珺意如水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_时间

 2024-01-17 12:32:47  考研全程辅导    7
[摘要]

原标题:珺意如水: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 关注现代作家文学,携手诗和远方 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 读书19载,从学前班到研究生毕业,我的面前似乎有个无形的楼梯,每一个人生的...





原标题:珺意如水: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

关注现代作家文学,携手诗和远方

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



读书19载,从学前班到研究生毕业,我的面前似乎有个无形的楼梯,每一个人生的时间节点无需多加思考,只需要一步步迈上面前的台阶即可。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异常幸运一直同行至今,有的在某个分叉口选择了不同的路,然后在后来的日子渐行渐远。回顾我的学生时代,印象最为深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备战考研的那段日子。

我骨子里大概就是个喜欢学校的人,别的孩子刚送去学校有大哭大闹的,有装病逃避的,甚至有逃学去玩儿的。而我恰恰相反,从小喜欢偷偷跟着哥哥去学校,急得家里人四处找我,经常在哥哥他们班的某个角落找到躲起来旁听的我。就这样5岁我就开始了学习生活,一不小心就学了19年。关于考研的那些事儿,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里熠熠生辉,尤显珍贵和特别。

最好的开始时间是当下

小学时读书的目的是想考上大学,高中时读书的目标是上个好大学,等到了大学又不自觉开始向往继续学习的那一条路。虽然自己内心有着继续上学的渴求,但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声音也会让我变得犹豫。“一个女孩子学历那么高干嘛,最后还不是要嫁人!”、“你早点工作 你爸妈分担一些压力吧!”、“你读研的钱不如省下来留着给你哥哥娶媳妇啊!”听得多了,我开始滋生一种负罪感,似乎继续学习变成家人身上沉重的负担,于是我开始反思,愧疚感让我打了退堂鼓,就这样读研的热情一点点偃旗息鼓。

直到八月初,和小舅妈的一次夜谈,她那一句:“学习这件事不要老想着以后在学,谁也无法预料以后会遇到什么事,会有什么样的牵绊,最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就只管努力去学,就算考不上,至少也不留遗憾了。”说进我心里了,加上我犹豫的那些日子里查阅过很多资料,读研期间只要我努力学习,奖助学金是基本可以让我自给自足的。我本就想要继续读书的激情被彻底点燃,那一刻我内心是前所未有的坚定,来不及多想我报考了本校,当即买了学习资料,脑海中计算着剩余的准备时间,别人已经学了半年,而我只剩4个月时间,幸运的是我的迟疑和犹豫在那一刻戛然而止,而我还有4个月时间可以去努力,做一件事最好的开始时间就是当下。

一个人的战斗

大学是一个分界点,在那之前是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学习一起努力,还有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引你。步入大学之后,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没人督促你天天去上课,更没人在你打瞌睡时点名叫你回答问题,上百人的教室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太过渺小,老师根本顾及不到,在大学你需要适应“自主学习、自我约束”的新学习模式,考研更是如此。

如果你是幸运的,你会遇到和你一起备战考研,天天一起学习的伙伴,如果你是寝室里“特别的”那一个,那么坚持自己的选择,抵挡住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游戏的诱惑,沉下心来学习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我恰好是无比幸运的,寝室6个人,一个考了雅思准备出国,一个在准备老家的公务员考试,剩下4个人都选择了考研。刚开始我们还能一起自习,后来其中一个得知同学院报考同一个大学同专业的就有很多人之后果断放弃了,另一个开始了愉快的毕业旅行,学习也就被抛在脑后,只剩我和上铺的姑娘两个人还在继续坚持。



(时间计划表及每日计划打卡记录)

没有人督促、没有人可以一起探讨、也没有谁要求你必须如此,一切都需要自己脆弱又执着的自律意识。学习这件事从来都是自己的事,而在备考的那个阶段,我第一次对这句话有了深切的感受,那是一个人的战斗,是挣扎着战胜自己的懒散、不自律、而且极度考验意志力的一个过程。

退无可退才能义无反顾

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图书馆闭馆回宿舍,每天极其固定的三点一线,因为开始的晚,我将时间做了拆解,每一天都规划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坚信只要每天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考前我就有机会将所有内容学习完。可人都是有惰性的,每天挣扎着早起很痛苦,午休回宿舍会睡过头,听到好看的电视剧会忍不住去追,太多的诱惑让我有些心猿意马。



(个人自励书签和刷了3遍网课的词汇书)

即便后来渐渐习惯了自己规划的时间表,可以按照时间表的安排完成学习内容,日复一日,我开始有些迷茫,不知道如此坚持是否有意义,看到校园里开心玩耍的身影会觉得有些羡慕。可是想到未达成的目标又会变得坚定,间歇性的自律和自我挣扎中我发现只有不给留自己任何犹豫和后悔的退路,才能一心一意的奔着既定的目标去,我丢掉了那些自我安慰的借

口、忘记了考不上也可以工作的退而求其次,将“退无可退才能义无反顾”写在书签,放进每天要看的书里,就是这股劲儿支撑着我坚持到了最后。

陌生“战友”的感动

备考最后一个月,所有人都进入一种冲刺状态。每天图书馆固定位置上的陌生人渐渐变成天天见面的“战友”,大家在楼道相遇会微笑着点头示意。早晨在食堂坐等窗口早餐开始售卖时手里还拿着单词书,这样的动作会给彼此一个动力,就连上卫生间和去开水房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资料在背。下午六点之后的图书馆走廊里,大家一人一个角落,或走来走去,或席地而坐,或靠墙而立,到处都是压低嗓子的背诵声,如果细看,你还会在很多墙上发现大家自我鼓励的句子,这是独属于考研人的涂鸦文化。明明是从不认识的陌生人,却因为每天在同一空间备考学习,不经意视线相对的一个微笑,彼此努力学习的身影都带给人数不清的温暖,以及“我不是一个人”的坚定力量。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作数

12月初,考试正式进入倒计时。同宿舍一起考研的4个人只剩我和上铺的姑娘两个人还在坚持。但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节奏,我自认为从来不是一个聪明人,坚信“勤能补拙”于是每天挑灯夜战;她是劳逸结合的轻松备战。某天其她室友看到洗漱后依旧在楼梯间背书的我,熄灯前她们讨论说如果我们寝室能有人考上,那么那个人一定是我,没想到最后一句玩笑话却成真了。美中不足的是我没能继续留在本校,而是几经周折调剂去了兰州。面试结束后教学秘书打电话通知我录取了,挂了电话的我原地蹦跶了好久,那些默默坚持的日子突然开始闪光。



(备考日记节选)

我们宿舍同一层楼中,有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学习的人,也有花了不少钱报了培训班的。后来有的在预报名时放弃了,有的正式报名时反悔了,有的临考前退缩了,也有考完一科就主动放弃的,我是开始备考最晚的人,却有幸坚持到了最后。甚至学到最后,我内心变得平静,结果固然重要,但那段备考的时光比起结果本身就很有意义。自制力战胜惫懒、自律战胜拖延,考试只是给那段自我斗争的时光印上了同一标准下的度量结果,但实际上,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作数。

后来事业单位考试我裸考上岸,有人说我运气爆棚;书店里别人都在紧张学习备考,只有我不紧不慢拿着一本诗集时笑时皱眉,有人说我太过悠闲。可是他们似乎忘记了,大学里别人聚会结伴玩耍的时候,我也在图书馆埋头苦学,我的幸运源自过往学习的积累,没有人的光亮是突然乍现的,在那些别人不曾看见的日子里,我也熬过了无数自我挣扎的黑夜。

每当我遇到什么有压力的事,妈妈总喜欢这样鼓励我:“你就拿出你高考的那股劲儿,肯定可以。”高三陪读的日子让她觉得那大概就是我人生中学得最努力最认真的时刻了,研究生考试虽有遗憾但最后还是有学上,妈妈曾笑着说我最擅长考试,我并不辩驳,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考研备战时一天天在图书馆各处转悠的身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有什么幸运和擅长,不过是一天天自我沉淀的反馈罢了。

◆监制:程启宏/编辑:珺意如水


珺意如水,《现代作家文学》主编,生在高原心在江南的90后文艺女青年。




“我是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活动

不知道投稿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总觉得自己文章还欠点什么,有时写完一读觉得好像可以更好,但总说不上来具体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也曾经历过这种写作困惑,或者正处于瓶颈期,那么这个活动一定不能错过。

《现代作家文学》发起“我是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活动,现邀请平台所有作者参与每日发布文章的阅读和评论。一来可以博采众长,多阅读碰撞出自己的创作火花;二来可以通过评论锻炼自己凝练观点、总结陈述的能力;最后,最重要的也是此次活动的核心——“听到不一样的声音”,除了作品本身的亮点和老师们的暖心鼓励,我们也期待听到批评指正的声音。作品存在的小瑕疵、如何才能更好的方向、甚至某处更合理的表达、更细腻的表现手法等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期待每位作者留下你的阅后评论,让我们打破你好我好大家都提升不了的沉静,从那些不那么顺耳的声音里,找到自己作品的另一种可能。

温馨提示:所有评论需文明用语,理性评论,不需要为了夸而夸的优点,也无需为了挑刺而刻意贬低或打压式的评论。忌断章取义、对骂、作品上升至人身攻击等。所有评论仅供参考,由作者自行选择采纳与否,《现代作家文学》不做强制要求。

《现代作家文学》期待你的参与!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百度输入平台和您的名字查询文章

现代作家文学

每天发布,或诗或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滴~这里有一份长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请查收!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7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