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名校喜欢推免生,肖秀荣、汤家凤等考研名师给出了答案

 2023-03-24 04:42:07  考研全封闭培训    17
[摘要]

2020年考研初试已经尘埃落定,考研、考研、考研、何凯文等考研辅导名师又火了 一把。就以政治为例,虽然有同学感觉今年考研老师题目押中率不如往年高,但是立刻有不少同学出来反对:你就考前突击一两月,非得把原题答案喂到你...



2020年考研初试已经尘埃落定,考研、考研、考研、何凯文等考研辅导名师又火了

一把。就以政治为例,虽然有同学感觉今年考研老师题目押中率不如往年高,但是立刻有不少同学出来反对:你就考前突击一两月,非得把原题答案喂到你嘴边才叫押中?而更多的考生则是对考研老师顶礼膜拜:肖大大你太厉害了,全抄的材料。可见认真做了肖四肖八的同学,应该确实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在考试中给了自己莫大的帮助。更有网友认为:考研政治就是考研老师一个人的考试,其他考生都是抄材料而已。

考研名师的“神话”,实则体现了考试本身的含金量在降低

以考研为代表的考研辅导老师被“神化”,学生对他们顶礼膜拜,一方面反映他们在考研的应试上确实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掌握了出题的规律,能够按照套路揣摩出出题人的用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生考试的弊端,考察的能力和知识点十分有限,只要按照套路来,就不难破解。只不过,破解这个套路的是考研的辅导团队,考生个人单打独斗还很难做到,这也反过来进一步凸显了考研辅导机构在备考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神预测”对考生来说是幸事,但对学校和导师来说是难事

这对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幸事,有人帮忙归纳概括,总结规律,预测考点甚至考题,能够节省不少复习备考的时间,还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分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研究生初试的题目就降低了含金量,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就非常有限,部分科目拿高分,往往体现的只是背书效果如何,而非知识点掌握是否扎实,分析归纳能力是否适合科研等。

名校推免生比例不断增长,是因为推免生的优势更明显

这从某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部分名校更愿意接受保研的同学,而且保研同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数据,2020年,北京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物理、高等教育学、统计学、企业管理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暨南大学的西方经济学、新闻学等专业推免生占比高达80%,另外如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从2015年到2020年,推免生人数几乎都增长了一倍左右。

而之所以出现这

样的情况,是因为普遍观点认为,推免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主动意识更强烈,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科研经历、学术研究潜力等也较考研的同学更强。在学校和导师看来,学习科研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依靠短时间集中针对部分知识的学习就可以训练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特别是对于进入大学不久就以考研为目标的同学,实际上是把大学上成了高中强化班,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应试能力,但是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往往是非常欠缺的,所以即便这部分同学能在初试中考高分,但是并不一定会受到导师的欢迎。

推免生比例增长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

但是这可能又会引发教育公平的问题,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呼吁,让保研的同学与考研的同学一起参考,凭分数录取才是最公平的。特别是对于普通院校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保研比率太低,绝大部分同学只能通过考研的方式才有机会进入更高平台,这让他们没有太多时间精力来做别的事情,只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复习备考上。但名校保研比例的升高,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

严格意义上来说,统考的方式看上去确实更公平,但是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学校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考高分的同学确实不一定适合科研。导师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良好,具备创新思维的研究生,这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保研的同学经历了大学三年的考研能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不需要去反复练习来应付考试,更多的时间精力是投入在知识拓展和科研实践上。所以从概率上来说,他们更适合从事科研。

双非院校考生比例占据绝大多数,更凸显了高考的重要性

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达到341万,这个数字已经比五年前翻了一番还多,近两年更是爆发式增长,每年报考增长人数都在50万以上。但在考研大军中,来自双一流高校考研的同学不足20%,双非高校的考生超过了80%,在名校推免生能满足专业招生需求的情况下,要从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中去筛选适合的考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推免比例的升高,考研难度的增大,进一步凸显了高考的重要性,一考定终身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生资格的竞争从高中阶段就已经开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容不得抱有侥幸心理的偷懒,时刻都需要保持奋进的精神状态。

高校毕业生的出路需要拓宽,不能都唯学历论

当然,也是时候释放一下对学历的迷信,高校毕业生的出路不应该紧紧与学历绑在一起,当每年有将近半数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的时候,这本身就说明本科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弱化,很多高校甚至变成了考研的集训基地,这不该是高等教育应有的本质。高校专业设置应该更科学合理,避免过于趋同,不同类型的高校就应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不是所有高校都像一个方向发展,然后来拍高矮顺序,这样始终有人领先占有优势,也始终会有人处于劣势,难以翻盘。

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硕考研上岸经验分享_肖秀荣_专业_真题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