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 解释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2023-05-04 20:00:28  考研全封闭培训    19
[摘要]

解释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主要观点认为:社会现实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和他们有意义的社会行为构成的。社会文化领域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前者的科学原则也不同于研究后者的科...







解释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主要观点认为:社会现实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和他们有意义的社会行为构成的。社会文化领域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前者的科学原则也不同于研究后者的科学原则。自然科学探讨的是规律性、因果性的关系与法则;而人的头脑是自由的,它不遵循自然界的法则,应当采用理解的方法或特殊化的方法,从内心理解上去把握行为的意义。

帕森斯把行动者看成是对情境有各种倾向的人,各种倾向的行动者逐渐会确立互动模式,而制度化的模式就是社会系统。[1]p324-327

格尔茨继承了韦伯、帕森斯的思想,代表性名著是“文化的解释”,认为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础。因此,他在《文化的解释》第一章中指出,“人类是为自身编织的网所悬挂的动物”,“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些网,因而文化的分析不是寻求规律性的实验科学,而是寻求意义解释的科学。”

格尔茨从解释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深描”。人类学者所做的是民族志,民族志是对深描的追寻,了解他人的理解。人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人类学研究不能仅仅是观察行为,而不解释行为,从事民族志就像解读一份手稿。只有本土人士才能做第一层次的阐释,因为这是他们的文化,此外还有第二、第三层的阐释,对于其他民族符号体系的系统阐释必须以行为者为取向。

他讲了民族志描述的几个特征:第一,它是解释的;第二,它解释社会过程的变动;第三,解释包含抢救濒于灭亡的东西;第四,这种描述是细微的。

正如格尔茨所表明的:文化符号学研究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念世界的理解。文化阐释的方法沟通了研究者、研究对象与读者的观念世界。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起到了拓宽人类学传统领域的作用。

二者在理论观点上的差异

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认为文化与社会互动模式间的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基本驱动力。功能主义比较强调功能的作用,强调系统的平衡、社会的平稳和永久性的结构状态,认为仪式的功能是帮助维护社会的稳定,忽略社会文化的变迁。

格尔茨认为,功能理论在宗教研究上强调的是信仰尤其是仪式可以起到强化个体间传统联系的作用,并且通过仪式或神话的象征可以使一个群体的社会结构得以巩固和持续,并认为此象征系统是支撑社会价值观的基础。而社会心理学方法则强调宗教对个体所发生的作用———它如何满足个体对世界的认知与情感需求,以及在面临自然变故时如何满足个体保持内心安全感的需求。因此,这两种理论都是在社会的范围内对宗教的社会和心理功能进行解释,并都偏好稳态平衡中的良好的社会整合,过分注重人们的社会惯例和习俗的功能方面,而忽视其隐含的功能失调方面。因此,这些理论无法处理社会变迁的问题。

在格尔茨看来,功能理论无力处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没有把社会和文化的过程置于同等的地位,而是把文化看作是社会组织的派生物;或者把社会组织看成是文化模式的行为体现。那些或以文化模式或以社会结构为文化之全部的理论,不可能很好地处理社会文化变迁的问题。格尔茨认为文化和社会结构实际上是从相同的现象中得到的不同抽象,前者是依据对行动者的意义来考虑社会行动;而后者则是根据对某一社会系统的功能作用去考虑它。换言之,文化与社会是在相同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不同方面,前者为意义结构,行动者根据它来行动;而后者则是社会互动本身,以及它采取的一种稳定的方式。

在做了这样的理论阐述后,他以爪哇东部莫迪奥库托镇的葬礼实例,证明功能主义理论观点无力处理社会变迁问题,当社会处以急剧变迁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仪式正在分裂社会而不是使它整合、正在困扰个体而不是抚慰他们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印尼的社会结构已发生变化,但作为意义结构的文化却变化不大。因此,社会结构的整合形式与文化的整合形式出现断裂,即传统的文化结构与新近形成的社会互动模式产生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则来自在城市环境中仍坚守一种适合于乡民社会的宗教体制,它与新的社会互动模式相矛盾,因而葬礼没能按传统的仪规举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MBA课程设置 武汉大学MBA读书经验分享 林晨陪你考研学员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