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研究生课程作品展丨风景园林设计I(2021研究生数学一真题及答案)

 2023-10-02 16:10:10  考研全封闭培训    9
[摘要]

课程名称 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科学硕士二年级园林设计课程:基于碳汇功能提升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研究性规划设计 主讲教师 李雄 朱建宁 指导教师 一班:李雄、雷芸、李方正、...





课程名称


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科学硕士二年级园林设计课程:基于碳汇功能提升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空间研究性规划设计


主讲教师


李雄 朱建宁


指导教师


一班:李雄、雷芸、李方正、郝培尧
二班:朱建宁、李冠衡、戈晓宇、葛韵宇


授课对象


2020级风景园林学(工)硕士


授课周次


12周(48学时)


课程时间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选题背景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清晰描绘了中国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三步走路线图”:2021年—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年—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明确提出,二绿地区是构建平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控制城市蔓延发展的重点地区,是中心城区向外放射的九条楔形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中的郊野公园环。碳中和目标下,有效提高全市绿化隔离带的碳汇功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与社会效益,助力碳中和成为二道绿隔的新使命。

研究内容
(1)规划阶段:探究不同类型绿色空间适用的碳汇功能测算方法,分组进行北京市绿隔地区某一类绿色空间碳汇功能测算;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测算该类型绿色空间碳汇功能的有效作用范围,确定该类型绿色空间规划目标;以碳汇能力提升为目标,确定该类型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城市公园型: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朝阳公园
郊野公园型:南海子郊野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湿地及水系周边型:翠湖湿地公园、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
(2)设计阶段:根据本小组规划阶段选择研究的绿色空间类型,选取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绿色空间地块,以设定的“碳中和”目标为依据,以碳汇能力提升为目标,进行具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

课程成果展示
课程成果评比联合2021年度(第十一届)笛东设计奖北林学生组竞赛展开。本届笛东设计奖以“基于碳中和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深入探讨碳中和背景下规划设计行业的专业优势和社会使命。
来自政府单位、高等院校、学会组织、行业企业的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对学生成果进行了评审答疑和全方位指导。评审专家对各组紧跟国家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前沿工具,大胆假设,敢于思考给予赞赏。

第一组(一班)——城市公园型
碳汇京华地,锦绣温榆心——基于碳转移路径优化的温榆河城市公园规划
小组成员
王振坤、何思娴、赵霁雨、姜昕怿、江远婧、赵彤、王泽鑫、 、马骏
介绍
城市公园地处城市建成区,周围碳源较多且来源复杂,加之人流密集,功能多元,因此构建城市公园碳汇体系,对我国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碳汇京华地,锦绣温榆心”项目中,团队以北京市朝阳公园为例,利用实地踏勘、模型模拟等方法,得出绿地边缘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组团空间形态与大小、迎风面与风向夹角等因素对绿地空间引入、消纳周边碳源具有重要影响。将上述结论运用在温榆河公园规划设计之中,团队提出“通-渗-吸-滤”的二氧化碳分层吸收模式,并结合场地实际条件与游客需求,共同完成基于碳汇效益最大化的温榆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第二组(二班)——城市公园型
以绿汇金 科技控排——碳汇能力提升导向下的温榆河城市公园规划
小组成员
郝慧超、张烨、凌怡晨、雷可心、胡宇欣、侯岳、郑灼、谢婉月
介绍
我们将城市公园的增汇困局归纳为互相拮抗的碳汇能力和服务功能之间的平衡问题,提出碳汇和功能双目标有机结合、交叉主导的设计新思路,尝试从结构层面解决这个问题。以碳锁公园为例,通过预先构建园区植物增汇框架,限制园内节点的景观气质和分级分布,明确低碳的施工用材,导出节点的具体形态。让城市公园在满足增汇目标的基础上,能够以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持续发展,保持长期的固碳增汇效应。通过资源重组利用,让自然自己做功。

第三组(一班)——郊野公园型
城市滤带city filter——基于碳汇效益提升的亦庄新城边缘郊野公园规划
小组成员
贾舒婷、张驰、梅子钰、詹芳芷、来昕、李珈莹、潘瑞琦、黄心言、张雅茹
介绍
基于城市滤带的规划概念和场地综合现状,我们提出构建一个具有“城-园-人”多层级服务功能的高碳汇郊野公园的目标。由纵向连接、横向过滤、科普示范的多层级目标,形成三带多点的规划结构。为了深入研究场地对亦庄新城碳源的碳吸收过程,通过rhino和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软件可视化研究三个碳生态带结构,建立模型模拟三种生态带不同条件下的co2流动。种植规划部分,通过对南海子公园一期的实证调研,精准、高效采集植物群落关键参数,并代入树木效益计算器进行群落碳汇效益计算,探究高碳汇的群落营建模式。

第四组(二班)——郊野公园型
200ha森林计划—以全生命周期低碳营建和可持续高速碳汇为导向的亦庄郊野公园规划
小组成员
武再辰、金爱博、黄守邦、陈耸、王凯平、王赛、田思月、邱陈澜
介绍
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碳排,而城市绿色碳汇正是中和这一污染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城市绿色碳汇能力,城市森林构成原理与城市森林碳汇功能提升的研究,从而提出一套碳汇×森林的城市绿色碳汇解决方案。我们通过研究提出多元价值的因子权重评价体系,并建立植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基于此对场地进行水系、植物、场地的布局,从而让公园能在建设养护中减碳降碳,又能够塑造一些独具特色,更加自然的场地,宣传弘扬生态低碳的理念。

第五组(一班)——湿地及水系周边公园型
蓝绿交织,三碳协同—— 基于可持续碳效益提升的白各庄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小组成员
付鹏、叶辰、孙傲、苏畅、徐逍逸、冯瑞萌、杨凌、王诗
介绍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碳,不断地在湿地土壤中积累。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碳,也在湿地中不断积累。湿地也是陆地上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基于对翠湖湿地的研究得到的碳汇效益最大化比例模型,指导后期规划与设计提出蓝绿交织,三碳协同—打造基于可持续碳效益提升的白各庄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规划目标。以及构建蓝绿交织的空间结构、构建三碳协同层级体系、打造智慧碳旅三大规划策略。
规划场地现状用地包括高尔夫草地、荒地、硬质场地、林地、农田和水域,计算得到场地现状碳汇总量近9027吨,碳排总量近6710吨,碳汇速率为11.18吨/ 年·公顷,年净碳汇量约为2317吨。年碳汇总量将提升近4000吨,规划场地内的碳汇速率将是现状场地的 2.72倍。年碳汇总量将提升近3250吨,规划场地内的碳汇速率将是现状场地的 1.55倍。

第六组(二班)——湿地及水系周边公园型
汇流计划——基于碳汇提升的温榆河湿地公园规划
小组成员
谢诗娴、马超、杨憬铭、赵守航、陈颖、钟灵、孟露、冯悦
介绍
规划场地位于昌平区未来科学城中部,面积约为163ha,属于廊道型河流湿地。首先对场地所在未来科学城的区域碳源进行计算,规划场地南部区域应作为主要碳汇效益提升区域,中和场地南侧来自城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其次测算现状碳汇情况,对现状问题调研分析,场地有很好的自然基底,但碳汇能力有待提升。最后提出我们的规划愿景,宏观层面发挥河流湿地的廊道特性,构建碳汇生态廊道。微观层面,从湿地具备的水陆特征出发,重建碳汇林水结构。

课程考核机制重视风景园林设计的社会服务属性,将行业和社会前沿观点融入教学成果评价。由ddon笛东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举办的笛东设计奖,搭建起一个创新精进的交流平台,已成为北京林业大学与笛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探索,是北京林业大学以风景园林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推进精英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理念的重要探索。

供稿:园林学院学科与研究生办公室
审稿:李 倞
责任编辑:李昊霖
审核:李燕妮

2021MPA考研公务员考生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径!_管理(2021mpa考试答案)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