笔),给自己设计签名,一笔签,草签。至于买本字帖临摹很枯燥,纯属为了完成家庭作业。

高中时,观察英语老师写英文时的习惯性地连笔,每个字母写得分布均匀、占格到位、圆润饱满,每个字母都要倾斜45度。高三时,文科综合考试需要写很多字,简直是超负荷魔鬼训练,手写麻了,字也像一团乱麻。后来在手机的画板上练字或画画,觉得不好看就重新写。

如临奇遇的校园霸凌,不相为谋的划清界限

上小学时,有一次骑自行车去学校,在一个路口拐弯,经过一个木棍男,我的后背突然莫名地就被他用木棍猛打了一下。我疼痛难忍,停下车想理论,不过我看着木棍男拿着木棍挥来挥去,敌不过只好暗暗地咒骂着继续赶路。后来运气不好,又有几次路上遇见了木棍男。我故意躲开保持距离,没想到木棍男突然嚣张地对着我大骂。

还有几次,我的自行车被学校里一些的小混混抢去骑了,各种摔打和折磨。我势单力薄,无法与之抗争,后来请家长和他们的班主任理论,班主任也就是口头声称回去教导一下,实际上小混混还是我行我素。为了避免被报复,我只能停止骑车,改用步行。

上初中时,我向班主任反映了个别同学在班上的胡作非为,他们就恨得我牙痒痒,后来找了一些混混拉 结派(简称打锣派),把我群殴了一顿。放学路上又有一两次被打锣派拦截,正巧木棍男也加入其中。他们还欺负别的同学,我 忙说理,他们反而把我的书包从高楼上扔下去。我有时候晚来教室开门,他们就等不急把教室的门踹得严重变形,几近报废。

初中毕业后的一两年,一个打锣派里的同学联系我,说他当初打人都是年少轻狂太冲动,现在他想通了请求做个朋友,建立和睦关系。虽然一开始选择了原谅,但后来还是过不去心里这关,最后删除了他。

坚持做英语阅读理解,细水长流出成效

学英语习惯有很多,背单词,练听力,刷题,周练……初中和高中的老师也一直强调,做阅读理解非常重要,主要是为了保持语感,不然就容易生疏。我能把英语学好,也得益于做了大量的阅读理解,一天两篇,雷打不动,坚持下来,形成惯性。这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下来的人,受益匪浅。

英文课本中的文章,也是阅读理解的形式,每一单元都有个主题或是生活场景。课文基本上都是寸土寸金,看似简单的单词和语句,实际上包含了很多语法和考点。以前上课不认真听,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用做阅读理解的方法看课文,这就导致虽然学了,但考试依旧不会做。

做阅读理解,要严格训练做题时间,做得很熟练时,初中和高中的阅读理解每篇5分钟,大学英语四六级每篇10分钟。先看问题、再看文章,带着问题去看文章。如果有的题不会做,先把会做的都做了。大家的平均分数线就是根据考试难度水涨船高,如果大家难题都不会的情况下,保证自己会的题都做对,就是最大的胜利。

做完了阅读理解不能一丢了之,还要订正错误,挖掘考点,每篇阅读理解、每个单词、每句话、每个语法都认真对待,都要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该做的笔记还是要做,一定要温故而知新。一开始这可能会比较费时费力,但是这样慢慢积累,后面的学习很多东西越学越明白。

有英语专业的朋友告诉我,小学生英语说得贼六。原来是小学生说的都是中式英语,不用完全遵守语法规则,其实这样老外也能听懂。而我每次说英语都太较真,尽量保证语法结构、人称、时态等一大堆东西要准确,但这也束缚了口语的发展。

正是:

永遇乐:英语(10)

听力堪比催眠曲,答题全凭想象力。

单选恰似无间道,手起笔悬没得选。

阅读完型如天书,理解困难眼迷离。

翻译作文屡断章,中式英语自陶醉。

坚持背诵英语单词,反复攻坚去浮躁

背单词,单词背了又忘,是正常现象。一本词汇书从头背到尾,也是常规操作。学而时习之,不亦累乎。但是学而不时习之,不亦忘乎?不要想着刚学的东西就立马记住,不复习隔一两周一定会忘。把所有东西都背了几遍,有感觉之后,以后才更容易地捡起来。世上本没有好成绩,学的次数多了,你就慢慢提升了。

我背单词就跟吃饭一样,慢慢地背得就快了,没有味道,但背过的单词都化成了自己的血肉。课本上的单词,基本都是先看单词表,再看课文。除了课本上的单词,我还背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词汇书,专四专八单词、雅思单词,用过背单词软件(词汇量测试的功能不错)。背单词的方法,总结来说就是反复+运用。

为什么大家都公认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别人那里奏效,在自己这里却收效甚微甚至失效?为什么条件更艰难、时间更紧张的人,都有勇气挑战不可能呢?大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成功与否,在于如何把大道理执行得有始有终。有的人控制不住自己,断断续续、拖拖拉拉地学习,最后成绩落后,也无心追赶,自我放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自信心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高中三年

张弛有度的学习计划,小步慢跑的消消乐任务

清华学生晒出学习计划的新闻不足为奇,但真正落实执行到几分几秒,并长期坚持不懈,那才是牛人。别人再详细的计划只能是参考答案,永远不是自己的标准答案。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计划事无巨细,落实精确到到几分几秒,制定得太死板,不现实也不必要。

学习也是一件清苦的事,需要张弛有度。起的太早,睡得太晚,一个人睡眠时间不够,哪里来的精力去学习?个人认为,有必要制定学习规划。就像田径5000米赛跑持久战,如果一开始就疯狂冲刺,不注意养精蓄锐,最后只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学习也一样,如果不按照计划行事,有过多的情绪化行为,遇到不想看的就不看,沉不下心,东一榔头,西一斧子,走马观花,黑白颠倒,计划就会流于形式,行动就驰于空想,等到真正上考场的时候,才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每天平均地复习和刷题,小步慢跑,效果才显著持久。

我以前会准备一个手掌大小的、方便携带的小型备忘录,如果复习过程中想到了需要去做的事情,可以先记录下来,等忙完手头的事,再专门抽一个时间集中去处理。把一个个完成的学习任务涂掉,有种玩消消乐的感觉,不过涂完之后倒像倒印象派作品。

有的人以为我是那种从来都不会偷懒的人,按照计划去做事,特别自律。甚至以为我每天学习14个小时,7天无休。其实这是对我的一点小小的误会,我还是会偷懒的,允许自己适当放松,我也会一觉睡到昏天暗地。

正是:

定风波:学习方法论(19)

细水长流打基础,挖掘解读增新知。

多遍刷题除钝感,时而背诵练语感。

答疑解惑排盲点,查漏补缺御怪招。

张弛无度疲斗志,省时提效严自律。

定时启动的学霸模式,披星戴月的晚自习夜归

高一时,还没有分文课、理科,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九科样样都学,附高一课程表。而一览课程表,便觉博览群书的巅峰,都是在时光清苦的高中。其实文科理科还是有很多交集,文科生以后也要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科生以后也要学历史、政治。讲个笑话,高中班主任说,学习好的同学一般都去读文科。而过于真实的我说,因为学不好理科才去读文科。

高一那些年,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半到校早读,7点下早自习,7点40回教室听英语听力,8点正式上课。11点55放学回家,12点半睡午觉,13点半起床去学校。

高三那些年,开始高强度的、周而复始的模式:骑车去学校,食堂吃早饭,早读和练习听力,上课和课间休息,吃午饭和睡午觉,上课和周练考试,吃晚饭和晚自习,披星戴月,骑车回家。正是:阅题无数,笔耕算术。熬夜无度,焦感丰富。

附上高一的课程表:

一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政治 电脑 英语 化学 数学 物理

英语 英语 数学 英语 英语 英语

数学 化学 物理 语文 历史 化学

生物 语文 化学 生物 语文 历史

-----------------------------

地理 数学 艺术 体育 物理 数学

语文 物理 语文 政治 地理 语文

班会 自习 自习 数学 自习 自习

周练 周练 周练 周练 周练 周练

-----------------------------

地理 英语 语文 化学 物理 数学

历史 英语 语文 化学 物理 数学

政治 数学 化学 英语 语文 物理

正是:

永遇乐:文综(12)

政经文哲学政治,课堂小测未踩分。

古今中外学历史,周练所答常离题。

日月星河学地理,期中期末难翻身。

济济考堂皆奋笔,头昏手抽再翻篇。

手敲桌面的练习打字,不感兴趣的网络游戏

我还没有电脑前,我就觉得熟练地用电脑键盘打字这项技能很重要。我就把电脑键盘的布局画到桌面上,直接在桌面上敲打练习。每次练习打字我像一个钢琴手一样,手指在桌面上跳跃,一遍脑海中想着周杰伦的七里香的旋律,一遍在桌面上逐个盲打出歌词,仿佛“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说得就是我,将枯燥的练习打字加入了兴趣的元素。不能与人共乐,那就自娱自乐。

高中有一段时间,课业繁重压力下,我趁着周六半天假,痛快玩单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我现在对很多游戏都提不起兴趣,游戏软件基本都是秒装秒卸,包括王者荣耀。

争分夺秒减玩心,想方设法提成绩

考试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个人努力和刻苦是主要因素。每个人都不希望体会考试失败的滋味,那就每天要求自己,如果不完成学习任务,就不休息,甚至可以为了一道题钻研几天。关键时刻不对自己狠一点,还等什么时候对自己狠一点。

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午饭到午休这段时间,大概0.5小时-1小时小时,利用好可以事半功倍,特记高中学习历史和数学的两段经历。

高二时学校发的4本必修的历史课本,以及很多本选修课本。当时看必修的课本有很多都记不住,更别说选修的课本了。不过为了物尽其用,每天中午回家吃完午饭后,花20分钟看选修课本,边看边用笔圈注,仿佛妙笔生花,历史情境如浮眼前。看到1点午休,午休醒来,一切又云淡风轻,整装往校而行。这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分数,但是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有益于去除急功近利的心态。

高三临近高考时,为了改善数学成绩一蹶不振的情况,为腾出时间选择中午留校吃食堂,吃完午饭马上回到空荡荡的教室,书卷满桌、窗明风净,做一套小题。犹记得做完题后,趴在桌上午休流口水,胳膊容易被压得麻醉。虽然不舒适,但是倍感充实。以前多玩的时间,少读的书本,都会成为未来路上的磕磕绊绊。那些不愿放弃牺牲的养尊处优,都会成为自我改变路上的应接不暇。

高三时若干次大考后,富兰克林各科成绩和排名的记录。既跟过去的自己比较,也跟身边人比较。也算是一枚文科生的青春修炼手册了。

正是:

念良游:升学考试(26)

出行节奏从前慢,同过独木结陌伴。

苦读数载蓄今发,寒窗征战心如淡。

场外堵况人四散,家长亲友翘首盼。

铃起笔落回首看,博得青春无遗憾。

高三备考的晚自习,青春懵懂的情书

那年高中下了晚自习已是晚上9点半多,拖着疲惫身体取了车出校门口。在马路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同班腼腆的她从黑暗中冲出来,把一封信塞到了手里:“给你的”。来不及追问她就匆匆转身离开。同行的车友催了一声“绿灯亮了”我才暂停了脑中莫名其妙的追问。

第二天,趁着课间人不多,我悄悄地把回信塞进了她的书包里然后走开。此后,我发现她的几次周练成绩越来越差,我也开始困扰,觉得一定是那封信影响了她的学习状态:毕竟,我可能没有把她问的几道数学题目解释清楚。

大学本科

英文授课的视听享受,随遇而问的探讨学术

我的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教材全是厚重的英文课本,板书、提问、答疑、考试也都是英文,既锻炼专业能力,又考验英语水平。一开始学得太煎熬了,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常常是一脸茫然的表情。但是万事开头难,慢慢学起来,还是能听懂主要的意思。

当初学金融计量学这门课的时候,全英文授课,还有一个全英文的软件叫eveiws。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对这个英文软件界面都不太熟悉,更别谈用这个软件进行模型的分析。不过幸好用得上一点统计学的基础,学起来也挺顺的。有的女同学会问我这门课的问题,一开始我很怕她们问倒我。如果我能答上来,就会立即做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我就会去寻找相应的方法。比如问上同一节选修课的同学学霸,他是中文授课,比我懂软件操作。

正是:

调笑令:抢救学习成绩(8)

提高成绩方法论,选课与师多攀谈。

座位靠前混脸熟,课上发言多捧场。

课间与其侃大山,课后留步问题目。

考前热络问重点,考后天台打电话。

曲径通幽的兴趣爱好,学有余力的考证考级

我的微博管理计划中,有一些标签:编辑、读者、脱口秀儿、小当家、男主内、助教、摄影师、设计师、质检员、主播、民工。上述身份都是我的戏称,并不是我的职业,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上述身份有很多相似之处。要发挥所有自己标签的长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编辑日常,摄影师日常,多记录思想感悟和生活瞬间。脱口秀儿日常,多看到生活幽默搞笑的一面。小当家日常,男主内日常,助教日常,多承担自身的责任,好好打理自己的家。

还记得幼儿园,独自上下学。小学, 忙种菜和烧煤炉,自学手机九宫格输入法,自学骑自行车。初中,自学做饭做菜,自学制作三节棍和小板凳。高中,自学修自行车,自学唱歌和跳舞,自学office软件,自学全键盘输入法。大学,自学ps、pr软件,自学修手机和电脑,自学各类资格考试,自学画画和敲代码,自学辅导和讲课。

大学看到别人家的体育课学的是轮滑,于是抱着热爱的态度去蹭一个学期的轮滑。老师看我态度诚恳,也允许我旁听旁学。一开始只是原地打转,不会转弯,就只走直线;不会刹车,就靠撞墙刹车;不会加速,就只能被超车;不会甩帅,就只能看着别人花样甩帅。后来听老师讲技巧,慢慢学会转弯一口气可以滑几圈,学会刹车可以做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学会倒滑可以花样甩帅。

有的会计专业的同学有一系列的考证计划: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全球注册会计师…似乎每个学会计的人都被逼成了考霸。其实可以按照上面一段话造句,不仅会计专业,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能被逼成考霸。

大学时代,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备考注册会计师/cpa,每天泡图书馆,完整学习过注册会计师6门课程的网课视频。但是后来发现考试时间正好冲突了,因为还要迫切处理两三个重大问题。这让我的精神状态久久处于高压的状态,自顾不暇,手忙脚乱。

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得不放弃cpa考试,专门投入其他的事情。就当自己追了一部名叫《注册会计师》的网剧好了。即使如此,那段时光也太黑暗了,每天的睡眠质量极差,很多次都是心惊胆战地惊醒,之后又是处理糟糕复杂的事情。

大学英语课程的尴尬地位,过于奇葩的教学风格

大学英语课程尴尬之处在于,你基本上所有的语法高中都学过了,所有的单词大学都背过了,她就给你指点一下你懂的单词,规范一下以后很少会说的单发音,叫你做一下俗套的自我介绍,给你看点演讲视频,然后就下课了。

有的老师的教学风格,让人十分煎熬,特别是常坐在前排的我。至于为什么如此煎熬,我想只有亲身体经历才能体会。我最怕这类老师有几宗:最怕老师上课化身纪律委员,问责调查;把上课变成了吐槽大会,全盘否定;把随机抽查变成打地鼠,课先搁置;把国语教学变成方言六级听力,云里雾里;把课堂展示变成念ppt;把按培养大纲教学,变成了无关的东拉西扯,过度即兴。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努力备考的那些年

大学时代,富兰克林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备考时光。当初备考时,我都以图书馆为家,无论晴天下雨,无论大节小假,早出晚归,泡馆成了一种习惯。不是做给谁看,因为根本没有人会看。图书馆爆满没有座位时,自习室暂未开放,寝室有室友打游戏说话太吵,面临学业压力走投无路,只能在教学楼楼道的阶梯上学习。

为了拉开和别人的差距,我就要求自己多花时间,从周一学到周日,从1月学到12月。白天基本没有娱乐沾边的活动,晚上累得基本碰床就睡,不管周末与否,都是如此,循环往复。每天晚上结束学习已是11点多,夜深人静,收拾书包迈出人去楼空的图书馆,疲惫而充实,回寝室的路上寂寥无伴,寒意袭人,内心却十分安详平和。

为了节约时间,我会想方设法节省时间和挤时间。元宵节前一周,我就来学校图书馆学习,就当笨鸟先飞,备考预热。晚点去吃饭,避开高峰期,有段时间就直接不吃早饭,一次老师见我脸色煞白、非常憔悴,好心送了我一大带零食。中午回寝室在床上睡觉虽然舒服,但是容易贪睡过度,于是在图书馆趴着午睡,不过那样睡得很难受,也会导致消化不良。我的奇葩事,为了节省时间,我一周只洗一次澡。晚上不小心摔破膝盖,血液滴流,也不去医院或寝室处理,选择自然愈合。晚上回寝室睡觉休息时,戴上比较厚实的隔音耳麦,但屏蔽了室友的声音,也屏蔽了自己手机闹铃,导致几次睡过头。失眠的时候,静静地闭目养神,带着耳机收听节目催眠入睡。

暑假还专门去学校图书馆学习。每次坐公交车,都会看数学笔记,逐渐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顺便也潜移默化地背了下来。有一次坐公交车回家,正赶上下暴雨,路面上的积水深有0.5- 1米。许多小轿车被淹得熄火,停在路中央,而公交车司机要求我们在车里等,停在水浅处不敢继续开,等了很久我还是跟着别的乘客下车,摸水前行,一开始水淹到膝盖,后来到大腿,再后来到腰。我一手用棍子探路,一手高举装着书本的包,不过最后口袋里诺基亚还是被淹坏。

备考阶段,还要面对一系列的打击。在班级考研群中正常发言交流,受到个别同学匿名的冷嘲热讽,无端指责。长期结构性单身,感人生挫败。选课失误导致重新选修一门课(并非挂科),克服困难,耗时协调。独来独往,穷困潦倒,只能自己调整心态…..那段黑暗的时光,虽然每天都过得迷茫且痛苦,但庆幸的是,我还是撑过来了。外在环境只是暂时的,自己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影响事物发展的还是内因。不要被别人的危言耸听所击倒,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不要一直自怨自艾或自我放纵,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后拿出结果说话,让对方无话可说。

当初我在备考的时候,我什么类型资料都看,什么题目都做。就像我平时吃饭一样,从不忌口,从不挑。这无关是否科班出身,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时间有限,也有很多学校的课要上,也有多门备考课程要学习。只要我想做的事,没有条件,我也会创造条件去做。有得有舍,虽然有时忙得不可开交也会耽误进度,很少为自己找借口,而是预想所有的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比如就设想过上考场前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

设想过考点距离自己住所过远,导致初试期间住宿不便。设想过初试期间宾馆太火爆,一房难求。设想过幸订到宾馆,又恰逢隔壁的学弟、学妹装修扰人清静。设想过去考场的路上,堵车,忘带准考证,影响发挥发挥。

孑然一身进考场,一支笔,一块表,无稿无书。

了无牵挂出考场,一合卷,一拾衣,不喜不悲。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每门课考试我都提前交卷,而且还检查了一遍,成绩分别为:专业课128分,数学三121分,英语二81分,政治76分。我也是班上唯一考研成功的男生。

正是:

永遇乐:图书馆(8)

晴雨昼夜馆为家,逢年过节自馆藏。

书香人文静阅览,温馨周全奋研修。

如隐江湖避风雨,似渡茫海引航向。

青春往事不可追,恋恋之旅留足痕。

图书馆的艳遇与厌遇,我和同学难聊也难撩

富兰克林曾经和同学一起泡馆备考,学有余力地顺便 他占座。虽然由于某些原因,座位的位置有所移动,但大部分时间都惯性地挑个好位置固定下来长期落座。

有一次靠窗落座,同学对座的女生突然传了一个纸条给同学。虽然我没有抬头,但是我用眼睛的余光尖锐地观察到了。我以为是同道中人交流学术问题没有在意,事后同学略带嫌弃和无奈的话中得知,纸条上大概写着:同学我看你眼熟,交个朋友吧,问联系方式之类的。隔日同学立马要求我换座。

我也有次假期前泡馆学习随意落座,窗口阵阵微风轻拂。几小时后。座位对面一位素未谋面的女生突然递给我一包饼干。我先是一愣,然后看着她清秀的脸庞,脑中浮现了某达你来我往的口香糖广告,然后我利益熏心地道谢收下。

后来发现画风不对,因为饼干恰好是口香糖味道的——薄荷清凉味去除口臭效果极佳,毕竟当天吃的东西口味重可能有残留。此时此刻只有一首歌能唱出我的心声,“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因为“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别人有图书馆艳遇,不过我有图书馆厌遇,不亏。

上面是我写的一个小故事,根据真实事件略有改编,故事结尾有所戏谑加工,以呈现出无厘头自嘲的状态。故事原貌只是单纯的图书馆擦肩之遇,我没有口臭,那位女生递给我的也是普通的饼干,导火索可能是因为我很帅很认真,希望最后这句话不要树敌太多。总之,学习改变命运。

笨鸟先飞的学习,长期攻坚的时间表

一句话表明你不是考霸:我的奖学金和证书是别人的零头。真正的学霸,私下起飞各收割,背地弯道各超车。

一句话表明别人都是伪学渣:饭桌上博士也称自己是学渣,感觉大佬遍地为赢家,弱势群体全捧杀。商业互捧习为常,群雄称渣我默泪。

一句话表明你是学弱:我的吸收时间是别人的几倍。于是笨鸟先飞,多家总结。

附上那些年的复习规划时间表:

6:30起床(元宵节前一周,就来学校图书馆学习,就当笨鸟先飞,备考预热)

6:30-7:00吃完早饭、到图书馆(我的奇葩事:有一段时间为方便就不吃早饭或晚饭了)

7:00-8:00 看长难句笔记背单词

8:00-8:10 睡觉休息(释放伪清醒下的困意)

8:20-12:00学习(定闹钟每45分钟休息一次,思路连贯与否我真的认为不重要,只要强大什么时候都能收心)

12:00-13:00吃午饭、回图书馆(避开高峰期晚点去吃午饭)

13:00-14:00睡午觉((中午回寝室在床上睡觉虽然舒服,但是容易贪睡过度,于是在图书馆趴着午睡,不过那样睡很难受,也导致消化不良)

14:00-18:00学习

18:00-19:00吃晚饭、回图书馆(傍晚拖着疲惫的身躯暂时从图书馆出来,坐在湖边的长凳上,看着湖中嬉戏的鸭群,吃一包辣条,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继续回到图书馆到闭馆)

19:00-22:30学习

23:00-23:00背书(22:30图书馆第一次响铃,藏书间的阅览区暂停开放,藏书间外的走廊继续开放。我转到藏书间外的阅览区,继续鏖战学习。半小时内,通篇地默背了英语大小作文各1篇,浏览式地默背了几章政治基础理论)

23:00-23:30回寝室、洗漱睡觉(以背诵结束一整天的学习,已经是夜深人静。图书馆已经快人去楼空,走廊上只剩下零丁几个跟自己一样晚归的人。收拾书包迈出图书馆的门口,疲惫而充实,回寝路上寂寥无伴、寒意袭人,内心却十分安详平和。全盘接受当下清苦,期盼着付出会有回报)

正是:

清平乐:备考(16)

临考冲刺倒计时,泡馆苦干默相竞。

政治考点轮流背,英语作文反复记。

三点一线全流程,俯仰之间夜已深。

清风明月伴归寝,愿者有志事竟成。

大学英语的学习方法论,大小作文循环背诵

备考最后的一两个月,每天晚上结束学习前,我会站在走图书馆廊上默背英语大小作文各一篇, 20篇作为一轮滚动背诵,背完一轮再重新来一轮。一开始每天需要30分钟,后来熟悉了15分钟就可以搞定。虽然背书的任务听起来很困难,但是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提升成绩和巩固心理。时间会给人答案,今天所有的投入,都是影响最后结果走向的合力。

英语大小作文的复习,方法就是以记为主,以练为辅。跟数学练手感一样的道理,积累素材才能言之有物,下笔如有神,不然临时突击套模板只能下笔如走神了。选择一本主流的作文书,把里面写作要点、形而上的内容通读一遍。里面的优秀大小作文各10篇才是主体内容,可以把这20篇作为背诵的内容。

我记忆力也不好,但是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去背,慢慢会发现背诵全篇也没有很难。最后一个多月,保持每天背诵的习惯,倒是越背越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似乎梦里也在学习。每天大小作文两篇,每晚图书馆闭馆前花大概15分钟-20分钟背完,10天作为一轮循环,背完一轮再次重复。背之前可以先熟悉一下每篇文章,把亮点句型、高级词汇、习惯表达、常用语法、行文格式圈住勾画出来。与有声诵读相比,默背的效率更高,也不会破坏图书馆的气氛。

背的同时也结合动手写写作文练习,除了锻炼手感,也是心平气和地练字。审题后列提纲、分论点,分三段展开叙述时主要是:即兴发挥+储备调动。动笔时如果脑中空空,则要反思是否提纲不够明晰、背诵功夫不够。有的人平时不准备,想临时抱佛脚突击一下,比如通过套模板的方式复习,这就考场上生搬硬套,脱离语境、代入感弱,运用时堆砌词藻,套模板痕迹明显,也容易失分。而背作文则是找到写作文的感觉,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语感和手感,内心有方圆,下笔如有神。

大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论,刷题计算看笔记

我每天在图书馆刷题,一点点琢磨和研究,数学也学出了一点成绩。有的人听某老师说计算才是重点,结果偏听偏信误解了老师的意思,最后一味贪多求快,对知识理解不深刻,基础不牢,临时抱佛脚。其实数学整张试卷都是计算,不要贪求快,一定要从基础抓起,一道一道的题过下去。不要总是想着重点是什么,只要把全面复习做好了,计算能力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提升。

我学数学时,制作了一个刷题进度表。这个刷题进度表的横坐标就是题号,纵坐标就是高数,线代,概率论。我在每做完一道题之后,就会在题号下面画一条横线,说明这条这道题已经做完了,如果做错的题目就用不同的符号标注,比如说三角形,正方形的标识,表示它是否以后需要再看一下。用刷题的思维去刷题才是对的,如果一道题觉得会了,就可以扔掉。如果觉得不会,那就留下以后再去看。这是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有时候反复是最大的捷径。

暑假是最好的刷数学真题的时间,每天一套真题,3小时内按时完成,做完后务必搞懂每道题。不管得分如何,持之以恒,自信就建立起来了。不要惜题,拖到很晚才做,不要把真题大卸八块地慢慢做,不要无时间限制地做。刷题需要排除很多干扰,静下心来,你会发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的人也觉得自己很用功,说在数学上每天花了多少个小时,但是复习还是像原地踏步,时间也不够用。没有坚持,就没有发言权。你在图书馆里,有多少时间在划水,有多少时间在学习?如果一开始把时间管理得井井有条,执行计划时当机立断,学习的时间一定是够的。有的方法虽然比较费时费力(比如刷数学题目的方法,循环背诵英语单词的方法),但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效,但是被很多人放弃。有的人经常钻牛角尖,钻研一些冷门的几乎不怎么考的内容。如果大家在其他课程都考得很平常的时候,拉不开分数的时候,你的数学能够比别人高十分,别人是青铜,而你就是王者。

数学不要光顾着刷题,还要看数学的笔记。我从暑假7月份就开始看数学笔记,一直看到考试。我没有刻意的去背数学笔记,只是反复的看,直到对各大数学公式及其运用非常熟悉。我的数学笔记,就是层层筛选后的公式和定理,看得越多,对公式的理解就会更上一层楼,越看越有味道,越加深理解。如果你一直没掌握某类的题目,算错,看错,说明没有掌握相关的公式的用法。如果不深刻掌握并熟悉数学公式和定理,只记住公式的表面形式,不会用也是徒劳。所以不要用千变万化、永远做不完的错题来纠正自己,而是用数量有限、短小精悍的公式定理来强化自己。

为了让笔记好用,应该避开那些做笔记的坑,减效率较低的行为。比如不会化繁为简、浓缩提纲,几乎没有删减整理地抄书;做了笔记不经常去温习,没有把笔记越看越薄;使用黑笔做笔记,导致修改增删比较麻烦,其实可以使用自动铅笔。有的人还把错题完整抄到错题本上,没有必要,也浪费时间。积累多了,一看长篇大论的推导就头痛心烦。你只需要标注哪道题错了,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做一遍,总结一下。如果觉得ok了,那就扔掉,不然就再留着,过一段时间再去做。

正是:

永遇乐:数学(11)

高数多重微积分,零基入门精分泪。

线代密集方程组,求解演算被支配。

概统分布点估计,注记捧读自陶醉。

醉生梦死刷题库,难防命题设套路。

大道至简的学习方法论,经验主义的避坑指南

番茄工作法,合理分配时间。不看手机,你怕会错过几毛钱的巨额红包?会漏接重要通知?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会找你。如果每次学习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打扰,可以试试设置45分钟的闹钟,不到时间就不能手机,只能看书,长此以往形成惯性。

每天忙忙碌碌地学习,一味追求时间量的投入,而不注重质的提高,那这种忙碌就是伪忙碌,花的时间也是无效时间,碌碌无为,白忙一场。你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把所有待办事情分类,分成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扎堆放在一起做,不然时间再多也不够用。

适当放松,规律作息。高强度的备考,把神经绷得太紧,也曾让我身感不适,有时选择贪睡一下午,逛超市买点零食,看一部电影。也可以备点存货零食在寝室或背包里,遇到突发事情,没有条件吃饭,也可以应付充饥一下。没有规律的作息,也特别容易影响人的斗志。有的人学了一下就感觉累,或许因为张弛无度,没睡够。为什么睡够了还累,或许因为黑白颠倒,时间没睡对。

均衡各科,不偏不倚。还应合理分配每门科目的学习时间。有的人在数学上面花了大量时间,而严重忽视其他所谓的“可以拉分”的课程,导致其他课程一败涂地。有的人学数学不注重方法,数学过分依赖看视频或听课,不看课本和复习全书,不做配套习题和笔记,不系统地按套刷真题看错题,最后只能惨淡收场。

辅导资料千千万,用的多不如用的精。不同版本资料的编写者,他们不生产知识,他们只是这一箩筐知识的搬运工。而每个搬运工的视角不同、挖掘解读能力不同,有的讲解的透彻,有的讲解的浅显,会影响学习者的接收量和消化量。

但在基本教材还没有研究透彻的情况下,就多管齐下看其他多个版本的资料,就可能会分散精力,阻碍学习进度,像很多人背英语单词停留在abandon,其他高频考点还一知半解,那样永远学不完。复习期间,时间有限,不管用哪个版本的材料,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资料最大的价值。

克服拖延,坚持自律。拖延症就是“明知其不为不可为之”。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投入时间,克服拖延散漫,排斥外界干扰。有的人平时不好好学,认为以后时间还长,学习任务一拖再拖,最后结果就是名落孙山。

坚持或放弃,就在一念之间。优秀与平庸,就在舍得之间。不要为现在的一时之快,让你以后后悔。很多人不是倒在了真正的考场实战中,而是倒在了备考这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争中。心理战中,良师益友只能偶尔在旁边提醒,真正能 自己打胜心理战的,还是自己强大的心理素质。

大学硕士

火车硬座的颠簸,入夜微凉的暖意

乘坐的这趟火车有13个多小时,坐着硬座已经过了10个小时的颠簸。空调温度较低,入夜较凉,身边的她把头靠在座背上休息,困意使她头渐渐把头歪向了我的右肩,并最终靠在了我的肩膀上。睡意中的我,感受到了手臂和肩膀上温暖的压力,我看着她安静的脸庞,我不忍叫醒她,于是我继续闭目休息,毕竟穿着短袖的我,感觉右边手臂也没那么冷了。

助教日常的苦累,用心投入的无愧

我曾担任中小学课程辅导老师,2个月白加黑地讲解小学、初中的语数英课程,也算是一个小老师。硕士期间曾多次担任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自称助教),主要辅导大学生的专业课。主要合作机构包括 、 、 、沪江、 、 、 。

考研数学、考研英语等是通识课,全国统考,一张卷子,所以教育机构让几个老师辅导一个大班,就能实现规模收益。而考研专业课虽然名称相同,但是很多学校都是自主命题,一校一卷,每个学校专业课考纲、考察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教育机构会找已考上目标院校的学生担任助教。每当我看到做助教的研究生,就猜对方很可能是是专业硕士。因为科学硕士一年学费可能不到一万元,奖学金和助学金就可以覆盖,而专业硕士是一年动辄几万的学费。

第一次做助教时,考虑到自己高昂的学费,还是迎难而上接下了这份差事。大学时代兼职做助教的工作,没那么简单,十分考验人的耐心,花了我太多时间和精力。一开始什么经验都没有,同时辅导很多个学生,会的和不会的都是自己一个人边学边做,不过慢慢积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第二次做助教,吸取了以前工作的经验,创造并优化了一些教学方法。

不时整理收集等教材和全书等资料,

持续制作并优化上课的讲义,

不断整理完善真题的答案和解析,

标注解释教材中的侧重考点,

随时解答各类学员遇到的问题,

经常存档日常典型答疑问题,

通宵录制视频讲解重点好难点,

连续两三周写邮件梳理考前知识点。

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才会知道做助教有多不容易。作为一名助教,我曾每天早出晚归,白加黑地待图书馆备课。对着电脑反复修改讲义和资料,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我眼睛我花了,也感觉头晕脑胀的。闭馆的时候,合上电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图书馆,看着幽暗的夜色,结束一天的工作。

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生日,我待在学校图书馆哪也不去游玩,也没有过多的仪式和消费,就一个人一如既往地埋头苦干,处理自己的助教日常。最忙的时候是持续2小时的改讲义+9小时的讲课,用嗓过度,说话过多,引发咳嗽,感觉嗓子快废了。扶我起来,我还能用沙哑的声音唱一首《春天里》。

看到别的同学快乐和小伙伴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我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希望你的努力,对得起自己的生活和使命。看到有的同学也在做助教,但他们没有高度提炼浓缩的讲义,没有页页提点的指南注释版,没有补充资料中高密详细的图片解析,没有精心编排的数学刷题进度表和单词背诵表。

正是:大学时代,勤工俭学。无人问津,自给自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助教日常的枯燥无味,大学时代的充实欣慰

我经常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讲课,曾在图书馆朗读亭、地下间、教学楼、食堂、操场、宿舍楼下等地方,来来回回考察“选址”。有时感觉偌大的校园,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街舞团的音响轰天动地,图书馆的单间研修室早已经预订一空,寝室的室友打游戏太喧嚣,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只能在深夜去食堂。

而食堂没开空调,天气像火炉一样闷热,蚊子嗡嗡嗡得叮咬,街舞团的音响轰天动地,附近溜达的居民抖音外放,其他年级同学深夜排练节目、大声朗诵……我欲哭无泪,只能收拾一大通,辗转食堂不同的楼层.但无论如何,这段难忘的时光还是坚持下来了。

在漆黑的食堂独处一晚,做兼职、当助教讲课,是一种什么体验?就像本科时,图书馆经常爆满晚去一般没有座位,寝室有室友打游戏说话太吵,自习室有小情侣你侬我侬,我有一阵子面临学业压力只能走投无路,曾经几度在教学楼楼道的阶梯上学习。正是: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

还有两次深夜被锁食堂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 朋友下载准考证,导致自己推迟20多分钟离开食堂,第二次是因为端午节食堂提前1小时打烊,我过于投入,没有察觉。每次被锁食堂,都要被在食堂内巡逻的大爷审问质疑半天。对方态度不太友善,我有口难辩,查证件拍照、对着摄像头留证。从食堂出来,我的助教日常也留在一片漆黑之中,无人留意。

以前辅导考研专业课时,富兰克林耗时整理、匠心制作了一些经验之谈和复习资料。现将部分内容放到我的微博(归类在助教日常板块下),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其中备课的成果就是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演算过程,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分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希望为梦想奋斗和奔跑的少年,都能坚持四个自信,数学自信、英语自信、政治自信、专业课自信~

正是:

归园田居之留守青年(1)

校内闹退人去空,人家驻守我留守。

独行树道往食堂,辗转又归几平方。

头麻改稿如蜗行,入夜已晚人难眠。

窗外听得虫声语,行将回乡与受冻。

学员来信思进退,时过境迁续奋斗

有的助教看到机构发给他们的工资早已不足支撑他们上课的次数,于是选择停课。而我不想在工资讨价还价上,主要是机构来定工资,大约75 -130元/小时。我主要是多带学员,尽量多挣钱,但这需要牺牲很多闲暇的时间,付出极大的耐心。

比如写每日一邮时,在自己紧张备考时,翻阅答疑帖和专题,挑出一些有价值题目或知识点加入邮件;深夜赶路,在拥挤的火车上,手机开热点,用电脑编辑邮件;常常纠结很久写什么话,以缓解学员考前焦虑的心情;每封邮件字斟句酌,修改有七八次,写好所有邮件大约一个月左右。

不过,最后也得到了学员的认可,也是欣慰。考完之后,我告诉学员,也不要没日没夜通宵狂欢,一是事情八字还没一撇,每日为成绩忧愁或沾沾自喜,于事无补;二是过度狂欢之后,反而带来更多的空虚。你只需要默默地等,转移你的注意力,还有其需要你处理的事,不如静静地睡一觉或者看看电视,明天之后一切恢复正常。

附上一位学员的来信。曾任助教辅课业,答疑解惑全天候。学员来信思进退,时过境迁续奋斗。

to 敬爱的富兰克林主播:

首先,圣诞快乐啊学长!晚饭还是得吃,少熬夜了~身体重要,个人大事也得解决一下了。哈哈哈~

今天是考研结束的第二天,借着祝福给学长写一些话,算是对这一年的总结。嘻嘻~

半年前,第一次认识学长,第一个想法就是感觉学长超厉害,还挺佩服的,这或者就是我缺少的一些东西吧。

学长对我而已,是榜样,也是力量,也算是人生中的贵人了吧~感谢学长这半年的 助啊!不然可能我早崩溃了也不一定,嘿嘿。

在学长身上学到了挺多东西,喜欢看学长发在qq的一些动态,认真想想觉得还挺 理的。毕竟我平时也很喜欢感悟人生,感觉找到了共鸣。哈哈。

祝学长一切都顺利啊,我也不知道我乱七八糟写了些什么,希望不要嫌弃,嘻嘻,总之,还是感谢学长所做的一切了!有缘的话说不定以后会见到,哈哈。

希望没有打扰学长,圣诞快乐!

-from 主播忠实的小粉丝(??ω??)??

正是:

定风波:复习者联盟(20)

管理时间持有序,执行计划当立断。

信息暗网拨云雾,底层谜团淘金沙。

解惑注释修炼册,哲思互勉正能量。

闹中取静习孤独,布道赶考崭头角。

应接不暇的焦虑,暮然回首的宁静

大学时代,我也有混沌焦虑的状态,每天肩负着精神与体力上的双重压力,感觉累到了极点,这就是传说中的持续性踌躇满志。这让人非常迷茫,不知未来何去何从。当有人跟我抱怨很迷茫,学习学不下去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来劝慰ta们,谁来劝慰我呢?

但越是迷茫,越应该知道

自己还能做什么。于是我又开始泡图书馆了。就算这样做还是会感觉迷茫,但跟以前低配版的迷茫相比,这也是高配的迷茫。每天都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图书馆从早8点坐到晚10点。面对手机和电脑,处理别人和自己布置的千头万绪的任务。久而久之,自学了多种技能,更新了的更多思维。有时候这是无向忙碌,甚至走弯路。但这就是自我充实,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后来我告诉ta们,你可能面临感情失恋分手,评优竞选失败,身体刮蹭病伤,职场前景不明,生活平淡无闻,但是如果你放弃,备考妥协当下,并不能改变什么。而如果你越战越勇、越挫越勇,压力山大也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是黑暗中一丝丝曙光。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才会逐渐减少不确定性。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协调,才能长久。

附上那些年应接不暇的焦虑:

备考考研全天泡馆不舍昼夜,学习疲惫、枯燥难耐、屡次克服惰性。

备考路上明枪暗箭,冷嘲热讽,略有指教,嘘寒问暖,出手援助,心中皆记。

大学还没相处多久的女朋友,来去匆匆终分手,痛定思痛,独善其身。

期末考试开足马力,枯燥复习,实习经历一波三折、微薄工资甚至倒贴。

兼职助教辅导18个学生,随时答疑,准备课件,完善资料,夜以继日。

勤工俭学,节衣缩食,生活多是灰色,一日三餐将就应付,尝尽寡淡之味。

往返家校12个多小时,硬座浑身难受,通勤赶公交,骑单车,劳形伤神。

百忙交集,学校测试和网络测试陆续开始,备考几大考试应接不暇,选择放弃、前功尽弃。

修改论文,阅读文献,醉生梦死,降低查重,面对老师指正和批评,心惊胆战,睡眠不稳,梦中惊醒,睡不安生,诚惶诚恐。

我的寄语有座右铭: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它可以使快乐的人听了悲伤,使悲伤的人听了快乐。在遭遇挫折时,我经常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不要在意一时的失败,重振旗鼓生活还要继续。仔细留心会发现,回首很多事的历程,都是在迫切地前瞻,焦急地等待,惊讶地出位,轻松地接受,释怀地习惯,平静地回首。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好最好的准备,静静地等待下一步就好了。

正是:

永遇乐:敢问路在何方(17)

忘向途问路何方,莫失莫忘在脚下。

走马观花略脉络,行路匆匆迷经纬。

无向忙碌似精致,久念无响觉幼稚。

若无条件创条件,若无阔景开视角。

考证升学充电忙,知易行难各成败

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吹捧读书无用论。我说:只有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才会说出这么没有见识的话。每年的考研大军、考公大军、考cpa大军、以及其他考证考级大军等,都是图书馆泡馆的主力军。可能是初中、高中、大学没读完后来决定继续读书的,可能是觉得学历、对象、工作不理想后来决定继续读书的。

生活中不难见到一些筛选指标: 是不是985、211高校,是全日制还是在职,是一本还是二本,结婚了吗,是不是专升本…暂且不说这些条件公平与否、歧视与否、偏见与否,一些硬性条件若没达到,就会错失发展机会。

如果真正遇到把自己逼到绝境边缘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有的人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条件,给自己充电,备考一些考证考级,保持每天健身运动的习惯,在大学校园各种活动中拿奖。有的人有虽然学历不高,但是通过平时闲暇多阅读、多积累,也把自己的层次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一样从其他方面有所成就。

有的人工作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时,感觉分身乏术,社交时间就压缩了。有的人选择考证考学充电,需要独自沉下心看书刷题,神状态久久处于高压的状态。有的人本身就习惯宅在家里,拖延症很重,搁置备考任务,追着网剧,逛着淘宝,打着游戏,消磨时光,但是一边虚伪地感叹着宅与忙,自我催眠单身也挺好。很多人口头说忙,其实除了所谓的正事,总有一点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整理一下杂乱的思绪,只是看他们愿不愿意。学习忙、工作忙或做事懒的单身族,没有资格脱单。

正是:

村意远:学习成败论下(9)

有利条件易荒用,恳切经验难劝听。

知易行难陷懒治,放任自流疏自律。

拖延散漫享舒适,随心任性尝苦果。

思痛革新卷土来,恐又碌为无功返。

不期而遇的学生时代,互相指点的学术交流

有次图书馆打水后入座,扭伤了脚的她突然窜到我旁边的座位,我吓了一跳,但发现与她素不相识。但我本身是个脸盲和好人,见过一次的人再次见到未必认识,做过的好事也从不留名。

她说她认识我,是现在的同班同学,上次我在图书馆 也素不相识的她的室友打印了一些资料,于是我这个好人的名声就小有传播。得知情况后,于是 忙送有脚伤的她回了寝室。后来还有一些机缘巧合,充分激发了我做好人的机会。

和她一样,不约而同都要做老师布置的小组作业,平时都在图书馆同一层楼泡馆,都双选到了同一个校外导师,都兼职了行政楼同一个助管岗位,都要为论文的事情钻研,交流学术问题。

熟悉之后,在图书馆和她偶尔会交流一些问题, 她在学术讲座上占个座,临时保管电脑,解决网络连接不上问题,关上座旁机关比较复杂的窗户,破解论文各种格式问题,互相鼓励稳住心态共同进步。她说写实证的诚惶诚恐因此羡慕写案例,我则回敬说写案例的醉生梦死羡慕写实证。

不过每次她突然出现在我背后,我没有防备就会吓一跳。但是我知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余香便是:这个过程我也能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有时候听她礼貌地说非常感谢我 她这么多忙,为表谢意还送了一些零食给我,我也忙不迭回敬地说不用谢,觉得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她送我的零食挺好吃的。

风华正茂过往处,青春笑泪泼洒地

从进入大学校园读书这段期间以来,我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虽然认识的人不多,但相处之中我都很钦佩他们的远见博识和独特风格。他们不仅在学习方面让我学到了新知、开拓了眼界,还给在生活方面予了我很多 助。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指导我的论文,我既感激又惭愧。迷茫无助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很多工作都是在原地踏步。不过听了刘老师的指导和开导,我就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准备论文期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 遇到问题和挑战要灵活变通、试错总结,遇到挫折和困难要正面看待、迎难而上。

一个人在犹豫不决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同道中人或者智囊团友是件幸福的事。因此感谢老师们的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感谢同学好友交流时的倾囊相授,感谢有图书馆早出晚归的陪伴,感谢有食堂的节日无休的守候……还有很多值得感谢的人难以一一列全,但每当想起你们,我的内心都会泛起一丝丝波澜。自己必将常怀感恩之心,继续将善意和正能量传播扩散。

学术研究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小到符号全角或半角的区别、字号行距大小的问题,大到整个文章的框架构思和行文逻辑,都需要反复琢磨和推敲。曾经我经历了10多次13个小时硬座日夜兼程的赶路,也丝毫不敢放松对论文的研究,经常翻阅解了硕博数据库、期刊报纸的文献和素材。虽然赶路疲惫,但是路上清风拂过脸颊,也能感受秩序井然于心。虽然整个准备阶段可能还有一些欠缺和不足,但是很开心坚持走完这段充实的时光。我有一句座右铭是: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它可以使快乐的人听了悲伤,使悲伤的人听了快乐。希望自己以后在通往人生道路上,继续朝着内心信仰或目标前行。















“学硕”将退出历史舞台多所高校官宣停招学硕,考研党叫苦不迭...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