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渤海大学我国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 - 哔哩哔哩(2020渤海大学)

 2024-03-28 20:46:59  考研全程辅导    13
[摘要]

2021渤海大学我国史真题一、名词说明(100分,每题10分) 1、《左传》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叙事从...



2021渤海大学我国史真题一、名词说明(100分,每题10分)
1、《左传》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叙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是研讨先秦和春秋时期前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特别是对树立编年体史书的方位起了很高文用。
2.董仲舒
西汉思维家。汉武帝举贤达文学之士,他对策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用,使儒学变成我国社会的正统思维,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维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同,构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达对策》3篇。
3、北魏孝文帝变革
北魏在共同黄河流域后,为了加强中心集权和对各族公民的控制,罗致汉族地主阶层的控制经历,采纳一系列的变革办法。485年,北魏孝文帝为了保证封建政府的财务收入,发布均田令。均田制的实施,使北方农人的出产和日子比照平稳,开垦的荒地增多,北方的经济逐步恢复和打开起来。为了承受汉族的 文明和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大地主的联络,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采纳汉化方针,让鲜卑贵族选用汉姓,同汉族大地主通婚,改穿汉族服装,学汉语,还选用汉族控制阶层的政治准则。这些变革,适应前史打开的趋势,加速了北方各少量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推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4、南北面官制
辽朝控制者关于控制区域内不一样社会打开期间的民族,采纳“因俗而治”控制办法树立的两套行政体系。北面官为控制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面树立的一咱特别准则,担任者一般均是契贵族,首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一向是贵族政府。北面官体系是辽政权重心地址。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心和权力中心计构,南面官是辽控制者仿照唐代准则而树立的一套打点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因为抉择计划权掌控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名不副实。
5、四等人制
元朝民族等级准则。元朝控制者为了安靖蒙古贵族的控制方位,实施民族分化方针,把全国各族员分为四等。第一等人为蒙古族;第二等人为色目人,包括畏兀儿、唐兀、吐蕃及中亚、西亚、东欧各国人;第三等人为汉人,泛指淮河以北原金朝控制下的汉、契丹、女真各族及云南、四川的汉族;第四等人为南人,指原南宋控制下的汉族。四等人的政治方位、法令待遇和经济担负都有不一样的规则。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敌对,是元代社会骚动不安的重要要素。
6、五军都督府
明代统领戎行的最高军事打点机构。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控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兵部是录用将领、发布调遣指令的机构(调兵有必要奉旨),但不直接统率戎行。五军都督府则是主管军籍和军政的机构,尽管分领在京及在各地的戎行,但不能自个调遣戎行及录用将领。这二者彼此钳制,又都不能指挥戎行,以使最高共同指挥权操于皇帝手中。
7、《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后魏源编写的地舆作品。林则徐在广州掌管禁烟时,为晓得西方情况,抵挡列强侵略,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舆大全》,编成《四洲志》,记叙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舆和前史。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托付,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参阅其他文献材料于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50卷。本书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派、维新派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发生了必定影响。
8、福州船政局
清末洋务运动中政府兴办运营的新式造船公司。亦称马尾船政局。1866年6月,左宗棠奏请树立船政局,得到附和后与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签定合同,议定自船厂开工之日起,5年内由他们监造巨细轮船16艘,并担任练习我国的技能人员。1866年9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到差前举荐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树立船政书院(又称“求是堂艺局”)。从建厂到1895年,共造船36艘,造船技能也逐步有所前进,一起还培育了一批我国自个的制造和驾御轮船的技能人才。
9、公车上书
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对立《马关公约》举办的上书示威。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时刻,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公约》的消息。康有为起草了《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并具体论说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办法。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谈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建议举人上书作业,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我国常识分子初度群众性的爱国行为,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步改动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0、遵义会议
1935年我国共产党在遵义举办的中心政洽局扩展会议。会上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歼失利的陈述,遭到参会大都人的对立。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撤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树立了由毛泽东、王稼祥、周恩 来三人构成的军事指秤小组,担任长征中的军事作业。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差错在中心的控制,实际上初步树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新的党中心正确领导。
二、简答题(共80分,每题20分)
1、简述百家争鸣局势的构成
战国时期,政治经济领域中发生了深化的改变,思维文明领域中呈现了许许多多的派系,如儒、墨、法、兵、农、阴阳等家,我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家学派都创建学说,聚徒讲学,谈论时政,彼此诘难,我们把思维领域呈现的这种局势称为“百家争鸣”。
(一)社会布景:
一是阶层基础:战国时期是社会大改造的时期,各种社会敌对错综凌乱。剧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与文 化昌盛,对各个阶层、阶层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对其时社会大改造中的许多疑问,标明自个的情绪, 提出主张、期望和需求。这是发生“百家争鸣”的阶层基础。
二是“士”构成了“百家争鸣”的主体:战国年代的“士”,是其时常识分子的总称。他们一有些是从奴隶 社会的“士”转化而来的,一有些是从地主平缓民中呈现出来的。他们尽管不是一个阶层,但都有必要依托于必定的阶层。他们走公室、跑私门,期望得到控制者的委任。因为他们所投靠的目标不一样或身世阅历不一样,成了各阶层在思维上的代言人。
三是社会基础:在诸侯割据纷争的时期,控制者还不能推广封建的文明独裁主义。所谓“渚侯并争,厚 招游学”,诸侯国的国君和大贵族都吸引大批常识分子为自个效能,礼贤下士变成社会习尚。其时的士,可以各持一说,在诸侯之间奔波游说,“合则留,不合则去”,有相对的安适。收徒讲学的习尚也非常盛行,只需略为闻名的士,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是“率其群徒,辩其谈说”的。这就使各个学派有了打开的机缘。
(二)首要缘由:
从政治方面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改造时期,社会骚动不安,各诸侯国树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战争中获得霸主方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一样思维学说以使自个的国家充足健壮,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空气。
从经济方面看,战国年代,因为封建的出产联络替代了奴隶制的出产联络,大有些直接出产者从奴隶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劳作快乐喜爱和出产活泼性有了前进,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打开社会经济呈现出昌盛的表象。这使得有些人变成有闲阶层,有时刻从事自个的学术活动。
从文明方面看,孔子时就推广私家授徒讲学,打破了 “学在官府”、贵族独占教育的前史,使得文明学术向社会基层涣散,这也推进了“百家争鸣”的呈现。
从科技的打开看,战国时的科学技能获得了较大前进,如地舆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其时均抵达较高水平。这些科技作用标志着我们知道水平的前进,丰厚了人的精力世界和物质日子。
此外,这一时期,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一样门户之间,既彼此斗争又彼此学习和学习。这也是促进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缘由。
2、简述南宋与金的三次拟订合同及其首要内容
(一)1141年《绍兴拟订合同》。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签定了和约,史称《绍兴拟订合同》。首要内容为:(1)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2)宋金疆界, 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邓两州及商、秦两州之半予金。(3)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绍兴拟订合同》是在宋、金力气大致恰当的局势下签定的。此后南宋控制者满足于偏安江南,不愿北伐光复失地;金政权内部则敌对激化,国力日渐虚弱,因而两边根柢上坚持了比照平稳的坚持局势。
(二)1164年《隆兴拟订合同》。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用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派李显忠和邵宏渊带兵进行北伐。宋军在宿州南的符离区域被金军击退,北伐即告失利。宋、金之间再次进行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冬,两边签定和约,史称 《隆兴拟订合同》,首要内容为:(1)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世为叔侄之国;(2)?旯薄备某啤8?币”,每年削减银绢10万两匹;(3)疆界与绍兴时相同。其时宋金两边军实际力尚处于均衡状况,任何一方想走运取取成功都是困难的。此后,宋、金在40年间未发生大的战争。
(三)1208年《嘉定拟订合同》。开禧二年(1206年),韩候胄进行北伐,这次军事行为没有进行缜密的预备,因而,战争一初步宋军就处在被逼的方位上,究竟以失利告终。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从头签定和约如下:(1)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 (2)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3)疆界与绍兴时相同;(4)另付金犒军银300万两。《嘉定拟订合同》后,宋、金两国都日益虚弱,无力再建议战争。
3、清朝共同的多民族树立的进程
(一)平定三藩之乱。清初,使用明朝降将镇守南边:平西王吴三桂驻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建,称为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抉择悉数撤藩,吴三桂随即在云南建议暴动,呼应吴三桂暴动的还有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经过8年苦战,总算平定三藩之乱。这次平叛的成功,消除了当地割据实力,使我国避免了一次大割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对西南悠远当地区域的控制和打点,有利于共同多民族国家的安靖和打开,有利于国内各区域、各民族间经济和文明的交流与打开。
(二)共同台湾。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进犯澎湖。经过七天激战,光复澎湖,郑军守将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遣使军乞降,清军遂进驻台湾。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8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康熙帝光复台湾,结束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共同,大大推进了今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明的打开。
(三)平定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始于康熙年间,持续于雍正年间,结束于乾隆年间,历时达七十余年之久。首要作业有:(1)平噶尔丹暴动,共同外蒙古。(2)平策妄阿拉布坦暴动,加强对西藏的打点。(3)平定天山南路的巨细和卓木暴动,共同新疆。清廷平定准噶尔暴动,联络到国家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的共同疑问,具有严峻的意义。
(四)平定罗卜藏丹津暴动。雍正元年(1723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撑持青海 和硕特部领袖罗卜藏丹津反叛清朝。罗卜藏丹津纠合二十余万人,进犯西宁。雍正帝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统兵进讨。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岳钟琪建议奇袭,罗卜藏丹津军大北,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部,清朝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
(五)西南区域的改土归流。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录用鄂尔泰为云南巡抚 兼云贵总督,推广改土归流,把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府改隶云南,命他总督云 南、贵州、广西三省,担任方案其事。从雍正四年至九年,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四 川、广西等省次序推广,许多土司被撤消,清廷在原土司区域树立府、厅、州、县,实施与汉族区域相同的准则,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纳粮当差等。大大加强了西南区域与内地的联络,有利于推进少量民族区域经济文明的打开,有利于安靖国家共同及西南边防。
4、简述美国门户翻开方针的内容及其影响
美西战争后,美国当即参加了列强切割我国的活动。19世纪末,俄、德、英、法、 日在我国各有自个的实力规模。可是,其时在我国参加竞赛的首要列强的军事力气都远比美国健壮。美国无力用军事办法从我国获获得权实力规模,却可凭仗其健壮的经济力气,以竞赛方法来完成其扩展利益。
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向英、德、俄、日、意、法诸国宣告照会,招认列强在华实力规模,并需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法进行干与”;列强应招认他国在本国实力规模内享有平等的关税特权和互易商货、航运等利益。1900年7月3日,约翰·海向各国宣告第二个门户翻开照会,声明美国政府的方针是“保全我国疆域及行政的无缺……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平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生意”等。门户翻开方针是美国海外扩展的产品,其意图在于在列强剧烈竞赛的条件下,为迟到者美国向我国拓宽其政治、经济实力翻开便利之门,根柢不是为了坚持我国疆域和行政的无缺。
门户翻开方针的宣告标志着美国对华方针的新期间,即由长时刻以来跟在英国炮舰后边“分取杯羹”的传统方针,改动为奉行独立的帝国主义大国方针。美国变成列强在亚太区域竞技场上竞赛的主角之一。
三、论说题(共120分,每题30分)
1、试述我国古代加强中心集权准则的办法及其影响
(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心机构选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他们互不相属,彼此控制,然后保证决断权会集在皇帝手中。
(2)东汉设尚书台。东汉初年,中心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的职位虽高,却名不副实,并无实权。东汉初年,正式树立尚书台,作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在东汉,尚书台实践上成了皇帝真实抉择计划和指挥若定的权力机

构,三公和九卿只是受命就事,构成?渲萌鹿樘ǜ蟆薄H埃冈倍训木质啤?br> (3)魏晋三省六部制的萌发。魏文帝对中心和当地官制进行了一番变革。中心官制的重要改动是树立了中书监、令。新设中书以分尚书之权,是曹魏在加强中心集权方面的新办法,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萌发。中书监、令以起草诏命的方法参加抉择计划,他们权任极重,但资历较浅,君主简略加以控制。中书省替代尚书台参预抉择计划的有些职权,使尚书台首要变成行政中枢,一般由元老重臣担任尚书令、仆射的尚书台权力被削弱了。
(4)南朝皇帝位加强皇权,在准则和用人方面,都采纳了一些办法。准则方面最首要的改变,即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心官制进一步断定,并有所打开。至梁武帝时,中心的中枢权力机构大致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等构成。其趋势是,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已被区别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 这对加强皇帝权力是极点有力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树立打下了基础。
(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中书省是抉择计划机构,担任草拟、公布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担任审阅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实施机构,担任遵从实施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心最高控制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一起担任中枢事务。六部即尚书省部下的吏、民、礼、兵、刑、工等六部。吏部主官吏的查核任免。民部主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准则。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令、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长官起先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因为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支配仆射代行职权。支配仆射起先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因为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6)宋代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参知政事为副相,一般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的作业地址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仅担任行政。最高军事领袖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务机构,声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所以,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别离对皇帝担任。这样,正本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彼此控制,然后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
(7)元朝扔掉早年的三省制,实施一省制,即树立中书省,作为中心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政务。 中心设中书省,中书令是虚衔,由皇太子兼领。中书令之下,有左、右丞相,是实践的宰相。下面有平章政事,及右丞,左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面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还有侍郎为副,与尚书一起处置政务。
(8)明初朱元璋扔掉丞相制。明初,中心和当地的政治建制根柢遵循元朝。 中心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当地行省的权力过大,决计加以变革。洪武十三年,因丞相胡惟庸擅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扔掉中书省及丞相,而且规则今后子孙禁绝设丞相,臣下有奏请者处以极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前进六部的方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有些理全国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秦汉以来实施了一千余年的宰相准则从此扔掉。
2、试述我国古代赋役准则的演化
(一)汉代赋税首要有土地税(田租)与人头税(口赋)两种。田租交纳什物,汉初 为十五税一,汉文帝今后改为三十税一。口赋收钱,7?14岁男女每人每年交纳“口钱”,成年男女每年交纳?愀场薄?br> (二)魏晋改为按户征收租、调,征收内容为什物。北朝直至隋朝,收取目标为 “一夫一妇”,实践上也是按户征收。各政权租、调的具体数量,各有不一样(东晋南朝赋税准则屡变,呈现出以资产为首要征收根据的趋势)。唐代前期实施租庸调制,按丁收取田租,按户收调,又在隋代基础上,广泛实施纳庸代役。
(三)唐朝中期,因为农户土地占稀有量严峻失衡,按户、丁收税引发户口逃匿,租庸调制无法坚持,所以改行两税法。以资产为首要收税根据,以钱币为定税标准,实践交纳时,征收钱币与什物分夏、秋两季交纳。两税法本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替代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由首要按丁口纳税转向首要按土地和资产纳税,这是我国封建经济的新打开在赋税准则上的反映,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变革,是税制的一大前进。
(四)宋的赋税首要有二税(田税,分夏秋两季征收)、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在交税时,又有支移、折变、加耗、义仓税等额定克扣。赋税之外,还有徭役、差役担负。
(五)元代的赋税准则比照紊乱,北方、南边的税制亦纷歧样。北方的赋税首要有税粮和科差。南边的赋税准则则沿用南宋的两税法,依照地亩纳税,分为夏秋两次征收。元朝政府又有深重的徭役和差役,把所属人员按从事的作业区别,称作“诸 色户计”,使之各当其役。
(六)明初的赋税准则,是按田亩征赋,按户或按丁征役,赋和役别离征收。赋分为夏税和秋粮,在夏日征收的叫作夏税,在秋季征收的叫作秋粮。明初的役分为多种,不一样的户有不一样的役。明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把一有些力役摊入田赋征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因为赋、徭折银特别是徭役折银的完成,使赋、役兼并征收变成可以。这样,赋税的征收就削减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一样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减轻了人丁的担负。
(七)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发布“繁衍人丁,永不加赋”令,将康熙五十年 (1711年)政府所掌控的人丁数固定为征收丁银的常额,新增人丁永不征赋。雍正朝实施摊丁入亩,将康熙五十年固定的全国丁银总额均匀摊入田赋银中,随田赋征收,称为地丁银。清前期的赋税变革是唐代“两税法”以来赋税准则改造的究竟作用,必定程度 上均匀了赋役担负,保证了国家财务收入,削弱了人身依托联络,陡峭了社会敌对,推进了经济打开。但在明清商业盔济灵敏打开的布景下,仍以田赋为最首要的税源,反映了其捆绑性。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前史意义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要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树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同家。一起,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公民群众与封建主义这两大社会敌对会集反映在我国公民同清朝控制者这一内部敌对上。因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实践上包括着对立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榨的两层意义,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清王朝,也就冲击了侵略我国的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建民国”,即树立资产阶层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维的中心。孙中山偏重了推翻封建君主独裁准则的必要性,偏重实施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改造党人的共同使命,民族改造与政治改造并不是别离进行的,而是一次改造的两个方面。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中心,从理论上处置了改造派其时火急需要处置的疑问,即攫取政权与树立政权的疑问。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均匀地权”,其中心是处置土地疑问。为晓得决土地疑问,孙中山认为最佳的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一切;其改造后社会改进前进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同享。”孙中山均匀地权的主张,是避免本钱主义贫富分化的一种社会方针,它反映了孙中山对劳累群众的怜惜,可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纲要只是一种社会幻想,短少实际的社会基础,根柢不可以能完成。
三民主义是我国旧民主主义改造时期比照无缺的资产阶层民主改造纲要。它呼唤公民群众行为起来,推翻清王朝,提出了树立资产阶层民主共和国的清楚斗争方针,方案了一个为我国本钱主义打开打扫妨碍的处置土地疑问的方案。因而,它在本质上是前进的、改造的,推进了资产阶层民主改造运动的打开。同盟会的树立及其政治纲要的提出,为资产阶层改造派同改进派在思维领域的论争和组织建议配备起义,奠定了杰出的基础,预备了有利的条件。
可是,这一纲要也存在显着的缺陷,是一个不完全的民主改造纲要。它主张民族主义,但不敢清楚地提出对立帝国主义的标语,甚至还对帝国主义抱有愿望,试图用对帝国主义让步的办法,获得对外的民族独立;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托广大公民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短少使农人获得土地的内容,也没有呼唤农人联合起来进行土地改造,完全扔掉封建的地主土地一切制。同盟会纲要中的这些缺陷和缺乏,充分地反映了我国资产阶层的脆弱性和让步性。
4、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甲午中日和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
(一)甲午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政治上,我国打败,签定了《马关公约》,列强掀起了切割我国的狂潮;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改造运动有重要影响。经济上,清政府财务经济危机加深;列强赶忙对华本钱输出;清政府答应民间设厂,民族工商业有了初步打开。世界方位,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方位进一步沉沦。
(二)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政治上,中华民族空前觉悟和联合,国共完成协作,抗日民族共同战线正式构成;国民党的独裁与糜烂进一步露出;我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气健壮,变成影响我国出路命运的抉择力气。经济上,我国经济遭到严峻损坏,军民伤亡沉重,我国近代化进程遭到严峻阻止;有些公司、高校等西迁,客观上推进了西南经济文明的打开。世界方位上,抗战的成功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初度全部成功;扔掉了不对等公约,参加创建联合国,树立了大国方位。
?
2021渤海大学我国史真题一、名词说明(100分,每题10分)
1、《左传》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编年体史书。一般认为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叙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是研讨先秦和春秋时期前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特别是对树立编年体史书的方位起了很高文用。
2.董仲舒
西汉思维家。汉武帝举贤达文学之士,他对策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用,使儒学变成我国社会的正统思维,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维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同,构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达对策》3篇。
3、北魏孝文帝变革
北魏在共同黄河流域后,为了加强中心集权和对各族公民的控制,罗致汉族地主阶层的控制经历,采纳一系列的变革办法。485年,北魏孝文帝为了保证封建政府的财务收入,发布均田令。均田制的实施,使北方农人的出产和日子比照平稳,开垦的荒地增多,北方的经济逐步恢复和打开起来。为了承受汉族的 文明和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大地主的联络,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采纳汉化方针,让鲜卑贵族选用汉姓,同汉族大地主通婚,改穿汉族服装,学汉语,还选用汉族控制阶层的政治准则。这些变革,适应前史打开的趋势,加速了北方各少量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推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4、南北面官制
辽朝控制者关于控制区域内不一样社会打开期间的民族,采纳“因俗而治”控制办法树立的两套行政体系。北面官为控制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面树立的一咱特别准则,担任者一般均是契贵族,首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一向是贵族政府。北面官体系是辽政权重心地址。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心和权力中心计构,南面官是辽控制者仿照唐代准则而树立的一套打点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因为抉择计划权掌控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名不副实。
5、四等人制
元朝民族等级准则。元朝控制者为了安靖蒙古贵族的控制方位,实施民族分化方针,把全国各族员分为四等。第一等人为蒙古族;第二等人为色目人,包括畏兀儿、唐兀、吐蕃及中亚、西亚、东欧各国人;第三等人为汉人,泛指淮河以北原金朝控制下的汉、契丹、女真各族及云南、四川的汉族;第四等人为南人,指原南宋控制下的汉族。四等人的政治方位、法令待遇和经济担负都有不一样的规则。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敌对,是元代社会骚动不安的重要要素。
6、五军都督府
明代统领戎行的最高军事打点机构。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控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兵部是录用将领、发布调遣指令的机构(调兵有必要奉旨),但不直接统率戎行。五军都督府则是主管军籍和军政的机构,尽管分领在京及在各地的戎行,但不能自个调遣戎行及录用将领。这二者彼此钳制,又都不能指挥戎行,以使最高共同指挥权操于皇帝手中。
7、《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后魏源编写的地舆作品。林则徐在广州掌管禁烟时,为晓得西方情况,抵挡列强侵略,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舆大全》,编成《四洲志》,记叙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舆和前史。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托付,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参阅其他文献材料于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50卷。本书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派、维新派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发生了必定影响。
8、福州船政局
清末洋务运动中政府兴办运营的新式造船公司。亦称马尾船政局。1866年6月,左宗棠奏请树立船政局,得到附和后与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签定合同,议定自船厂开工之日起,5年内由他们监造巨细轮船16艘,并担任练习我国的技能人员。1866年9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到差前举荐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树立船政书院(又称“求是堂艺局”)。从建厂到1895年,共造船36艘,造船技能也逐步有所前进,一起还培育了一批我国自个的制造和驾御轮船的技能人才。
9、公车上书
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对立《马关公约》举办的上书示威。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时刻,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公约》的消息。康有为起草了《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并具体论说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办法。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谈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建议举人上书作业,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我国常识分子初度群众性的爱国行为,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步改动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0、遵义会议
1935年我国共产党在遵义举办的中心政洽局扩展会议。会上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歼失利的陈述,遭到参会大都人的对立。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撤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树立了由毛泽东、王稼祥、周恩 来三人构成的军事指秤小组,担任长征中的军事作业。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差错在中心的控制,实际上初步树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新的党中心正确领导。
二、简答题(共80分,每题20分)
1、简述百家争鸣局势的构成
战国时期,政治经济领域中发生了深化的改变,思维文明领域中呈现了许许多多的派系,如儒、墨、法、兵、农、阴阳等家,我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家学派都创建学说,聚徒讲学,谈论时政,彼此诘难,我们把思维领域呈现的这种局势称为“百家争鸣”。
(一)社会布景:
一是阶层基础:战国时期是社会大改造的时期,各种社会敌对错综凌乱。剧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与文 化昌盛,对各个阶层、阶层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对其时社会大改造中的许多疑问,标明自个的情绪, 提出主张、期望和需求。这是发生“百家争鸣”的阶层基础。
二是“士”构成了“百家争鸣”的主体:战国年代的“士”,是其时常识分子的总称。他们一有些是从奴隶 社会的“士”转化而来的,一有些是从地主平缓民中呈现出来的。他们尽管不是一个阶层,但都有必要依托于必定的阶层。他们走公室、跑私门,期望得到控制者的委任。因为他们所投靠的目标不一样或身世阅历不一样,成了各阶层在思维上的代言人。
三是社会基础:在诸侯割据纷争的时期,控制者还不能推广封建的文明独裁主义。所谓“渚侯并争,厚 招游学”,诸侯国的国君和大贵族都吸引大批常识分子为自个效能,礼贤下士变成社会习尚。其时的士,可以各持一说,在诸侯之间奔波游说,“合则留,不合则去”,有相对的安适。收徒讲学的习尚也非常盛行,只需略为闻名的士,差不多没有一个不是“率其群徒,辩其谈说”的。这就使各个学派有了打开的机缘。
(二)首要缘由:
从政治方面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改造时期,社会骚动不安,各诸侯国树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战争中获得霸主方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一样思维学说以使自个的国家充足健壮,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空气。
从经济方面看,战国年代,因为封建的出产联络替代了奴隶制的出产联络,大有些直接出产者从奴隶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劳作快乐喜爱和出产活泼性有了前进,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打开社会经济呈现出昌盛的表象。这使得有些人变成有闲阶层,有时刻从事自个的学术活动。
从文明方面看,孔子时就推广私家授徒讲学,打破了 “学在官府”、贵族独占教育的前史,使得文明学术向社会基层涣散,这也推进了“百家争鸣”的呈现。
从科技的打开看,战国时的科学技能获得了较大前进,如地舆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其时均抵达较高水平。这些科技作用标志着我们知道水平的前进,丰厚了人的精力世界和物质日子。
此外,这一时期,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一样门户之间,既彼此斗争又彼此学习和学习。这也是促进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缘由。
2、简述南宋与金的三次拟订合同及其首要内容
(一)1141年《绍兴拟订合同》。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签定了和约,史称《绍兴拟订合同》。首要内容为:(1)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2)宋金疆界, 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邓两州及商、秦两州之半予金。(3)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绍兴拟订合同》是在宋、金力气大致恰当的局势下签定的。此后南宋控制者满足于偏安江南,不愿北伐光复失地;金政权内部则敌对激化,国力日渐虚弱,因而两边根柢上坚持了比照平稳的坚持局势。
(二)1164年《隆兴拟订合同》。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用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派李显忠和邵宏渊带兵进行北伐。宋军在宿州南的符离区域被金军击退,北伐即告失利。宋、金之间再次进行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冬,两边签定和约,史称 《隆兴拟订合同》,首要内容为:(1)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世为叔侄之国;(2)?旯薄备某啤8?币”,每年削减银绢10万两匹;(3)疆界与绍兴时相同。其时宋金两边军实际力尚处于均衡状况,任何一方想走运取取成功都是困难的。此后,宋、金在40年间未发生大的战争。
(三)1208年《嘉定拟订合同》。开禧二年(1206年),韩候胄进行北伐,这次军事行为没有进行缜密的预备,因而,战争一初步宋军就处在被逼的方位上,究竟以失利告终。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从头签定和约如下:(1)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 (2)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3)疆界与绍兴时相同;(4)另付金犒军银300万两。《嘉定拟订合同》后,宋、金两国都日益虚弱,无力再建议战争。
3、清朝共同的多民族树立的进程
(一)平定三藩之乱。清初,使用明朝降将镇守南边:平西王吴三桂驻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建,称为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抉择悉数撤藩,吴三桂随即在云南建议暴动,呼应吴三桂暴动的还有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经过8年苦战,总算平定三藩之乱。这次平叛的成功,消除了当地割据实力,使我国避免了一次大割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对西南悠远当地区域的控制和打点,有利于共同多民族国家的安靖和打开,有利于国内各区域、各民族间经济和文明的交流与打开。
(二)共同台湾。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进犯澎湖。经过七天激战,光复澎湖,郑军守将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遣使军乞降,清军遂进驻台湾。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8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康熙帝光复台湾,结束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共同,大大推进了今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明的打开。
(三)平定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始于康熙年间,持续于雍正年间,结束于乾隆年间,历时达七十余年之久。首要作业有:(1)平噶尔丹暴动,共同外蒙古。(2)平策妄阿拉布坦暴动,加强对西藏的打点。(3)平定天山南路的巨细和卓木暴动,共同新疆。清廷平定准噶尔暴动,联络到国家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的共同疑问,具有严峻的意义。
(四)平定罗卜藏丹津暴动。雍正元年(1723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撑持青海 和硕特部领袖罗卜藏丹津反叛清朝。罗卜藏丹津纠合二十余万人,进犯西宁。雍正帝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统兵进讨。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岳钟琪建议奇袭,罗卜藏丹津军大北,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部,清朝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
(五)西南区域的改土归流。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录用鄂尔泰为云南巡抚 兼云贵总督,推广改土归流,把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府改隶云南,命他总督云 南、贵州、广西三省,担任方案其事。从雍正四年至九年,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四 川、广西等省次序推广,许多土司被撤消,清廷在原土司区域树立府、厅、州、县,实施与汉族区域相同的准则,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纳粮当差等。大大加强了西南区域与内地的联络,有利于推进少量民族区域经济文明的打开,有利于安靖国家共同及西南边防。
4、简述美国门户翻开方针的内容及其影响
美西战争后,美国当即参加了列强切割我国的活动。19世纪末,俄、德、英、法、 日在我国各有自个的实力规模。可是,其时在我国参加竞赛的首要列强的军事力气都远比美国健壮。美国无力用军事办法从我国获获得权实力规模,却可凭仗其健壮的经济力气,以竞赛方法来完成其扩展利益。
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向英、德、俄、日、意、法诸国宣告照会,招认列强在华实力规模,并需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法进行干与”;列强应招认他国在本国实力规模内享有平等的关税特权和互易商货、航运等利益。1900年7月3日,约翰·海向各国宣告第二个门户翻开照会,声明美国政府的方针是“保全我国疆域及行政的无缺……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平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生意”等。门户翻开方针是美国海外扩展的产品,其意图在于在列强剧烈竞赛的条件下,为迟到者美国向我国拓宽其政治、经济实力翻开便利之门,根柢不是为了坚持我国疆域和行政的无缺。
门户翻开方针的宣告标志着美国对华方针的新期间,即由长时刻以来跟在英国炮舰后边“分取杯羹”的传统方针,改动为奉行独立的帝国主义大国方针。美国变成列强在亚太区域竞技场上竞赛的主角之一。
三、论说题(共120分,每题30分)
1、试述我国古代加强中心集权准则的办法及其影响
(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心机构选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他们互不相属,彼此控制,然后保证决断权会集在皇帝手中。
(2)东汉设尚书台。东汉初年,中心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的职位虽高,却名不副实,并无实权。东汉初年,正式树立尚书台,作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在东汉,尚书台实践上成了皇帝真实抉择计划和指挥若定的权力机构,三公和九卿只是受命就事,构成?渲萌鹿樘ǜ蟆薄H埃冈倍训木质啤?br> (3)魏晋三省六部制的萌发。魏文帝对中心和当地官制进行了一番变革。中心官制的重要改动是树立了中书监、令。新设中书以分尚书之权,是曹魏在加强中心集权方面的新办法,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萌发。中书监、令以起草诏命的方法参加抉择计划,他们权任极重,但资历较浅,君主简略加以控制。中书省替代尚书台参预抉择计划的有些职权,使尚书台首要变成行政中枢,一般由元老重臣担任尚书令、仆射的尚书台权力被削弱了。
(4)南朝皇帝位加强皇权,在准则和用人方面,都采纳了一些办法。准则方面最首要的改变,即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心官制进一步断定,并有所打开。至梁武帝时,中心的中枢权力机构大致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等构成。其趋势是,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已被区别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 这对加强皇帝权力是极点有力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树立打下了基础。
(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中书省是抉择计划机构,担任草拟、公布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担任审阅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实施机构,担任遵从实施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心最高控制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一起担任中枢事务。六部即尚书省部下的吏、民、礼、兵、刑、工等六部。吏部主官吏的查核任免。民部主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准则。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令、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长官起先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因为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支配仆射代行职权。支配仆射起先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因为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6)宋代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参知政事为副相,一般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的作业地址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仅担任行政。最高军事领袖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务机构,声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所以,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别离对皇帝担任。这样,正本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彼此控制,然后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
(7)元朝扔掉早年的三省制,实施一省制,即树立中书省,作为中心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政务。 中心设中书省,中书令是虚衔,由皇太子兼领。中书令之下,有左、右丞相,是实践的宰相。下面有平章政事,及右丞,左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面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还有侍郎为副,与尚书一起处置政务。
(8)明初朱元璋扔掉丞相制。明初,中心和当地的政治建制根柢遵循元朝。 中心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当地行省的权力过大,决计加以变革。洪武十三年,因丞相胡惟庸擅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扔掉中书省及丞相,而且规则今后子孙禁绝设丞相,臣下有奏请者处以极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前进六部的方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有些理全国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秦汉以来实施了一千余年的宰相准则从此扔掉。
2、试述我国古代赋役准则的演化
(一)汉代赋税首要有土地税(田租)与人头税(口赋)两种。田租交纳什物,汉初 为十五税一,汉文帝今后改为三十税一。口赋收钱,7?14岁男女每人每年交纳“口钱”,成年男女每年交纳?愀场薄?br> (二)魏晋改为按户征收租、调,征收内容为什物。北朝直至隋朝,收取目标为 “一夫一妇”,实践上也是按户征收。各政权租、调的具体数量,各有不一样(东晋南朝赋税准则屡变,呈现出以资产为首要征收根据的趋势)。唐代前期实施租庸调制,按丁收取田租,按户收调,又在隋代基础上,广泛实施纳庸代役。
(三)唐朝中期,因为农户土地占稀有量严峻失衡,按户、丁收税引发户口逃匿,租庸调制无法坚持,所以改行两税法。以资产为首要收税根据,以钱币为定税标准,实践交纳时,征收钱币与什物分夏、秋两季交纳。两税法本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替代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由首要按丁口纳税转向首要按土地和资产纳税,这是我国封建经济的新打开在赋税准则上的反映,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变革,是税制的一大前进。
(四)宋的赋税首要有二税(田税,分夏秋两季征收)、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在交税时,又有支移、折变、加耗、义仓税等额定克扣。赋税之外,还有徭役、差役担负。
(五)元代的赋税准则比照紊乱,北方、南边的税制亦纷歧样。北方的赋税首要有税粮和科差。南边的赋税准则则沿用南宋的两税法,依照地亩纳税,分为夏秋两次征收。元朝政府又有深重的徭役和差役,把所属人员按从事的作业区别,称作“诸 色户计”,使之各当其役。
(六)明初的赋税准则,是按田亩征赋,按户或按丁征役,赋和役别离征收。赋分为夏税和秋粮,在夏日征收的叫作夏税,在秋季征收的叫作秋粮。明初的役分为多种,不一样的户有不一样的役。明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把一有些力役摊入田赋征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因为赋、徭折银特别是徭役折银的完成,使赋、役兼并征收变成可以。这样,赋税的征收就削减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一样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减轻了人丁的担负。
(七)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发布“繁衍人丁,永不加赋”令,将康熙五十年 (1711年)政府所掌控的人丁数固定为征收丁银的常额,新增人丁永不征赋。雍正朝实施摊丁入亩,将康熙五十年固定的全国丁银总额均匀摊入田赋银中,随田赋征收,称为地丁银。清前期的赋税变革是唐代“两税法”以来赋税准则改造的究竟作用,必定程度 上均匀了赋役担负,保证了国家财务收入,削弱了人身依托联络,陡峭了社会敌对,推进了经济打开。但在明清商业盔济灵敏打开的布景下,仍以田赋为最首要的税源,反映了其捆绑性。
3、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前史意义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要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树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同家。一起,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公民群众与封建主义这两大社会敌对会集反映在我国公民同清朝控制者这一内部敌对上。因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实践上包括着对立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榨的两层意义,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清王朝,也就冲击了侵略我国的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建民国”,即树立资产阶层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维的中心。孙中山偏重了推翻封建君主独裁准则的必要性,偏重实施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是改造党人的共同使命,民族改造与政治改造并不是别离进行的,而是一次改造的两个方面。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中心,从理论上处置了改造派其时火急需要处置的疑问,即攫取政权与树立政权的疑问。
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均匀地权”,其中心是处置土地疑问。为晓得决土地疑问,孙中山认为最佳的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一切;其改造后社会改进前进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同享。”孙中山均匀地权的主张,是避免本钱主义贫富分化的一种社会方针,它反映了孙中山对劳累群众的怜惜,可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纲要只是一种社会幻想,短少实际的社会基础,根柢不可以能完成。
三民主义是我国旧民主主义改造时期比照无缺的资产阶层民主改造纲要。它呼唤公民群众行为起来,推翻清王朝,提出了树立资产阶层民主共和国的清楚斗争方针,方案了一个为我国本钱主义打开打扫妨碍的处置土地疑问的方案。因而,它在本质上是前进的、改造的,推进了资产阶层民主改造运动的打开。同盟会的树立及其政治纲要的提出,为资产阶层改造派同改进派在思维领域的论争和组织建议配备起义,奠定了杰出的基础,预备了有利的条件。
可是,这一纲要也存在显着的缺陷,是一个不完全的民主改造纲要。它主张民族主义,但不敢清楚地提出对立帝国主义的标语,甚至还对帝国主义抱有愿望,试图用对帝国主义让步的办法,获得对外的民族独立;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托广大公民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短少使农人获得土地的内容,也没有呼唤农人联合起来进行土地改造,完全扔掉封建的地主土地一切制。同盟会纲要中的这些缺陷和缺乏,充分地反映了我国资产阶层的脆弱性和让步性。
4、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甲午中日和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
(一)甲午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政治上,我国打败,签定了《马关公约》,列强掀起了切割我国的狂潮;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改造运动有重要影响。经济上,清政府财务经济危机加深;列强赶忙对华本钱输出;清政府答应民间设厂,民族工商业有了初步打开。世界方位,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方位进一步沉沦。
(二)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政治上,中华民族空前觉悟和联合,国共完成协作,抗日民族共同战线正式构成;国民党的独裁与糜烂进一步露出;我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气健壮,变成影响我国出路命运的抉择力气。经济上,我国经济遭到严峻损坏,军民伤亡沉重,我国近代化进程遭到严峻阻止;有些公司、高校等西迁,客观上推进了西南经济文明的打开。世界方位上,抗战的成功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初度全部成功;扔掉了不对等公约,参加创建联合国,树立了大国方位。
?

2021-2021我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考研参阅书、招生目录、历年分数线(2021-2022赛季nba常规赛战绩)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