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2024-01-15 01:50:05  考研全程辅导    20
[摘要]

昨天刚把导师确认书交过去,算是正式上岸了,那我今天就当一回学习博主,写点我认为有操作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给大家,就不专门做个视频了,如果觉得有 助的话请分享给其他朋友。 前言本文是写给工科类考生的一些零散的建议,不...



昨天刚把导师确认书交过去,算是正式上岸了,那我今天就当一回学习博主,写点我认为有操作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给大家,就不专门做个视频了,如果觉得有 助的话请分享给其他朋友。

前言本文是写给工科类考生的一些零散的建议,不考四门或者不考数学的考生请酌情参考。本文篇幅有限,我水平也有限,看时请结合其他经验帖、总结帖食用。本文不会涉及具体的教辅或课程,只是泛谈的建议。先讲下个人情况,本人应届政治 78,英一 88,数一 103,408(计算机统考)116,总分 385 上岸包邮区某 985 计科专硕。大学前三年都在打游戏,压根不学,全靠期末考试前两天突击,成绩很水,比赛、活动更是与我无关。虽然我很早就确定了要考研,但一直墨迹到 8 月底才开始写题目,10 月左右才开始连轴转地复习,不过强度最高的那段时间也就一天八九个小时(因为我耐力和专注力都很差)。全程没上过线下课,线上课全靠白嫖,辅导书买了一些白嫖了一些。

考研杂谈
    考研最重要的是心态调整、计划安排和知识体系的搭建。
    计划:如果你不是那种非常有自制力的人,请不要难为自己去设计太细致的计划。但总体应该有大致的时间点安排(精确到半个月或一个月),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进度。
    心态:考到最后心态崩了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有必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你还沿着计划稳定前进就不用焦虑。建议找一两个研友交流学习进度、心得和情报,不要去加莫名其妙的大群或者去知乎、论坛之类的地方水,很容易搞自己心态(经常有什么数学随便 140,政治英语随便 80 多的“神人”出没)。
    知识体系的搭建:考研比起大学考试考察学生知识的深度,更倾向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综合能力(换句话说,内容特别多)。想要拿高分的话需要能完善地组织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试着学会如何去快速学习知识点,如何去深入理解原理,如何记适合来回复习的笔记,如何把自己散落的笔记整理成一套体系,以及如何复习自己的笔记。
    考研中基础部分占 70%,进阶部分 20%,还有 10% 的分数(主观论述题和偏难怪题)是给神仙拿的。基础尽量全拿,进阶争取拿一半以上。
    有空记得好好锻炼身体,后期冲刺阶段很消耗体力,身体不好可能吃不消。

大体规划建议脉络:基础学习 → 基础夯实 → 针对应试的强化练习 → 做真题明确方向 → 刷模拟卷练习 → 回到真题和基础

大三下学期之前 - 确定志向
    确定自己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跨考,方便做正式考研的安排。虽然最后三个月才开始学习然后跨考上岸的猛男也有不少,但也没必要这么极限。
    先大致了解考情就行,主要精力还是把英语和专业课学好。
    有空跑跑比赛活动什么的,这些东西到你复试的时候能派上用场。
    无论是不是跨考,专业课绝对要踏踏实实学好,等学到滚瓜烂熟时再看考卷就会感觉自己是来炸鱼了。
    如果你真的立志学术而不只是去镀金学历的话,努力走保研吧,水平最高的导师名额都给保研生抢走了。
    我本人:打游戏。

大三下学期 - 前期工作
    这段时间是夯实基础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基础。
    优先度建议:专业课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如果可以的话,把学分修完,这样大四你可以专注复习。我大四就完全没课,每天睡觉、吃饭、复习、打游戏。
    要是你太久没有好好学习的话,先从恢复学习状态开始,循序渐进。
    收集一下学习和复习要用的各种资料(教材、网课、辅导书、题目集、模拟卷、往年真题等),现在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利用好各种搜索功能,知乎、微信、b 站、404 网站等地方都有相当多的资料分享。
    了解一下你要考的专业的就业情况,其中哪些工作单位是你心仪的?他们想招有什么技术的人?这方面技术哪家学校做的最好?
    不推荐看考研向的基础网课,如果基础不牢请去看顶级大学出的网课(国内名校,或者海外 mit/cmu 之类名校的),然后找本好的教材好好做基础题。考研向的基础网课太应试了,有些方面不讲原理只讲解题,过几年要用到这些基础知识时可能还得重新学一遍,浪费时间,不如趁着时间早好好学。
    英语记得背单词,尽可能在暑假结束前背完考研词汇集。
    政治不建议花时间。
    时间安排建议:每天分最少两小时专门的时间去学专业课、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个时间是指有效的专注学习时间,摊着书发呆睡觉玩手机不算在内,下同)
    我本人:玩了一个学期游戏。

暑假 - 基础收尾
    基础部分收尾,如果你前面有好好学的话,专业课和数学的基础部分应该已经学完了,带着课本把基础部分的笔记仔细整理一下。
    优先度建议:数学 > 专业课 > 英语 > 政治。
    数学和专业课查一下数据,看看哪些部分是往年常考的,哪些部分经常考得很难,哪些部分就考个概念。
    根据做基础习题集的经验确定自己的薄弱知识,然后夯实(反复看书、看网课、做题)。
    特别有空的话,政治可以先看点马原和史纲,中特和思修等冲刺部分网上发的整理提纲。
    时间安排建议:每天最少四小时左右专门的学习时间,有空那多长都行,只要你吃得消。
    我本人:玩了一个暑假游戏,习题册就做了四五十页,开始焦虑了。

九月十月 - 进阶强化
    有趣的基础学习部分到此结束了,接下来是枯燥的应试部分。
    优先度建议:数学 > 专业课 > 政治 > 英语。
    根据你之前调研的结果和自己的体感,专门强化一下高频考点、薄弱考点和高难考点。
    现在开始你应该在基础笔记之外准备一本应试笔记本了,主要记题型、解法以及自己的高频错误点,没必要把所有错题都记下来,选择典型的记就行,或者剪贴上去(我是全电子笔记,直接复制粘贴的),这本笔记的重点是应试技巧和题型整理。
    有选择地看一些进阶强化网课,我 2+ 倍速看了一些网课(政治技巧课,数学看了线代和概统的强化以及一点技巧课)。
    把找得到的真题做一做,其中近两三年的留着后面当模拟用。做真题能 你把握真题出题组的思路,现在的有些机构为了差异化搞些剑走偏锋的东西,结果考么考不到,纯属浪费时间和金钱。
    政治基础部分应该看完了。
    英语单词也应该背完了,有余力把考研常见的词组也背完。
    别忘了确定学校和具体专业,要填志愿了。
    时间安排建议:没课的话八小时,有课的话六个小时起。
    我本人:开始认真看书写题目,差不多一天六七个小时。本来想着要是数学学得好就报个好学校,学不好就报个水 985,最后数学还是完全没学好,全靠运气混上岸。

十一月 - 刷卷提分
    欢迎来到模拟卷地狱,这时候大部分强化模拟卷已经出版了。
    优先度建议:数学 > 专业课 > 政治 > 英语。
    政治只做客观题,去网上找模拟卷客观题合集背,主观题等冲刺卷。
    英语主要练习看文章的能力,不用关心题目出得如何,我上学十几年也没见到过哪家机构学到了官方出题的神髓(中考、高考、考研)。
    数学去查查今年哪几家出得好,一般都有评测,选择适合你数学水平的做。有精力的话每天一张,重点在整理技巧和遗漏的知识点。
    专业课如果有模拟卷的话就稍微做做补缺,重点放在真题复习,回到课本和笔记反复落实基础。
    这个阶段其实还是应试技巧整理和培养做题素养为主,别去和变态难题和极其偏僻的考点钻牛角尖,更没必要把市面上的试卷都做一遍。
    终极目标是看到题目就知道他在考什么,一看就会的体力劳动题目不用重复做。
    模拟卷掐表做,不要和习题集一样自由安排时间,要练习考试现场安排时间的能力。
    时间安排建议:八小时起,学习超人可以再加。
    我本人:终于写完了强化课程,开始连轴转复习,每天四张卷子起,八小时起。

十二月 - 稳步冲刺
    最后一个月了,保持好心态,注意身体健康,有精力做做冲刺卷(别选变态难的强化卷),没精力就回顾两本笔记本。
    优先度建议:政治 > 数学 > 专业课 > 英语。
    这个阶段政治性价比特别高,大题好好背,背得好拿个 30 分起,客观题也好好背。
    数学做好方法归纳,多拿真题难度的模拟题练手,力争基础一分不错,进阶会做一半。
    专业课来回咀嚼真题和课本,配合笔记做好内容整理。
    英语把真题做完就行,翻译和作文练个三五篇,不会写作文的话请好好背模板。
    之前留着的近年真题拿出来,去空教室模拟现场考试。
    时间安排建议:能排多少排多少,但是记着,要吃好睡好,身体不能垮。
    我本人:发现还有一堆卷子要赶着做,焦虑 max。每天写卷子看笔记写卷子看笔记,在焦虑中上了考场。

考试 - 好好发挥
    考前少量做题保持下手感,主要看两本笔记本,如果你笔记做得好的话不会慌。
    如果在外校考记得提前去。
    不要吃不熟悉的食物,好好睡觉,好好发挥。
    无论考的有多难,尽力考完,要对得起你这一年的付出。
    考的简单就多检查,不要犯弱智错误。
    不要对答案搞自己心态。
    我本人:考前劲爆失眠,考中被口罩弄到缺氧,考后冒着大雪去食堂挤着买盒饭,再冒着大学回寝室吃冷盒饭。

考完之后
分数公布前 - 做点别的
    好好休息。
    如果感觉分数不满意,早点准备春招或者调剂。
    如果毕设逼得很紧就去做毕设,毕设内容也可以用在复试中,就算只开了题也能讲框架和思路。
    理工类如果大学三年简历很白,可以准备点项目给复试用,如果是跨考那请好好准备复试。
    如果你很有自信,那就提前联系导师吧。
    我本人:打游戏,练车,打游戏。

复试名单公布前 - 动起手来
    分数已经公布了,如果你觉得分数够的话,好好准备复试。
    如果你们专业有复试交流群的话去加一下,可以获得不少有用的信息。
    如果你是跨考,老师面试可能会问专业课问题或你考得高的课的问题;如果你是科班生,老师可能会问你考得高的课的问题。
    这个范围一般会比你考试准备的上课学的范围大,至少把基础知识和概念仔细过一遍(可以搜搜看面经),别在现场漏破绽了(比如我)。
    如果有笔试或者机试的话也记得好好准备,问问交流群里的学长学姐的经验。
    我本人:打游戏,忙开题的事,打游戏。

复试 - 认真准备
    复试具体准备什么,问问学长学姐,大多数人还是乐于 后辈的。
    面试的时候诚实、自然、大方即可。记得提前排练。
    简历有项目、比赛内容的话,好好准备这些内容,最好能说出你在其中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别被一问啥都不会,让人觉得你就是个挂名充数的。
    如果你简历很白,努力让老师觉得到你是个适合做研究的人(即便你只是来镀金的),不要说不搭边的空话废话,最好能用事实去支撑你的优点。
    陈述材料最好有 100% 的把握,特别注意措辞是否严谨。我因为措辞不当被抓了两个问题问成了麻瓜,导致复试分很靠后。
    我本人:打游戏,焦虑,打游戏,只准备了一天面试,差点暴毙。

联系导师 - 别大意了
    导师是什么人决定了你未来 2~n 年的日子怎么过,所以一定要提前多问问,或者去网上查查,宁选闲人不选烂人。
    导师分成好几类(学术大牛、做行政工作的高级干部、争取晋升的中层教师、努力科研的业内新星、准备退休的甩手掌柜、纯纯把学生当牛马的烂人等等),由于篇幅有限,建议去查查怎么分辨导师类型,想想你适合哪类。
    好的导师是要抢的,勇敢去争取,主动联系,争取不到再说。
    研究领域冷门的和风评不好的导师经常会主动出来找人,注意甄别。
    不要怕同时联系几个导师,除非你们学长学姐明确不建议这么做。很多好导师的名额已经给保研学生拿了,如果错过了联系的时间,你就得在一般甚至不太好的导师里选了。
    联系的时候注意技巧,展示自己的优势,如果是业内出名的导师最好能了解下他们的研究领域,在你的联系过程中体现出来,让他觉得你很有诚意。
    我本人:运气好联系到了导师,交流群的群友不少躺平等分配了。

具体科目建议优先花时间在容易提高的科目上,考研主要是全面考察学生基础,所以哪块基础不行补哪块。有时间了再去补强化部分。按经验来说拿到基础分的难度(70%):专业课 > 数学 > 英语 > 政治。按经验来说拿到高分(90%)的难度: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 = 数学。

政治 - 应试科目
    好好进行应试背诵基本能保证有 65 分,掌握一些技巧能争取 75+,80+ 看考区和运气。
    政治时效性很强,过往真题和资料仅供参考,建议到九月后,资料出版全的时候冲刺学。
    客观题很重要,有个说法是最终分数约等于客观题的两倍。
    客观题可以用 anki 之类的记忆卡片软件辅助背诵,把错了的选择题做成笔记卡每天翻(往年有现成的合集文件,未来不知道)。
    马原 = 理解和背,史纲 = 背和整理,中特 = 死背冲刺阶段别人整理好的资料,思修 = 凭感觉背。
    主观题 = 语文阅读理解加强版。步骤:看题 → 拆解设问 → 找材料里对应内容 → 把背好的材料结合一点分析写上去。如果掌握了答题技巧可以高 5~10 分。
    如果你没时间练习主观题就愣背吧,能拿平均分。
    我本人:九月开始大约每天 2 小时,十一月后每天 2~3 小时,最后专业内排名 30% 分位,平均分 74.6,标准差 4.4。(统计样本是本校本专业进复试的所有学生,下同)

英语 - 积累科目
    积累第一,基础非常重要,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基础够好,英语是不用在真题外的地方花任何时间的。如果基础不好,突击也没用。
    如果你词汇量太低了,请在复习前期好好背单词。
    因为我水平远超考研要求,所以没法提应试方面的建议,以下建议主要是关于平时学习语言的,不是应试建议。
    保持背单词的习惯,虽然单词量不等于一切,但没有单词量等于啥都不会。光我背单词软件上显示的数据就已经背了 300+ 小时,10000+ 单词了(不含以前就会的几千个单词)。背单词没必要背到会默词典,除了部分老学究没人能做到那个地步,主要是培养看词汇本身猜词汇含义的能力(熟悉词根、词缀、构词法),真正的单词量是在阅读中培养出来的。
    看和听靠大量接触纯正的英语材料。能读英文原文就少读译文,除非原文对你来说太难了(比如看十分钟查了五分钟词典就不太合适)。
    去找你感兴趣的内容(科技、游戏、影音娱乐、哲学等等),让兴趣驱动你的学习。
    前期学习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电子词典、网络词典、划词翻译插件、自动字幕插件等),后期逐渐脱离辅助自己走路。我英语的听能力就是靠这几年快两百个视频听译练出来的。
    说和写靠模仿,如果你想练成学术性的说写,就去找学术性的材料,如果你想练日常的说写,就去找日常的材料,现成的纯正材料比教材更生动活泼。
    外语学习是长久之功,不要妄图速成。
    回到考研,从近几年的卷子来看,完型考察词汇量,阅读理解和翻译考察阅读和猜测的能力,两种阅读题型都有固定套路,作文应用文模板可以套,第二篇作文有较大概率是可以套模板的,有较低概率要自己写。词汇量够就可以平推。
    我本人:十二月开始每天一到两套真题,日常背一点单词约 20 分钟,最后专业内排名第一,平均分 75.7,标准差 5.9。

数学 - 基础为王
    如果你是科班选手且专业课还没忘光,就在数学上多花时间。
    基础计算最重要,基础够好那就多多做题培养做题素养。一些很刁钻的难题需要你有特别的理解,但如果你目标只是 120 的话就不用考虑那么多(工科 120 也够用了,不像隔壁金融)。
    多看、多做、多练、多总结,考研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付出多少汗水收获多少分数。
    建议多做真题以及真题类似风格的题目,学有余力再做变态难的题目(特点是综合大量技巧,或者用很冷僻的知识点)。
    积分学是高数和概统计算的基础,请反复锻炼,熟悉所有解积分的技巧。
    微分学注意训练基础计算方法,掌握定义。
    无穷级数综合性比较强,需要能判断需要什么计算技巧,保证长计算不失误。
    多元积分计算量特别大,请严格训练。
    线代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如果你能把线代考到的内容在脑海里组织成网络的话,就会觉得考得其实不难。
    概统不少部分是了解即可的,一般不会考。落实常见题型就行,最刁钻的那几个概念十年考一两次。
    我本人:前期看了点基础网课和基础书大概回忆了下上课时讲过什么,八月才开始做题,一天 3~5 小时,为了赶时间不停往前刷题,但是题量还是不够,最后没落实好基础计算能力(本人最大软肋),导致最后上考场计算失误不少(保守估计 -20),我没拿到 120 还是基本功太菜。专业内排名 90% 分位,平均分 117.7,标准差 10.5。

专业课(以 408 为例) - 稳扎稳打
    如果你是跨考选手,或者科班却忘了自己的专业课,请在专业课上多花时间。
    以 408(计算机统考)为例,这门考试特点是内容超多(四门课,几千页的内容),细节更是数不胜数。下面简单讲下自学一门课程的流程。
    在打基础的阶段不急着用应试性的教辅,这类材料往往不能完全覆盖知识,要学好一门课,就要回到最基本的地方学起。除非你真的没时间了。
    去找有口皆碑的正式教材,最好是能做到深入浅出的,再找一门口碑很好的网课配合着学。
    先看书预习,再看课,跟着课做笔记,课后尽力做课本的例题,最好是能找到名校的习题集,学完一部分可以试着找找有没有试卷可以做。
    查查看有没有相关的项目(实验、模拟、仿真),很多专业性的知识脱离了实践是很难理解的。
    最好能找几个同样好学的朋友拉着学,互相取长补短。没有这么好的朋友的话就用互联网吧。
    回到考研,大多数专业课是没有教辅、模拟卷的,甚至不太好找真题,尽量去找真题,然后根据真题去落实具体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们专业的真题没有标准答案,那就多问问学长学姐,或者你们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如果你是考 408 的,那就看如下部分:
    408 一般不会特别刁难人,但总有那么点冷门知识点你没复习到,尽可能学基础知识吧。
    数据结构:理解为主,多写写代码画画图,实践有助于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解配合背,学好了能用在操作系统上。存储系统和总线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操作系统:很多内容在计组里已经学过了,没学过的算法和概念在理解后也很容易记住。
    计算机网络:内容最多细节最多的课目,除非你非常系统得学了这门课,不然就结合真题背吧。
    我本人:对自己的基础过于自信所以没花多少时间,平摊下来一天 2 小时左右,把教辅

    看了两遍,真题做了一遍(差两张)就上了考场,最后靠着运气拿了个还行的成绩。现在想想,既然自信那应该多花些时间去拉分,争取 125+。专业内排名 45% 分位,平均分 115.5,标准差 8.6。
最后祝所有的考生一路顺风。如果有疑问的话可以去搜索看有没有更详细的帖子解答你的疑惑,如果没找到可以来评论区讨论讨论看。


关于举办2021级佛山基地研究生入驻仪式暨岗前培训会议的通知(关于举办2021迎新年会的通知)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2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