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研倘若你迷失在黑暗之中,除了前进,别无他法!考试笔试川大...

 2024-02-02 08:25:33  考研全程辅导    17
[摘要]

第一次,他离我那么近; 第一次,我已经触摸到了他; 第一次,我以为我已经拥有了他。 我一直深刻地记得那一天——2018年2月4日,那一天我们全家一起表面镇定而内心忐忑地等待着我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据...




第一次,他离我那么近;
第一次,我已经触摸到了他;
第一次,我以为我已经拥有了他。
我一直深刻地记得那一天——2018年2月4日,那一天我们全家一起表面镇定而内心忐忑地等待着我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据以往同学的经验得知,下午6点之后可以查到成绩,于是我从17点58分开始就双手紧握着手机不断刷新着川大官网,越刷就越紧张,从双手发抖到浑身颤抖,这样持续了三分钟左右,终于在18点01分的时候出来了一张成绩表单。

总分372,英语一63,政治62,专业课分别是125和122,看到这几个数据之后,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根据川大历年的分数线再结合这一年的考试情况,之前大家就有预估,总分应该不会超过365,单科线不会超过60。所以虽然这个分数并不高,但是至少应该能通过初试,进入复试了。而据川大以往的数据得知,因为上线人数本就不多,所以基本不会再怎么刷人了;但是这一年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我终究是不知道的,因而也真的只是仅仅能稍微松一口气。
梦想遥不可及,理想却能抵达

初试成绩出来了,终于可以吃晚饭了。家人都希望我能放松几天,饭间不断让我不要再想了,接下来就先放松两天,等着分数线出来看看。于是接下来我们就商量着第二天去哪里玩,爸妈专门在这个时候过来陪我,就是想让我在成绩出来后可以轻松一下,毕竟前期的“拼命”他们都知道我已经快把自己“抽干”了。

第二天,我们全家一起去了金龙长城,爬长城放松。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陆陆续续安排了相应的娱乐活动。随后,爸爸妈妈又回老家去了。我也渐渐给自己安排了每天三到五小时的复习时间,一边心情复杂地复习复试,一边忐忑不安地等待分数线。
终于这样熬到了分数线出来的那一天——2018年3月5日,依旧是怀着忐忑万分的心情刷新着官网。果然不出所料,我们专业依然是分数线最高——365分;再看单科线也跟预料的一致——60分。嗯,总算可以安心准备复试了,我把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全部安排在了复习上,准备等复试结束再接课了。
复试时间定在3月16日,于是,又是一个连续十多天忙到吃饭、睡觉都是凑合的“日夜激战”:笔试专业课我背得滚瓜烂熟,面试的中英文自我介绍我不断打磨,同时丝毫不敢落下初试刚考过的专业课知识,因为那都是专业课面试的基础。

就这样,一转眼就来到了复试前夜,我紧张得睡不着觉,感性告诉我干脆起来接着背书得了;理性阻止我:快点睡,就算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养精蓄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第二天是5点半的闹钟,闹钟一响就起来开始一边收拾一边背诵自我介绍。算好了时间等到6点半出的门,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再坐地铁去了学校那边。
“新模式”下的最后十公里冲刺终究还是“崴了脚”

复试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笔试,第二天是面试。笔试是上午9点开始考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11点半结束,一拿到试卷我大致扫了一下,全都是自己认识已久的“老熟人”,我真的非常兴奋。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写、慢慢写,这比起初试来简直是就“福利”,所以一定要把字写好看了。
那一天,我真的写了人生中最好看的一张试卷。由于初试题量非常大,要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只能顾着尽可能把内容写完,所以我的字是真的写得不好,便想着复试这张试卷一定要好好写。

考试途中不断有人提前交卷,我也不管,反正我要坐到最后散场。总体来说,试卷做得比较顺利,我一直记得有4个空没填上,是关于西方作家作品的对应,实在是记不起来了,考虑到就4分便也没有多做纠结。其他地方我觉得自己真的做得近乎完美。
考完试以后我就回来接着准备面试了,晚上突然发现“自我介绍”中还能挖出很多东西,于是又赶紧补充相应内容,一直到凌晨才睡。第二天同样是五点半起的床,到了学校之后从八点半开始排队等待面试,九点正式开始。
这一年,川大的面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分成了专业一、专业二、英语三场面试,同步错开进行。我们专业上线人数共19人,一上午的时间刚好面试完。当然,对于我们这个专业而言,重心无疑在专业二面试的那一场,那也是我的最后一场面试。
我按照排号先后去了英语场与专一场,真的非常紧张,下面都是自己崇拜已久的川大名师,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强烈克制自己紧张得发抖的情绪顺利地完成了前面这两场面试,感觉到了老师们的友好,至少在这两场面试中应该还可以。

英语面试以一位美丽的英语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结束了,那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you will be my student,i must be your teacher.”我认为这是老师对我最好的认可和祝福。
随后,就是等待最后一场压轴面试了,看着前面的人不断进进出出,大家都特别轻松的样子,每一个人出来之后,我们其他人就上去了解情况。大家都表示好像很随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轻松,可是我们依然不敢懈怠,排着队还在复习着。
轮到我的时候已经快11点了,我进去之后越发紧张了,一切都顺利进行着。与我准备的一样,那几个关键性问题都是我心仪的那位老师提的,虽然过于紧张,但我总算还是都答了上来,同时也看到老师点头示意。
结果就在倒数几分钟的

时候,坐在第二排的一位老教师突然问了我一个初试中背得滚瓜烂熟的简单问题,我竟由于过分紧张,脑子里突然空了,我更慌了,只能给老师说抱歉。
后来面试结束,我心里一下没了底,给川大的师姐(她是先一年考上的川大)打完电话,她告诉我没事,回去等待成绩就好了。因为按照惯例,在川大咱们这个专业能上线的基本都不怎么刷了,前一年好像也就刷了一个人还是怎么回事,我也就想着自己应该不至于因为这一个问题而成为那被刷掉的“个别人”。

川大的复试成绩出得特别晚,等待成绩的十多天,我还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们上着课,每当上完课闲下来之后就特别难熬,因为我对川大的执念,我在这期间也没有进系统填过任何调剂学校,心想要是上不了川大就不读了。
晴天霹雳,世界一片黑暗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这一天,3月30日,复试成绩出来了,怀揣着惴惴不安的情绪在下载的拟录取名单中寻找着专属于我的最后“判决书”。
我终于还是被川大抛弃了,成了那“个别人”中的一个。而对比前一年的名单,我们今年的分数普遍偏高,与我的前一名也仅仅0.5分之差,也就因为这0.5分之差,我成了川大遗弃的孩子。
我把近期的课都推掉了,一个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泪水渐渐模糊了视线,眼前一片黑暗。对我而言,整个人生都已经失去了意义。与其说我是对考研有执念,不如说是对川大有执念吧。如果一开始分数就没上,其实我也认了;可是已然走到了这里,眼看着我已经将他捧在了手上,他却在我的眼皮底下飞走了。

当人生走到绝境,死亡也就变得无比亲切了,好多次我都有从窗子上纵身一跃的想法。而往往在这种时候,你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就会跳出来牵绊着你:死向来都很容易,而活着才是最难的。要死,你也得先把赡养父母的义务尽完再死。
就这样,每次想冲动了结之时,又这样被拉了回来,无奈之下只有“苟活于世”。可是心中的伤痛无法抚平,内心的悲愤难以抑制,连续5天,我一点东西也吃不下,偶尔喝点水以维持生命。第六天的时候,家里打来了电话,问我成绩出来了没,我终于绷不住了,在电话里嚎啕大哭,声嘶力竭。
爸妈在同样伤心的情况下还要轮流安慰着我,一顿痛哭之后,我好了很多,仿佛折磨我多时的“毒瘤”被割掉了一样,虽然疼痛不减,但却已不再继续蔓延。跟爸妈这通电话的时间特别特别长,却没有说多少话,五分之四的时间都是他们听着我在这边哭不断地唉声叹气、劝慰我。后来妈妈让我去吃点东西,哪怕熬点粥喝了。我也听了妈妈的话,终于吃了点稀饭。

随后几天他们给我打电话异常频繁,生怕我会想不通做了傻事。他们又让我看看其他学校还有没有机会,说不能白白辛苦这小半年,万一还有学校就去,毕竟我一直想读研。
高考弥留之憾,欲用考研来补

高考的失利,让我从步入大学之前就开始计划着考研,原本应该在2016年那年就去考的。可是毕业那年,发生了很多事。后来我们家计划买房子,着急赚钱的我选择了先去上班工作,也好为我们的新家添砖加瓦。
于是毕业那年我放弃了考研,直接去了培训机构上班,因为培训机构只要自己愿意付出,多上一些课,吃得了苦,那么工资就会高很多。
寒暑假是补习班的“旺季”,我那个时候的“坚持”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做教案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第二天还得穿着高跟鞋站着上十多个小时的课;除此之外,还得抽午间休息和晚上休息时间给家长反馈当天上课孩子的学习情况。

每5天休息一天,但是也并没有真的休息:备课,联系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在这种高负荷运转下,原本就不重的我体重降到了86斤,胃病也时常折磨着我。
或许是急于赚钱的迫切心理促使我坚持了下来,最后的数字确实很惹眼,一个月挣了我妈妈在老家大半年的工资。但是这背后有多少的辛酸和汗水却只有我自己知道。
很快 着爸妈凑够了首付的钱,毕竟老家那种小县城的房价比起成都这些地方来说便宜了太多太多。
随后就是连着 爸妈准备了近一年的房贷,到了2017年,一切都步入正轨了,有我贴补的房贷,他们基本不会再有“经济危机”了。这时,心中的“考研之火”又开始冒起了火花,直到4月,我终于鼓起勇气给爸妈说出了我的想法。

爸妈虽不支持却也不好反对,我说了自己在这之前还存有一点钱,我前期减轻工作量,边上班边复习,把我下半年的生活费赚足再给家里拿一点房贷,后面就不再拿了。爸妈也只得同意。
为理想奋斗的时光虽苦尤甜

于是我就这样辞掉了培训机构的工作,选择了上门和线上一对一家教。这种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日子真的很累,因为通常上完课之后已经不想再看书了,所以前期的复习其实真的很力不从心。到了7月,我推掉了周内的课,只选择周末上课;持续到了8月底,我决定把9—12月的时间全部用在复习上。
从4月决定考研开始,除了工作,我断绝了外界的一切联系,连给家里联系都是我给爸妈说好了我会抽时间打给他们。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太容易受外界干扰,无法控制自己的主观情绪,我只有从客观条件出发。直到第二年的4月这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的朋友几乎没有人能联系上我。

9月开始,我把每天的复习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是比起之前在培训机构的寒暑假来说,我的睡眠时间多了很多。因为我不想打疲劳战术,毕竟这是重要的考试,与上班不同,尤其需要脑子清醒、有效率的学习。所以从9月到10月底我都还没有固定的生物钟,晚上状态好就多学,早上多睡会;晚上状态不好就早点休息,第二天早起。
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过得非常充实,英语、政治、专业课,反复背诵、反复练题。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每天最放松的时间就是吃饭和躺床上睡觉。
跟很多同学一样,有过连错很多题的绝望、也有过连续正确的兴奋,每天都在考得上与考不上的边缘反复试探。有满怀希望的倍受鼓舞,也有充满失望的备受打击。无数次想过放弃,也无数次选择继续坚持。

想着考研老师说的话:剩者为王,只要你坚持到了最后,就已经打败了很大一部分人了!
理想实现的前夕

从11月初何凯文每天一早的“考前五词”开始,我强迫自己每天要早起了。于是便开始调整生物钟,不管前一天因为什么特殊原因晚睡了,第二天一早必须雷打不动地在闹钟的督促之下起床开启一天的学习时光。按照考试的相应时间段规划了固定的科目复习,其他时间就是几个科目轮流安排。
时间很快来到了12月份,距离22号已经越来越近了。刚好21天可以养成习惯,我必须要在这段时间把生物钟调好,一定要保证考试的那几个时间段的精神状态最佳。到了这个时间已经不敢想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了,反正都已经到了这里,不管怎样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12月21号这一天来得特别快,拖着一行李箱的复习书和个人简单生活用品到了早在9月就预订好的宾馆房间。放好行李后,先去了学校看考场,顺便计算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晚上或许是因为紧张加认床的缘故,睡得并不好,不过我不可能也不允许自己因为这个原因影响考试。
第二天一早头有点昏昏沉沉的,以防万一,我路过药店去买了自己平常很排斥的“藿香正气液”喝了。考场外人山人海:家长、考生以及负责秩序的安保人员。我随便找了个花坛旁边坐下翻了点手机里之前保存的知识点看着,吃着路上买的早餐等待进入考场。
第一天的考试非常顺利,我以为我的英语、政治都能达70分以上。每一场考完之后给妈妈打了电话简单汇报了一下情况。下午五点半考完,吃了晚饭回房间之后就抓紧时间复习起了专业课,晚上看到朱伟说直播陪大家熬夜抓专业课,因为他自己曾经就是这么过来的。我有了一点这样的念头之后还是放弃了,我害怕这样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于是晚上12点左右我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分别是两门专业课,要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我怕时间来不及,到了后面几个题不敢再像前面一样收不住地写写写,尽量缩短了篇幅,可是还是有两个题没有答完。考完之后很担心就给前一年考上的川大学姐打电话,她笑着告诉我这很正常,那么多题能做完才反倒不正常了,我将信将疑。
后来一起吃了一顿火锅,她让我回家安心等待结果就好。我便就这样在安与不安相互参杂的状态下开启了长达40多天的漫长等待。
这段时间,我接了很多线上线下的课。直到爸妈了解到了我出成绩的时间,二人便决定2月4号到成都来玩(其实是想陪我等待成绩),我把陪爸妈的时间留了出来。
从南到北,是理想屈服于现实,却也别有一番风景

在爸妈的劝说之下,或许自己也还心怀一丝不甘,终究还是只得屈服于现实。我开始在网上看着调剂系统,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这会儿已经4月份了,很多学校的调剂都已经结束了。无奈之下,只得往距离成都越来越远的地方看去。

不知道是天可怜见,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还是怎样,失去了川大,却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德高望重已经退休返聘的老教授。最巧的是这位老教授竟然是川大我这个专业的博士,其水平绝对不亚于川大的博士生导师。只是他在北方的一所普通学校,就因为这个原因,我冲着这位老教授去了北方学校。
老教授是这所学校的文学院院长,我从这所学校的其他老师那里取得了老教授的联系方式之后,便先给他发了一封邮件说明情况。随后老教授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准备一下去那边学校复试,并再三向我确认,我是否一定会去,因为名额实在有限。我半分也没有犹豫,表示一定会去。
恰巧当时还有北方的另外两所学校也给我发了复试通知,我果断拒绝了之后还把截图发给了老教授表示我要追随他的决心。

就这样,自己孤身一人第一次乘坐三个多小时的飞机飞向了陌生的北方城市。到达预定的宾馆之后先给老教授联系了,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复试。由于调剂名额有限,人数并不多,复试一天就完成了,先笔试后面试,第二天上午就出结果。看了结果之后,再次前往老教授的办公室交谈之后就踏上了回蜀的征程。
在路上我百感交集,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终究还是没有去到我心心念念的川大。但是最终还是由于与川大的诸多因缘巧合成功追随了一位不亚于川大师资的老教授,总算是为自己的这段奋斗时光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到了北方之后,结识了很多的新朋友,见到了很多南方不曾见过的风景。在南方生活了二十多年,去北方感受一下别样的风土人情其实也还蛮不错的。越发相信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虽然与川大失之交臂,但是却也因为川大而有了后来与我如今导师的一段师徒情缘。转眼间研二都快结束了,考研之前想过无数遍上了川大之后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的场景,以鼓励大家要勇敢地追梦。
可是后来因为被川大遗弃,便也放弃了记录的想法。时至今日,借着这次活动把自己的故事记录,希望能够带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些许鼓励吧:无奋斗,不青春。奋斗的青春分外美丽,想做什么就勇敢地去做吧,不要害怕失败;即使失败也并不可怕,这段青春无悔的日子就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edn.
文章与截图及实拍图均为原创,若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个别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育明备考经验双非考研如何逆袭别沉迷于鸡汤!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