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2023-10-10 18:46:37  考研全程辅导    14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参考书 编辑:法学家杂志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期刊,值得推荐,尤其是在考研初试之后,最好能够阅读三四期,形成比较优秀的法学思维。下面 法学老师整理了法学家相关的信息,以飨读者。法学家[1]秉承“尚理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参考书 编辑:法学家杂志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期刊,值得推荐,尤其是在考研初试之后,最好能够阅读三四期,形成比较优秀的法学思维。下面 法学老师整理了法学家相关的信息,以飨读者。法学家[1]秉承“尚理明德,情系社稷,笃信法意,挥洒正义”的宗旨,以严谨、求实、开放、公正的姿态,首推具有原创思想、关注现实的作品,高度重视有关重大主题、具有重大价值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推崇厚积薄发的研究力作,力求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学科前沿问题,推动法学繁荣发展。[2]发展历程《法学家》的前身,是创办于1986年的《法律学习与研究》杂志,它曾经拥有数以十万计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自身的鲜明特色。1992年起该刊改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辑;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自1993年第1期起改名为《法学家》。它是一个依托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家群体,面向国内外法学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的法学刊物。为努力使《法学家》成为一座沟通中外法律文化的重要桥梁,成为一个面向国内外、汇集全世界法学家

学术智慧的多彩园地和展示最新法学研究成果、反映最新法制变革的重要窗口,《法学家》编委会、编辑部决定着手编辑英文版。英文版的编辑筹备工作正次第展开。[3]主要栏目辟有法学前沿、法学专论、立法研究、法学争鸣、青年法苑、法学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改革、律师实务、国际法与区域、台港澳法律问题、外国法述评等栏目。核心提示:考试和做学问都是学习范畴,当把考试当做一种知识积累的手段而非目的的时候相互之间能够产生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毕竟还是有所区别,典型的就是考试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做学问则明显功利性色彩没这么浓厚。体现在策略上就是考试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对于考试资料选用的分析角度根本就不能从学术的角度去分析而决定具体备考资料的选用。否则即是不对称竞争,略胜优汰的悲剧很难避免。目前总有学弟、学妹们反复询问关于人大法学考研宪法学教材到底是用人大许崇德版还是法律韩大元版、人大法学考研是否需要看论文、专著和期刊、人大法学考研是否每个科目只需看一本参考教材即可以及 龙图资料是否需要用最新的等问题,自己当年在备考中也深受这些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些非常重大和方向性的问题,在此统一说明,望学弟、学妹们引起重视! 1、人大法学考研同一科目需要看几本教材吗? 可以看,但能不能记住,对拿分有没有 助,这就需要看个人情况了。通常情况下,人大法学考研的特点(基础性),结合学习的规律(打基础、消化基础理论首先应少而精且经典)以及一般人的潜能(很难记忆住两本书)决定了只看一本足够,在这短时间内,能吃透一本书已经是强人了。同时只要吃透一本书,有了强劲的基础,别的教材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与扩展,你在拥有该经典教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足以提出自己观点,解决法律问题。2、对于宪法学教材到底是用人大21世纪系列许崇德版还是法律出版社韩大元版?到底要用哪本教材,这只是个常理和常识,估计是有什么误导性信息在传播。如果对于常识问题都没掌握的信息,最好不要阅读! (1)、首先,人大法学考研人用人大出版社的书,这是形式上的常识和常理。人大法学院最好的法学教材,以及学校指定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都是自己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况且人大出版社是比法律出版社更具有权威性和更强认可度的出版单位。 (2)、其次,人大法学考研的出题形式也决定了必须用自己21世纪系列人大出版社教材。人大法学考研出题是由出题委员会来命制题目的,出题委员会一般3人,而这3人就是人大法学出版社21世纪系列经典教材的编委。21世纪系列宪法教材是由学校宪法教研室学术水平比较高的老师(通常是出题老师,包括韩大元和胡锦光)集体编写的,并且是按各位编委的研究领域而确定其所编写教材的具体章节,以保证教材的经典性,当然各位教材编委也不可能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进行创作。相比法律出版社的那版教材编委才2人,只是韩大元和胡锦光,而这两人同时也是人大版21世纪系列教材的编委。 (3)、再次,人大法学考研的试题参考答案是按学校最权威和经典教材来制定的,这样选购和使用的教材直接决定了复习的效果和考试的分数,是个十分重大方向性的问题。 (4)、最后,韩大元那版教材在内容上也没有人大版21世纪系列教材充实,编委也只是韩大元和胡锦光,而该两位编委也是21世纪系列宪法教材的编委,同时该版教材内容也有点陈旧,学术热点也没囊括进去,比如第三代人权就没涉及,而这几年反复考察。 对一个问题的选择是在综合权衡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判断,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很强的思维水平和一定学术知识的积淀。对于常识性的知识都被误导了,真是不敢恭维,连常识性的知识都没把握和领悟,而对一些问题发表看法真是一种严重误导! 下边以2011年最新宪法学真题为例详细具体的予以说明。 一、名词解释(4*5=20分) 1、社会权 人大版:195页,明确清晰论述法律版:无注:该社会权为第三代人权范畴,是一个宪法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也是宪法学科热点问题,2012年关于第三代人权的相关重大理论问题和知识点仍然需要予以关注并重点掌握。2、人格尊严 人大版:194页,明确清晰予以论述 法律版:279页,予以论述3、宪法解释 人大版:49页,明确清晰论述法律版:121页,予以论述4、单行条例 人大版:无法律版:无注:对于该题目,虽然教材上没有予以涉及,但属于宪法学非常基本的知识点,即使在宪法教材没有,相信在大家已有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大家对知识点的回忆还原、总结归纳和理论重建,并结合答题技巧和答题思维的逻辑推理演绎,圆满的把题目答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这种考察在教材上没有予以明确系统阐述的重大知识点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命题趋势和走向予以保持,但该类题型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大,因为可操作性不强。当然大家在备考中应当踏踏实实系统复习,不能寄希望于投机取巧,否则即使把考题在考前告诉你也很难予以掌握并消化。二、简答题(1*10=10分)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内容 人大版:189页,明确清晰予以论述法律版:256页,予以论述,不够清晰3、人大法学考研需要看论文、专著之类的吗? 是否需要看,需要从看论文和专著的目的出发,考试不外乎是为了使分数最大化,而人大法学院老师对于分数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同时复试专业课的考察也彰显的是其基础性,形式和内容也等同于初试,故考分最大化是人大法学考研成功的不二法门,当然能考个高分本身也是能力的体现。而使分数最大化的窍门就是怎么考就怎么学,死抓考点,当人大法学考研以考察基础为目标,全部考题能在教材上寻找到的时候,又何必花时间在论文和专著上呢?费时、费力不讨好,论文和期刊只是备考的提示性工具,可以通过翻阅论文、报纸、杂志和期刊把握理论动态,透过社会热点捕捉考点。 当然,可以适当的,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阅读点论文,锻炼下思维,分析下论文的推理演绎方式及其逻辑命脉,以 助自己答题、思考问题。 4、全程保障体系需要用最新的吗?因为每年的形势都有微调,而且每个考点的重要性和在当年命制试题的概率是随着当年的具体形势的变换而发生微妙的变换的。竞争激烈的网络信息时代,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时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的条件下,最大化复习效率和效果,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和信息在考前直击考点,这些都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保障体系最好来最新的,避免因小失大! 目前各种虚假而毫无价值的资料鱼目混珠,特别是一些不真正懂(且熟知不等于真知)人大法学考研的人自创一些笔记、高分讲义之类的,利用大家没经验然后冒充或是采取其他方式推销,对大家误导比较大,本人当年也深受其害,对此学弟、学妹们需重视,在此特别强调下。 5、法理学教材为什么要用朱景文一人为主编的这版比较陈旧的教材呢? 法理学教材为什么要用朱景文这版比较陈旧的法理学教材,而不用孙国华和朱景文同时为主编的那版已经进行了版本升级的最新教材,其理由比照宪法教材为什么用许崇德人大版21世纪系列教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版教材更全面和经典,是由法理学教研室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老师全力合编的,命题人员也主要是由合编这版教材的老师们负责。而孙国华和朱景文同为主编的这版教材主编只是孙国华和朱景文,并且里边主要是孙国华老先生的观点。由于法理学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学科,朱景文一人为主编的这版法理学教材也迟迟没进行版本升级,但丝毫不影响其经典性、全面充实性和实用有效性,故人大法学备考中需要使用朱景文一人为主编的这版教材。 附常识: (1)、简直是“生活经验”的考试常识: 文科改卷是按点给分; (2)、内部信息和知识积淀常识: 人大法学考研的出题方式是组建出题委员会,出题委员会由3人组成,每人命制3套试卷,然后从这3套试卷中抽选组合成一套试卷(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请不要继续误导大家); (3)、学习经验、方法和技巧常识: 其实大家备考的时候可以把人大法学老师所有的教材、论文之类的都吃透,但这可能吗?万变不离其中,吃透一本经典教材,不仅覆盖了全部基础理论,而且考点也涵盖了。对于那一个所谓的难题一般是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动态,这不是韩大元和胡锦光那版十分古老、陈旧的教材能涵盖的,而是通过复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去弥补(翻阅论文、报纸、杂志、学术期刊把握动态,透过社会热点捕捉考点),或是通过吃透一本经典教材的理论积淀和基础去进行理论的总结、还原和重建。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2020年推荐免试(保研)民商法专业真题(建议收藏(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14 条评论)